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蘋》與《採蘩》是同一類型詩,都是講述關於上古祭祀的事情,而且句式、段落、字數都相同。
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採蘩》是側重於體現採蘩女子的辛勞,而《採蘋》則是側重於描寫少女臨出嫁前虔誠、認真的準備祭品和祭祀的情況,並詳實地記載了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反映了春秋時期的風尚習俗。
《採蘩》中跟大家一起了解了「蘩」即是「白蒿」。那麼這個「蘋」又是什麼呢?
「蘋」,即是四葉菜。大家注意哦,它不是四葉草。
四葉菜又稱:田字萍、十字萍、田字草、夜合草。
四葉草又稱:幸運草。
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
1、四葉菜——全部是四個葉片。小型水生植物。葉柄頂端有小葉4片,十字形,單葉呈倒三角形。
四葉草——十萬片三葉草中只有一片四葉變異。是三葉草的稀有變種,也有五葉以上,最多是十八葉。在西方認為能找到四葉草是幸運的表現。
2、四葉菜——是一種水草,生長在水中。
四葉草——生長在土裡。
3、四葉菜——葉片尺寸特別小。
四葉草——其直徑一般不會小於2釐米。
由於四葉菜長於水中,所以性寒。《食物本草彙纂》記載其為:「味辛酸,寒,無毒。」四葉菜清熱,利水,解毒,止血。能治瘡癰及蛇傷。
四葉菜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北達華北和遼寧,西到新疆。因其分布廣,所以也是一道常見的野菜。四葉菜的春苗最好吃。莖葉及根也可食,嫩莖葉焯後炒食,有補虛通乳、清熱解毒.養陰潤肺之功效。江南地區,還有將其切段配料製成鹹菜的。
同時,在《採蘋》中,還提到「藻」,藻也是水生草本植物。在採蘋時,一道採摘。
在古代,士大夫階層以上的子女出嫁前必須到宗廟去祭祀祖先,同時學習婚後的有關禮節。這首詩用簡短的三段詩句即說明了祭祀中使用到的祭品(蘋、藻、湘),以及採摘地點(「澗之濱」,即水邊),祭具的種類(筐、筥、錡、釜),祭壇的位置(宗廟祠堂),最後還點出了主祭之人(「季女」,即待嫁之女)。
在讀《採蘩》、《採蘋》時,我們現代人總有些疑惑,為何如此隆重、莊嚴、而又繁瑣的祭祀活動,祭品卻都是一些最普普通通的野菜、野草呢?
去過博物館的讀者應該會有一些印象,那就是在博物館裡最精美的玉器、青銅器都是用來祭祀用的。讓人感覺到古人對天地祖先的無比敬畏之心。《論語·泰伯第八》中云:「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這「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即是說大禹自己的飲食很簡單而敬獻鬼神的祭品卻很豐富。
那麼《詩經》中用野菜、野草作為祭品又該如何理解呢?
在《左傳》中有這樣麼一個故事。
公元前537年(魯昭公五年),魯昭公去晉國朝拜晉平公。從郊勞(晉國在郊外舉行的歡迎儀式)、直至饋贈等所有的外交儀式,魯昭公都做得非常到位。
晉平公覺得魯昭公很知禮。而晉國大夫女叔齊卻不以為然。他說,魯昭公擅長的只是儀式,而不是周禮。女叔齊解釋說,禮是用來守衛國家、執行政令、不失去百姓的東西。魯國國君的大權旁落到了士大夫的手中。魯國公室被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大政治家族分成了四份。由於大權旁落,老百姓都不怎麼關注國君的處境。身為國君,禍難就快降臨到自己身上了,還不趕緊想辦法解決,卻還在瑣瑣屑屑地學習禮儀。這哪裡算得上是知禮呢?
女叔齊明確的說明了禮的根本,向天地祭祀的精神在於為國為民。如若不然,外在形式做的再完美,也是「不知禮」的。
《左傳·隱公三年》記載了關於周平王與鄭莊公因為相互不信任而「周鄭交質」的事,左傳作者左丘明對於這個故事有一段評語可以進一步解釋對於具體祭品的採用原則。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大禹作為後代明君聖王的代表,能夠全心全意為國為民,所以他「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是為天下臣民作表率——敬天保民。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況國家間乎?而如果上至君王,下至黎民都能做到孝弟忠信,那麼哪怕是「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由此可見,祭祀的意義不在祭品的精美,而在於道德、法律、家訓、祖規的踐行。反觀現在,無論是炎黃陵祭祀,寺觀法會,還是家族祭祀,排場是越來越宏大,耗費越來越多,物品越來越精美。乃至時下興起的「拜師禮」「入學禮」「成人禮」等等傳統禮儀,不可不謂熱鬧。而社會風氣中,讀經講禮的有多少?誠信處世的有多少?
讀《採蘩》《採蘋》或許可以得到些許啟發吧!
《詩經·國風·召南·採蘋》
於以採蘋?南澗之濱。於以採藻?於彼行潦。
於以盛之?維筐及筥。於以湘之?維錡及釜。
於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行xíng潦lǎo:溝中積水。行,水溝;潦,路上的流水、積水。
筥jǔ:圓形的筐。方稱筐,圓稱筥。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錡qí:三足鍋。釜:無足鍋。錡與釜均為炊飯之器。
奠:放置。宗室:宗廟、祠堂。大宗,即大夫之始祖。牖:窗戶。屍: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當神,稱屍。有:語首助詞,無義。齊zhāi:美好而恭敬,「齋」之省借。季:少、小。
譯文:
哪兒可以去採蘋?就在南面澗水濱。
哪兒可以去採藻?就在積水那淺沼。
什麼可把東西放?有那圓筥和方筐。
什麼可把食物煮?三腳錡與無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裡?祠堂那邊窗戶底。
這次誰來做主祭?恭敬虔誠待嫁女。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