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16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作者:記者 廖西平
自《關於推進機動車駕駛人培訓考試制度改革意見的通知》出臺後,廣州市交通部門提出建設基於「網際網路+」思維的如約學車駕培公眾服務平臺。2016年6月,如約學車平臺正式上線。
如今,兩年過去了,如約學車平臺的運營情況如何?駕校、學員、教練有哪些體會?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廣州市的部分駕校,並採訪了管理者。
網絡預約 分時付費
「九五後」的潘偉斌從廣州交通微信公眾號上獲悉如約學車平臺,並通過如約學車App預約了駕培課程。「今天約了4個小時的科目二訓練,學完感覺很滿意,我在手機上的付費一欄按下『確認』,教練才能收到報酬,真是雙方放心!」潘偉斌說。
據了解,如約學車平臺以「計時培訓、計時收費、先培訓後付費」的新型學車方式,實現「學員網上選擇駕校、預約教練和時間、學後評價」,受到不少「學車一族」的青睞。
農英爵是一位年輕的網絡營銷者,他告訴記者,在如約學車報名的好處是不用一次性全部付款,前期只要預付1900元,科目一考完後再按小時約車付費。通過如約學車App預約學車,可根據自己的時間隨時在線選擇喜歡的教練,不僅方便快捷,而且有更多自主權。「聽說過去考駕照,無論學員是否學會,駕校都要求一次性把學費付完。現在則不同,學習14個小時的科目二,每小時100元,都是計時付費,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負擔輕些,也更容易接受。」農英爵說。
粵安駕校地處廣州市大學城附近,是最早加入如約學車平臺的駕校之一,自2016年8月正式應用該平臺以來累計招收培訓學員6500人,其中2000人已經拿證畢業。粵安駕校副校長蔣必智告訴記者,使用如約學車平臺的學員大多是附近的學生,很多同學利用假期約車約教練,學完一段課程後再去打工,賺到錢再繼續學。
永通駕校的教練員張春明已經連續4年被評為學校的優秀標兵教練,他告訴記者,如約學車的預約和計時培訓功能讓他的工作安排更有計劃性,工作量也更飽滿。
對於學員來說,更關心的是能否一次通過考試。從粵安駕校的情況來看,由於一對一的計時培訓加強了學員掌握知識的連貫性,增強了教練的責任心,如約學車平臺的一次性考試合格率比傳統培訓高出4%—5%。
評價機制實現零投訴
「現在學員是駕校培訓質量評價的主體,學員打分後教練才能收到學費,對於不滿意的服務可以申請拒絕付費,這就促使駕校、教練必須要為學員提供更好的服務。」農英爵對記者說。
如約學車平臺不但採取計時收費方式,而且應用了評價機制,解決了以往駕校與學員在退學退費上的糾紛,賦予學員隨時選擇駕校、選擇教練的權利,如果學員覺得教練服務不好,可以隨時預約其他教練。
今年58歲的劉教練說:「如約學車平臺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價體系,代表了學員對教練的認可。我們這些老教練要學著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順應新形勢下的駕培改革,讓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經驗通過優質的服務贏得學員好評。」
據了解,目前廣州市已實現如約學車平臺全市各轄區全面覆蓋,96%的駕校、7246輛教練車、8421名教練員上線如約學車平臺,累計招收如約學員11.02萬名、學員評價81餘萬條,好評率高達99.99%,培訓服務質量實現零投訴。
計時駕培學費是否會越來越高?粵安駕校規定,無論學員補考幾次,學員的封頂學費為7000元。廣州市機動車維修與駕駛員培訓行業管理處科長楊帆說:「如約學車平臺只是我們給學員們提供的兩種服務模式的一種,傳統線下培訓模式依然保留,我們更鼓勵和提倡駕校推廣應用網約計時培訓,動員上線的駕校主動採取總費封頂、優惠讓利,以提高機動車駕駛培訓質量,讓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數據分析 精細管理
如約學車平臺讓學員比從前更有主動權,提高了教學服務、教學質量,以及駕培合格率。同時,駕校通過如約平臺收集學員大數據,根據數據分析建立精細化管理,大幅減輕了駕校的管理壓力,更好促進了駕培企業的轉型升級。
永通駕校是廣州地區乃至華南地區最大的駕校,擁有900多輛教練車和1000多名持證教練員,其訓練場地遍布廣州各區,是行業內整體實力名列前茅的企業。
據永通駕校負責教學的副校長卜劍虹介紹,長期以來,在傳統駕校管理模式中,駕校與教練大部分都屬掛靠關係,即教練就是車主,而不是駕校的員工,對學員的收費又基本採取「打包」模式,所以存在有個別教練不負責任,學員學時得不到保障等亂象,這是所有傳統駕校管理中的一個痛點。
如約學車平臺的推出讓精細化的管理模式走進駕培行業,促進駕校生產效率與培訓質量同步提升。使用如約學車平臺的駕校在原有管理信息系統基礎上,建立「如約學車」模塊和「客戶關係管理」「學員檔案管理」「服務跟進管理」等子系統模塊,更加清晰準確地對學員信息進行管理。
此外,如約學車平臺還通過採集和分析學員評價、主動回訪、培訓記錄、考試記錄等各項基礎數據,發掘、歸納業務邏輯,並據此制定對應方案,準確高效地解決學員重點關注的問題,大幅度降低了學員的投訴率。
廣州市機動車維修與駕駛員培訓行業管理處處長陳建平說:「如約學車平臺將成為駕培行業發展的趨勢和主流。下一步,我們將指導駕校更新車載GPS終端,強化人臉識別自動判定,加強教練進出場自動登記和教練場視頻監控等過程監管。」
中國交通新聞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交通報」、「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交通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 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註明 「來源:XXX(非中國交通新聞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clear
cl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