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前供水,這些「禁忌」,一定要注意!

2021-01-08 蓮荷居士

佛門中的佛法僧,又被稱作「三寶」,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平日我們經常見到善男信女,帶著香花、水果進寺院禮敬三寶,培福修慧。可是你知道嗎?眾多的供品當中,有一種形式最為特殊的供養,那就是以「水」供佛。

可能很多人覺得,用隨處可見的水做供養,能有什麼功德可言。其實不然,佛門中所講的功德,並不是因供品的價值而定,而是看眾生的發心。佛前的一切供品,並不是供諸佛菩薩「享用」的,它們的作用在於提醒眾生,時刻住於正念,不忘修行。比如,花朵和水果就用來提醒我們,要牢記因果不空的道理,平日應斷惡修善。同樣的道理,供水也是如此,供養若只重外在的形式,不能參悟其中的真諦,自身受益就十分有限。佛前供水時,注意以下「禁忌」,如理如法地供養三寶,定能受益無窮。

其一,水不宜過滿,人生不可貪多。

佛前供水,不宜過滿,杯中的水,離杯口寸許即可。因為,「水滿自溢,人滿自矜」,溢出的水,在表意上有些不妥。可能有人覺得,佛前供水,難道不是供水越多,表示自己越虔誠嗎?實際上,這種想法只是我們凡夫的分別心作怪,在多和少之間起分別,才會貪得無厭。須知,人活在世間,有時少一些,才能好一點。

過去山中有位修行的僧人,每天都提著兩隻木桶,到山腳下挑水。但是,他的兩隻桶裡,每次都只裝半桶水。周圍的香客見狀,便建議僧人多挑一些,那樣就不用每天下山。僧人回答,擔水之道就如做人,挑得夠用就好,一味貪多,反而適得其反。香客不信,便自告奮勇,替僧人擔了兩桶水上山。結果,山路崎嶇,磕磕絆絆。走到山頂,水灑了一半,自己也累得要命。坐在廟門前,望著剩下的半桶水,香客終於若有所悟。

其二,水不必每日供奉,人要懂得量力而行。

對佛法有了解的善信,想必對「水」在佛門中的表法意義,有著很深的體會。可以這樣說,在佛門經典中,水的意象幾乎隨處可見。比如,極樂淨土蓮花池中有八功德水,觀音菩薩手執淨瓶,以楊柳枝灑淨水,澆滅世人的煩惱。另外,水還象徵了平等、清淨,佛前供水長養的是自己的平等智。

既然水有如此功德,是不是每天都要供奉呢?這裡要告訴大家,佛前的一切供養,都要隨緣量力,不必每日供奉。量力而行,實際也是放下對「自我」執著的過程,或隔三日,或隔五日,供水都是如法的。我們經常不能認清自己,給自己定下太高的目標,不能達成時,信心反而因此受挫。很多佛子最初非常精進,發願每日供水,結果堅持幾日,就有些厭倦,修行的熱情大減。人生應懂得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其三,供養貴在恆心,人生貴在堅持。

眾所周知,佛家有八萬四千法門,用來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佛前供水,也是一門修行的功課,稱作「供養」。我們自身的煩惱習氣,並非一天兩天養成的,故而要通過修行對治煩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經典中講,從初發心求道,直至圓滿佛果,中間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

總而言之,做人也好,學佛也好,首先要有耐心,世間事沒有耐心做不成,佛法沒有耐心,就學不好。比如在佛前供水,最初可能發心勇猛,每天都供水,供著供著,那份禮佛的心提不起來,自己就洩氣了。做修行,就是要磨自己的耐心,不要只把眼光盯在結果上,結果自然成。水滴雖微,漸盈大器。我們都知道大海廣闊無垠,然而它也是一滴一滴的水匯聚而成。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為第一。牢記在佛前供水時的諸多「禁忌」,做到如法如理,定能福慧雙增,圓滿人生。願大眾法喜充滿、六時吉祥。感恩閱讀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佛前「供水」,這些常識,一定要注意!
    隨著佛教信仰越來越深入人心,有很多善信在自己家也設置的有小念佛堂,在家供佛雖然沒有寺院那麼規矩嚴格,但是還有的恭敬心不可缺少。在家供佛也要常做供養,以增進功德。之前咱們已經說過其它供養,如供花果、供香等的注意事項,那麼本篇文章小編要和大家談及的是佛前供水的含義及需要注意的一些常識和細節問題。我們要明白的是,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要明白這樣做的意義,不能人云亦云、盲目無知,「知其然,必要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功不唐捐,增長福報。佛前供水,這些常識,一定要注意!
  • 佛教:佛前供水,這4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如果以「交易」的想法去供養佛,就失去了供養的真正意義,一切功德,都會散掉。通常說來,你供養給佛的一切,佛都不會要你的。甚至連供養所得的一切功德,都會通過各種方式,「回向」給你。比如佛前供水,佛教中稱之為「大悲水」。水利萬物,告誡我們的要修大悲心,要有利他的心。除此之外,佛前供水,這4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 佛前供水,這幾點「禁忌」,一定要清楚!
    「一切功德,不離方寸」,內心的清淨與慈悲,才是對佛菩薩最深的敬意。佛前所供物品都有其深刻的寓意,比如佛前供花果,「花」代表善因,「果」代表善果,花開結果,善因結善果,意在提醒眾生要敬畏因果、不作惡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前供香,意在告誡眾生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戒定真香」。佛前供燈,意在照破眾生心中的無明,點亮智慧、覺悟人生。
  • 佛教:以水供佛,這些「禁忌」,一定要注意!
    每一種供養都有深刻的寓意和表法,比如佛前上供花果,「花」就代表「善因」,「果」即代表「善果」,有好因才有好果,以此告誡大眾要戒惡修善,不種惡因自然不會感召苦果。佛前供燈,照破世間無明黑暗,點亮人們心中的智慧,遠離愚痴無明。佛前供香,燒三炷,點燃心香,亦是皈依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 佛教:佛前供水,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真正與佛菩薩感應道交,是要用心。佛前供養,只是佛門裡一種渡人的善巧方便法,不可執著。供養全憑發心,不要為了供養而供養,帶著一顆恭敬之心,精進修行、覺悟人生,就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佛門供養類別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本篇文章,咱們來談一談佛前供水的3條「禁忌」,希望大家注意。
  • 佛前上供水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虔誠和恭敬,大多數人到寺院燒香拜佛的時候,都會選擇在佛前做各種供養,依據各人能力和發心,供養不同種類的供品,以培養慈悲利他心,廣做功德。在佛教裡,供養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香、供燈、供樂等等。
  • 佛教:佛前供水時,別忽視了這三大禁忌,智慧禮佛,功德無量
    我國許多的信眾去寺廟裡的時候,不僅燒香拜佛,誠心者還會在佛前供水,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佛前供水有三大禁忌,不可不重視,看看你曾做過幾個?心懷恭敬往杯中添水時,要以雙手持壺,懷著一顆虔誠恭敬的無垢之心。一定要注意的是,杯中水不要過滿,水滿則溢,容易濺溼供桌,當然也不要太少。
  • 佛前上供水果,這2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另外,這些供品擺在佛前,也有表法的作用,以警醒大眾燻修。每一種供養都代表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水,告誡眾生要修清淨心、平等心。佛前點燈,寓意照破無明黑暗,點亮智慧和光明,等等。佛前供香,代表皈依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點燃心香。那麼佛前供果呢?本篇文章,小編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佛前供果的意義及注意事項。佛前上供水果,這2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 佛教:佛前做供養,這4條「禁忌」,一定要清楚!
    佛教中有一些「禁忌」,最好不要犯,一定要懂得其中的原理以及寓意,才能真正如法「修福」,才會得無量福報。佛教中的供養有很多種,有供燈、供花、供水、供香、供水果等等。只要一個人發心供養,那麼平時,在燒香拜佛時,可以在佛前做這些供養。那麼,怎樣做才如法呢?
  • 佛前供奉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注意!
    布施,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利他無我慈悲心,看似是供養佛菩薩,其實是在為自己修福。佛門裡的種種供養方式都是一種善巧方便法,都有著深刻的法義,是為了更好利益大眾燻修。比如佛前供水果,水果就有著很重要的寓意。本篇文章,就來帶大家走近佛門供養中的「果」供養。佛前上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 佛教:以水果供佛,這三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無論是在自家設的佛堂,還是到寺院殿堂裡,為了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與感恩,我們一般都會選擇在佛前做各種供養,以使禮佛的功德更加圓滿。佛前供養有多種方式,比如佛前燒香、供燈、供水、供花、供果、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皆代表不同的表法,以此善巧方便利益無量眾生。
  • 佛教: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
    佛教裡有多種供養方式,每一種供養行為都代表一定的法義,是幫助眾生精進修行的善巧方便法。比如佛前供花果,「花」代表善因,「果」代表善果,這意在告誡眾生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一切惡習、修一切善法。佛前供香,香為「戒定真香」,香支一燃,三界受益,佛法之利益傳遍虛空法界,令一切眾生燻修。佛前點燈,寓意照破世間無明黑暗,點亮智慧心燈。那麼,佛前供水又是何表法呢?如何供水才如理如法呢?本篇文章,小編為您解答。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首先,佛前供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象徵著平和、清淨、無我利他的無私奉獻精神。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比如佛前供水果,水果就有著很重要的寓意。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帶大家走近佛門供養中的「果」供養。佛前上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一、水果要保證新鮮無壞果佛前供「水果」,有著特殊的寓意,主要有兩層含義。
  • 佛前供奉花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佛前所供任何物品,佛菩薩是不會食用的,供養表面上是利益佛菩薩,實則是在培養大眾的慈悲利他心。有善意的發心,自會有好的功德。佛前供養有多種形式,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樂、供香、供食等等。每一種供養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起到好的表法,利益大眾燻修。
  • 佛教:佛前上香,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佛門裡有幾種供養方式,包括佛前供花、供果、供香、供水、供燈等等。每一種供養都有其特殊的法義,起到一定的表法作用,利益大眾精進修行,也在供養的過程中培養了大眾的布施利他心。雖然供養只是形式,但是也要如理如法,才能積攢到功德。
  • 佛教:佛前「供水」,這3大常識,一定要清楚!
    不論是去寺廟,還是在自家佛堂,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無限恭敬與感恩,我們往往都會非常虔誠地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精進修行、培福修慧。佛前可供哪些物品呢?主要有花、果、水、燈、香、樂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常見的供養。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4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不論是在自己家的佛堂,亦或是到寺廟裡去,我們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和感恩之情,都會力所能及地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同時也增進自己的功德。那麼佛前都有哪幾種供養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
  • 佛前供「花果」,這幾點禁忌,千萬要注意!
    比如佛前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水、供香、供樂等等。有人問,我們給佛菩薩上供,佛菩薩會吃嗎?當然不會,佛菩薩不需要也不缺世人的供養,我們做供養不是和佛菩薩「交易」,佛菩薩也不會因為我們供養得多、好,而對我們有偏私。
  • 佛前擺放水果,這4點「禁忌」,一定要小心!
    佛門裡有多種供養,比如佛前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等等,這些供養行為我們在寺院裡不難發現,許多善信居士都會參與其中。供養佛菩薩,不是佛菩薩缺眾生的供養,佛菩薩不缺,是我們這些凡夫缺少清淨布施利他之心。
  • 佛教:佛前「上供」,這3條「禁忌」,不學佛的人也得懂
    而且在佛教當中,對於供養這件事情有著一些禁忌。而這些禁忌千萬不要去犯,我們應該要理解供養的原理和含義,才能夠真正的去為自己修復,才能夠得到無邊的福氣。佛教:佛前"上供",這3條"禁忌",不學佛的人也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