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好好玩》簡體版上市 | 追根溯源,感受漢字之美

2021-02-08 碧讀好書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人生必讀好書指南

微信平臺讀好書類的領先訂閱號



漢字是一種獨特且美麗的符號,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它貫穿了中國古今,蘊藏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保留了象形文字的靈魂與原始圖象藝術的精神,每個漢字都有著豐富的意涵。

 


漢字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演變至今唯一一種始終沒有間斷過使用的文字,那麼漢字是如何產生的呢?


關於漢字的起源,一般都會提到倉頡造字。傳說中,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這也是文字發展的重要標誌。


除此之外,漢字的起源還有八卦、陶符、圖畫、歷數、河圖洛書、甲骨佔卜等許多討論的空間。今天我們要重點說一說文字畫。


在文字學者的眼中,文字畫是人類文明剛萌芽但還未發展出文字時期,人們用來記錄與溝通的簡單的線條或圖形。


象形文字也是一種文字畫,它不只是文字的線條和筆畫,在形狀上也與文字所代表的東西很相像。


中國最初的文字就屬於象形文字,甲骨文、石刻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


甲骨文的「月」字就像一彎月亮的形狀,「山」字亦是一座山的形狀。對於想要表達的物體的外形特徵,甲骨文基本都能具體地勾畫出來。


經過數千年的演變,有些漢字已跟原來的形象相去甚遠,但仍還保留著象形文字的靈魂,文字形象與事物本身之間也還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


要想了解漢字的終極之美,不去看一下甲骨文顯然是不行的!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得懂甲骨文。怎麼辦呢?


漢字研究學者張宏如女士精心創作的《漢字好好玩》系列,原創七十五幅漢字畫作品,將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古文字融合於圖畫中,讓讀者了解漢字的起源,並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古文字的薰陶,感受到漢字的魅力!


張宏如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華梵大學哲學研究所,她曾發表論文專題「漢字哲學之研究」,是臺灣以哲學的角度研究漢字的第一人。目前致力於漢字研究與漢字文化創意工作。代表作品《漢字好好玩》獲選為臺灣「百年文學好書」。


 


原創七十五幅漢字畫

倡導圖像學習漢字的新思維!

 

傳統的漢字學習總是強調筆畫與筆順,卻忽略了象形文字的藝術美感,其實每個漢字有著屬於自己的圖像與故事,漢字學習的過程就是最好的文學與藝術的啟蒙訓練。


《漢字好好玩》從文字的象形特徵入手,配以富有創意且容易理解的漢字畫,進一步加強了人們對於古文字義以及書寫特點的理解與記憶,打破傳統一筆一畫的漢字學習方式,運用漢字的圖像思維和我們一起分享漢字學習究竟有多好玩!



「我們的創作理念,是把甲骨文、金文等一些古文字融合在一幅圖畫裡。當你看到一幅圖,你就可以認得六到七個漢字,像這樣一張漢字臉譜,就可以認得耳、口、自、目、眉、首等字。」



創作之初,作者常常在公園的泥土上、石板上、樹幹上畫字,假裝自己回到了原始時代,在洞穴石壁上畫著今天捕了幾頭野獸,抓了幾條魚,藉以揣摩人類老祖宗造字的初衷,從而有所感悟。


如果我們也能像作者所描述的方式去探尋漢字的發現之旅,漢字學習是不是就特別有趣呢!

 

學漢字就像在看畫,

寫漢字就像在學畫!

 

「識字如同看畫,寫字如同畫畫」,這是漢字獨有的特色。漢字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圖象文字,從圖像的角度來學習漢字、認識漢字、欣賞漢字是一種樂趣。



《漢字好好玩》系列從文字的象形特徵入手,運用原創繪畫展示漢字書寫體系的結構、起源和文化背景,對於每個孩子以及對古代語言、文字和文化有興趣的大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完美的呈現。

 


★畫中有字,字中有畫

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作者原創七十五幅漢字畫,每幅圖畫中都包含著好幾個漢字,而每個字的形象就是其事物本身的形象,每一幅圖所要表達的意境也是由這一組相關的文字集結而成的。作者從不同的視野與角度認識漢字,並結合圖形、書法、藝術、美學、文字學、哲學等概念,特別提出了一套漢字畫的學習方法。

 

★快速學習漢字的新方法

本系列圖書將文字圖像化,通過圖像來記憶學習。通過書中的畫作,可以對畫的含義、字的意義一目了然;每幅圖畫中至少包括三個字以上,有效地學習基本文字後,接下來只是組合字的問題,藉由不同部首或字源之間的組合,又可以創造出不同的文字與意義。

 

如何閱讀本書



首先,說明與每個主題古字相關的文化意涵;


其次,每幅圖以左右跨頁的方式呈現,通過簡單的漢字畫之內容描述,讓讀者感受畫作本身之意境;


最後,將圖內的古字標示出來,讓讀者清楚比較古今文字之間的關係,並介紹每個字的字義與字形。

 

作者相信,用欣賞畫作的角度來學漢字,會是件既浪漫又有趣的事。




首先,文中「說文解字」下方的古字是甲骨文、金文、篆文等穿插使用,而圖1、圖2 等說明方式則是為了使漢字學習者可以了解圖形之間的變化與差異,因此,圖與圖之間並沒有時間先後的問題。


其次,字形說明部分,作者系以仰視、直視、俯視及透視四種造字角度來分析漢字的形成。仰視造字,必須仰起頭來觀察,如日、月、星、晶等字;直視造字,只要平視即可,如禾、木、工、弓等字;俯視造字,必須從高處往下看,才能掌握事物的整體樣貌,如田、川、州等字;透視造字,如身的古字畫出人肚子隆起的樣子,肚子裡的一點代表胎兒。本文希望通過圖形與漢字的造字角度分析,幫助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漢字、認識漢字,輕輕鬆鬆學漢字,並通過不斷重複的圖像學習,讓所有漢字學習者都能感受到漢字學習真的好好玩。

 

結束語


《漢字好好玩》一經面世就廣獲好評,作為參與北京文博會重點文創項目被湖南衛視、央視和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引發了代購狂潮,曾獲選為臺灣「百年文學好書」。


正是看中它在漢字學習方面獨特的意義和價值,紫圖圖書引進此書,希望能幫助更多熱愛漢字的大人和孩子們找到漢字學習的新方法。


這套書保留了本書中象形文字的精華,延續了漢字原創的精神,展現了「畫中有字字中有畫」的漢字精髓,融合了文字學、哲學、美學與創意,以藝術的眼光介紹漢字!


想認識漢字,了解漢字,就從這套圖書開始吧,它會以一種「寓教於樂」的方式激發你漢字學習的興趣,讓你打心底覺得漢字好好玩!


有畫面 有知識 有故事 有歷史

追根溯源,感受漢字之美

原創七十五幅漢字畫

倡導圖像學習漢字的新思維!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

微信公眾號:人生必讀好書指南

相關焦點

  • 追根溯源,感受漢字之美——漢字真的好好玩!
    一位來自臺灣的學者張宏如利用早期的象形文字製作成書,取名《漢字好好玩》。在這套精心創作的《漢字好好玩》系列中,作者原創七十五幅漢字畫作品,將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古文字融合於圖畫中,讓讀者了解漢字的起源,並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古文字的薰陶,感受到漢字的魅力!
  • 追根溯源,感受漢字之美 ——漢字真的好好玩!
    經過數千年的演變,有些漢字已跟原來的形象相去甚遠,但仍還保留著象形文字的靈魂,文字形象與事物本身之間也還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要想了解漢字的終極之美,不去看一下甲骨文顯然是不行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得懂甲骨文。怎麼辦呢?
  • 感受漢字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臺灣民眾熱情參與兩岸漢字文化藝術...
    新華社臺北9月29日電 題:感受漢字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臺灣民眾熱情參與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  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劉歡  「這個字是什麼字?」「貝殼的貝。」  「那這個字呢?」「不認識。」兩位從新北市趕來的小學生吳採晏、吳曜呈姐弟,正在與臺灣中華書道學會工作人員進行「漢字好好玩」甲骨文競猜。答對了,他們高興歡呼;答錯了,工作人員跟他們講解。  「甲骨文太有意思了!」正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吳曜呈說。  當天,2018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北開幕。25個臺灣民間書法團體齊聚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迴廊,共同舉辦藝術節的活動之一「漢字藝術嘉年華」,吸引眾多民眾參加。
  • 感受漢字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臺灣民眾熱情參與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
    新華社臺北9月29日電 題:感受漢字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臺灣民眾熱情參與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劉歡「這個字是什麼字?」「貝殼的貝。」兩位從新北市趕來的小學生吳採晏、吳曜呈姐弟,正在與臺灣中華書道學會工作人員進行「漢字好好玩」甲骨文競猜。答對了,他們高興歡呼;答錯了,工作人員跟他們講解。「甲骨文太有意思了!」正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吳曜呈說。當天,2018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北開幕。
  • 《漢字好好玩》:漢字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基本信息]    書名: 《漢字好好玩》  作者:張宏如  出版社:中國致公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5月  ISBN:978-7-5145-1236-6  定價:329.00元(全5冊)  [內容簡介]    《漢字好好玩》是一系列漢字學習圖書,作者原創七十五幅漢字畫作品,打破傳統一筆一畫的漢字學習方式
  • 漢字知識知多少?中華書法之美4:漢字基本構成之美
    漢字知識知多少?中華書法之美4:漢字基本構成之美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將漢民族語言文字按一定的方法和規則書寫成富於美感的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書法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章法等內容。教育部新編九年制義務教科書《語文》裡就收錄了很多古今優秀書法作品,飛哥作為一名基礎書法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普及簡體規範漢字書寫教育。希望更多書法家書法教育工作者踐行簡體規範漢字書寫,多寫標準簡體字,少寫繁體字異體字,讓更多的孩子們從小就喜歡寫字長大後愛上書法。歡迎能人智士關注飛哥,一起學習,探討,交流,提高。
  • 為什麼大陸通用簡體漢字,香港臺灣卻鍾愛繁體漢字?可算知道了!
    為什麼大陸通用簡體漢字,香港臺灣卻鍾愛繁體漢字?可算知道了!中國有著幾千年歷史,有著獨有的魅力文化,中國的漢字也是有著不一樣的美,到了現代,我們的漢字已經演變成簡體的形式,而且被普及使用,但是去過臺灣香港的人應該都會發現,在當地很多站牌或者他們書上普遍的還是使用繁體漢字,這就讓很多人很疑惑了。
  • 漢字原來這麼好玩
    山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二班馬荃 指導教師:範新瑞  《漢字好好玩》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套書,它的作者是臺灣女作家張宏如,她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是臺灣以哲學的角度研究漢字的第一人。
  • 新加坡為什麼將繁體漢字換成簡體漢字?
    我一個朋友就是以這種形式去新加坡玩了幾天,回來告訴我說新加坡不用繁體字,也和我們一樣用簡體。我很驚訝,驚訝的是在異國他鄉竟然還有人使用中國漢字,於是上網一搜,果不其然,漢子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而且還是簡體字。
  • 江小魚:何不讓簡體繁體漢字共存
    江小魚:何不讓簡體繁體漢字共存  算不出的「變體成本」  撰稿·江小魚  回顧漢字的發展歷史,正式場合有穩定的正體字標準,而非正式場合可以較為隨意地書寫,漢字的象形特點,可以讓書寫者寫字如作畫,可以注入情感,這也是漢字書法成為一門藝術的重要原因。
  • 鄒城市第一實驗小學興隆校區:賞析甲骨文字 發現漢字之美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學生發現漢字之美,感受漢字魅力,鄒城市第一實驗小學興隆校區依託書法校園陣地,將甲骨文融入到各科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甲骨文的興趣,積累甲骨文識字量。學校組織教師依據人教版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生字表,從中找出相應的甲骨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字體的演變、字義的轉化等甲骨文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感受到甲骨文字的美麗神秘之處。
  • 新加坡人為何使用簡體漢字,而不是繁體?原因有兩點
    新加坡的官方文字是英語,它們的語言也主要以英語為主,英語是它們的教學語和通行語,佔據了主導的地位,排名第二的就是華語和漢字了,畢竟歷史背景在那裡擺著。新加坡官方目前所使用的漢字是簡體漢字,而民間則有簡體和繁體混合使用的情況,他們的這個簡體漢字標準來自中國大陸,而在這之前,他們也曾自己建立過一套漢字簡化的標準。
  • 探尋簡體漢字的演進:民國時期的漢字簡化運動
    在甲骨文中,一些字就同時存在簡繁之分。漢字的文字形體是漢朝定型的,一直沿用至今,因此稱之為「漢字」。 近代漢字簡化運動,源於太平天國,在太平天國玉璽及官方的文件都用簡體字。1920年2月1日,錢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一文。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採用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並把其他筆畫多的字也簡化。1922年,錢玄同與黎錦熙等知名學者又向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四次大會提出了《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系統地闡述了簡化漢字的理由和辦法。
  • 漢字之美,美在書寫(隨筆)
    你的漢字書寫確實配不上你的作文。這無異於拿一個糞瓢盛著美味可口的雞蛋飯。看著就噁心,誰願意吃呢?」 語文老師諷刺的話語把我說得羞愧難當,無地自容。從那以後,我暗喑發誓:一定要把漢字寫好。進入大學以後,我的書法還遭遇補考。這一慘痛教訓把我擊醒了。從那以後,我拿起毛筆開始練書法。起步階段肯定是艱難的。有幾次想放棄,後來又堅持下來。紅河州師範學校的幾個愛好書法的老鄉堅定了我練書法的信念和決心。
  • 中國文化未來的方向在於漢字
    漢字書面語白話化的辯證看待看了漢字史才知道漢字創始者擁絕倫之才,擁有這種表意字的現存者只有中國一家。然而在知識爆炸的年代,信息的精簡尤為重要,而看看現在的一些文章、著作、教科書、論文…基本上都寫得繁瑣至極,冗雜而乏味,贅述叢生,同古代經典著作中的語句一比,劣勢盡顯,相對來講古文不僅朗朗上口,乾貨條條,而且可以用詞多樣,組合多樣,排韻律,築建築之美,即使不行,做到精煉簡潔還是綽綽有餘,諸如《史記》《孫子兵法》《四書五經》《資治通鑑》《黃帝內經》等經典著作,甚至一些工具、科技書都能做到如此三言兩語便可講明
  • 漢字字體很好玩,有各種美的可能性
    先設計好這套字的筆形,再做50個基本字,檢驗它的風格和整體一致性,判斷它能不能成為一套字庫,風格是不是創新的,同時考慮市場的需求,根據這些做出綜合判斷,決定是否生產。再做500個字,這500個字將涵蓋漢字的偏旁部首的基本形態。有的設計師會用滑鼠和鍵盤直接去做。有的設計師可能會先繪手稿,然後掃描,再用設計軟體把字的輪廓勾出來。電腦中存儲的漢字都是字的輪廓。每個字都要勾。
  • 漢字簡體劫
    可是,如果你真正深入去了解了正體字後,再來看簡體字,恐怕就會油然而生不忍卒讀之感!甚至不得不為幾千年的中華文化作一悲嘆!一、殺氣騰騰,充滿暴戾。簡體字「義」,在正體中寫為「義」,從羊從我。從羊,因為其與善美同意;從我,意思是正義、威儀須出自自己本身。對中國字稍有了解的人,一見到「義」,心中自會肅然起敬。而看到「義」,不知做何感想。
  • 《漢字風雲會》 感受漢字的溫度
    原標題:感受漢字的溫度   浙江衛視播出的聽寫節目《漢字風雲會》,在剛結束的暑假成了不少孩子的「剛需」:每周一個多小時,在全程歡笑中,孩子們對著電視機,鋪開紙,拿起筆聽寫,校正10多個常用易錯漢字,學習10多個生活用字,拓展20個好詞。透過螢屏,漢字的溫度,傳遞在孩子們稍顯稚嫩的筆畫勾勒間。
  • 大學生寫不好簡體漢字:複雜的繁體字更是抓瞎
    武昌工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方楚勤教授表示,就像電子讀物永遠無法替代紙質書一樣,手書寫是不能被替代的,手寫漢字可以彰顯漢字的形態美,還可張揚書寫者的個性。近日,武昌首義學院袁觀宇教授在電氣1407班《大學物理》課堂上忍不住吐槽學生寫的字太差。說完,拿出自己40年前的《電氣》作業本給同學觀看,不少理工科同學紛紛驚嘆不已。
  • 德化:用瓷雕再現漢字之美
    來源:臺海網彭成雄在創作白瓷立體漢字。創作者將一件件精美的德化白瓷與中華姓氏巧妙結合,通過放大漢字的主筆畫作為支撐,再運用漢字標點符號進行縮放、拉伸與彎曲等藝術化處理,塑造出一個個立體姓氏漢字,以獨特方式展現288個中華姓氏,惟妙惟肖,妙趣橫生。「在簡體漢字的筆畫結構基礎上,將漢字標點中的括號、句號、感嘆號、逗號、問號等通過變形、代用的形式套用到簡體漢字字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