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面紗》,竟然證明了託爾斯泰關於婚姻的這句名言

2020-11-26 湯茗觀點

英國著名作家毛姆有一次到義大利旅行。他喜歡聽故事。有一天,房東家的女兒根據但丁《神曲·煉獄篇》中的一首詩歌,給他講了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皮婭是錫耶納的一名貴婦。丈夫懷疑她有外遇,想殺了她。但又忌憚皮婭的家族背景,於是將她帶到一個瀰漫著有毒蒸汽地方。沒想到皮婭竟安然無恙。最終丈夫忍無可忍將皮婭扔出了窗外。

毛姆對這個故事進行了改編。他將主人公換成英國人,充滿有毒氣體的城堡,換成了中國一個霍亂橫行的南方小鎮。這就是小說《面紗》的創作經過。

《面紗》講述了一個女人在背叛婚姻後自我救贖的故事。

不過我認為,在主人公凱蒂和瓦爾特的婚姻之外,毛姆還給我們呈現出了另外兩種婚姻,凱蒂父母的婚姻,和凱蒂出軌對象查理的婚姻。他們共同證明了託爾斯泰的名言:不幸福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一、在婚姻的面紗下,掩藏著怎樣焦灼不安的內心。

1.凱蒂父母是一對緊張壓抑的陌生人。

凱蒂父母也就是賈斯汀夫婦認識的時候,賈斯汀先生是個風華正茂、事業蒸蒸日上的律師。一個同行前輩認定他以後前途無量。於是,這位前輩的女兒便嫁給了他。

但婚後賈斯汀先生沒有如嶽父和妻子所願。他雖然勤奮有才華,可缺乏上進心,事業一直舉步不前。賈斯汀太太開始鄙視丈夫。

但賈斯汀太太還知道自己要靠丈夫生活。為了「幫助」丈夫,她想方設法結交所有對丈夫事業有幫助的人,並極盡奉承巴結之能事。在家裡她則喋喋不休,催丈夫多出去應酬。除此之外就是不停抱怨,怪丈夫無能。

賈斯汀太太虛榮強勢。她掌握家中大權,嫌棄、鄙視無能的丈夫。賈斯汀先生則除了發薪水那天之外,在家裡就像一個透明人,毫無存在感。

凱蒂父母就像兩個同在一個屋簷下,僅靠數量不多金錢維持的陌生人。

2.凱蒂的婚姻,是一場由錯誤開始導致悲劇結局的故事。

由於父親不求上進,母親就把希望都寄托在女兒身上,希望憑藉大女兒凱蒂的美貌,釣一個金龜婿,自己也好沾點光。

成年後的凱蒂迅速被母親培養成一個合格的交際花,卻直到25歲還沒有成功嫁出去。

一個窩囊的丈夫令人懊惱,一個嫁不出去的女兒更令人無地自容。凱蒂的婚姻成了母親的心病。

每個時代的所謂大齡剩女,都壓力山大。尤其從前的女人沒有機會外出工作,要想自食其力,難度堪比登天。趕緊把自己嫁了,找張長期飯票,是所有適齡女性最重要的事情。

等到長相平庸的妹妹都快要結婚的時候,凱蒂終於熬不下去了。她無法接受自己在妹妹婚禮上作為一個老姑娘形象,接受世人嘲諷鄙夷的目光。

此時,理工男瓦爾特適時出現。他在遙遠的香港有一份公務員的穩定工作。為了儘快離開家,擺脫「剩女」這個令人窒息的身份,凱蒂毫不猶豫答應了瓦爾特的求婚。

但「結婚」這個詞,不是個即時的動作,而是一個無限延續的狀態。凱蒂婚後三個月就發現,這個婚她結錯了。

瓦爾特沉默寡言,每天只知道悶頭做實驗。他從不參加社交,也很少和凱蒂聊天。更重要的是,瓦爾特只是一個技術男,在政界幾乎沒有上升空間。

而凱蒂是個虛榮的社交狂人。她怎麼能忍受這樣無趣又沒前途的丈夫?

當遇到左右逢源、風度翩翩,又有大好前途的查理時,凱蒂「恨不相逢未嫁時」,馬上就背叛了自己的婚姻。

出軌很快被發現,但情人拒絕離婚再娶。凱蒂無奈只得跟著丈夫,來到霍亂肆虐的中國南方小鎮。

凱蒂的婚姻以丈夫瓦爾特染病身亡,自己懷著身孕回到父母家結束。

這是由於三觀不同釀成的婚姻悲劇。

3.查理的婚姻有著世俗意義上的幸福。

查理在官場如魚得水。他善於應酬,八面玲瓏。儘管才智平庸,但憑藉媚上諂下的本事,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查理的妻子聰明能幹。缺乏真才實學的查理之所以能不犯錯,平步青雲,多虧了妻子在背後的運籌帷幄。

但在光鮮的外表下,隱藏著夫妻二人心照不宣的齷齪。

查理是個花花公子。他用英俊的外表和甜言蜜語,整天在外面尋花問柳。甚至在自己家裡,在妻子的眼皮底下,他也要引誘居喪暫住於此的凱蒂。

而查理的太太,對丈夫招蜂引蝶的事情一清二楚,甚至還說,丈夫所有的情婦都是「二流貨色」。

查理需要妻子對自己事業上的幫助,查理夫人也需要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男人,來充當自己婚姻的門面。這是一對各取所需的夫妻。

「面紗」一詞來源於雪萊的詩句:「別揭開那些華麗的面紗,它被人叫做生活。雖然它只是被隨便塗抹的顏色,但那是人們願意信以為真的東西。」

二、面紗掩蓋下的生活炎症,會造成多少傷害?

婚姻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就像組成人體的生命細胞。如果一個婚姻存在各種問題,輕則像身體有了炎症,重則就像細胞癌變,對家庭成員,尤其對子女會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

現在人們知道原生家庭會對一個人產生巨大影響。但原生家庭問題的根源,還是父母之間的夫妻關係問題。比如前段時間的熱播劇《都挺好》中,對蘇明玉造成心理創傷的幼時經歷,就是因為她的父母婚姻關係很糟糕。

《面紗》中,賈斯汀太太對丈夫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兩個女兒對父親的態度。她們對父親熟視無睹,對父親冷漠,毫無父女深情。

他的女兒們只當他是全家的衣食來源,為了她們吃好住暖遊,遊玩取樂,他理應做牛做馬。

同時,女兒對擇偶對象的要求,也直接照搬母親的標準。所以,當凱蒂婚後三個月,發現自己的婚姻是個錯誤時,她的第一反應是:罪魁禍首就是母親。

我認為毛姆對賈斯汀先生懷有極大的同情。賈斯汀先生沒有窩囊一生,孤獨終老。

太太去世後,賈斯汀先生獲得了妻子期盼一生的職位。也許賈斯汀先生就是為了不讓太太得逞,才在她去世後遞交申請。這是無聲的反抗,也是黑色幽默似的報復。

如果只有另一半的死亡,一個人才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那麼,生活對他來說,就是被漂亮面紗遮蓋著的枷鎖。

凱蒂則還沒有完全看清面紗下面的真相,就著急去撕碎面紗。於是,她不僅葬送了丈夫的生命,也讓這個社會少了一個對人類的不幸充滿悲憫的技術型人才。

凱蒂在丈夫發生不幸之後,才真正認識並了解了他。這個代價未免太大。所以在改編電影中,編劇讓她在丈夫去世前,對丈夫產生了愛情。但毛姆作為一個「最會講故事的人」,是不屑於寫一個毫無懸念的結局的。

從毛姆的故事中,我無法確定凱蒂是否真的愛過瓦爾特。但對於自己的女兒,凱蒂態度很明顯:

我愛她養育她,不是為了讓她將來和哪個男人睡覺,把這輩子依附於他。我希望她是個無畏坦率的人,一個自由自立的人,能找一份活計養活自己。

這是一個愚蠢、虛榮的女人,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婚姻,從而揭開華麗的面紗,發現生活真相後的覺醒。

凱蒂發現的真相之一就是,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情人在甜言蜜語之後,會果斷將她棄之不顧。

查理不離婚。他對凱蒂說:「離婚將是對她(查理夫人)犯下的醜陋的罪行。而且,對孩子們也會造成心理缺陷。」

對於已經習慣說謊話的查理來說,這句話的可信度很高。他認為婚姻的徹底斷裂是一場悲劇,會給所有人帶來傷害。

所以,查理夫婦會繼續披著張愛玲筆下那襲華美的袍子。儘管袍子底下早已爬滿蝨蟲。

現實世界中,更多的男女,維持著像查理夫婦這樣「看起來很美」的婚姻。其中的喜樂哀愁,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了。

三、幸福婚姻的秘訣在於建立無條件的愛。

愛並不是一種虛無的感覺,如果那樣的話,感覺沒有了就不愛了。

無條件的愛才是愛的核心價值。

如果因為財富權力或名聲而愛,像凱蒂和母親那樣,要丈夫多金有權才愛,就是有條件的愛。當這些沒有的話,愛也就隨之消失,愛甚至會變成鄙視、變成枷鎖,最後釀成悲劇。

如果凱蒂能夠愛上瓦爾特的才能和善良,那麼這就是無條件的愛。這是因人格而產生的愛。

愛是一個動詞。無條件的愛會激發人的創造力,表現出核心價值,讓人感到幸福。

愛人之間追求的是被了解而不是被認可,婚姻的幸福靠培養而不是尋找。

那麼,該如何打造一個幸福的婚姻?

1. 不斷加深了解,充實愛情的內容。

相互了解是婚姻的基礎。如果凱蒂能多了解一點瓦爾特,就不至於倉促決定結婚。如果婚後他們就能來到疫區,凱蒂會對瓦爾特有更多了解,可能會真正愛上他。

有人說我們倆青梅竹馬,彼此的一切都一清二楚。還怎麼充實愛情的內容?

了解了過去,還有現在和未來。每天留出時間,互相聊聊一天的見聞、工作、心情等,做一個愛情復盤,一定會讓愛情銀行的存款越來越多,感情越來越醇厚。

2. 培養對配偶的喜愛和讚美。

現在很多人都在強調,育兒過程中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同樣,在培養幸福的過程中,經常對配偶表達喜愛和讚美,也會讓夫妻關係變得越來越好。

如果凱蒂的母親,平時多對丈夫進行讚美和肯定,而不是對他提出苛刻的要求,對他漠不關心,甚至和女兒一起鄙視他,那麼,凱蒂的母親也許會早早達成心願。事實證明,凱蒂父親還是有實力的。只是被家中女人們逼迫得毫無動力。

讚美和肯定對人產生的正面激勵作用,不管是在孩子身上,還是在成人身上,都是有用的。

3. 彼此靠近。

除了聊天溝通,為了增進幸福感,也可以每天為配偶做點小事,或一起做事。這樣會讓未來的歲月,擁有更多共同的美好記憶。

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減壓談話,雙方輪流說,不要主動提意見。減壓的原則是理解必須先於建議。並且要表示出你真的感興趣,願意站在配偶一方,堅定一致對外的立場。然後以表達愛慕結束。

4. 讓配偶影響你的決定。

當男人不願和配偶分享權力時,這種婚姻破裂的可能性是81%。埃隆·馬斯克的父母離婚,就是因為他的父親大男子主義太嚴重了。

在《面紗》中,凱蒂的母親是在家裡大權獨握的一方,她完全壓制了丈夫的話語權,導致丈夫在家毫無存在感。但她一去世,丈夫就完全釋放自我,並收穫了成功。

而查理夫婦,儘管查理在外面緋聞不斷,但在家裡並不飛揚跋扈,反而很尊重妻子的話語權。這也許是儘管他們的婚姻漏洞百出,但還能維持的一個原因吧。

毛姆說他寫的故事中,每個人物都有原型。但我相信,真實的生活永遠比故事更精彩。願我們都能從故事中找到自己,發現自我,成就完美生活。

相關焦點

  • 《面紗》,毛姆掀起面紗,讓我們看到了愛情、婚姻、生活的另一面
    毛姆的長篇小說《面紗》是對這一觀點的最好佐證。毛姆在《面紗》的序言中寫道:「我想這是我唯一一部由故事情節,而不是人物形象為契機和發展而成的小說。而深諳人性的毛姆,憑藉此書揭開了籠罩在愛情、婚姻中溫情脈脈的面紗,讓我們得以一窺生活的真相。
  • 毛姆《面紗》:毛姆筆下三種婚戀狀態,揭開婚姻華麗的面紗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一篇長篇小說,這是一部女性自我覺醒的經典之作,小說圍繞女主吉蒂婚前和婚後的變化為主線,講述吉蒂經歷了婚外情暴露被情人的拋棄,隨丈夫深入霍亂疫區後親眼看見一系列的人生疾苦後,思想發生巨大改變的故事。
  • 愛情、婚姻、出軌與女性覺醒——毛姆《面紗》
    《面紗》電影海報前不久看完毛姆的《面紗》,也是講了一個女人出軌的故事。結婚是為了什麼?關於為什麼要結婚的討論層出不窮,最理想的當然是因為愛情,但世事往往不夠理想。電影《面紗》截圖婚後凱蒂隨著沃爾特來到香港,她覺得沃爾特無趣覺得婚姻乏味,僅僅是住在好房子,衣食無憂,有門童有女僕有男僕伺候已經不足以滿足她對生活的要求。她在一次舞會上遇到了總督府的查理,很快出軌並深深的愛上了他。在這段姦情被沃爾特撞破之後,沃爾特給了她兩個選擇。
  • 《面紗》:關於婚姻,你不得不知道的3個真相
    別揭開這五彩面紗,芸芸眾生都管它叫生活。雖然上面所繪的圖景顯得很不真實。只不過是以隨隨便便塗刷的彩色,來摹擬我們願信以為真的一切東西。 ---雪萊英國作家毛姆的《面紗》書名來自於雪萊的這段十四行詩。這部小說創作於1924年,當時毛姆將近50歲,正是他寫作生涯的高峰期。
  • 毛姆《面紗》:扯下生活的面紗才知道,愛—個人是極致卑微與妥協
    毛姆《面紗》:扯下生活的面紗才知道,愛—個人是極致卑微與妥協《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924年。馬爾克斯說,毛姆是他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奧威爾說,現代作家裡毛姆對他影響很大。張愛玲也曾說,我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毛姆在將近50歲時,寫下了《面紗》這個近乎完美的愛情故事。作品出版後幾乎成了暢銷書,短短幾年就重印了五次,先是被改編成了舞臺劇在倫敦上演,之後又被三次改編為電影。
  • 毛姆剖析人性三大力作之一《面紗》
    >  ★愛、幻滅、生死、背叛、別離,毛姆最具爭議作品   ★女性精神覺醒經典讀本    ★毛姆剖析人性三大力作——《刀鋒》《面紗》《人性的枷鎖》   版權資訊   《面紗》   The Painted Veil   【英】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著    阮景林
  • 毛姆《面紗》:如果你只看到婚外情,或許你還太年輕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924年。馬爾克斯說,毛姆是他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奧威爾說,現代作家裡毛姆對他影響很大。張愛玲也曾說,我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毛姆在將近50歲時,寫下了《面紗》這個近乎完美的愛情故事。作品出版後幾乎成了暢銷書,短短幾年就重印了五次,先是被改編成了舞臺劇在倫敦上演,之後又被三次改編為電影。
  • 毛姆《面紗》:談情說愛,請避開這三大忌
    毛姆是英國文學史上一個特別的存在,他考過外科醫師,在一戰時做過情報收集,喜歡到處遊歷,還靠寫作走上了人生巔峰。毛姆是一個高產且優秀的作家,他的寫作生涯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經歷了整整三代人。鑑於文學上的巨大成就,毛姆獲得了牛津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還被英國女王授予「榮譽團騎士」的稱號。
  • 豆瓣9.0《面紗》:毛姆筆下的三種婚戀狀態,詮釋愛與救贖的真諦
    ——但丁《神曲·煉獄》但丁的這幾句詩句,促成了一部偉大作品的產生,那便是被譽為「英國最會講故事的小說家」的毛姆所作的《面紗》。故事以中國香港和內陸為背景,曾三度被改編為電影,是毛姆重要的長篇小說代表作。
  • 《面紗》關於婚外情的自我救贖
    uri=/note/774694939/ 提到《面紗》,首先要說到他的作者毛姆, 接觸毛姆,是從《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開始的,依稀記得那會還在上小學,幼稚到不知道便士是多少錢,是哪個國家的錢,月亮又代表什麼,大概隱約的只是知道面臨清高的理想和現實的骨感應該怎麼選擇。
  • 毛姆《面紗》:揭露人性的複雜,在自我救贖中學會如何去愛
    毛姆《面紗》:揭露人性的複雜,在自我救贖中學會如何去愛。《面紗》是英國戲劇家毛姆的作品,題目中的「面紗」,是取自雪萊的詩作《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這華麗的面紗啊,人們就管這叫做生活,雖然它畫的毛姆是一個關注人性的作家,在他的骨子裡,總有一種讓人琢磨不透的悲觀態度,仿佛一切對他來說,都是一場虛幻。而這份悲觀,或許和他父母早逝、寄人籬下、因口吃而產生的自卑感有關。所以,他才會缺乏安全感,甚至成為局外人。在這部作品中,毛姆也同樣給一個看似尋常老套的愛情故事,蒙上了一層悲劇的「面紗」,讓人還未掀開,就已先感受到了一絲涼意。
  • 毛姆《面紗》:女人不值得
    而在這本《面紗》寫的故事,要到妻子出軌了,雙方的故事才真正開始有的看。《面紗》一開頭就很勁爆,女主吉蒂在家裡出軌被丈夫發現,然而丈夫並沒有露頭,只是轉轉門把手以示警告,這個出軌的故事有一個俗氣的背景,就是女人啊,嫁給了一個她不愛的人。
  • 毛姆《面紗》:揭露人性的弱點,在自我救贖中學會如何去愛?
    而今天講述的《面紗》這部作品,就為我們闡述了一個女人在婚姻中的成長故事。聽到毛姆,我們似乎就能看到滿地的《月亮和六便士》,仰起頭還能看見他的《人生的枷鎖》。是的,《面紗》這部作品算是毛姆比較冷門的小說之一,網上甚至有不少讀者評價「這大概是毛姆最差的作品」。
  • 瘟疫的隱喻|《面紗》:不確定的世界,不確定的毛姆
    這賦予我們一種熱切,去重新審視不同階段的各種文學作品中的瘟疫表達,而來自現實生活的切身體驗也會給文學解讀帶入一種不同以往的角度。《面紗》,【英】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著 張和龍/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年8月版1919年8月,威廉·薩默塞特·毛姆開始了計劃已久的遠東之旅。
  • 毛姆《面紗》:人到中年,我看透了這三個愛情真相
    毛姆是英國文學史上一個特別的存在,他考過外科醫師,在一戰時做過情報收集,喜歡到處遊歷,還靠寫作走上了人生巔峰。毛姆是一個高產且優秀的作家,他的寫作生涯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經歷了整整三代人。鑑於文學上的巨大成就,毛姆獲得了牛津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還被英國女王授予「榮譽團騎士」的稱號。《面紗》是毛姆在將近50歲時創作的一部近乎完美的愛情小說。
  • 《面紗》|華麗的面紗遮蓋不住的是婚姻的真實與殘酷
    就如毛姆筆下的凱蒂,就是一個愛慕虛榮,膚淺的女人,她的婚姻也註定了是一場悲劇。凱蒂這個角色來自於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的小說作品《面紗》。欲望是個無底洞,如膠似膝難捨難分的他們竟然把偷情的地點發展到了凱蒂和瓦爾特的家裡。
  • 毛姆《面紗》:婚姻失敗的坑,他們踩了個遍
    英國作家毛姆的小說《面紗》,講述了一段滑稽又蒼涼的婚姻,說「滑稽」是因為你會覺得好笑,這樣子的兩個人都能結婚;說「蒼涼」是因為,滑稽的背後不是喜劇,不合情理的事情發展到最後,免不了一地雞毛。除了一地雞毛的混亂不堪,還白白斷送一個人的性命。這不是蒼涼,又是什麼?
  • 毛姆《面紗》:人性的拷問,愛情的悖論,救贖在覺醒之後
    別揭開這五彩面紗,芸芸叢生都管它叫生活……——雪萊《別揭開這五彩面紗》以上是毛姆的長篇小說《面紗》扉頁上的一段文字,毛姆的書名即源自雪萊的這首十四行詩。然而,在毛姆的故事裡,主人公生活中這神秘的五彩面紗,並沒有等到死亡的那一刻才揭開,而是在他們歷經情慾、背叛、謀殺等人性的惡之後,於不自覺中窺見到真實的人生。凱蒂成長於英國上流社會家庭。父親是王室大律師,雖然他的律師業務差強人意,但他勤奮刻苦,任勞任怨。
  • 毛姆《面紗》:如何剝開生命中四層面紗,實現靈魂救贖
    英國作家毛姆,主要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面紗》等。毛姆如同一個外科醫生,持一把手術刀,在小說裡,將人性剖析得淋漓盡致。小說《面紗》保持著毛姆寫作的一貫作風,講述的是一個出軌女人經過自我救贖,最終重獲新生的故事。
  • 《面紗》:從女性視角,讀懂「面紗」三重隱喻,重新定義婚姻自由
    別揭開人們稱之為生活的華麗面紗,儘管這都是些不真實的假象,但卻模仿著我們所相信的一切,而隨意地塗抹上顏色,在其背後潛藏著恐懼和希望,交織著不同的命運。這種風格,在《面紗》中被一貫延續。毛姆一生著作頗豐,代表作有《月亮與六便士》、《刀鋒》、《人性的枷鎖》、《面紗》等。其中《面紗》因聚焦婚戀現象,距今雖已近百年,但是其中的情感理念、價值走向、經驗教訓與現代生活毫無違和感,依然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