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供神知,心到佛知‖《採蘋》詩裡女子出嫁前的扮屍祭祖

2020-12-14 愛琴海ai讀書

於以採蘋[pín]?南澗之濱;於以採藻?於彼行潦[xínglǎo]於以盛[chéng]之?維筐及筥[jǔ];於以湘之?維錡[qí]及釜[fǔ]於以奠之?宗室牖[yǒu]下;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蘋,今名田字草,又稱四葉菜,多年沼生水草,常見蕨類植物。生於靜水、淺水、池塘、稻田中。嫩莖葉可食,可入藥。是先秦時代主要的食用野菜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用品。

藻,今名菹草,又名蝦藻,多年生沉水草本,生於流動水域。古代常見的食用植物,也有驅火避災的象徵意義,是周代的祭品。

於以,於何,在什麼地方。彼,那。於彼,在那。

澗,兩山中間的水,山中小溪。濱,水邊。

行潦,流動的雨後溪水,溝渠中流動的水。行,水溝;潦,路上的流水、積水。

盛,裝。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或將肉、魚與所採植物煮成祭祀用的羹湯。

筥,圓形的筐。方稱筐,園稱筥。錡,三隻腳的鍋子。釜,沒有腳的鍋子。三足鍋為錡,無足鍋為釜。

奠,祭奠,放置。屍,主持,被祭奠之主。古代祭奠以活人為屍,充當神,代享祭品,代受祭拜,後代才用祖宗的畫像而廢屍。

宗室,宗廟,祠堂。牖,窗。牖下,窗前。士大夫祭於宗廟,奠於窗下。

齊,一讀[zhāi],「齋」之假借,形容美好而恭敬;一指國名,古代國名上常加「有」字,如有虞、有夏等。

季女,少女。一說小女。伯仲叔季排行中最小的一個,最小的女兒。

詩經故事

這首《採蘋》是《詩經》裡繼《採蘩》之後,又一首祭祀詩。所不同的,《採蘩》描繪的是公侯家的大型祭祀活動,旨在通過祭祀的盛大說明參與準備工作的下人們的辛苦。而《採蘋》則重點突出女子出嫁前對祖宗的祭拜。

當然,《採蘋》裡的祭祀準備也是下人們的工作,但此詩的主旨卻不在她們身上,或者說不在形容其勞苦,而在祭祀本身。

這首《採蘋》詩也和《採蘩》詩一樣,

相關焦點

  • 讀詩經《採蘋》知曉古時女子出嫁前的風俗
    《國風·召南·採蘋》是召南中的第四首詩。描述了女子採摘蘋草、水藻,置辦祭祀祖先等活動。在古時候,貴族女子有出嫁前去宗廟祭祀祖先的風俗。而這種祭祀資格還必須是將要被正式禮聘進門的妻子方才有。意思是,不是正式禮聘進門的女子就只能為妾,沒有資格主持家裡的祭祀獻上蘋和蘩。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原文。《採蘋》[先秦 無名氏]於以採蘋(pín)?南澗之濱。於以採藻?於彼行(xíng)潦(lo)。
  • 《詩經·國風·召南·採蘋》賞析
    屍:所謂立「屍」,是指舉行祭祀神靈的儀式時,選擇與其具有某種關係,主要是具有某種血緣聯繫的人為「屍」。以「屍」作為受祭者的象徵,接受人們的祭祀。也就是說,選擇一位活人充當神靈的象徵,類似於請神至該位「屍」身上享受祭祀,以保佑死者在黃泉路上的平安,和祭祀者的家族風調雨順。
  • 在古代女子出嫁前要舉行祭祖活動
    採蘋於以採蘋,南澗之濱。於以採藻?於彼行潦。於以盛之,維筐及筥。於以湘之?維錡及釜。於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屍之?有齊季女。注釋於以(在哪兒)採蘋(pin 生於淺水多年生蕨類植物,可食用。),南澗(山間的小溪)之濱(水邊,靠近水的地方。)。於以採藻(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於彼(那個,對方)行(xing 流動)潦(lao 路上的流水,積水。)。於以盛(容納,把東西放進去。)
  • 《詩經》品讀:《採蘋》——古代女子出嫁前的繁瑣禮儀
    此詩描寫貴族少女臨出嫁前準備祭品和祭祀的繁忙情景,反映了商周時期的婚姻嫁娶的風尚習俗。 誰其屍(古人祭祀用人充當神,稱屍)之?有齊季女。 譯文: 哪兒可以去採蘋?在那南面澗水濱。哪裡可以去採藻?就在積水淺沼。 什麼可把東西放?有那圓簍和方筐。什麼可把食物煮?三足鍋與銅釜。 祭品安置在哪裡?祠堂那邊窗戶底。
  • 詩經·召南·採蘋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採蘋朗讀採蘋注釋及注音[1]蘋:亦稱大萍、田字草,多年生水生蕨類植物,莖橫臥在淺水泥中,全草可入藥。[2]藻:水藻,隱花植物的一大類,沒有根、莖、葉等部分的區別,海水和淡水裡都有。[11]屍:執掌,主持,亦指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12]齊〔zhāi〕:同「齋」,恭敬,莊重。[13]季:少,小,排行最後的。採蘋翻譯去哪裡採摘白蘋?在南邊山澗的溪水邊。
  • 讀《詩經》採蘋:今天我們是在行儀,而不是行禮
    《採蘋》與《採蘩》是同一類型詩,都是講述關於上古祭祀的事情,而且句式、段落、字數都相同。 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採蘩》是側重於體現採蘩女子的辛勞,而《採蘋》則是側重於描寫少女臨出嫁前虔誠、認真的準備祭品和祭祀的情況,並詳實地記載了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反映了春秋時期的風尚習俗。
  •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詩經中的女子形象之其他形象
    平時不得邁出家門,女人的生活也是全部圍繞男人來過,這些都是充分表明了我國古代女子的地位低下,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當時的女子如果被拋棄,命運可想而知。《詩經》中塑造了許多被薄情男子拋棄的女性,她們大膽地表達內心的不滿,痛恨命運的不公。今天我們從詩經中的棄婦形象和其他女子形象兩方面來講詩經中的女子形象。
  • 千年古詩,華美篇章:《詩經·採蘋》-古代女子是如何祭祀的?
    《採蘋(音頻)》是《詩經·召南》中的一首詩,毛傳解釋這首詩的詩意為&34;此言能循法度者,今既嫁為大夫妻,能循其為女之時所學所觀之事以為法度&34;衍&34;溝水之流曰衍&34;山夾水曰澗",兩山之間有水流就是澗。這是一問一答,通過這種形式,我們得知了女主人公正在幹的事情,一起要去哪裡幹這件事情。要到哪裡去採集浮萍呢?要去南澗的水邊,要去哪裡採集水藻呢?
  • 《詩經·召南·採蘋》極簡語言的魅力
    》這是一首敘事詩,描述了女子採摘蘋草、水藻,置辦祭祀祖先的活動,真實記載了當時的祭祀場景。於以採蘋(pín)?南澗之濱;於以採藻?於彼行潦(lǎo)。於以盛之?維筐及筥(jǔ);於以湘之?維錡(qí)及釜。於以奠之?宗室牖(yǒu)下;誰其屍之?有齊(zhāi)季女。
  • 《詩經》中的《採蘩》與《採蘋》:相似的詩歌卻講了不同的故事?
    在「其祁孔有」和「冬祁寒」裡,祁作「大」講沒有疑義。「多」和「大」意義相關,可以同是一個詞根。牲用魚,芼之以蘋藻」,其事與《採蘋》之詩正合。言屍之,則非助祭也。——《毛詩會箋》根據周代的禮俗,貴族女子在出嫁前必須預先在娘家學習主持祭祀的相關禮儀
  • 《詩經》中的《採蘩》與《採蘋》:相似的詩歌卻講了不同的故事?
    ——《詩·召南·採蘋》 《採蘩》和《採蘋》就像一對孿生兄弟。表面看來,相貌難分甲乙;骨子裡卻暗含著截然不同的志趣。 我說的這個「難分甲乙」是一目了然的:它們不但有著相似的題目,甚至還大量使用雷同的句式;至於說各有志趣,可就不那麼好分辨了。
  • 「詩經美讀(18)」待嫁女子的實習——讀《召南採頻》
    原詩及注釋於以採蘋?南澗之濱。於以採藻?於彼行潦。於以:猶言「於何」,在何處。屍: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當神,稱屍。《毛傳》:「屍,主。齊,敬。季,少也。」有:語首助詞,無義。齊(zhāi):美好而恭敬,「齋」之省借。季:少、小。 直譯去哪裡採蘋?到那南山澗水之濱。去哪裡採藻?到那積水淺沼之間。
  • 透過《詩經》中的「二南」詩,來看漢水流域的祭祀文化
    《召南·採蘋》就是一首反映女子嫁前祭祖的詩歌:於以採蘋,南澗之濱。於以採藻,於彼行潦。於以盛之,維筐及筥。於以湘之,維錡及釜。於以奠之,宗室牗下,誰其屍之,有齊季女。《毛傳》云:「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於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藻。」毛傳所述與詩的內容基本吻合,可知這是女子出嫁前到宗室所行的祭祖儀式。
  • 詩經中古代的女子出嫁之前都要舉行婚前教育,才能成為夫人主婦
    本文系作者要麼承擔或要麼突破獨家遠程,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詩經·採蘋》採蘋於以採蘋?南澗之濱。於以採藻?於彼行。於以盛之?維筐及筥。於以湘之?維錡及釜。孔穎達《毛詩正義》:「三章勢連,須通解之也。」《採蘋》,貴族女子婚前教育結束時的祭祀歌此詩解釋有兩種說法。
  • 重慶華巖寺舉行清明祭祖上供法會
    重慶華巖寺清明祭祖上供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重慶華巖寺)重慶華巖寺清明祭祖上供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重慶華巖寺)重慶華巖寺清明祭祖上供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重慶華巖寺)
  • 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舉行丙申年冬至祭祖感恩上供法會
    漢傳佛教沿習冬至祭祖這一傳統,僧眾在冬至日這天以誦經、上供、掃塔等形式追思紀念祖師先德。2016年12月21日,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舉行丙申年冬至祭祖感恩上供法會。上午8時,奉南普陀寺方丈、閩南佛學院院長則悟大和尚慈命,首座了法法師、堂主智常法師分別帶領常住僧眾、閩院全體師生於大雄寶殿、祖堂、普同塔、功德樓以及歷代祖師靈塔前供佛祭祖,感恩追思。法師拈香主法,僧眾雙手合十,齊聲恭誦。
  • 《桃夭》裡,暗含著對女子出嫁的告誡?/《桃夭》賞析/文瀾珊
    所以,我對這首詩的理解是:嬌豔欲滴的桃花,開得十分繁茂,光彩照人一般,這位女子出嫁,將要為夫家帶去一門和順。鮮妍明媚的桃花,結出了碩大的果實,桃子又大又甜,這位女子出嫁,也如這桃花一般,將為夫家延綿子嗣。
  • 讀《採蘋》:宜其室家
    眼看著姑娘就要出嫁了,要去宗廟進行祭祀祖宗神靈呢?這可是姑娘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作為服侍姑娘的女僕們自然要好好準備一番。在為姑娘準備的過程中,用的都是生活在常見的祭品。但是去準備的時候還是需要花費一番功夫的。這是一件充滿神聖使命感的一件事,在去準備的時候,心裡滿懷恭敬和期待。希望由於自己的努力可以使姑娘以後婚後的生活幸福美滿。
  • 《桃夭》裡,暗含著對女子出嫁的告誡?—《詩經》之《桃夭》賞析
    所以,我對這首詩的理解是:嬌豔欲滴的桃花,開得十分繁茂,光彩照人一般,這位女子出嫁,將要為夫家帶去一門和順。鮮妍明媚的桃花,結出了碩大的果實,桃子又大又甜,這位女子出嫁,也如這桃花一般,將為夫家延綿子嗣。
  • 詩經裡提到的很多種野草和野菜,你曾經採摘過哪些
    這兩句詩出自《國風·周南》之《關雎》,也是《詩經》的開篇之作。詩中描述的是詩人喜歡上一位美麗善良的女子,每天都在想念她。全詩以關關鳴叫的雎鳩又兼用荇菜起興。在西周及春秋時期,採摘荇菜幾乎是貴族夫人和少女的必修課,大概當初興起這股風的是個男子,覺得女子採摘荇菜的樣子很是優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