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以採蘋[pín]?南澗之濱;於以採藻?於彼行潦[xínglǎo]。於以盛[chéng]之?維筐及筥[jǔ];於以湘之?維錡[qí]及釜[fǔ]。於以奠之?宗室牖[yǒu]下;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蘋,今名田字草,又稱四葉菜,多年沼生水草,常見蕨類植物。生於靜水、淺水、池塘、稻田中。嫩莖葉可食,可入藥。是先秦時代主要的食用野菜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用品。
藻,今名菹草,又名蝦藻,多年生沉水草本,生於流動水域。古代常見的食用植物,也有驅火避災的象徵意義,是周代的祭品。
於以,於何,在什麼地方。彼,那。於彼,在那。
澗,兩山中間的水,山中小溪。濱,水邊。
行潦,流動的雨後溪水,溝渠中流動的水。行,水溝;潦,路上的流水、積水。
盛,裝。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或將肉、魚與所採植物煮成祭祀用的羹湯。
筥,圓形的筐。方稱筐,園稱筥。錡,三隻腳的鍋子。釜,沒有腳的鍋子。三足鍋為錡,無足鍋為釜。
奠,祭奠,放置。屍,主持,被祭奠之主。古代祭奠以活人為屍,充當神,代享祭品,代受祭拜,後代才用祖宗的畫像而廢屍。
宗室,宗廟,祠堂。牖,窗。牖下,窗前。士大夫祭於宗廟,奠於窗下。
齊,一讀[zhāi],「齋」之假借,形容美好而恭敬;一指國名,古代國名上常加「有」字,如有虞、有夏等。
季女,少女。一說小女。伯仲叔季排行中最小的一個,最小的女兒。
『詩經故事』
這首《採蘋》是《詩經》裡繼《採蘩》之後,又一首祭祀詩。所不同的,《採蘩》描繪的是公侯家的大型祭祀活動,旨在通過祭祀的盛大說明參與準備工作的下人們的辛苦。而《採蘋》則重點突出女子出嫁前對祖宗的祭拜。
當然,《採蘋》裡的祭祀準備也是下人們的工作,但此詩的主旨卻不在她們身上,或者說不在形容其勞苦,而在祭祀本身。
這首《採蘋》詩也和《採蘩》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