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散文《雪》,恰恰說明君子在冬季應當「自昭明德」

2020-12-17 學道至簡

《雪》是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詩,更是大文豪魯迅為數不多的單純寫景狀物的散文!

美麗的雪景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蝴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採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象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

以上是原文節選。這篇《雪》寫於1925年1月,當時正值北伐革命的前夕,國共兩黨結成統一戰線。魯迅當時在北平生活,那時的北平仍處於北洋軍閥的統治之下,軍閥勢力還非常猖獗,各種鬥爭形勢仍然極其激烈。

魯迅先生作品越來越多地進入教材

魯迅先後用象徵手法,氣勢恢宏地表現了一幅廣闊無限的雪學圖,表現了江南雪野的嫵媚然姿和朔方飛雪的磅礴氣勢,一種是清新明朗,瑰麗多冷,富有春意,給人以無限情趣的江南雪野,另外一種是空曠蕭琵,一片荒涼、使人傷感冷酷落寞,令人窒息的北方雪野。

全文緊緊抓住不同地域的雪花的特徵,如江南雪花「滋潤美豔」,隱約著「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的皮膚」,而江南的雪則充滿青春的活力,「如粉、如沙」,「決不粘連」等等具象的特徵,真實生動地再現了江南雪野與北方雪野的獨特景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小雪為始的冬季裡彩虹的出現,通常是預示吉兇的。流行歌曲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裡彩虹意味著晴天朗日。而在西方文化裡,彩虹的象徵意義則更為豐富了,可以為龍為蛇,為橋為弓,為陰陽為男女歡愛。

《聖經》

在《聖經》中,上帝通過彩虹讓諾亞知道大洪水已經結束了。

在日本的神話傳說中,彩虹則是連接天上人間的橋梁和紐帶。

龍吸水

而在中國的商代王朝,就有關於彩虹的記載了,在那時彩虹一度被認為是農業生產中的「旱神」,彩虹的俗名則是「龍吸水」。現在我們知道,龍吸水實際上就是水上的龍捲風,常見於熱帶和溫帶地區,包括美洲內陸、澳洲西部、印度半島東北部等,常見的發生時間是春季和夏季。

彩虹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白虹貫日一般預兆著國家將有兵亂。《戰國策》曾記載:「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據說當時韓傀的身邊尚且有很多保鏢,可是聶政持劍登堂,視若無人之境,衝上前去就是一劍,解決了韓傀的性命。按照現代人的觀點,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可能正當陽光高照,劍光橫過的時候恰好反光,猶如一道輕虹掠過。

在漢代的《獄中上梁王書》中曾記載著:「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願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願大王孰察之。」

這些著名的史實更是引發了近代日本最大的以言賈禍事件。1918年1月,在列寧領導的社會主義蘇俄剛剛誕生之際,日本搶在美英之前,派軍艦闖入海參崴。8月2日,發表了「出兵西伯利亞宣言」,向西伯利亞派兵七萬多人。日本民眾反對政府出兵蘇俄,提出「不幹涉俄國」、「立即撤軍」的口號。與此同時,從富山縣開始,各地饑民掀起廠反對米價暴漲的群眾暴動,形成了波及24縣的「米騷動」事件。

日本富士山

日本政府不準報界發表反對出兵的言論。《大阪朝日新聞》則作了相關報導。結果,《大阪朝日新聞》遭受到了日本新聞史上最嚴厲懲處,陷入危機。消息作者大西利夫和該報編輯兼發行人山口信雄被提起公審,報社從東京請來超一流辯護團為之辯護,最後,判二個月徒刑。社長村山龍平遭暴徒襲擊,後引咎辭職。總編輯鳥居素川、骨幹記者長谷川如是閒、大山鬱夫、丸山斡治、花田大王郎被迫退社;《東京朝日》與鳥居素川關係密切,編輯室長松山忠二郎及政治部記者多人也被迫辭職。

當年12月1日,該報被迫發表了西村天囚起草的「改過宣言」,表示「我社近年之言論頗不穩健,失於片面,今後當樹忠厚之風」云云。71歲的新任社長上野理一抱老病之軀赴京請罪,向首相兼法相的原放和司法次官鈴木喜三郎保證「決不重犯類似過失」,從而使風波趨於平息,使報紙免遭被查禁之厄運。

在關於虹的理解和體驗方面,不同的時代有著許多不同的解讀,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古人對於物候的觀察雖然附會,卻也雖不中亦不遠矣!可見,人文世界也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天地自然世界的點撥和提醒,在提而不醒的時候,只有水深火熱,天寒地凍或者冰天雪地一類的極端天氣才能奏效!

在這個意義上,魯迅先生充滿硬漢氣息的散文《雪》之開篇,已經深得冬季「自昭明德」之義了!

相關焦點

  • 《象》說周易系列:「君子以自昭明德」
    他是這樣解讀《周易.晉》卦的:「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昭明德」一詞,實際上就是出自思孟學派經典《大學》中的「明明德」。「日新」一詞為思孟學派所習用,比如《大象》的作者在解讀《大畜》時便說過「日新其德」的話。
  • 君子以自昭明德!
    君子以自昭明德!先來看晉卦的卦象以及卦辭和爻辭原文,如下圖:晉卦由離卦和坤卦上下組合而成,離卦(代表火)在上,坤卦(代表大地)在下。其卦辭為: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晉,晉級、晉升。康侯,周武王的弟弟姬封,最初的的封地叫「康」,所以稱為「康侯」。錫,通「賜」,賞賜。蕃庶,繁多、多次。晝,白天。
  • 「晉卦」之象辭「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明德,就是光明之德,美善之德。「明明德」中,第一個「明」是使動詞,就是「昭」的意思,就是「使顯著」、「使光大」的意思;第二個「明」是形容詞,就是聖明、賢明、美善的意思,與「昏暗」相對。「明德」之明與「明君」之明是同一個意思。「敬天」、「保民」、「明德」,這是西周時期統治思想的主要內容。「明德」就是要求統治者修身,加強自我克制的功夫。
  • 火地晉卦,君子以自昭明德
    君子以自昭明德。 【注釋】明出地上,晉:光明出現在大地之上,象徵著向上前進。君子以自昭明德:昭,彰顯。君子觀此觀象,能夠讓自己光明磊落的德行得到彰顯。
  • 魯迅500字精短散文:雪
    雪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採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
  • 君子以自昭明德。
    君子以⑶自⑷昭⑸明德⑹。君子自身要勤勉努力成為才德兼備的人。注釋:⑴「明」日、月之光也。《易·系詞》:「日月相推,而明生焉。」⑷「自」自己;親自。《詩經·小雅·節南山》:「不自為政,卒勞百姓。」⑹「明德」指才德兼備的人。《詩經·大雅·皇矣》:「帝遷明德,串夷載路。」
  • 散文精選:昭明臺與昭明太子
    史書上對昭明太子的讚譽頗高,稱他為千古第一太子。華夏五千年,能當得起這個「第一」,該是多麼的文採斐然,風華絕代。思緒飄忽間,昭明太子仿佛含笑著穿過重重長廊而來,他長發似墨,溫潤如玉,氣質無雙,憑欄遠眺間,深邃的朗目裡飽含著對這芸芸眾生的善意與熱愛。他似乎在笑,那笑容燦爛得足以讓日月失色,讓天地同輝。可是稍一愣神,他又縹緲遠去,倏忽不見蹤跡。只餘下這雕欄樓閣,沉寂在久遠的風霜裡。
  • 魯迅《雪》│等到雪花飛舞
    美景總是特別多雪花更是獨特記憶中雪還是魯迅筆下的那片雪對於魯迅先生的文章,我們一定是不陌生的,他的文筆也比較幽默風趣。我仍然還記得老師說過的出自他的文章那句話: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桃樹,另一棵還是桃樹。但是我今天要說的是魯迅先生的《雪》,這篇散文被收錄在高中課本裡,初讀時便帶給我很強烈的震撼。
  • 《昭明文選》十條唯美句子,直擊心底,發人深省
    《文選》全名《昭明文選》,是有南朝時期梁太子蕭統編著而成的一部文集,是我國最早的詩文總集,共收錄了一百三十位作家。《昭明文選》十條唯美句子,直擊心底,發人深省!1. 蓋踵其事而增畢,變其本而加裡。文質彬彬,有君子之致。《文選》。文章的內容和神韻,都應當像君子一樣,具有風度,不可以太過浮華,也不能夠不具備美感。5. 登高使人意遐,臨深使人志清。語出南朝·梁蕭繹《文選·李善注》。
  • 要了解真實的蕭紅,應當多讀讀她的散文|魯迅|小說|回憶魯迅先生|...
    然而,她的散文所攝取的卻是那些非常普通甚至平凡無奇的生活小事。  她兩部最得好評、代表著她散文創作成就的《商市街》和《回憶魯迅先生》,寫的都是普通的生活事件。特別是後者,很能見出她選材的特點。  魯迅逝世後,頌悼和緬懷文章很多,大都是讚揚魯迅的功績或追述他在一些重要事件中的活動。
  • 我們應當如何理解孔子說「君子不器」?
    他們對於德、禮、仁的解釋,是我們「同情地理解」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的關鍵。一、 「君子不器」首先講的是君子如何確立自我認同的問題。人心本就重利輕義,喜愛欲望的滿足、消費的享受遠遠勝過追尋美德。更何況,君子作為精英階層,本就佔有社會的絕大部分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他們當然也更有條件享受朱門酒肉,聲色犬馬。但問題是,在一個物質社會、欲望社會中,君子應當如何確立個人和階層的自我認同?僅僅依靠物質的消費,僅僅停留在人性的平均水平、低端水平,那君子能夠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嗎?
  • 以翡翠觀君子,古往今來皆賢德
    而玉石之於個人,則因其自身材質細膩堅硬、清透明亮,與做人的思考相互碰撞,最終演化成君子文化的代名詞。綿延了幾千年的玉文化,沒有在無數人的反覆咀嚼中失去韻味,究其原因只有一個:不斷追求卓越。翡翠便是這個「卓越」最好的載體,無論是色澤還是硬度都無出其右。因此,翡翠的出現也為與玉共生的君子文化提出要求:成為卓越的人。
  • 牟鍾鑑:弘揚君子之德
    孔子以降,君子與小人成為標識一個人道德品格高下的重要範疇。直到今天,人們還經常說「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不要做偽君子、真小人」,等等。可見,君子之德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今天,我們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從傳統君子之德中得到啟示和借鑑。
  • 古代歷史,昭明太子,那一縷讀書緣
    大家好,給大家推薦昭明太子,那一縷讀書緣。昭明太子與烏鎮的緣分,是讀書緣。這個讀書緣來得也傳奇。 傳說,蕭統剛生下來時,右手緊捏拳頭,不能伸直,沒人能冊開。梁武帝張榜求賢,誰能姍開太子的手,誰就做太子的老師。沈約做到了,自然就成了太子的老師。
  • 新批評 談談餘秋雨新作《君子之道》
    一苦:理論之書  餘秋雨身處20世紀80年代早期中國現代化如何突破傳統文化制約的大討論熱潮,又深受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集體無意識」理論的刺激與影響,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始,以散文的藝術形式開始了對中華民族集體人格的探索。  他做了兩方面的工作。
  • 昭明太子蕭統一生多情孝順卻死於破傷風 昭明太子蕭統簡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昭明太子蕭統一生多情孝順卻死於破傷風 昭明太子蕭統簡介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出生於襄陽,當時蕭衍在擔任雍州刺史。蕭衍奪取了南朝齊的皇位後,就立蕭統為太子。蕭統當了多年的太子,但是沒有當上皇帝就去世了。
  • 勵志散文|慷慨丈夫志,君子當自強/李治燕
    則事變己不變,堅守本心,君子當自強。 君子天不怕,地不畏縮,敢光膀上刀山,赤腳下火海。驟雨猶溦,是最舒適的天然沐浴;狂風微微,是最柔和的煦風;雷鳴電閃,是最熱情的歡鼓聲;驕陽似火,則是最溫暖的火爐。君子眼中沒有失敗,沒有崎嶇坎坷,評價君子的唯一標準則是王者榮耀,否則不配稱君!
  • 蕭統《昭明文選序》
    這說明蕭統有意識要把文學作品同學術著作、疏奏應用類文字區別開來,反映了當時對文學的特徵和範圍的認識已經很明確。3.內容:全書共60卷,分為賦,詩,騷,七,詔,冊,令,教,文,表,上書,啟,彈事,箋,奏記,書,檄,移,對問,設論,辭,序,頌,贊,符命,史論,史述贊,論,連珠,箴,銘,誄,哀,碑文,墓誌,行狀,弔文,祭文38類。所選多大家之作,時代愈近入選愈多。
  • 芮海林散文力作推送:訪魯迅先生故居
    他一生寫下八百多萬字的著譯,他的《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作品一版再版,並翻譯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語等多國文字,飲譽全球。當記者來到魯迅故裡東入口場,一堵巨大的花崗巖浮雕景牆躍入眼帘。導遊說,此牆景高4.5米,長15米,上鐫「魯迅故裡」四個大字。畫面由魯迅胸象及魯迅故裡典型風貌組成。
  • 老臧侃《周易》系列之一(33) 君子之德
    3、君子之德 針對乾卦這九二爻,《(乾)文言》指出:「『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此話咋理解?我們先來看前節「『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是啥意思。本處的「子曰」,咱可理解成孔子說或老師講。孔子,姓孔,名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