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世界流傳文字版的《華嚴經》,一部八十卷,首尾相連,說無盡之法,把一切法說盡,無量法門,盡在其中,由群生發大心而至妙覺,一文一句,終生受益不盡。洋洋大觀,我等根愚,看前忘後,摸不著邊際,理不清頭緒,望經興嘆。
幸唐清涼澄觀法師應世,智慧超群,為華嚴疏主,釐清格局,剖析精微;悲心深重,為利後世仿學,將一部華嚴經,歸結為七處九會,說法會主、修行法門,提綱挈領,一目了然。再入華嚴,昭然若揭,真是別有洞天!有緣遇到,不能專美,再作周章羅列,分享有緣。此為澄觀師說,當從自心澄觀。
一心敬禮華嚴疏主澄觀法師
佛以法為身,法身無在而無不在。即體之用,應必有方。華嚴經於何而說?澄觀法師歸納華嚴經,39品80卷,略說九會七處不同,實乃處窮法界,無不周遍。
第一會在菩提場。十方諸佛加普賢菩薩說,普賢為普法,是華嚴海會主,說如來依報因果佛境界。總有六品11卷經文。
第二會在普光明殿。文殊師利菩薩為主,說十信法門。華嚴經以普賢為長子,文殊為幼男,一切眾生行普賢行而成佛,成佛而行普賢行。此會文殊與十首共談十信,表十信門為萬德之首。十信為1、信心,2、念心,3、精進心,4、慧心,5定心,6、不退心,7、護法心,8、回向心,9、戒心,10、願心,共有六品4卷經文。
第三會在忉利天宮。法慧菩薩說為主,說十住法,表十住法慧心增。十住修行智慧,為1、發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貴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頂住。共有六品3卷經文。
華嚴經七處九會
第四會在夜摩天宮。功德林菩薩為主,說十行法,表十行法門行森聳。十行智慧增上,為1、歡喜行,2、饒益行,3、無嗔恚行,4、無盡行,5、離痴亂行,6、善現行,7、無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實行。共有四品3卷經文。
第五會在兜率陀天。金剛幢菩薩為主,說十回向法,表十回向高出歸向義。十回向以願力增進悲智,為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2、不壞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4、至一切處回向,5、無盡功德藏回向,6、隨順平等善根回向,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8、真如相回向,9、無縛無著解脫心回向,10、法界無量回向。共有三品12卷經文。
第六會在他化自在天。金剛藏菩薩為主,說十地法,表十地法含藏出生不可壞。十地修大悲之位,為1、歡喜地,2、離垢地,3、發光地,4、焰慧地,5、難勝地,6、現前地,7、遠行地,8、不動地,9、善慧地,10、法雲地。只一品6卷經文。
華嚴會主普賢菩薩表法遍一切處
第七會重會普光法堂。普賢菩薩為會主,說因圓果滿法,《普賢品》談平等因,《如來出現品》談平等果,表因圓果滿,普周法界,行德皆普。表十一地成普賢行門,以悲興智,有十一品13卷經文,前六因圓,後五果滿。
第八三會普光法堂。普賢菩薩為會主,說普賢大行法,六位頓成。二千行法,舉一圓收。始自初心,終極等覺,皆共同修,乃至成佛,不舍因。有一品7卷經文。
第九會在室羅伐城逝多園林。佛獨說入法界法門,如來自入師子嚬申三昧,示相而說;普賢、文殊二聖開顯,頓證法界。百城善友諸善知識為善財童子說,漸證法界。前為本會,後為末會。漸頓該羅,本末交映,皆證法界。共有一品21卷經文。
華嚴經六位行法修行五十二位次
華嚴經表諸佛齊說,所以在諸會多是十方諸佛加菩薩說,明一說一切說。華嚴說從發菩提心到圓滿妙覺列出52位階次,說一位即52位全在其中,七處九會同時演說,眾生隨類而應;一方說華嚴經,十方諸佛菩薩同來加持證明!華嚴海會沒有時空限礙,從諸佛來講,無時無地不在講華嚴,十方三世一切佛講華嚴經從未間斷。
華嚴不離生活,生活展現華嚴,一切人事時地物是普光明殿,無量的世界都在裡面,無有限礙,就看有沒有顆文殊心、普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