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太祖乃豫章名士,於宋代由珠璣而來東粵,度庾嶺以至南溪……」在三水雲東海街道石湖洲村的鄧氏宗祠中,一塊重建傍祠碑記詳細記錄了鄧氏族人的淵源。
明朝時候,鄧氏先祖從南海遷至此處,繁衍生息,建祠堂修書舍,人才輩出。近百年前,少年鄧培從這裡出發,逐漸成長為工人運動革命家,成為國內首批獲列寧親自接見的工人代表之一,其為革命英勇獻身的故事至今代代傳承。
光陰荏苒,鄧氏宗祠、南山書舍和鄧培故居等建築卻歷久彌新。借美麗文明村居建設之風,這些古老的建築承載著先輩的榮光與教誨,與新時代精神文明相結合,正成為文化新陣地。
幾經修繕保護
見證族人齊心
從南豐大道一側拐入,經過「石湖洲」的牌坊走進石湖洲村,眼前的景觀漸漸從喧囂市集過渡到鄉野風光,池塘連片,塘邊或青磚或紅磚的民居與綠樹相互掩映。
兩百多年前,此處也是這般幽靜美麗之景。「以前這裡是大片水域,可謂魚米之鄉。」石湖洲鄧關村70餘歲村民鄧玉揚說,村中老人口口相傳,大約明朝時候,鄧氏先人從南海趕著鴨子來到這裡,許是見此處水草豐茂,土地肥沃,便定居於此繁衍至今。
沿著村道行走不久,鄧氏宗祠便出現在眼前。鄧氏宗祠佔地約300平方米,大門上方懸掛「鄧氏宗祠」額匾。走入祠堂中,宗祠三廳兩庭三進,有殿有庭,對稱整齊,進路層次豐滿,運用木雕、石雕、嵌瓷三大建築工藝。
鄧關村鄧氏宗祠。/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在鄧氏宗祠左側的偏庭中,記者找到一塊刻於清朝嘉慶丁鄧年(1796年)的重建傍祠碑記,詳細記錄著石湖洲鄧氏族人的淵源,更不吝於大篇幅表達對先祖的崇敬以及對家鄉的熱愛。
「越南太祖乃豫章名士,於宋代由珠璣而來東粵,度庾嶺以至南溪……房分十六支派,石湖之洲郎為仁三」,「宗祠傍者,障屏閥閱,地撲閭閻,左護青龍朱雀,右擁起鳳騰蛟。」
鄧氏宗祠最早建於何時,至今已難以考證。而從大門額匾以及重建傍祠碑記中標記的時間看,該祠堂在清朝期間已歷經兩次重修,分別為清嘉慶丁鄧年(1796年)、光緒十年(1884年),每一次重修皆離不開鄧氏族人之齊心協力。重建傍祠碑記中碑文可為證:「誠仁動舉族,心權齊傾,蚨槖共集,鳩工幸成」。
鄧氏宗祠最後一次重建是1943年。「幾乎是平地重起。」鄧玉揚嘆息道,1941年,日本在華實行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鄧關村難逃厄運。日軍進村掃蕩時,鄧氏宗祠等村中建築已被燒毀。待日軍撤退,村民們才重返家園,齊心協力重建鄧氏宗祠等建築。
舊書舍大變身
藏書5000冊
在明清時期,許多家族皆設立書舍、書塾等私塾,供家族中幼童啟蒙教育之用。據清末出版的《廣東教育官報》統計,光緒34年(1908年),三水共有私塾1042所,而在鄧氏宗祠旁邊,便有關敏書舍和南山書舍兩座書舍,分別為石湖洲鄧關村關氏和鄧氏族人讀書之所。
關敏書舍與鄧氏宗祠相毗鄰,面積不大,青磚牆體,亦做鄧關村關氏族人祠堂之用。南山書舍為清水磚外牆,灰瓦覆面,內堂左側設偏間,門框為花崗巖石條砌成,門上依稀可見當年雕塑痕跡。
走在書舍前的石板路上,耳旁仿佛能聽見孩童們的琅琅讀書聲。在明清時候,這裡應有十數名孩童身穿長衫,在塾師的帶領下誦讀《三字經》《幼學詩》。
可惜的是,在日軍進入鄧關村掃蕩時,該兩所書舍皆受不同程度損毀。後來,除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關敏書舍曾用作村中託兒所外,該兩所書舍長期用於堆放農具等雜物,原本的書香之地荒廢了數十年。
直到去年,藉助美麗文明村居建設之風,南山書舍和關敏書舍重新迎來「大變身」。今年初,南山書舍正式對外開放,搖身一變成為古色古香的農村圖書室,藏書5000冊,納入全市圖書館管理系統,在全市幾百個圖書館實現書籍「通借通還」。
鬥轉星移,昔日鄧關村書香之所,蒙塵多年後,終恢復學習之功能,成為當地村民新的精神文化場所。
留下紅色印記
傳承革命精神
石湖洲人傑地靈,曾培育了無數優秀族人,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鄧培。他是三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革命英雄。
鄧培的故居就在鄧氏宗祠後面,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所建,面積110平方米,為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中間為客廳,四個房間分布兩側。
南山書舍成為村民新的精神文化場所。/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1883年4月8日,鄧培在這裡出生,可因為父親去世,生活潦倒,鄧培14歲時便離開了家鄉,先後「北漂」到天津、唐山謀生,成為一名鐵路工人。儘管工作強度高,鄧培依然抓住機會學習新知識,接受馬克思主義新思潮影響,並勇於組織工人開展罷工運動,將唐山工人運動推向高潮。
1921年~1922年,鄧培成為唐山地區及河北省第一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工人,並成為中國首批獲得列寧親自接見的工人代表之一。1927年,鄧培在廣州為革命英勇就義。
歲月更迭,壯士已逝,鄧培故居卻如同時光的標本,留下了這段轟轟烈烈的歷史印記。近年來,鄧培故居先後被評為市、區文物保護單位、黨員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基地,一批批黨員群眾來到鄧培故居緬懷先烈,汲取奮進力量。
去年,鄧培故居完成第四次修繕,面積進一步擴大,再現了鄧培血與火相互交織的革命生涯。自今年1月份以來,該場館的參觀學習人數已超萬人次。
回望兩百年時光,鄧培故居、鄧氏宗祠以及南山書舍等建築皆是鄧氏族人歷史的見證。時光荏苒,這些古老建築卻沒有因光陰交替而日漸沒落,反而歷久彌新,依然是維繫族人的重要紐帶,更與新時代精神文明相結合,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新陣地。
原標題:石湖洲鄧氏宗祠:百年古建築 文化新陣地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黃妙哲 通訊員徐豔芬、楊曉蓉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