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字真的是博大精深呀,一個字其實可以表達多種意思,有時候自己也會搞混什麼時候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因此外國人覺得中文實在是太難學了。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中的俗語,那就是「慈不掌兵,義不守財,善不坐堂」。雖然說,這就是簡單的12個字,可是卻蘊涵著大道理呢!
首先,慈不掌兵,形容的是一個很仁慈的將領,是沒有辦法掌握好自己的軍隊,也就是沒辦法帶好自己的軍隊。就打個比方的,大家知道嶽飛嗎?知道的話,那麼自然明白嶽飛對自己的士兵是沒有好的,可是這支軍隊就真的好了嗎?可想而知,不可能。
接著,義不守財,形容的是一個仁義的,是沒有辦法守住自己的錢財的。因為都說了仁義,那麼當自己的朋友問自己借錢的時候,是沒有不借的道理,就算是其他人需要幫忙,你也會義不容辭的借,早晚有一天會吃虧的。
最後,善不坐堂,形容的是一個善良的人,是沒有辦法做官去審理案件的。因為在以前每一個案件都會有著合理的地方,要是都按照自己的內心去看待,會出事的。也許根據人情來看,是沒錯的,可是在法律上卻不允許。
這十二個字是不是蘊含著大道理呢?我們不可以過於仁慈,不可以過於仁義,不可以過於善良?是不是就真的要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