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去算命?求人不如求己

2020-12-14 無記白兔講故事

文 無記白兔

一、算命

前兩天到朋友店裡喝茶,一個客戶做完項目後說,最近找到男朋友了。

她說,每天兩餐,男朋友都會給她準時送飯,車接車送,還要百依百順,不僅顏值高,還暖男。

當然我們沒有看到他的男友,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樣子,只是看她那幸福的樣子,確實是找到一個好男友。

大家在真心讚嘆,她說「這是某某師傅給我算的,說我會遇到這樣一個人,果然出現了。」

大家嘖嘖稱奇也不免思考,算命先生真的這麼準嗎?這是什麼概念?

二、為什麼要去算命

1、算命是什麼?

算命的形式也包羅萬象,最常見的有八字、紫微鬥數、星宿、搖卦、星盤、塔羅牌等等。

我們通常所知道的算命方法無外乎藉助兩大方面——

一種是感知類的,另一種是推算類的

感知類的通過「感知」就能明白這種狀態,類似國外所說的第六感。

還有一種是推算類,如給出生辰八字,數字或者其他媒介去做推算。

那算命的師父們,幾乎無外乎用這幾種模式的。

不管他們到底是用水用火用風= =(說著咋這麼像封神榜),都逃不開感知類和推算類。

= =大家可以自動套路將自己身邊的對號入座。。。

這些如果再說就細了,跑題了。

無記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迷上了算命。各個方法都去嘗試,也去拜訪詢問了很多命理師。

誰要說,哪個師傅看的準,哪個師傅多麼厲害,絕對想辦法親近,像上癮一樣,讓那些師傅說一段,聊一聊就會舒服一些。

家周邊的看過了,還要看遠處的,甚至漂洋過海只為求一個答案。

哪個答案?

自己也並不知道,只是那段時間,是人生最迷茫的階段,有很多事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處理,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了「算命」這裡,沒有想到自己的問題,只是把一切不順和迷茫歸結於命,想從命中找到一種安慰和解答。

我們算命的訴求無非這幾點:

1、心理疏導

從中這點來說,你坐在這邊,算命師坐在那邊,構成了一個心理諮詢的位置,你去訴說,他給你解答,也許你從未想過的一個概念,或者一句話,就能讓你豁然開朗,以這點來說,是一個積極的方式。

2、尋求依託

如果人生一直是波瀾不驚還好,就怕命起波瀾,如常到來,這個時候人就像野外的荒草,風一吹就倒。算命這件事就成了一個心理支柱,一個寄託。

如果這個算命師(就叫命理師吧)形象良好,又能讀出你的心事,還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你肯定會一直支持生意的。

3、解決事情

人這輩子有很多自己能解決的,也有很多未知的無能為力的,算命或者類似的事情也是能幫助我們處理未知的事。

但從結果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算了之後又能如何呢?人生有因此改變嗎?

自己總結經常算命會造成這樣的後果:

1. 心態上過於依賴算命

算命這個過程是知識或者能量灌輸的過程,也就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算命者會完全接受了這些信息。就算去思考這些信息也會事後在家反思回顧一下,所以也算是一個不用去思考的過程。

信息來的太容易,我們就疏於用「自己去解決」這個方法了。

身邊的人也是,一旦認定這件事,遇到事就總去算,總去算。

很多需要我們獨立解決決策的事情,我們卻要靠別人給出意見作出而指導。

說不上是你去算命,還是命在算你了。

2. 生活重心傾斜,荒於奮鬥

過多的時間關注在命理上,忽視了現實世界的奮鬥。

不可否認,命理也算是一種渡人的方式,但是過度把時間投入在裡面,除非你要做職業的,或者說你要掌握這個技能,但是你要針對自己的情況啊!

身安而後道隆,你的工資不是誰給你算算就能漲錢的,算命師傅嘴裡說的都口燦蓮花了,他也不可能伸手一指你工資卡就翻倍吧?

3. 財產耗損

這個就不多說了,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啊。有的動輒成千上萬,你要考慮清楚了自己的經濟實力還有有沒有必要做這些事。

4. 未知的風險

人又不傻,肯定是眼睛看見了好處,才去繼續算。但是你自己真的明白是你真心想算,還是上癮了?

那麼你這種上癮是不是一種風險呢?

三、不算命的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1、去看書

我們去算命只是為了解決自己未知的問題。

如果是好奇命理而去算命,那麼不如多看點書,或者聽一些市面上廣為流傳認證的大德的視頻課。

讀書明理後我們才能更好的甄別,也能更好的滿足自己的求知慾,也能更好的解決我們存在的問題。

2、去實操

知道了到底我們就要去踐行,比如我們知道命理上哪些方面存在問題,就去揚長補短。

比如算命說我們性格急躁,那麼我們就想辦法調整對事的態度。

這也涉及到一個觀點問題,既然命裡說我急躁,那我就是急躁,我就是改不了的。

其實不是這樣去理解的,命這種東西誰也說不清,也沒法去給一個定義。只是說,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和行動去改變我們的「小缺陷」。

換句話說,我們性格急躁,如果不改變,那麼將來的一系列事都會圍繞急躁出來很多棘手的問題,此時你再找人去看,再去算,也無濟於事。

開篇那個姑娘,一定對命理甚至對於那個師傅深信不疑,這也不可否定。

但是有的姑娘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找的師傅給算的命中天子,確實出現了,歡心之際,都準備結婚了,誰料分了?

那麼這命數又該如何?

別總是猜到了開頭沒有猜到結尾。

天機不可洩露,哪裡有人能百分百說的準呢?

再說我們提前知道了,又會如何呢?

該發生的必然會發生,不會發生的知道也沒用。

我們去算,是特殊時期的必然驅動。但是能不能在解決問題之後,學會方法,自己反思改變呢?能不能學會靠自己???

謹記一點,求人不如求己。

算命其實本質上是一種心理調節,道理明白後,行動和改變還是要靠自己啊。

相關焦點

  • 必讀: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學!
    做人是一種藝術,做事是一種享受,吃苦是一種財富,吃虧是一種福氣,吃苦才能不吃虧,不吃苦必然要吃虧;苦熬沒有頭,苦幹有奔頭;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份才,勤勞是人生的不動產,苦累是人生的必經之路。要自覺把苦累作為砥礪自己的「磨刀石」,在揮灑青春、熱血和汗水中不斷前行。
  • 怨人不如自怨,求人不如求己
    曰:求人不如求已。」《論語·衛靈公》有云:「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文子·上德》亦有云:「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之己。」仔細品讀這些先賢的智慧,字裡行間無不昭示著一種人生智慧的禪理,求人總是不及求己,求已是一種態度,是對自己人生價值觀的自我肯定;求己是一種超然,是自己勇於面對自身困境的體現;求己更是一種鞭策,能夠自知不勞而獲,或者一勞永逸是不現實的事情。
  • 一人去寺廟參拜觀音菩薩,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廟參拜觀音菩薩。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幾叩首後,這人突然發現身邊一人也在參拜,令他感到驚奇的是這人的模樣與供臺上的觀音菩薩一模一樣。此人大惑不解,輕聲問道:您是觀音菩薩嗎?此人更加迷惑,又問:那您自己為什麼還要參拜呢?觀音菩薩答:因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感悟:求人不如求己,這是每個人知道的一句俗語,唯有掌握一些生活技能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不用羨慕別人,別人風光的背後有你沒有看到的心血和汗水。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會成功。人生中最能幫助你的還是你自己。
  • 做人做事,求人不如求己
    人想活得有底氣,就要強大自己,不靠別人得關係也能提升自己,不求別人得幫助一樣把事情做得很好。人最沒骨氣得時候,就是求人辦事,低聲下氣哈腰駝背,傻笑迎人,把自己委屈了,還不見得別人會幫你。做人,就應該做得頂天立地,求人辦事,不如求自己辦事,做人別想著求人,要想著靠自己來完成,求自己努力一點,上進一點,堅強一點,有本事一點。有事自己做,有活自己幹,累了咬咬牙,堅持一下,總會挺過去得,再苦也不去求人幫助,一切靠自己。
  • 《增廣賢文》:使口不如親為,求人不如求己
    引言: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永遠依靠下去的,而且一件事情依靠別人,永遠沒有自己親力而為的實在有效果,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叫「求人不如求己」。《增廣賢文》之中說:使口不如親為,求人不如求己。
  • 《增廣賢文》:使口不如親為,求人不如求己
    引言: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永遠依靠下去的,而且一件事情依靠別人,永遠沒有自己親力而為的實在有效果,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叫「求人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佛印禪師立刻合掌禮拜觀音,蘇東坡看了之後就問他:「觀音本來是我們要拜的菩薩,為什麼他的手上和我們同樣掛著念珠而合掌念佛,那觀音到底念誰呢?」禪師就說:「這個要問你自己。」蘇東坡說:「我怎麼知道觀音手持念珠念誰呢?」禪師就說:「求人不如求己。」
  • 寓言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主題:命運 奮鬥 求人不如求己【似水菲兒】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最根本的因素在於自身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外力。故事大意:一名虔誠的佛教徒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裡求拜觀音,他走進廟裡發現觀音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的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經過詢問得知,那人正是觀音。佛教徒便問觀音:「你為何自己拜自己?」「因為我也遇到了難事。」觀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 求人不如求己,佛不渡人人自渡
    求人不如求己,靠誰不如靠己,與其放下臉面,討好別人,不如努力改變,活好自己,當你成功了,就無懼風雨,當你強大了,就不怕人欺。無論精神,還是物質,都不要太依賴別人,別人能給你的,就一定能拿走,只有自己的,才真的是自己的。
  • 議論文作文: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落羽一次次被困難擊倒在地,一次次被磨難打得眼冒金星,一次次被挫折打磨得遍體鱗傷……是什麼讓你重新站了起來?是別人的幫助嗎?不。是自立的信念和毅力。求神拜佛?最後的結果是無休止的壓迫和剝削。當東方雄獅從噩夢中奮起時,它的人民便開始用自己的雙手拼搏,相信自己的能力,自立、自強,最終趕跑了帝國主義。貝多芬的信念使人變得強大。
  • 求人不如求己
    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我現在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沒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找傘即可!」說完就走了這天,這人遇到了難事,就去寺廟裡求菩薩。走進廟裡,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跟觀音長得一模一樣,絲毫不差,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 曾仕強:伏羲氏告訴我們「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
    你看中國所有的神,我們如果去查他的記載,都是姜子牙封出來的,一個一個封出來的。最早最古老的神叫元始天尊,那分明就是後面人給他的名字。姜子牙伏羲氏他告訴我們,人要靠自己,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什麼事情靠自己是最可靠的,靠別人,他嘴巴上說好好好,那他什麼都不做,你也沒有辦法。伏羲氏當時沒有文字,也沒有什麼語言,所以他只有一畫開天,就這麼畫一畫,沒有想到這一畫開天就奠定了我們中華文化整個的發展。
  • 料事不如問心,求人不如求己,度日不如隨緣!
    人這一生當中,有著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去感悟,要去經歷,要去琢磨和修整完善自己,大多數的時候,都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停歇和安歇……若還有太多事情,還看不明白的時候,這顆心,就忐忑不安,由不得自己做主,總是想著東來掛著西,牽著南又由著北,或求人辦事,或求神拜佛,或度日如年人生消極,左右都不是一個辦法!
  • 佛與牛糞 求人不如求己
    在他和蘇東坡有點兒哲理味道的故事中,還有一個是這樣的,蘇東坡一天和佛印去遊一座寺院,進了前殿,他倆看見兩個面貌猙獰可怕的巨大金剛像——一般認為能伏怪降魔,放在門口當然是把守大門的。她是觀音菩薩,為什麼向自己禱告?」佛印說:「你知道,求人難,求人不如求己呀!」他倆又看見佛桌上有一本禱告用的佛經。蘇東坡看見有一條禱告文句:咒咀諸毒藥,願借觀音力,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斃。
  • 求人不如求己:你比你自己想像的還要強大
    也就是說,每個人為什麼要好好幹活?因為社會給了你巨大的「加持力」——儘管社會之於人同樣具有一定負作用力,但人類文明依靠著群體、社會的支持,生存、發展至今。因此,《論語》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東坡曾與佛印禪師同遊靈隱寺。
  • 求人不如求己,你該靠的還是你自己
    人活於世,必定不會一帆風順,但求人不如求己!得靠自己。前兩天新來了一個同事,是個小夥子,因為家離公司很遠,於是就打算租房子住。但租房子也要一個過程,再加上他剛來工作,身上也沒有多少錢,只好寄宿在朋友那裡,後來我們聊天時,聽見他跟我這樣說。
  • 自性即觀音:為什麼說「煩惱需自渡,求人不如求己」(原創)
    禪師的意思是,不要老是向外看,要先觀照自己,再來求答案。即求人不如求己。這則禪理小故事正好印證了另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位煩惱的少年,到處問人:「你能教我解脫煩惱的方法嗎?」別人好心相告,可是少年屢試不靈。於是他只能不斷地尋找。
  • 夜讀|生氣不如爭氣,求人不如求己
    人生一世,怎麼來,如何去,終究是看自己怎麼走。1生氣不如爭氣王堅2008年加入阿里,研發阿里雲,他每年拿到手的研發經費,高達10億。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覺得他騙了馬雲。不僅因為他學的是心理學,還因為那時的阿里雲,只是個憑空設想。
  • 正能量小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觀音說:「我在雨裡,妳在簷下,而簷下無雨,妳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妳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妳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妳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裡求觀音。
  • 「求人不如求己」的上句?鄭板橋僅用6個字,說透成功的秘訣
    那麼,為什麼鄭板橋認為「墨竹如人」呢?我們不妨從世人熟知的這句「求人不如求己」入手。任何一句話,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否則就會一偏概全,甚至曲解誤讀。這句「求人不如求己」。也是如此。很多人將這句話用於勸人獨立、自強等。這是對的,但也不全對。
  • 「求人不如求己」的上句?鄭板橋用短短5個字,說透成功的秘訣
    那麼,為什麼鄭板橋認為「墨竹如人」呢?我們不妨從世人熟知的這句「求人不如求己」入手。任何一句話,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否則就會一偏概全,甚至曲解誤讀。這句「求人不如求己」。也是如此。很多人將這句話用於勸人獨立、自強等。這是對的,但也不全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