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知識】「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是什麼意思

2021-01-16 杭州香積寺


  禪宗六祖惠能少孤而艱難困苦,於市賣柴為生。及聞一客誦《金剛經》 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處學法。


  一日,五祖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眾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牆上書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但親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雖不識字,一聞此偈,便知未見本性。託人亦書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眾皆驚。五祖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


  次日祖潛至碓坊,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 


  以上就是中國禪宗歷史上最有名的公案。 


  這則公案警示我們世人,人人本來具足清淨如明珠的本性真我,這本性真我有無限的功用能源,因此六祖惠能大師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而愚痴的我們卻不知道觀照自性,把內心的光明開顯出來,反而一味向外追逐,汲汲營營,終其一生,好比窮人懷抱明珠,卻求乞異鄉。


  茶陵鬱禪師有一首開悟詩說: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 

  今日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我們人人本來具足的一顆明珠,為什麼含藏不現?因為生活中的愛執塵埃蒙蔽了它的清明,通過生命烈火的淬鍊,去除層層的覆藏,才能塵埃盡淨,重現自性的智慧之光! 



相關焦點

  • 佛教『南懷瑾』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4、後來他這樣睡了三年起來就會作詩,沒有讀過書的,詩、文什麼都會。所以生命的自性裡頭一切智慧都具備,所以六祖開悟了以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真正開悟了,你自性裡頭具備了一切,充滿一切。譬如大家讀書,好像老師、學校給你的學問,沒有啊!老師、學校不過幫你把你家裡那個腦子裡頭心裡頭那個倉庫打開了,你真的學問是你自己裡頭本有具備的埃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六祖慧能
    惠能大師說的五句話,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想到,見性了,沒想到性本來就清淨,從來沒有染汙過。我們的自性有沒有染汙?沒有,染汙就不是真的,那就變成假東西。我們講染汙是什麼東西?阿賴耶染汙,阿賴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真心從來沒有染汙過的。所以染是妄心,我們現在迷了,真的不認識了,把假的當作真的,虧就吃在這裡。
  • 本自具足是什麼意思?
    本自具足:佛家理念,願意自己已經具備圓滿的結果。佛教常用語。出自六祖「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通俗一點就是:自己內在什麼都不缺,所以不必過多計較外在世界的得失。佛教的具足,不僅僅是具有的意思,而且還有圓滿具備的意思。一絲不缺,一切圓滿,用於具足這個字。在佛法當中,用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說,佛性本自具足,即是指佛性圓滿具備,無一絲欠缺;用在戒律方面,具足戒則是指完備的戒律。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善知識
    況惠能大師曾言菩提本自清淨,自內心若清淨,自內心不起妄念,不起執著,不於一法上去攝持,那麼於諸時會大眾又何能生諸差別呢?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無念是對於內在妄念與貪慾的否定,無相是對於外在虛幻色法的否定,而無住則是不執著於內在妄念、貪慾與外在虛幻色法之義。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五燈會元》、《祖堂集》和《壇經》等書,都比較詳細地記載了這次見面的情景— 五祖問:「你從哪兒來?」 慧能道:「從嶺南來。」 五祖問:「你到這裡想幹什麼?」 慧能道:「不求別事,只求作佛。」 五祖道:「你這個獦獠,又是嶺南人,你怎麼能夠成佛呢?」
  • 禪宗六祖: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學佛修道,不是裝神弄鬼,更不是為了追求神通,而是為了追求形而上的本心自性,找到自己生命的本來面目,也就是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在當時再也沒有明師指點的情況下,渡過恆河,在菩提樹下發願:「不證菩提,不起此座」,在七日之內,證得四禪八定,六通具足,第七天早晨,睹明星而悟道,這就是當初佛祖出家的初衷:為了求得正道而出家學佛,我們學佛就要學習佛祖的精神,而不是走入迷信的道路,甚至以為學佛後就能夠心想事成。何為真理?何謂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 六祖所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動靜皆平,都是平等,沒有差別
    法界觀行的重要如《華嚴經》即不然,一念頓證法界法門,身心性相,本唯法體。施為運用,動寂皆平,任無作智,即是佛也。最後境界,成佛的境界,要參考《華嚴經》。華嚴所標榜的理不同哦!修行行門也不同。一念之間,頓證法界法門,空有雙方面都具足了。
  • 本自具足——王鑑為新作展
    、丙烯、鉛筆-104x162cm--2019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繼藝術家王鑑為個展「天一生水」 (北京艾米李畫廊)、「遊於造物」(臺中大象藝術空間)後,北京艾米李畫廊將於2019年8月10日舉辦王鑑為新作展——「本自具足」。本次展覽將展出藝術家最新創作的繪畫作品「本自具足」系列,以及新近創作的汝瓷雕塑作品。
  • 心想生:你是本自具足的
    即使你學了很長時間的靈性,如果你一張嘴——財富是賺來的,財富是什麼?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錢,那恭喜您,您還在宇宙主導論裡面。02豐盛和有錢是兩回事好,金錢從哪裡來?首先我們再說一下,家人們,那個本體是覺、是一心三藏。
  • 為什麼自性本無動搖?
    為什麼自性本無動搖?六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靜,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以上的五個何期自性,是六祖在聽五祖為他講解金剛經大悟時,而說的悟道偈,表明六祖悟的很深很透。
  • 佛教:「自性」是什麼?自性與大腦的關係
    為什麼真實「自性」無法言說、無法解釋,因為真實自性不在大腦中,大腦中所有的知識符號邏輯,都只在大腦的層次。如同大腦是二維平面世界的,自性是三維立體世界的,平面無法理解立體。而只有放下大腦,意識才能意識到它本身。 見性的前提,首先是能夠超越大腦,超越大腦之後,是心,也可以叫意識。
  • 壇經諦義: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疏解】三鼓入室。慧能此時又說出一段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證明他與《金剛經》的境界相應相通,相得相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的真心自性,本覺自明,本無一物,本自清淨,生而不染。
  • 你的具足一切的真如自性有哪些特點?這也是你能夠成佛的依憑
    禪宗六祖慧能聽五祖講《金剛經》,言下大悟,說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主要是說,本性具足一切法的功德,他從無始劫以來就已經具足一切功德,不是修行以後才有的。
  • 壇經中「何期」二字怎麼理解
    禪宗五祖弘忍禪師傳《金剛經》與六祖慧能禪師,講到「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聽後立即開悟,認為「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於是慧能禪師就對弘忍禪師說道:「何期自性,本自清靜;何期生性,本無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 你我本自具足
    每個人,本自具足。身體裡沒有我,身體不是我。身心合起來,也沒有我。這就夠了,可是,我們依然搞出了很多方法來。本自具足的事情,迷惑和醒悟就在一念間。人類的主觀和客觀的認知概念,是一個錯覺。本來,我們不是活在肚子裡的自我。就是說,肚子裡面沒有我,肚子外邊也沒有我,肚子,也不是我。
  • 《金剛經》所說「無所住而生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四句著名的偈子,正出自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筆下。當初大師就是聽聞《金剛經》而發心入道的。話說當吋大師還是樵夫,一天送貨吋聽見客人誦經。然後他問那位客人念的是什麼?客人說念的是金剛經。慧能聞之若有所悟,一路尋至禪宗五祖弘忍禪師座下。
  • 無自性、無自性性和緣起法
    如果是常,有,那與外道所說的永恆不變的神我有何差異,如果是非常,空,那又與斷滅論有何差別。  zf:   緣起法的法性從否定的側面說可以用「無自性性」、「空性」等表述,即對凡夫自性執的否定;從肯定的方面說可以用「真如」、「圓成實性」、「實相」等。這裡肯定和否定的角度雖然不同,但表達的意思不二。
  • 艾米李畫廊舉辦《馬丹:窺見方寸》《王鑑為:本自具足》雙個展
    2019年8月10日下午4時,「窺見方寸——馬丹個展」、「本自具足——王鑑為個展」在艾米李畫廊A、B兩個空間同時開幕,兩個個展呈現了完全不同的藝術風格,又同時對於當下的社會和現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早期的「一念」、「混沌」系列,到近期的「遊於造物」、「本自具足」系列,王鑑為的創作脈絡逐漸清晰。從其最新的一系列作品——《我帶著時空而來》、《本自具足》、《因果不空》中,可以窺見藝術家描繪的精神世界受中國道家文化影響,更加注重對於「氣」的描繪。這種對於「遊乎天地之一氣」的表達,正是對中國古人通過靜修而達到「萬物畢得,翼然自來」的人生境界的當代化呈現。
  • 皈依三寶指是什麼?兩足尊、離欲尊、眾中尊是什麼意思!
    《每周一課》以佛學經論為主導,講解佛學相關的知識要點;今天為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佛教中的皈依是指什麼?希望能幫到大家了解更多佛學知識!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在說念佛,接著就會問有沒有「皈依」,那麼佛教中的皈依是什麼意思呢?皈依講的是皈依自性中的三寶:佛教中的佛、法、僧,佛就是覺;法就是正;僧就是淨。自我本心皈依才是真正的覺悟者,邪見迷障不再生起,少欲知足,能不執著於財富和美色,這叫做兩足尊。
  • 慧能大師開示: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本篇文章介紹了慧能大師和中國禪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見《永嘉大師證道歌》)佛學本為實踐之學、證悟之學,如果「唯以名數為解,事相為行」,那就無異「入海算沙」,使佛學喪失了哲人之慧,變成了經師之學,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人生實際存在的自他對立、善惡對立、染淨對立、生佛對立等千古難題。慧能以異軍突起之勢,高唱頓悟成佛之說,建立其獨具特色的禪宗思想體系,使中國佛學思想面貌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