資料圖:貴州威寧草海鎮呂家河村,菜農在蔬菜基地除草。 賀俊怡 攝
(新中國70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年均減貧逾千萬人
中新社北京8月12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國家統計局12日發布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重大成就。尤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年均減貧逾千萬人。
當天發布的新一份「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指出,新中國成立時,國家一窮二白,人民生活處於極端貧困狀態。改革開放以後,農村率先進行經濟制度改革,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農民收入大幅提高,農民溫飽問題逐步得以解決。若以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衡量,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末的7.7億人減少到1985年末的6.6億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1978年末的97.5%下降到1985年末的78.3%。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針對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確立以貧困地區為重點,實施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扶貧開發政策,農村貧困程度進一步減輕,貧困人口繼續大幅減少。以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衡量,2012年末中國農村貧困人口9899萬人,比1985年末減少5.6億多人,下降了85.0%;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0.2%,比1985年末下降了68.1個百分點。
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扶貧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
報告顯示,6年來,中國農村已累計減貧8239萬人,年均減貧1373萬人,6年累計減貧幅度達到83.2%,農村貧困發生率也從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8年末的1.7%,其中,10個省份的農村貧困發生率已降至1.0%以下,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有望得到歷史性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還成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加速了世界減貧進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報告援引世界銀行數據稱,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從1981年末到2015年末,中國貧困發生率累計下降了87.6個百分點,年均下降2.6個百分點,同期全球貧困發生率累計下降32.2個百分點,年均下降0.9個百分點,中國減貧速度明顯快於全球,貧困發生率也大大低於全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