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三月六日 華嚴四祖清涼澄觀國師圓寂紀念日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2014年4月5日,農曆三月六日,是華嚴四祖清涼澄觀國師圓寂紀念日。

澄觀國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澄觀國師(737~838,一說738~839),姓夏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一歲時,在本州寶林寺出家;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從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乾元年間,依潤州棲霞寺醴律師,學相部律;後回本州,依開元寺曇一受南山律學;更往金陵依玄璧,受學關河三論。代宗大曆年中,在瓦官寺聽受《大乘起信論》及《涅槃經》,又從淮南法藏學新羅元曉《大乘起信論疏》,隨後到錢塘天竺寺聽華嚴宗法銑講《華嚴經》。大曆七年(772年),又往剡溪,從成都慧量重新研究三論。大曆十年(775年),往蘇州從天台宗學者荊溪湛然學天台止觀及《法華》《維摩》諸經疏。又謁牛頭慧忠、徑山道欽及洛陽無名,諮決南宗禪法,更從禪僧慧雲探習北宗禪理。澄觀一方面廣學律、禪、三論、天台、華嚴各宗教義,一方面研究其他學問。

大曆十一年(776年),歷遊五臺、峨嵋諸山,後回五臺,住大華嚴寺,行方等懺法。同時應寺主賢林之請,講《華嚴經》,感覺《華嚴》舊疏文繁義約,發願撰寫新疏,從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正月到貞元三年(787年)十二月,歷時四年,撰成《華嚴經疏》,共二十卷,即現行《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其後,在本寺及崇福寺一再講演此經疏,又為弟子僧睿等作新疏演義,即現行《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因此,澄觀遂有華嚴疏主之稱。貞元十二年(796年)朝廷召他到長安,協助般若翻譯《華嚴經》後分梵本,由他加以審定,至貞元十四年譯成,共四十卷,也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世稱「四十華嚴」。澄觀奉詔在終南山草堂寺撰《貞元新譯華嚴經疏》十卷,又作《華嚴經行願品疏》或《普賢行願品疏》。

貞元十五年,德宗誕辰,澄觀國師奉召入殿,闡揚華嚴宗旨,德宗曰「以妙法清涼朕心」,賜號「清涼國師」。自那以後,順宗、憲宗、穆宗、敬宗各朝,都很崇重澄觀國師。文宗開成三年(838年)三月六日示寂,世壽一百零二(依《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二十五,古來佛教史家多取此說;《宋高僧傳》本傳則說於元和年中圓寂,年七十餘),後世尊其為華嚴宗四祖。澄觀國師曾立十願勉勵自己,世人稱為「清涼十願」:一、體不捐沙門之表; 二、心不違如來之制;三、坐不背法界之性;四、性不染無礙之境;五、足不履僧寺之塵;六、脅不觸居士之榻;七、目不視非儀之彩;八、手不釋圓明之珠;九、舌不味過午之齋;十、宿不離衣缽之側。

澄觀國師著述宏富,著有《華嚴經疏》等書四百餘卷,講《華嚴經》達五十遍。其著述現存者有《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九十卷、《華嚴經行願品疏》十卷、《大華嚴經略策》一卷、《新譯華嚴經七處九會頌釋章》一卷、《華嚴經入法界品十八問答》一卷、《三聖圓融觀門》一卷、《華嚴法界玄鏡》二卷、《五蘊觀》一卷、《華嚴心要法門》一卷、《華嚴經綱要》三卷,已佚者有《十二因緣觀》一卷等。此外,據說還有《法華經》《楞伽經》及《中觀論》等疏鈔,今皆不傳。澄觀國師弟子眾多,其中圭峰宗密、東都僧睿、海印法印及寂光四人稱門下四哲,繼承法統者為宗密,即華嚴宗五祖。

相關焦點

  • 農曆三月六日 華嚴宗四祖清涼澄觀國師圓寂日
    華嚴四祖清涼澄觀國師(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4月24日,農曆三月六日,華嚴四祖清涼澄觀國師圓寂紀念日。 貞元十五年,德宗誕辰,澄觀國師奉召入殿,闡揚華嚴宗旨,德宗曰「以妙法清涼朕心」,賜號「清涼國師」。自那以後,順宗、憲宗、穆宗、敬宗各朝,都很崇重澄觀國師。文宗開成三年(838年)三月六日示寂,世壽一百零二(依《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二十五,古來佛教史家多取此說;《宋高僧傳》本傳則說於元和年中圓寂,年七十餘),後世尊其為華嚴宗四祖。
  • 農曆十二月二十九 恭逢華嚴菩薩誕辰紀念日(圖)
    佛教在線1月27日訊  1月28日(農曆12月29日)恭逢華嚴菩薩誕辰紀念日,謹依有關文獻介紹華嚴菩薩,以作紀念。華嚴菩薩大家並不陌生,在著名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華嚴菩薩即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諸大菩薩於此會上聞法。
  • 農曆十一月十五日 華嚴宗初祖杜順大師圓寂紀念日
    長安華嚴寺杜順大師舍利塔(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1月5日,農曆十一月十五日,今天是華嚴宗初祖杜順大師圓寂紀念日。 杜順(557~640),又稱法順,是中土華嚴宗初祖。 世稱杜順大師為華嚴宗初祖,其說始於圭峰宗密。《續高僧傳·法順傳》雖然沒有任何關於法順弘傳《華嚴》的記載,但在傳末說智儼經常講說《華嚴》和《攝論》之後,緊接著說「斯塵不絕」,可知杜順、智儼之間是有華嚴傳承關係。此外,《華嚴經傳記》說法順令樊玄智讀誦《華嚴》,勸他修普賢行,也可見杜順確實是倡導《華嚴》學說。 杜順大師著述,相傳有《華嚴法界觀門》《華嚴五教止觀》各一卷。
  • 七個皇帝的國師澄觀法師,華嚴菩薩的化身
    恭迎華嚴菩薩聖誕 今天臘月二十九是華嚴菩薩聖誕。華嚴菩薩之名,載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華嚴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諸大菩薩於此會上聞法。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兩位古德傳為華嚴菩薩化現:一為唐代清涼國師(澄觀大師),一為元朝正順法師,皆以專修《華嚴經》而名。
  • 農曆九月四日 四祖道信大師、弘一法師圓寂紀念日
    一、四祖道信大師圓寂紀念日道信大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3年10月8日,農曆九月四日,是道信大師圓寂紀念日。道信大師(580~651),為中土禪宗第四祖。二、近代高僧弘一法師圓寂紀念日
  • 淺釋《華嚴宗》三
    華嚴寺現存的兩座塔中,東邊的是杜順的靈骨塔、西邊的塔是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澄觀的靈骨塔。杜順雖是禪師,但又以華嚴為業,住靜終南山,著有《華嚴法界觀門》、《華嚴五教止觀》等。杜順圓寂時,有兩隻鳥飛入房中,悲鳴哀切。杜順屍身一個月後仍肉色不變,一直有異香飄出,後起塔藏葬。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澄觀,俗姓夏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華嚴宗實際創始人,法藏圓寂後數十年,他是中興華嚴宗的著名思想家和學者。
  • 農曆十月十一日 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大師圓寂紀念日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4年12月2日,農曆十月十一,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大師圓寂紀念日。 憨山德清大師(1546~1623),安徽全椒人氏,俗家姓蔡,名德清,字澄印,號憨山。十二歲時從金陵報恩寺永寧誦習經教,十九歲時出家受具足戒,並前往棲霞山從法會受禪法。因仰慕清涼澄觀大師之為人,自字澄印。萬曆元年(1573)遊五臺山,愛憨山之奇秀,遂以憨山為號。
  • 清涼學堂丨澄觀大師及其四法界論:大師和華嚴宗
    自幼出家,廣學佛教經論,後到各地參訪名師,學習佛教各宗教義,先後從曇一學南山律;從金陵玄璧、剡州成都寺慧量學「三論」;從淮南法藏學「海東《起信疏義》」,又從杭州天竺寺法詵(詵法師,《清涼國師妙覺塔記》作『東京大詵』)學《嚴華經》義;在蘇州從湛然學天台宗止觀說和《法華》、《維摩》等經疏;從牛頭山慧忠及徑山道欽學牛頭禪法,併到洛陽參謁禪宗無名禪師「諮決南宗禪法,復見慧雲禪師了北宗玄理」。
  • 農曆十一月六日 唐代高僧藥山惟儼禪師圓寂紀念日
    (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2014年12月27日,農曆十一月六日,唐代高僧藥山惟儼禪師圓寂紀念日。 藥山惟儼(751~834),唐代高僧,青原行思法系,石頭希遷禪師法嗣。絳州人,俗姓韓。十七歲時南下潮州,依慧照禪師出家。二十二歲,從南嶽衡嶽寺希操(亦作希澡、智澡)律師受具足戒。後參石頭希遷,密領玄旨。次參馬祖道一,言下契悟,奉侍三年。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六卷,唐宗密大師著,解清涼大師澄觀著行願品疏者,以下為中華佛教百科全書所載澄觀大師和宗密大師的詞條)【澄觀大師】華嚴宗第四祖。世稱清涼國師、華嚴疏主。俗姓夏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十一歲時,從本州寶林寺霈禪師出家,肅宗至德二年(757),從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
  • 《修心日曆》 農曆十月十二,是唐代譯經家實叉難陀圓寂紀念日
    今天是2019年11月8日星期五,佛曆3046年農曆十月十二日。 農曆十月十二,是唐代譯經家實叉難陀圓寂紀念日。 實叉難陀(652~710),又作施乞叉難陀,譯作學喜、喜學。為唐代譯經三藏。于闐人。善大、小二乘,旁通異學。
  • 農曆八月七日 天台宗五祖灌頂國師圓寂紀念日
    章安灌頂國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2014年8月31日,農曆八月七日,是灌頂國師圓寂紀念日。灌頂國師(561~632),隋代高僧。俗家姓吳,是臨海章安(今浙江臨海)人。出家之後,名灌頂,字法雲,世稱章安大師、章安尊者。七歲從攝靜寺慧拯法師出家,二十歲時受具足戒。慧拯法師圓寂之後,灌頂大師於南朝陳後主至德元年(583),至天台山修禪寺謁智者大師,承習天台教觀,此後隨侍智者大師。隋開皇十七年(597),智者大師示寂,灌頂大師奉遺物獻貢晉王廣,晉王遣官送返並致唁辭。
  • 華嚴宗祖庭——長安華嚴寺
    杜順雖是禪師,但又以華嚴為業,住靜終南山,著《華嚴法界觀門》、《華嚴五教止觀》,為華嚴宗初祖。杜順圓寂時,有兩隻鳥飛入房中,悲鳴哀切。杜順屍身一個月後仍肉色不變,一直有異香飄出,後起塔藏葬。現存的杜順塔呈方形角錐體,共7層,高約21米,為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每層疊澀出簷,簷下均砌兩層菱角牙子,塔身壁面用磚砌成扁柱、欄額、鬥拱、昂等,第三層嵌有「無垢淨光寶塔」刻石。
  • 農曆十月二十九日 華嚴宗二祖智儼大師圓寂紀念日
    十二歲隨杜順和尚到至相寺(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4年12月20日,農曆十月二十九日,華嚴宗二祖智儼大師圓寂紀念日。二十歲時受具足戒,隨後四處參學,遍聽《四分》《成實》《十地》《地持》《涅槃》等經律論;後從名僧靜琳參學,感到佛教經典派別很多,難以遍學,遂在經藏之前發誓,信手探取,得《華嚴經》首卷,於是決定專學《華嚴》。 當時智正法師在至相寺開講《華嚴》,他便前往聽受,一年之後覺得還有疑義,於是遍覽藏經,獲北魏慧光撰《華嚴經疏》,對經中所說「別教一乘無盡緣起」之義旨有所領會。
  • 農曆七月六日 沙門曇摩蜜多圓寂紀念日
    2013年8月12日,農曆七月六日,是南朝譯經僧曇摩蜜多圓寂紀念日。元嘉十九年七月六日示寂於上寺,世壽八十有七。道俗四眾,行哭相趨,葬於鐘山宋熙寺前。
  • 農曆正月初六 宗密禪師圓寂紀念日
    2014年2月5日,農曆正月初六,是華嚴五祖圭峰宗密禪師圓寂紀念日。五祖圭峰宗密禪師(圖片來源:資料圖)宗密禪師(780~841),唐代高僧,華嚴宗第五祖,追諡定慧禪師。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人,姓何氏,家本豪盛,幼通儒書。
  • 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恭逢華嚴菩薩聖誕
    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2月16日(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恭逢華嚴菩薩聖誕。華嚴菩薩之名,載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華嚴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諸大菩薩於此會上聞法。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兩位古德傳為華嚴菩薩化現:一為唐代清涼國師(澄觀大師),一為元朝正順法師,皆以專修《華嚴經》而名。
  • 他有四十顆牙齒、雙手過膝,是七個皇帝的國師、華嚴菩薩的化身
    他著作一部《華嚴疏鈔》,專講《華嚴經》。等到他圓寂之後,在中國和印度的交界處,有一位阿羅漢,見到有兩個很年輕的菩薩,在虛空裡頭走。這位阿羅漢有神通,他就用神通令這兩位青衣的童子,也就是這兩位年輕的菩薩,不能走了,問他們:「你們是誰?到中國做什麼去啊?」
  • 農曆三月廿八 《新華嚴經論》著者李通玄圓寂日
    李通玄撰成《新華嚴經論》(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5月16日,農曆三月廿八,《新華嚴經論》著者李通玄圓寂紀念日。 李通玄(635~730),世稱李長者,又稱棗柏大士,唐代著名華嚴學者。李通玄青年時鑽研易理,四十餘歲專攻佛典,潛心《華嚴》。當時八十《華嚴》剛剛譯成,開元七年,李通玄攜新譯《華嚴經》到太原高仙奴家,造論闡明經義,三年足不出戶。據說他每天早晨只食棗十顆和柏葉餅一枚,因此世稱棗柏大士。後攜論稿移居神福山原下的土龕,繼續撰述,經過五年方才完成,這就是《新華嚴經論》(共四十卷),其後撰有《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