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有一首老歌謠這麼唱:「小孩小孩你別哭, 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殺完年豬,家家戶戶都要開始行動起來,準備過年用的東西,這就是老話說的「忙年」。所謂忙年,就是置辦年貨,又俗稱「辦置年嚼裹兒」(東北方言,「年嚼裹兒」指過年的好吃的)。
這時,老瀋陽要在臘月裡去趕集,買些香蠟紙、鞭炮、紅紙、年畫、糖、煙、茶等物。東西買好了,還要在臘月裡淘黃米、磨黃面、發麵、蒸饅頭、做粘豆包、做凍豆腐等,這期間家裡的主婦是最累的,白天黑夜地忙,還要抓緊時間為家人添置新衣服、做新鞋等。
民俗學家齊守成說,歷史上,瀋陽人過年的「年嚼裹兒」裡,吃餃子是很有講究的。首先,過年不吃酸菜餡兒的餃子,意思是怕吃酸菜餡兒的餃子後,來年的日子會過得窮酸。年三十兒晚上要吃白菜餡兒和蘿蔔餡兒的餃子,是說吃了這樣的餃子,人會長得白淨,說話也和氣。包餃子時一定要多有幾個褶子,不能把邊捏成光邊的,其意是不能讓日子過「禿」了。很多人還在餃子中放一根白線,寓意誰吃著白線就誰能長壽,在餃子中包進一枚銅錢,祝福誰吃到了在新的一年裡不缺錢花。碼放餃子時一定要順著擺,切忌擺成圈,意思是不能讓新日子走進死胡同。煮餃子時,也有說道,灶坑裡需要燒杏樹條,意思是以後的生活越來越「興旺」。
在煮餃子的過程中,一家之主會問:「小日子起來了嗎?」煮餃子的主婦就要回答:「起來了!起來了!」這是把餃子從鍋底浮起來比作日子好起來了。接著,一家之主還要問:「餃子掙沒掙?」主婦便會笑著答:「掙了,掙得可多了。」這個時候,餃子煮過火煮破了,也不能說是破了,必須說是掙了,期盼著來年掙大錢,發大財。全家人吃完了餃子,一些家長還會讓小孩在屋內高處跳上幾跳,祝願自家的小日子蹦個高。
如今生活好了,人們啥時想吃餃子就啥時吃。但是瀋陽人過年時仍少不了要吃餃子,此時的餃子已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多的寓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