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山蕭寺圖》是否為範寬真跡,眾說紛紜
《宣和畫譜》卷十一裡記載了藏範寬書畫「五十有八」其中雪景圖有七幅,山陰蕭寺圖有兩幅。但沒有《雪山蕭寺圖》。王翬清 《仿範寬雪山圖》軸和範寬北宋 《雪山蕭寺圖》軸2.《畫繼》卷第八記載銘心絕品:玉牒趙中大保之家藏範寬七幅畫(沒有雪景圖),文正公孫李家藏範寬《武關雪圖》一幅,阿陽陳與權安撫家藏範寬《四時山水圖》,廣安黎博士孫家藏範寬《四時山水圖》,廣安姚觀國通判家藏範寬《四時山水圖》。書中也指出未記錄在書中的多是「慚惶殺人」之物,這就引出米芾《畫史》裡記載當時有許多假畫存世。
-
傳世名畫13 ▎《溪山獨釣圖》範寬 (宋)
▼《溪山獨釣圖 》卷 32.4 x 85.9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範寬 生卒不詳 北宋畫家。又名中正,字中立。因性情寬緩,人呼「範寬」 ,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擅畫山水,初學李成,繼法荊浩,後感悟「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造化」,遂隱居終南、太華,寫山真貌而不取繁飾。自成一家。與關仝、李成,為北方畫派之主流。
-
從構圖和畫法等角度分析,《雪山蕭寺圖》是否符合範寬的筆墨風格
由此我們可以來分析《雪山蕭寺圖》是否符合範寬的筆墨風格。範寬北宋 《雪山蕭寺圖》軸 局部1. 從構圖上,《雪山蕭寺圖》描繪的是雪山的情景。是鳥瞰式構圖。範寬是北宋三家山水的代表之一,其筆墨特點具有遠山多正面,溪出深虛。遠望不離坐外。由此可知範寬的高遠,平遠和深遠的筆墨是運用得出神入化了。在這一點上,《雪山蕭寺圖》與範寬的個人構圖風格不符。
-
《雪山蕭寺圖》的筆墨細節分析,看到王翬臨摹的作品是一件幸事
終南山實景和雪山蕭寺1.範寬北宋 《雪山蕭寺圖》軸 局部2.範寬北宋 《雪山蕭寺圖》軸3.範寬北宋 《雪山蕭寺圖》軸5. 水:不夠寫實,溪水有點多不似冬日溪流。雪山蕭寺圖和小中現大圖王翬的人生有兩個重要的轉折點, 一是遇到了王鑑,觀賞了不少名畫
-
《溪山獨釣圖》範寬 (宋)
範寬 生卒不詳 北宋畫家。又名中正,字中立。因性情寬緩,人呼「範寬」 ,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擅畫山水,初學李成,繼法荊浩,後感悟「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造化」,遂隱居終南、太華,寫山真貌而不取繁飾。自成一家。與關仝、李成,為北方畫派之主流。
-
範寬:宋畫第一人
範寬(約950年-約1032年),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生於五代末,北宋著名畫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雪山蕭寺圖團扇,此圖畫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古木結林,板橋寒泉,流水從遠方迂迴而下。
-
大吳國畫名作100講-第十三講-不是荷花難畫《雪山蕭寺圖》
宋-範寬《雪山蕭寺圖》北宋真宗某年宋-範寬《雪山蕭寺圖》局部自然山水,中國山水畫畫家,中國山水畫,這三者到底是什麼關係?宋-範寬《雪山蕭寺圖》局部範寬走入大山,有幸得很,終於覺悟,能夠「與山傳神」了;又以不止
-
《臨範寬雪山圖》是王翬作品
範寬北宋 《雪山蕭寺圖》軸和範寬北宋 《溪山行旅圖》軸山體線條勾勒筆墨纖細秀麗。皴法雖用點皴, 但點子纖細呈短條狀。樹木出現直且呈排列狀的姿態。是王翬的筆墨特點。範寬北宋 《雪山蕭寺圖》軸 局部那是不是王翬呢?王翬,清代畫家,字石谷,號耕煙散人,烏目山人,清暉主人,江蘇虞山(今常熟)人。(一六三二-一七一七年)創立虞山派, 被稱為「清初畫聖」,是清初四王之一。王翬常自謂:「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
-
北宋山水畫家範寬
代表作品 由於年代久遠,範寬的真跡現存並不多,但是僅存的數件均為精品。如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雪山蕭寺圖等等。 《雪山蕭寺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表現大雪覆蓋下的深山幽谷,點綴以古寺、關隘、寒泉及行旅情節等。皴筆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嚴整而有變化,墨色染出陰霾的天空,益加襯託出雪嶺高寒的氣氛。
-
宋,範寬《雪景寒林圖》(天津博物館藏)
《雪景寒林圖》軸,宋,範寬作,絹本設色,縱193.5釐米 橫160.3釐米,天津博物館藏。宋代畫家範寬所作《雪景寒林圖》是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該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白雪皚皚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山麓水際邊密林重重。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雲氣萬千,真實生動地表現了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象。全畫布置嚴整,筆墨濃重潤澤,層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皴擦、渲染並用,盡顯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被公認為範寬的傑作。
-
北宋範寬的雪景山水,雄闊壯美,氣勢蒼茫!
宋 範寬 雪景寒林圖 《雪景寒林圖》以三拼絹大立幅圖寫北方冬日雪後山林氣象。 宋 範寬 雪景寒林圖(局部) 從此圖可以體味到,作者已不拘於刻形著物的風格,脫離真山真水,表達出一種寫胸中塊壘,傳意中山水的傾向。
-
宋 範寬《溪山行旅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溪山行旅圖》軸,宋,範寬繪,絹本,淺設色,縱206.3cm,橫103.3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在右上角上有明末書法家董其昌用楷體工整寫就的"北宋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十個字,在畫幅的右下樹蔭草葉間有"範寬"字題款,因而被確認為範寬真跡。
-
(北宋)李成.晴巒蕭寺圖
《五代李成晴巒蕭寺圖》是五代宋初畫家李成創作的一幅絹本淡設色畫,現收藏於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本幅以直幅形式畫冬日山谷景色,畫中群峰兀立,瀑布飛瀉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樓閣,山麓水濱築以水榭、茅屋、板橋,間有行旅人物活動。山石雄偉而秀美,皴染用筆多有變化,兼具關仝之雄渾與李成之清潤。畫家以尖利筆致畫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靜謐,雖非平遠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畫風特色。
-
宋 範寬《谿山行旅圖》軸
,北宋畫家,名中正,字中立,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畫山水,為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代表作品有《雪景寒林圖》、《溪山行旅圖》、《臨流獨坐圖》和《雪山蕭寺圖》等。範寬(活動於十世紀),陜西華原(今耀縣)人,經常來往京師與洛陽一帶。
-
畫山畫骨更畫魂—— 範寬
範寬的作品多取材於其家鄉陝西關中一帶的山嶽,雄闊壯美,筆力渾厚。注意寫生,多採用全景式高遠構圖,著名書畫家米芾在其《畫史》中說「範寬山水,顯顯如恆岱」。 範寬善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宣和畫譜》)般的沉鬱效果,襯託出山勢的險峻硬朗,元朝人湯垕星評價稱「範寬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認為範寬用墨過濃,「土石不分」,是其缺點。
-
淺談範寬的筆墨特點
範寬處以這樣的時期並且創立了獨特的範家山水。《宣和畫譜》稱範寬「善與山傳神,宜其與關、李並馳方駕也。」本文通過筆墨為主要依據加之建築等輔助依據對範寬的《雪山蕭寺圖》進行論證分析。《雪山蕭寺圖》和 《溪山行旅圖》範寬,北宋山水人物畫家,與李成、關仝一起開創了北宋的三家山水,被譽為百代標程的代表之一,對後世的山水繪畫影響上千年。
-
範寬 | 古今真絕筆
,北宋畫家,又名中正,字中立,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人,歷史上對其生卒年份沒有確切的記載。範寬擅畫山水,是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來覺悟到應當重視對自然山川景物的觀察、體驗,因而長期在華山、終南山等處生活,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範寬畫作中的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他用筆強健有力,存世作品有《雲山秋霽圖》《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
範寬、李東?李東、李士忠?傻傻分不清| 藝術史上兩幅「張冠李戴」 的名作
範寬(實為李東)寒江釣雪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所謂的範寬《寒江釣雪冊頁》見於《故宮書畫收藏名繪集珍冊》中,在十四開中它佔第五開的位置,在《故宮書畫錄》卷六第184頁有這樣的著錄:名繪集珍 成一六七3本幅十四幅絹本,第五幅縱23.3釐米,橫25.3釐米。
-
範寬全集
關陝之士,惟摹範寬」的風尚,有些向範寬學習的畫家其作品也能達到與範寬之作十分相似的程度。《聖朝名畫評》就說黃懷玉』『有範生之風,至有誤蓄者,蓋相去不遠耳」。此外,範派畫家還有紀真、商訓等,他們的畫雖有不足之處,但都能』『各得其一體」。除範寬之外,還是有人能畫得出來的。《雪山樓閣圖》《雪景寒林圖》被傳為範寬作品,雖不是真跡,但不失為範寬傳派的上乘之作。
-
範寬的山水畫作品
範寬《雪山蕭寺圖》這些風格不同、技法上各有特點的畫家,都對我國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豐富了山水畫的表現力。這個時期的山水畫家可以開列出長長的名單來,如: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範寬、郭熙、許道寧、燕文貴……他們的畫風對於後世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其中李成、範寬和董源最為人們所稱道,被譽為「三家照耀古今,為百代師法」(湯屋《畫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