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三水舉辦國家、省名中醫三水行活動暨三水區中醫藥發展研討會,探討三水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謀劃醫療衛生領域的新發展。
作為全國首個富裕型長壽之鄉,如何打好健康牌打造灣區美好生活,這是三水面臨的課題。2017年6月,三水以超前力度開啟衛生與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三五」期間,三水計劃投入不少於55億元用於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建立起以維護居民健康為中心,合理配置醫療機構,有效利用各級衛生服務資源的「點、線、面、網」充分融合的區域大健康系統,全力打造健康三水。
時至今日,超前力度的衛生與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已經持續3年,成效幾何?三水區衛生健康局主要負責人表示,全民健康管理項目、120應急醫療救援綜合能力提升項目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以及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等具體抓手,正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未來,三水將繼續圍繞衛生健康「供給」和「需求」寫好文章,為三水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
撰文:魏英 餘德偉 三宣
開啟規模空前醫療改革 搶抓灣區機遇
時間回溯到2017年,彼時,實現千億經濟體量的三水,逐漸成為佛山新引擎。但與此相對應的是,三水在民生領域依然存在不少短板,醫療衛生領域尤為突出。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7年6月,三水以超前力度開啟衛生與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次改革無論從經費投入還是創新舉措方面,都堪稱三水醫療衛生領域史上最大動作。三水大手筆進行衛生與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著區域發展的內生需求,也有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機遇的外生動力。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下,三水迎來了從來沒有過的歷史機遇。
「經濟已經給予了我們歷史的發展機遇,我們不乘勢而上就會錯失一個好的發展機遇,所以我們要對標一流進行布局,對標一流進行建設,對標一流進行管理。」三水區委書記黃福洪表示,三水向東就是把最高效的資源配置接過來,建設衛生高地然後往西輻射。在主動擔當的過程中,抓住醫院、醫療機構發展壯大的大好時機。
在「點、線、面、網」的改革舉措中,「點」是改革的基礎,三水以超前力度打通醫療服務基層的「最後一公裡」。對於步入「千億俱樂部」的三水而言,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呼喚與之適應的公共配套。作為工業主戰場的鎮街,更是有著迫切的需求。出於這一考慮,三水將完善基層醫療服務站點作為重中之重。
依據方案,三水財政計劃投入27.7億元,社會投入20億元,用於醫療基礎設施建設,以超前力度全方位布局醫療三級網絡。在基層醫療服務站點建設方面,新、改、擴建一批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並實現每個村(居)有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隨後,三水醫療基礎設施建設駛上快車道。
在三水新城,珠江醫院三水醫院已經在全面有序施工中,這一總投資超17億元的項目將設置1000張病床,將建設成為一所集醫療、康復、預防保健、教學與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三甲綜合醫院,以珠江醫院的醫療技術輻射三水乃至周邊區域。全面推進三水新城醫院建設,目前正在進行施工,預計今年十月底完成主體大樓封頂。
目前,大塘鎮北部醫療中心項目首期公共衛生中心與體檢中心的裝飾改造工程、醫聯體升級改造市政配套工程和二期中醫館、急診中心(搶救室)、醫技培訓中心改造工程完成並投入使用,三期改造工程建設也已經正式啟動。
打造醫聯體是三水醫療衛生改革的重要內容。三水在此前公布的相關方案中明確提出,將建立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完善分級診療機制。2017年10月,三水區人民醫院樂平分院正式揭牌,三水區人民醫院全面託管樂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其下轄的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緊密型醫聯體,讓樂平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這也是三水首個緊密型醫聯體。不久後,三水區人民醫院與大塘鎮政府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依託三水區人民醫院大塘醫院構建緊密型醫聯體,再次探路三水緊密型醫聯體合作模式。
去年3月,白坭鎮人民醫院一期項目正式開業,也正是通過與佛山市中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二期工程還計劃升級改造綜合樓設置床位161張。
目前,三水已構建起區鎮兩級醫聯體8個,其中緊密型醫聯體2個,公立醫院與民營醫療機構1個,覆蓋7個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實現區內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均參與醫聯體建設,這也意味著,群眾在鎮街同樣可以享受更高級別診療服務。
作為2019年三水區政府十件民生實事,「生命至上·綠醫救」120應急醫療救援綜合能力提升項目以區人民醫院為依託,建立了區120應急指揮調度中心,120應急指揮調度系統正式運行,各項急救設備及急救車輛完成安裝並正式啟用,創新建設起了全市首個覆蓋7個鎮街的120應急醫療救援統一調度體系。
如今,三水居民或者企業員工真正實現15分鐘就醫圈,危急重症患者可以在區域內得到有效救治,方便快捷轉入省和市優級醫院進行救治,甚至吸引花都、清遠、肇慶、雲浮等區域的病人也來三水看病。
三水區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三水將持續優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三水新城醫院、大塘北部醫療中心、白坭鎮醫院建設。推進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點)標準化建設,逐步推進新建一批基層社區中心、站點。
探索全民健康管理 打造「三水樣本」
2018年,作為「城市三水組合拳」之一,十件民生實事之首,三水再次率先投入1.33億元開啟全民健康管理項目,打造美好生活區,讓老百姓感受到發展的紅利,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具體而言,三水戶籍居民憑身份證就可以在轄區各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免費的健康體檢、中醫體質辨識等服務。在三水區區長胡學駿看來,啟動全民健康管理項目是對三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年考」,以此讓各個鎮街與醫療機構進行「自我體檢」,實現「自我提升」,同時通過全民健康管理項目的先行嘗試,探索打造衛生與健康工作的「三水樣本」。
值得一提的是,全民健康管理項目不是單一的存在,這個項目與家庭醫生、首診在基層等一系列醫改舉措協同,實現「1+1>2」的效果。免費健康體檢讓居民有了自己的健康檔案,通過「健康數據+家庭醫生」的模式,家庭醫生可以提供更專業的健康指導意見。同時中醫藥文化也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得到更好的傳播,讓「中醫治未病」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全民健康管理項目是三水構建區域大健康系統的重要舉措。在為戶籍人口進行免費體檢的基礎上,全民健康管理項目還通過中醫體質辨識、家庭醫生、健康三水資料庫等方式,讓居民更加關注自身健康,並通過大數據掌握區域健康指數,為三水衛生與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多科學支撐,從而更好地傳播「未病先防、中西醫並重」的健康理念,為「長壽之鄉」加上「雙保險」。
同時,三水積極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模式試點工作,推進家庭(企業)醫生網格化管理試點工作。目前,全區建立家庭醫生團隊104個,共籤約227547人,重點人群籤約90830人;並對家庭醫生團隊骨幹進行滾雪球培訓工作,有效提高團隊的實操能力和水平。
在開展全生命周期中醫藥健康服務方面,三水有序開展老年人及0—3歲兒童中醫藥保健等基本公衛服務,2019年全年為27958名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中醫藥體質辨識和健康指導,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達62.09%;為13479名0—3歲兒童開展中醫藥保健,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為65.65%;各鎮(街道)實施單位利用多種方式宣傳中醫藥健康指導和科學育兒知識,通過對全區老年人和0—3歲兒童開展中醫藥保健服務,提高三水區老年人和嬰幼兒健康水平,促進三水區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此外,三水創新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廣使用移動網際網路醫院服務平臺和社區移動網際網路健康服務平臺,實施智慧醫療信息化示範性工程項目(一期)。目前,已率先在區人民醫院大塘醫院試點實施,各項工作正有序進行。在全區推廣應用居民電子健康碼。目前區人民醫院、市中醫院三水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區疾防所、白坭鎮人民醫院、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家衛生院已上線電子健康碼。
名醫工作室打通「任督二脈」 破解人才困局
改革的另一個重要舉措在於破解人才困局。
2018年8月,三水區首批16個名醫工作室啟動並投入使用。在佛山市內率先啟動名醫工作室建設,正是基於破解醫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人才困局,打通醫療人才上下流動的「任督二脈」。
如今,名醫工作室也帶來了可喜的改變,三水區居民有90%以上選擇在區內醫院就醫。在市中醫院三水醫院,首屆全國名中醫邱健行定期坐診教學近2年,每個月2次門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患者慕名而來,經常是「一號難求」。
三水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同樣具有典型代表性,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心血管內科教授李志梁的帶領下,開展了多項技術,填補了全區醫療技術空白,是三水區唯一能開展心血管介入手術的科室,成為三水名醫工作室工程的「排頭兵」。據不完全統計,李志梁名醫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時總診療量45295人次,會診71人次,危重症搶救59人次,名醫手術60多人次。
除了讓三水居民在家門口享受省市名醫的服務,名醫工作室的創建,也將為三水本土的醫療水平帶來新的發展活力。三水首批創建的16個名醫工作室團隊中,除了省市醫療專家外,還有三水的本土醫療成員。名醫工作室也將通過傳幫帶、學科建設培養更多本土醫療人才,提高本土醫療人才的整體水平。
「全國名中醫邱健行三水工作室」,由邱健行和廣東省名中醫戈焰教授、呂雄教授組成,團隊成員共計9人,其中包括市中醫院三水醫院的高級主任中醫師和4名醫學碩士。「全國名中醫邱健行三水工作室」所在的市中醫院三水醫院內一科,是三水區中醫質量控制中心單位,是廣東省中醫院嶺南中醫消化內鏡醫療聯盟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健康管理與食療營養副主任委員單位。工作室主要成員,在省市各個學會擔任要職,在行業中具有領先的優勢,擅長治療脾胃、肝膽系疾病,各種血症,以及頑固性咳嗽、失眠、腦病眩暈、糖尿消渴、關節痺痛等內科雜症。
除了讓眾多患者慕名而來問診之外,在邱健行看來,名醫工作室更重要的是為三水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通過傳幫帶的團隊培養,提高基層醫生的醫療水平,效果是很好的。」邱健行表示,通過交流互動,市中醫院三水醫院的醫生業務上提升很快。
作為羅喜平名醫工作室的成員之一,三水區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李玉香就深有體會。「以前都要通過周末去廣州才能聽到專家上課,現在專家來到三水,我們可以更方便地向專家請教,並且能更深入地針對一些病歷進行交流。」李玉香告訴記者,在羅喜平專家團隊的幫助下,他們2019年成功申報了3項科研項目。「通過合作學習,一些惡性腫瘤等的疑難雜症都可以在三水就通過微創手術完成。」李玉香介紹,現在90%的手術都可以在微創下完成,極大地減少了患者的痛苦。
最近,三水區又接連迎來省內眾多醫學大咖前來坐診帶教。廣東省肝膽病學專業領軍人物彭寶崗籤約成為三水區人民醫院特聘專家,從6月起,彭寶崗將每月定期到醫院開展醫療、教學、科研和管理指導工作。
此外,三水高層次衛生人才引進培養力度持續增大。近年來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有計劃引進培養臨床實用型高層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實施《佛山市三水區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和培養辦法(試行)》。區財政設立區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培育專項資金,通過發放安家費、人才補助等方式吸引各類人才,同時激勵區內現有醫務人員積極提升技術水平;實施《佛山市三水區醫療衛生人才培養「125」工程實施方案(試行)》,評選2018—2020年度三水區區級醫學人才42名。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的時期,三水先後派出24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並且有一大批醫務工作者堅守在抗疫一線,一起鑄就了疫情防控的安全線。
■聚焦
富裕型長壽之鄉發力大健康產業
衛生與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也明確提出,三水要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打造大健康產業體系,擦亮三水「長壽之鄉」招牌,積極引進國內外科研機構開展長壽基因研究;藉助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基地的集群效應,鼓勵企業開展醫療產品、保健用品、健康食品等大健康產品研發,打造三水名牌;推動健康養老、養生服務,促進網際網路、養老、旅遊、體育、餐飲、酒店、會展、氣象等產業融合併協調發展,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強的新型產業。
位於南山鎮的「南山得舍」旅居項目,總投資約8億元,總建設規模約10萬平方米,包括主題酒店、養生旅居社區以及配套服務區三部分。其中,南山得舍酒店計劃在今年內開業。
2019年,南山在健康產業領域有了許多新突破。大健康產業園集聚效應不斷增強,高質量招商引資成果顯著。全年引進大健康產業項目4個,實現合同引資額17.8億元,投資額1億元以上項目2個。
作為生態涵養區的南山,高質量招商引資是發展前提。2020年,南山將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城智庫服務資源,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堅持以龍頭項目引領大健康產業大集群、大發展,著力引進食品飲料、營養保健、醫美醫養、生物科技等行業龍頭,引爆大健康產業「核聚變」,將南山大健康產業谷打造為名副其實的「產業之谷、生態之谷、健康之谷」。
同時,南山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產業載體轉型升級。通過「二次」招商、項目嫁接等方式,推動園區逐步向大健康產業園轉型升級。
■連結
2020年衛生健康工作重點速睇
2020年,三水區衛生健康局繼續圍繞衛生健康「供給」和「需求」寫好文章,為三水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為城市三水更好地融入大灣區建設打下堅實的健康基奠。
(一)全力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健全完善常態化防控機制,突出抓好重點環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疫情防控,鞏固防控成果,推動社會經濟有序、健康發展。
(二)持續優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三水新城醫院、大塘北部醫療中心、白坭鎮人民醫院建設。推進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點)標準化建設,逐步推進新建一批基層社區中心、站點。
(三)強化醫療衛生服務效能。支持和指導區人民醫院實施高水平醫院建設「登峰計劃」。鞏固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和醫用耗材加成成果。推進完善醫聯體建設工作,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強化家庭醫生試點工作,紮實推進家庭醫生籤約式服務工作。繼續推進佛山市三水區智慧醫療信息化示範性工程項目(一期)建設。
(四)健全區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持續完善三水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組織體系,配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強化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迅速補齊必要的應急醫療物資以及檢測設備更新,強化區鎮聯動、部門協作,優化「平戰結合」工作模式,發揮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我區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綜合能力。
(五)實施疫苗使用管理和預防接種服務水平提升工程。該工程為區政府2020年「民生十件實事」,建設內容包括全面啟用廣東省疫苗流通和接種管理信息系統、加強疫苗冷鏈配送系統建設和加強預防接種單位標準化建設等三方面工作內容。
(六)全面推進廣東省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暨廣東省健康促進區建設工作。紮實推動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和健康促進區建設,實現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全社會形成大衛生、大健康理念。
(七)做好公共衛生服務保障。加強疫情防控,重點做好呼吸道傳染病、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防控工作。鞏固創衛成果,推進城鄉衛生創建和健康細胞建設,指導和支持大塘鎮創建成為國家衛生鎮。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居)創建工作。紮實推進國家和省規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快提質擴面,強化服務協同。
(八)強化婦幼保健、計生服務管理和老齡健康體系建設。加強婦幼保健服務管理工作,加大對有特殊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的幫扶力度。組織擬訂並協調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措施,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