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作家毛姆有一次到義大利旅行。他喜歡聽故事。有一天,房東家的女兒根據但丁《神曲·煉獄篇》中的一首詩歌,給他講了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皮婭是錫耶納的一名貴婦。丈夫懷疑她有外遇,想殺了她。但又忌憚皮婭的家族背景,於是將她帶到一個瀰漫著有毒蒸汽地方。沒想到皮婭竟安然無恙。最終丈夫忍無可忍將皮婭扔出了窗外。
毛姆對這個故事進行了改編。他將主人公換成英國人,充滿有毒氣體的城堡,換成了中國一個霍亂橫行的南方小鎮。這就是小說《面紗》的創作經過。
《面紗》講述了一個女人在背叛婚姻後自我救贖的故事。
不過我認為,在主人公凱蒂和瓦爾特的婚姻之外,毛姆還給我們呈現出了另外兩種婚姻,凱蒂父母的婚姻,和凱蒂出軌對象查理的婚姻。他們共同證明了託爾斯泰的名言:不幸福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一、在婚姻的面紗下,掩藏著怎樣焦灼不安的內心。
1.凱蒂父母是一對緊張壓抑的陌生人。
凱蒂父母也就是賈斯汀夫婦認識的時候,賈斯汀先生是個風華正茂、事業蒸蒸日上的律師。一個同行前輩認定他以後前途無量。於是,這位前輩的女兒便嫁給了他。
但婚後賈斯汀先生沒有如嶽父和妻子所願。他雖然勤奮有才華,可缺乏上進心,事業一直舉步不前。賈斯汀太太開始鄙視丈夫。
但賈斯汀太太還知道自己要靠丈夫生活。為了「幫助」丈夫,她想方設法結交所有對丈夫事業有幫助的人,並極盡奉承巴結之能事。在家裡她則喋喋不休,催丈夫多出去應酬。除此之外就是不停抱怨,怪丈夫無能。
賈斯汀太太虛榮強勢。她掌握家中大權,嫌棄、鄙視無能的丈夫。賈斯汀先生則除了發薪水那天之外,在家裡就像一個透明人,毫無存在感。
凱蒂父母就像兩個同在一個屋簷下,僅靠數量不多金錢維持的陌生人。
2.凱蒂的婚姻,是一場由錯誤開始導致悲劇結局的故事。
由於父親不求上進,母親就把希望都寄托在女兒身上,希望憑藉大女兒凱蒂的美貌,釣一個金龜婿,自己也好沾點光。
成年後的凱蒂迅速被母親培養成一個合格的交際花,卻直到25歲還沒有成功嫁出去。
一個窩囊的丈夫令人懊惱,一個嫁不出去的女兒更令人無地自容。凱蒂的婚姻成了母親的心病。
每個時代的所謂大齡剩女,都壓力山大。尤其從前的女人沒有機會外出工作,要想自食其力,難度堪比登天。趕緊把自己嫁了,找張長期飯票,是所有適齡女性最重要的事情。
等到長相平庸的妹妹都快要結婚的時候,凱蒂終於熬不下去了。她無法接受自己在妹妹婚禮上作為一個老姑娘形象,接受世人嘲諷鄙夷的目光。
此時,理工男瓦爾特適時出現。他在遙遠的香港有一份公務員的穩定工作。為了儘快離開家,擺脫「剩女」這個令人窒息的身份,凱蒂毫不猶豫答應了瓦爾特的求婚。
但「結婚」這個詞,不是個即時的動作,而是一個無限延續的狀態。凱蒂婚後三個月就發現,這個婚她結錯了。
瓦爾特沉默寡言,每天只知道悶頭做實驗。他從不參加社交,也很少和凱蒂聊天。更重要的是,瓦爾特只是一個技術男,在政界幾乎沒有上升空間。
而凱蒂是個虛榮的社交狂人。她怎麼能忍受這樣無趣又沒前途的丈夫?
當遇到左右逢源、風度翩翩,又有大好前途的查理時,凱蒂「恨不相逢未嫁時」,馬上就背叛了自己的婚姻。
出軌很快被發現,但情人拒絕離婚再娶。凱蒂無奈只得跟著丈夫,來到霍亂肆虐的中國南方小鎮。
凱蒂的婚姻以丈夫瓦爾特染病身亡,自己懷著身孕回到父母家結束。
這是由於三觀不同釀成的婚姻悲劇。
3.查理的婚姻有著世俗意義上的幸福。
查理在官場如魚得水。他善於應酬,八面玲瓏。儘管才智平庸,但憑藉媚上諂下的本事,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查理的妻子聰明能幹。缺乏真才實學的查理之所以能不犯錯,平步青雲,多虧了妻子在背後的運籌帷幄。
但在光鮮的外表下,隱藏著夫妻二人心照不宣的齷齪。
查理是個花花公子。他用英俊的外表和甜言蜜語,整天在外面尋花問柳。甚至在自己家裡,在妻子的眼皮底下,他也要引誘居喪暫住於此的凱蒂。
而查理的太太,對丈夫招蜂引蝶的事情一清二楚,甚至還說,丈夫所有的情婦都是「二流貨色」。
查理需要妻子對自己事業上的幫助,查理夫人也需要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男人,來充當自己婚姻的門面。這是一對各取所需的夫妻。
「面紗」一詞來源於雪萊的詩句:「別揭開那些華麗的面紗,它被人叫做生活。雖然它只是被隨便塗抹的顏色,但那是人們願意信以為真的東西。」
二、面紗掩蓋下的生活炎症,會造成多少傷害?
婚姻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就像組成人體的生命細胞。如果一個婚姻存在各種問題,輕則像身體有了炎症,重則就像細胞癌變,對家庭成員,尤其對子女會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
現在人們知道原生家庭會對一個人產生巨大影響。但原生家庭問題的根源,還是父母之間的夫妻關係問題。比如前段時間的熱播劇《都挺好》中,對蘇明玉造成心理創傷的幼時經歷,就是因為她的父母婚姻關係很糟糕。
《面紗》中,賈斯汀太太對丈夫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兩個女兒對父親的態度。她們對父親熟視無睹,對父親冷漠,毫無父女深情。
他的女兒們只當他是全家的衣食來源,為了她們吃好住暖遊,遊玩取樂,他理應做牛做馬。
同時,女兒對擇偶對象的要求,也直接照搬母親的標準。所以,當凱蒂婚後三個月,發現自己的婚姻是個錯誤時,她的第一反應是:罪魁禍首就是母親。
我認為毛姆對賈斯汀先生懷有極大的同情。賈斯汀先生沒有窩囊一生,孤獨終老。
太太去世後,賈斯汀先生獲得了妻子期盼一生的職位。也許賈斯汀先生就是為了不讓太太得逞,才在她去世後遞交申請。這是無聲的反抗,也是黑色幽默似的報復。
如果只有另一半的死亡,一個人才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那麼,生活對他來說,就是被漂亮面紗遮蓋著的枷鎖。
凱蒂則還沒有完全看清面紗下面的真相,就著急去撕碎面紗。於是,她不僅葬送了丈夫的生命,也讓這個社會少了一個對人類的不幸充滿悲憫的技術型人才。
凱蒂在丈夫發生不幸之後,才真正認識並了解了他。這個代價未免太大。所以在改編電影中,編劇讓她在丈夫去世前,對丈夫產生了愛情。但毛姆作為一個「最會講故事的人」,是不屑於寫一個毫無懸念的結局的。
從毛姆的故事中,我無法確定凱蒂是否真的愛過瓦爾特。但對於自己的女兒,凱蒂態度很明顯:
我愛她養育她,不是為了讓她將來和哪個男人睡覺,把這輩子依附於他。我希望她是個無畏坦率的人,一個自由自立的人,能找一份活計養活自己。
這是一個愚蠢、虛榮的女人,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婚姻,從而揭開華麗的面紗,發現生活真相後的覺醒。
凱蒂發現的真相之一就是,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情人在甜言蜜語之後,會果斷將她棄之不顧。
查理不離婚。他對凱蒂說:「離婚將是對她(查理夫人)犯下的醜陋的罪行。而且,對孩子們也會造成心理缺陷。」
對於已經習慣說謊話的查理來說,這句話的可信度很高。他認為婚姻的徹底斷裂是一場悲劇,會給所有人帶來傷害。
所以,查理夫婦會繼續披著張愛玲筆下那襲華美的袍子。儘管袍子底下早已爬滿蝨蟲。
現實世界中,更多的男女,維持著像查理夫婦這樣「看起來很美」的婚姻。其中的喜樂哀愁,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了。
三、幸福婚姻的秘訣在於建立無條件的愛。
愛並不是一種虛無的感覺,如果那樣的話,感覺沒有了就不愛了。
無條件的愛才是愛的核心價值。
如果因為財富權力或名聲而愛,像凱蒂和母親那樣,要丈夫多金有權才愛,就是有條件的愛。當這些沒有的話,愛也就隨之消失,愛甚至會變成鄙視、變成枷鎖,最後釀成悲劇。
如果凱蒂能夠愛上瓦爾特的才能和善良,那麼這就是無條件的愛。這是因人格而產生的愛。
愛是一個動詞。無條件的愛會激發人的創造力,表現出核心價值,讓人感到幸福。
愛人之間追求的是被了解而不是被認可,婚姻的幸福靠培養而不是尋找。
那麼,該如何打造一個幸福的婚姻?
1. 不斷加深了解,充實愛情的內容。
相互了解是婚姻的基礎。如果凱蒂能多了解一點瓦爾特,就不至於倉促決定結婚。如果婚後他們就能來到疫區,凱蒂會對瓦爾特有更多了解,可能會真正愛上他。
有人說我們倆青梅竹馬,彼此的一切都一清二楚。還怎麼充實愛情的內容?
了解了過去,還有現在和未來。每天留出時間,互相聊聊一天的見聞、工作、心情等,做一個愛情復盤,一定會讓愛情銀行的存款越來越多,感情越來越醇厚。
2. 培養對配偶的喜愛和讚美。
現在很多人都在強調,育兒過程中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同樣,在培養幸福的過程中,經常對配偶表達喜愛和讚美,也會讓夫妻關係變得越來越好。
如果凱蒂的母親,平時多對丈夫進行讚美和肯定,而不是對他提出苛刻的要求,對他漠不關心,甚至和女兒一起鄙視他,那麼,凱蒂的母親也許會早早達成心願。事實證明,凱蒂父親還是有實力的。只是被家中女人們逼迫得毫無動力。
讚美和肯定對人產生的正面激勵作用,不管是在孩子身上,還是在成人身上,都是有用的。
3. 彼此靠近。
除了聊天溝通,為了增進幸福感,也可以每天為配偶做點小事,或一起做事。這樣會讓未來的歲月,擁有更多共同的美好記憶。
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減壓談話,雙方輪流說,不要主動提意見。減壓的原則是理解必須先於建議。並且要表示出你真的感興趣,願意站在配偶一方,堅定一致對外的立場。然後以表達愛慕結束。
4. 讓配偶影響你的決定。
當男人不願和配偶分享權力時,這種婚姻破裂的可能性是81%。埃隆·馬斯克的父母離婚,就是因為他的父親大男子主義太嚴重了。
在《面紗》中,凱蒂的母親是在家裡大權獨握的一方,她完全壓制了丈夫的話語權,導致丈夫在家毫無存在感。但她一去世,丈夫就完全釋放自我,並收穫了成功。
而查理夫婦,儘管查理在外面緋聞不斷,但在家裡並不飛揚跋扈,反而很尊重妻子的話語權。這也許是儘管他們的婚姻漏洞百出,但還能維持的一個原因吧。
毛姆說他寫的故事中,每個人物都有原型。但我相信,真實的生活永遠比故事更精彩。願我們都能從故事中找到自己,發現自我,成就完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