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江湖。當我們在遇到一些人的時候,他們鮮明的氣質和豐富的經歷,會讓我們聯想到武俠小說或影視劇裡那些胸懷廣闊、快意人生的瀟灑人物。與中駿集團助理總裁彭飛的交流,就讓我們感受到了他身上的那一份灑脫浩然之氣。
加入中駿13年,彭飛身上的標籤除了是一位從一線奮鬥「騰飛」的集團高管,更是一位每每在集團需要「開疆拓土」的時候,一馬當先、衝鋒上陣的「前鋒大將」。在他成長為集團助理總裁的路上,有著許多鮮活的故事,這源於他豪邁灑脫的真性情,更源於他排除萬難、翻山越嶺的堅韌與決心。
因為長年與一線業務親密接觸,當回憶起13年來的中駿故事,彭飛既有滔滔不絕的細節回憶、也有沉甸甸的心得和體悟,而我們的思緒也被他帶到了13年前……
01爬坡過坎,以「定力」應萬變
時間回到2007年,已經在地產代理公司工作多年的彭飛感覺到在代理公司的天花板太過明顯——業務的局限性、思維的單一性,因此他決定去甲方看看,並於2007年10月正式入職中駿。也許他自己當時也沒想到,在中駿紮根的第一步並非廈門,而是在兩千公裡之外的山西臨汾,去負責中駿·山西國際社區的銷售。
儘管已時隔十多年,但回想起初到山西的情景,彭飛總依然記得很清楚:「山西是產煤礦的地方嘛,項目上也是灰大土大,我們當時開玩笑說,早上穿一件白襯衫,晚上就變成黑襯衫了。」艱苦的環境可見一斑。
但彭飛卻要迎難而上,在他「老虎」+「孔雀」的性格裡,天生有這麼一股樂觀又願意挑戰的衝勁。而中駿恰好是一家願意給年輕人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成長的企業。他還記得去山西前,當時分管人力工作的現集團助理總裁湯筱娟總和他說過一句話:「你要能夠自己獨當一面,才能更快成長。」中駿在福建的業務較成熟,集團總部兵強馬壯,自己能「挑擔子」的機會並不多,而去山西正是他從零基礎開始了解、學習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全周期的好時機。
然而在山西的一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一帆風順,項目上人力有限,都是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兒,什麼都要了解,什麼都要管。忙碌的同時,他和團隊也有了更多機會直接和集團總部對接,而總部也給予他們充分的學習成長機會,在業務中持續賦能。在與總部頻繁交圈的過程中,彭飛很快感受到了中駿獨特的「簡單文化」,大家都以任務完成為第一目標,追求高效,不計較「越界」,讓他參與到地產業務的各個模塊中深入學習並實踐。也正是那個時候,他跳出了營銷業務的限制,逐漸參與了從施工、開盤到交付的全過程管理。彭飛笑稱,在臨汾沒有什麼娛樂,自己和項目工程、設計、報建的同事天天泡在一起,即使下了班也把聊工作當一種消遣,每天都想著怎麼把項目的事情一樁樁、一件件地按照計劃幹起來……正是臨汾項目的這段經歷,讓彭飛完成了從乙方思維到甲方思維的迅速轉變。
一轉眼兩年過去,這兩年裡,彭飛的工作成果也備受集團認可,從營銷經理成長為營銷總監,從初來山西時對項目開發幾乎一竅不通,到成為獨當一面的條線負責人,他把這份成長總結為大環境「逼」出來的,而中駿「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也從那時起始終激勵著他不斷前行。
2012年元旦,彭飛調任至福建公司擔任集團重點項目的營銷總監。那半年裡,整個集團對項目的高度關注帶來的業績壓力讓他沒休息過一天,每周有好幾天都會和黃董溝通到深夜2、3點,而這也給了他直接向集團領導深入接觸和學習的機會。高壓之下,中駿人持續奮鬥的精神再次鼓舞了他,讓他不斷精益求精、追求更好。在黃董的耳濡目染下,他開始從項目經營的全局角度思考和鋪排工作。從山西到福建,彭飛在各個階段的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各有不同,但在他看來,解決難題有一個共通的前提:就是一份「定力」。房地產開發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可能沒有造5G手機那麼高科技,但只要在碰到突發事件時能「沉」得下去,去了解真實的情況,找到真正的癥結所在,那麼再棘手的問題也能發現解決的辦法。在中駿十餘年,正是有這份清晰的認知和「定力」,在一次次搞定難題的過程中,彭飛能打仗、能扛事兒的特質愈發凸顯,繼續譜寫著他作為「前鋒大將」為集團開疆拓土的新故事。
02奔戰華東,徵途是星辰大海
2013年,已發展成區域頭部房企的中駿將目光投向了全國,而位於華東沿海的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吸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優質企業與人才。想要在未來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站穩腳跟,去上海開拓事業是必須的。從零開始進入上海乃至華東,必須得有一個有經驗、能打仗的「大將」領旗衝鋒,彭飛就是這樣一個人選。
讓彭飛下定決心接受公司的調派從廈門來到上海的,除了公司的信任,還因為一個始終縈繞在他心中的問題:在大本營做得好是一回事,去上海從零開始,我也能做好嗎?「但至少,往前走一步最起碼有50%的機會進步,原地踏步就連50%的進步機會都沒有,更沒辦法突破自己。」彭飛這樣說。中駿人常說 「做正確而難的事」,在中駿成長多年,中駿的企業文化早已深深根植於彭飛的工作理念中,鼓舞著他迎接挑戰、突破自己。
如今,七年過去,上海虹橋中駿廣場已成為虹橋商務區標杆項目,而上海中駿·天譽、中駿·天璟項目也已順利交付,中駿在上海乃至長三角區域打出了自己的口碑。但回想起彼時,面對著全然陌生的「上海規範」,項目的報規成了彭飛面臨的一大難題。當時中駿在上海並沒有可以和在福建相提並論的知名度和資源,「在福建,我們名片一遞人家就知道『你是誰』;而在上海,中駿名片遞出去,當時接觸的人都表示沒聽說過。」
這樣的「冷遇」恐怕是每個初到異鄉的開拓者都經歷過的,但天性樂觀的彭飛拿出了那股不服輸的鬥志與韌性,沉住氣、有方法有策略地去推進。為了一紙項目審批報告,他可以連續在審批部門外等上三四個晚上;為了上海兩大項目方案審批的順利完成,他把國家和上海市設計規範中的各個關鍵細則了解得清清楚楚。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方案審批全部完成僅用了一個月。項目開始施工後,他又轉身抓起了項目運營和營銷,同時保持持續開拓和資源維護……兩三年過去,他助力中駿在華東站穩了腳跟,把中駿品牌順利打響,為2017年集團總部移師上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很多看似不可能、別人不能做的事情,都在彭飛這兒實現了。
03以身作則,踐行「主人翁精神」
2019年,集團正式明確了「一體兩翼」核心業務發展模式。緊接著在同年12月和2020年1月,中駿在華東連續落地張家港和泰州兩座世界城,除了城市公司團隊的不懈努力,背後還有身為當時中駿華東各城市公司董事長彭飛對「一體兩翼」戰略的深刻理解與堅決執行。「單純建房賣房的時代早晚要過去,房地產企業要可持續發展,就要找到新的增長點,集團結合商業綜合體和長租公寓兩個抓手提出了這個戰略,實踐證明是非常正確的。」回顧金港、泰州兩座世界城的落地經歷,各中種種奔波和曲折自不必說,但彭飛最深刻的感觸在於我們現在有「中駿·世界城」這個品牌,也有綜合體開發運營的經驗和團隊,而這是我們戰略實施的有力抓手。在他看來,集團「一體兩翼」戰略進一步的落地,非常關鍵的一點是:從管理層到執行層全員理念統一,保證動作精準推進,才能抓住機遇,真正實現中駿「一體兩翼」的戰略目標。
在中駿的13年裡,彭飛創造了很多突破性的成績,在公司發展也步步走高,但他總是淡然處之,「職位是公司給你的,這是一種信任,也代表一種責任。」
彭飛很喜歡《亮劍》裡的李雲龍這個角色,因為這個人物身上的豪邁灑脫、敢拼敢闖不服輸的勁兒、自信達觀的樂天派精神,以及其內裡擁有的一份主人翁精神,與彭飛以身作則、親力親為的作風很是相似。彭飛常對團隊說,「不要老覺得自己只是在打一份工,如果把工作上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就會形成自驅力和危機感,動力、張力、誠心和恆心都會更足。」這是他的經驗之談。
從工作到生活,這份主人翁精神和團隊領袖氣質在彭飛身上時常可見。他的辦公室裡有一座獎盃放在醒目位置,正是「追風軍團」在2019年中駿集團第二屆戈壁挑戰賽(即「駿行2」)中獲得的最高榮譽——「軍團沙克爾頓」獎盃。
這座獎盃背後,是彭飛帶領追風軍團每個隊員的全力付出,也是他作為軍團長的運籌帷幄——機制先行,以身作則,調動起團隊熱情與積極性;同時對「兵力」按照力量強、中、弱合理分配,成為最終軍團順利奪杯的關鍵……擔任「駿行2」軍團團長和擔任集團管理崗位一樣,是策略與管理能力的雙重考驗。十幾年來,彭飛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踐行著 「主人翁精神」, 而他也從當初的「青年新兵」一路成長為集團的一員「大將」,縱觀彭飛的成長經歷,除了中駿簡單、務實、拼搏的工作氛圍和他自身勇於挑戰的天性,使他得以抓住機遇,更重要的是他自始至終他視工作為事業的擔當,因為願意付出更多、承擔更多,所以能夠經歷更多、收穫更多。
13年在彈指一揮間已悄然逝去,而彭飛與中駿還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今後,彭飛又將為集團的發展壯大做出怎樣的貢獻?所有的可能性,都在他與中駿的未來裡。
雖然彭飛總說自己對詩詞沒什麼偏好,但他那份豪氣與灑脫勁兒,與蘇軾那首《定風波》格外相配——「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再看他談笑間的大氣從容,讓人覺得他就是那個不管遇到什麼難事兒,都會勇敢、瀟灑、一路向前、讓人覺得「定心」的帶隊者,正可謂: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