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南方,冬至這些民俗您知道多少?

2020-12-05 騰訊網

我國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食餃、南方吃粑,冬至狗肉香天下」,是至今還在流傳的冬至風俗。

在我國廣大地區,流傳著「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習俗,特別是在北方地區,這一習俗傳承千百年至今未變。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而在我國南方的很多地區,冬至則有著吃湯圓的習俗。 古人曾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這裡的「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因此對於南方人來說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湯圓象徵天圓,吃湯圓意為祭天。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在不少地方,冬至有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現在山東滕州一帶,人們會在冬至前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圖個好兆頭。

而不少地區在冬至這天則有吃狗肉的習俗。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在浙江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黴運全部「翻」過去。湯果,跟湯糰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裡面沒有餡。

在浙江杭州,冬至這天人們吃的是年糕,而且他們一日三餐吃的年糕都是不同的,早上吃的白糖拌年糕,中午吃的是炒年糕,晚上吃的就是年糕湯了,意思就是年年長高的意思。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

廣西的壯族冬至吃南瓜飯,此與北方冬至吃水餃、餛飩的寓意相同。並且,南瓜飯的營養價值很高,能清火去熱,對糖尿病、肝病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廣西玉林人過冬至,幾乎家家必包米粽,一些當地人乾脆叫冬至為「米粽節」。

玉林米粽以精鹽、南乳、豉油、五香粉等為調料,再選以豬肉、海味、綠豆、荷包豆、粟子、花生等作餡,熬熟後香味四溢,是玉林人最喜歡吃的一種食品之一。冬至吃米粽還有「糯米補氣」的說法,寄寓了勞動人民補益力氣,以待來年的樸素願望。

還有些地方,人們在冬至節前要理髮。有句順口溜:「擔冬擔矮小,擔年擔富貴」。意思是,如果頭髮沒有修理,就「擔」著頭髮(即「頂著頭髮」)過冬的話,就不會長高,會變得矮小。如果「擔」著頭髮過年,就能富貴。

舉報/反饋

相關焦點

  • 明天冬至,這些東臺民俗你知道嗎?
    你知道為什麼嗎,聽小東跟你慢慢道來:東臺人為什麼這麼重視過冬至?冬至是東臺古曆法中的新年,周曆過年的日子是冬至這天。雖然後來曆法變更,冬至不再是新年的開始了,但這冬至「過年」的習俗卻傳承了下來。到如今東臺人仍然十分重視冬至節,甚至有「肥冬瘦年」的說法。
  • 冬至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北方和南方吃餃子還是湯圓
    12月21日,正式迎來冬至節氣。冬至這天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這天,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在講究陰陽的古代中國,冬至的至陰,意味著陽氣始生,是一件喜興事,是一個氣運之拐點。所謂「冬至大如年」,既是「官俗」,也是民俗。
  • 冬至吃什麼?除了南方的湯圓北方的餃子,其實冬至更適合吃這些!
    想必大家今天的手機日曆上都赫然寫著「冬至」這兩個字吧,是的,今天就是冬至,而小編還在苦逼上班!額,跑偏了,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
  • 這些冬至的習俗您知道多少?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同樣,也是因為冬至日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少,天氣一般更冷。冬至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等到「九九」時,天氣轉暖,全國大部分地區已入春,又叫「九九豔陽天」。
  • 冬至話習俗 南方祭祖北方吃餃子
    中國天氣網訊 冬至,是24節氣中第22個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又存在差異,比如在我國南方地區有祭祖的習俗,北方地區則有吃餃子的習俗。具體習俗有哪些,一起繼續往下看。1、南方地區偏愛糯米製品。
  • 冬至這天,南方和北方的飲食風俗不同,為什麼以北方的餃子為主
    南方和北方各地的風俗▲南方的風俗每年的冬至都是到年底最熱鬧的而又豐富的一天,這一天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有本地的風俗,南方有的地方是吃湯圓或者年糕之類的食物,比如上海冬至這天,我知道是吃湯圓的,每年的冬至家家戶戶為了慶祝這一天都是吃湯圓
  • 最古老的節氣冬至,您知道多少?
    ,您知道多少?冬至,人的影子最長,白天最短;夏至,人的影子最短,白天最長。 傳說中的伏羲(約7000年前)夜觀天象,發現冬至與夏至的出現和太陽以及星星的「位置」有關,是非常「固定」的,於是制定了冬至與夏至的節氣。到了夏至,白天越來越短,秋天越來越近;到了冬至,白天越來越長,第二年的春天也就越來越近了!
  • 冬至秀美食:北方又是餃子,南方佳餚不止
    冬至俗稱「冬節」、「團圓節」。北方人流行在這一天吃餃子,南方人除了主要吃湯圓外,還有更多食俗,如廣東人吃燒臘、雲南人吃餈粑,福州家家戶戶做「米時」,江西人煲紅棗枸杞老母雞湯,杭州要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升,義烏則會吃豆皮素包和蕎麥老鼠。
  • 歷經2500多年的冬至,有許多民俗,冬至農家吃這些食物蘊意更美好
    冬至民俗 一、祭祀活動 冬至在一些地方非常重視,在這天很多地方還沿襲了周代開始的祭祀活動。 而在一些地區,則流行冬至兒媳婦為公婆獻鞋襪的習俗。 目的則是為了「迎福踐長」,為公婆祈福長命百歲。 這些都表達了農村的孝道,其實也是人們冬日裡的一種消遣時光的方式,畢竟農村的冬天大多農民不需要做那麼多農活,為了避免人們無聊,所以就有了這些習俗。
  • 冬至,別只會說「北方餃子,南方湯圓」了,快把這些傳說講給孩子
    冬至小知識冬至,俗稱「冬節」、「亞歲」,到了冬至這一天,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然而這一天過後,則白晝漸長,黑夜漸短。冬至開始,陽氣回升,古人將其視為大吉之象,便把冬至視作傳統習俗,民間一句「人間小團圓,冬至大如年」,便可體現冬至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人們往往在冬至這一天,闔家團圓,共享盛宴,分享節日的喜悅。冬至習俗關於冬至飲食,基本上北方是吃餃子,而南方是吃湯圓。但是細分到各個省城,又大又不同。
  • 各地冬至吃什麼 北方餃子南方湯圓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 冬至到了,為何北方吃餃子,南方卻吃湯圓呢?
    當然,稍稍長大以後便知道「凍耳朵」只不過是大人用來哄小孩的說辭而已,但是冬至日吃餃子這個傳統,依然還是被我們繼承了下來。雖說長輩都曾用「凍耳朵」來哄小孩,但天南海北都這麼說,自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所依據的。
  • 你真的知道冬至的意思嗎?有多少人把冬至理解成冬天到了的?
    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了,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有著她非凡的來歷,她的意思並不是字面的意思,有多少人把冬至簡單的理解成了冬天到了的?我想應該不止一個,其實在以前,我也是把冬至理解成冬天到了的,至不就是到了的意思嗎?
  • 二十四節氣新解:冬至農諺習俗早知道,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其中有很多的民俗文化在其中,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用土圭測影,測出了冬至日。
  • 組圖:今日冬至「數九天寒」北方降雪南方陰雨
    冬至速凍水餃俏銷 作者:馬健北京降雪為滑雪者提供天賜良機 作者:任海霞   中新網12月22日電 今天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當中的「冬至」,持續的北方降雪、南方陰雨天氣讓今年的冬至顯得名符其實。  來自氣象部門的消息說,冬至過後氣溫將會明顯下降,數九寒天真的來到了人們身邊。  飄揚的雪花今天仍然飛舞在北方部門地區的天空中。據北京氣象部門介紹,這次降雪持續的時間之久在北京的歷史上較為罕見,這個月的降水量記錄到今天也超過了2.5毫米的長年平均值,達到3毫米。此前,北京十二月份維持最長的連續降雪日數是四天,分別出現在1916年和1968年。
  • 明天冬至,北方吃餃子,南方吃「心之谷」,傳統習俗有豐富的內涵
    明天冬至,北方吃餃子,南方吃「心之谷」,傳統習俗有豐富的內涵在北方,冬至就是餃子族的節日,餃子對於北方的廣大人民來說,是一種神奇的食物,任何節慶都可以是餃子,簡直是節日的食物標配,從年夜飯吃到入伏,從夏至吃到冬至,好像只有餃子
  • 冬至怎麼過,關於冬至的歷史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歷來,冬至都是一個受到人們重視的節氣,又稱為「冬節」「賀冬」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270°(冬至點)時開始為「冬至」。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為我國一個古老而又重要的節日。千百年來,冬至祭祖等民間風俗,至今仍有流傳。在加之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南北也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因此在冬至這一天從飲食到民俗活動上也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此時。
  • 冬至:掃墓祭祖盼新年 北方餃子南方擂圓
    就是說,冬至像過年一樣重要,學生、長短工都給享受假期。  過去為人傭工扛活的,習慣在冬至節與東家結算工錢,準備回家。東家按傳統要設宴招待夥計,並且相互商議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農村個體戶企業,還保留此俗,在冬至節設宴共飲。  南方也一樣。《吳中歲時雜記》載:「冬至大如年,郡人最重冬至節。」冬至前一天,親朋好友互相贈送食物,稱為「冬至盤」。
  • 冬至當天,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習俗?
    冬至已到,關於吃什麼,南北方的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最大的一點就是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除此之外,在一些具體區域,會有當地自己的習俗。冬至吃水餃,防止凍耳朵,相信北方的很多朋友都聽過這句話,在北方,到了冬至這天,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至於吃了之後,能不能防止凍耳朵,這裡就不在過多深入探究,而餃子餡也是多種多種,常見的豬肉蘿蔔、豬肉大蔥、豬肉白菜等,還有牛肉餡、羊肉餡以及素餡的,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選擇。
  • 冬至「數九」開啟,北方多地氣溫跌破冰點,南方再次穿起短袖
    12月22日,我們迎來了「冬至」這個節氣。而這意味著我們將開啟「數九寒天」的模式,頭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隨著冬至的到來,意味著全國的氣溫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降溫了,不過南方城市例如廣州卻疑似出現了「回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