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六祖惠能少孤而艱難困苦,於市賣柴為生。及聞一客誦《金剛經》 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處學法。
一日,五祖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眾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牆上書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但親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雖不識字,一聞此偈,便知未見本性。託人亦書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眾皆驚。五祖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
次日祖潛至碓坊,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
以上就是中國禪宗歷史上最有名的公案。
這則公案警示我們世人,人人本來具足清淨如明珠的本性真我,這本性真我有無限的功用能源,因此六祖惠能大師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而愚痴的我們卻不知道觀照自性,把內心的光明開顯出來,反而一味向外追逐,汲汲營營,終其一生,好比窮人懷抱明珠,卻求乞異鄉。
茶陵鬱禪師有一首開悟詩說: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
今日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我們人人本來具足的一顆明珠,為什麼含藏不現?因為生活中的愛執塵埃蒙蔽了它的清明,通過生命烈火的淬鍊,去除層層的覆藏,才能塵埃盡淨,重現自性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