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採蘋pín
於以採蘋?南澗之濱。
於以採藻?於彼行xíng潦lǎo。
於以盛chéng之?維筐及筥jǔ。
於以湘之?維錡qí及釜fǔ。
於以奠之?宗室牖yǒu下。
誰其屍之?有齊zhāi季女。
蘋pín:一種水草,莖橫臥水中,頂端集生四片小葉,浮於水面,又稱「大萍」、「田字草」、「四葉草」、「四葉萍」等。
於以:本文有五處「於以」,意義有細微差別,卻也很容易區分理解。
「於以採蘋」「於以採藻」,就是去哪裡採蘋、採藻?
「於以盛chéng之」「於以湘之」,就是用什麼來盛放它,來煮它?
「於以奠之」,就是祭品放到哪裡去?
澗:第13篇《採蘩》中已寫過,山夾水為澗,即山中小溪。
濱:水邊。
藻:一種水草,生於水中或水底,古代常見的食用植物。因藻生於水,所以下文要去行潦中採摘。
行xíng:通「洐xíng」,溝中水。
潦lǎo:雨水,又指雨後的積水。
*馬瑞辰《通釋》:「溝水之流曰洐,雨水之大曰潦。」
*王國維《蝶戀花.百尺朱樓臨大道》:「薄晚西風吹雨到。明朝又是傷流潦。」傍晚時分西風吹來了冷雨,明朝又要為路上積滿雨水而憂傷了。這裡讀作lǎo才可押韻,可用來幫助記憶,一開始讀不慣,多讀幾遍就自然記住了。
盛chéng:把東西放入器物中,這個讀音到今天也還是這個意思,例如「盛飯」。
筐、筥jǔ:都是竹器,方形的叫筐,圓形的叫筥。
*都是竹字頭,很容易理解。
湘:烹煮。
*湘作為烹煮這個釋義,太罕見了,似乎只有詩經中這一處。一說同「鬺shāng」,鬺也是烹煮的意思。
錡qí:一種三腳的鍋。
釜fǔ:一種沒腳的鍋。
*成語「釜底抽薪」,釜也是指鍋,從鍋底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奠:這裡是動詞,放置的意思,指放置祭物。
宗室:宗廟。
牖yǒu:窗。
*陸遊《水亭獨酌十二韻》:「清風掃鬱蒸,爽氣生戶牖。」
誰其:倒文,其誰。
屍:主管、主持。
「誰其屍之」,就是說,誰來主持祭祀?
*屍的這個含義有點特別,不容易記,另有一例——《新唐書.裴潾傳》:「凡驛,有官專屍之。」凡是驛站,都有專職官員主管。放在這樣的句子中,更容易理解些。
齊zhāi:美好而恭敬。
季女:少女。
讀書筆記參考資料來源:
[1]程俊英譯註,《詩經譯註》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2
[2]駱玉明解注,細井徇撰繪,《詩經》微信讀書電子版,果麥文化,三秦出版社,2017-12
[3]王力、岑麒祥、林燾等編著,《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聲明:本文個人原創,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