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唐朝名將李靖是如何當上天庭的「託塔天王」呢

2020-12-19 另類觀史

明代神話小說《西遊記》說:玉帝授予孫猴子弼馬溫職務,孫猴子嫌官小,一怒之下,反下天宮。玉帝決定擒拿他,託塔天王李靖及其子哪吒三太子請求執行任務,二太子木叉也參加戰鬥。託塔天王是天界的最高軍事長官,調動四大天王和二十八宿出戰,部將有巨靈神、魚肚、藥叉等。這些說法來源於兩個方面:佛教神話和歷史人物。

李靖原名李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省三原縣)人,晚年被太宗封為衛國公。他從小便有文武材略,受到身為名將的舅舅韓擒虎的誇獎:「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他一生打過很多仗,體現出高超的軍事才幹。

唐朝建立後,著手統一全國,到武德四年,平定南方割據勢力的戰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前此,李靖曾受命前往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安輯蕭銑,這時,向唐高祖進呈平定蕭銑的十條計策。高祖採納,任命宗室趙郡王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徵發巴蜀士兵執行任務,考慮到李孝恭沒有軍旅經歷,就任命李靖攝行軍長史,全權處理軍事,統轄十二總管,從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沿長江而下;高祖同時部署三支偏師從其他方向配合作戰。九月,秋雨連綿,江水暴漲。

蕭銑認為三峽四百裡間水勢湍急,李靖不至於冒險行船,於是沿江不設兵防備。李靖決定出其不意,率軍出發。諸將都請求暫停行動,等天晴水退再說。李靖說:「兵貴神速,機不可失。今兵始集,銑尚未知,若乘水漲之勢,倏忽至城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縱彼知我,倉卒徵兵,無以應敵,此必成擒也。」

李孝恭同意。兩千多艘戰艦順流而下,佔據荊門、宜都二鎮,進入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蕭銑的部將文士弘率數萬精兵屯駐清江,李孝恭打得他大敗而逃,繳獲戰艦三百餘艘,斬首及淹死者將近一萬。文士弘糾集殘兵敗將再來戰鬥,又被打敗。當地總管蓋彥舉以五州之地投降唐朝。唐軍逼近江陵,蕭銑傾全城兵力出擊,李孝恭準備出戰,李靖制止道:「彼救敗之師,策非素立,勢不能久,不若且泊南岸,緩之一日,彼必分其兵,或留拒我,或歸自守,兵分勢弱,我乘其懈而擊之,篾不勝矣。今若急之,彼必併力死戰,楚兵剽銳,未易當也。」

李孝恭不從,留下李靖守營,自己率領精兵出戰,結果大敗。蕭銑部眾洋溢在勝利的喜悅中,只顧搶劫唐軍財物,亂糟糟一片,負重難以行走。李靖縱兵奮擊,大獲全勝,攻陷其水城,繳獲大量戰艦。李靖建議李孝恭把這些戰艦放入江中漂走,諸將都說:「破敵所獲,當藉其用,奈何棄以資敵?」李靖解釋道:「蕭銑之地,南出嶺表,東距洞庭。吾懸軍深入,若攻城未拔,援軍四集,吾表裡受敵,進退不獲,雖有舟楫,將安用之?今棄舟艦,使塞江而下,援兵見之,必謂江陵已破,未敢輕進,往來覘伺,動淹旬月,吾取之必矣。」果然,一批批援兵看到大量戰艦歪歪扭扭順水漂下,以為江陵已經失守,不再前進。蕭銑無奈,只得開城門投降,其南方州縣紛紛歸附唐朝。

武德六年(623),投唐後被任命為淮南道行臺僕射的輔公祐在丹陽(今江蘇省南京市)發動叛亂,稱帝建宋。高祖詔令李孝恭為元帥、李靖為副元帥,統領七總管兵力,前往鎮壓。輔公祐派軍赴當塗(今安徽省當塗市)阻擋唐軍,由馮惠亮、陳當世指揮舟師三萬屯守博望山,陳正通、徐紹宗指揮步兵、騎兵三萬屯守青林山,在長江江面橫拉一道鐵鎖遮斷航線,在當塗修築月城(又叫甕城,城門外用作障蔽的半圓形小城),廣袤十餘裡。唐軍逼近,馮惠亮等軍堅壁不戰。李孝恭派兵絕其糧道,馮惠亮等軍缺糧,來襲擊李孝恭軍營,李孝恭也堅壁不動。第二年,李孝恭集合諸將討論對策,諸將認為:「惠亮、正通並握強兵,為不戰之計,城柵既固,卒不可攻。請直指丹陽,掩其巢穴,丹陽既破,惠亮自降。」李孝恭傾向於採納這種意見。

李靖不同意,說:「公祐精銳,雖在水陸二軍,然其自統之兵,亦皆勁勇。惠亮等城柵尚不可攻,公祐既保石頭(城),豈應易拔?若我師至丹陽,留停旬月,進則公祐未平,退則惠亮為患,此便腹背受敵,恐非萬全之計。惠亮、正通皆是百戰餘賊,必不憚於野戰,止為公祐之計,令其持重,但欲不戰以老我師。今若攻其城柵,乃是出其不意,滅賊之機,唯在此舉。」李孝恭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派出弱兵攻打敵軍營壘,集結精兵嚴陣以待。弱兵失敗逃回,敵軍追過來,精兵出擊,重創敵軍。李孝恭、李靖乘勝追趕,轉戰百餘裡,摧毀了敵軍的所有營壘,敵軍傷亡萬餘,馮惠亮、陳正通逃走。李靖率領隊伍率先抵達丹陽,輔公祐驚恐萬狀,棄城逃跑,途中被抓獲,送丹陽處死,江南皆平。

武德八年(625),頡利可汗率領突厥十萬大軍寇掠山西,高祖部署幾支唐軍前往抵禦,諸軍不利,有的甚至全軍覆沒,只有李靖統領的江淮兵一萬人沒受損失。貞觀三年(629)十一月,太宗決定反擊突厥,李靖時為兵部尚書,被任命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節度李世責力、柴紹、薛萬徹等行軍總管,一共十多萬兵力,分四道出兵。

頡利可汗的牙帳設在定襄(今內蒙古清水河縣境內),李靖率領驍騎三千,從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出其不意,直趨定襄南面的惡陽嶺。頡利驚慌不已,說:「唐兵若不傾國而來,靖豈敢孤軍而至。」次年正月,李靖攻破定襄,頡利倉皇逃遁鐵山(今內蒙古白雲鄂博)。別部唐軍也取得輝煌勝利。

在唐軍的沉重打擊下,頡利十分恐懼,遣使入朝謝罪,請求舉國內附,自己來長安居住。二月,唐太宗派鴻臚卿唐儉等人赴突厥宣慰,李靖領兵迎接頡利。他同李勣會合於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相互商議道:「頡利雖敗,其眾猶盛,若走度磧北,保依九姓(回紇部落),道阻且遠,追之難及。今詔使至彼,虜必自寬,若選精騎一萬,齎二十日糧往襲之,不戰可擒矣。」李靖把這一決定告訴將軍張公謹,張公謹說:「詔書已許其降,使者在彼,奈何擊之!」李靖說:「此韓信所以破齊也(西漢派酈食其遊說齊王田廣歸順,田廣遂撤銷守御,韓信乘其不備,出兵襲破之),唐儉輩何足惜!」

頡利見唐使來請,心裡很踏實。李靖、李世勣連夜進軍,在陰山一帶俘獲突厥千餘帳。李靖派部將蘇定方率二百騎為前鋒,乘霧前進,距離鐵山頡利牙帳七裡時,頡利才發覺。頡利乘千裡馬逃跑,唐儉趁勢脫身而歸。李靖大軍趕到鐵山,斬首萬餘級,俘獲十餘萬。頡利想北度沙漠,由於路口已由李世責力把守,未能得逞。他改道走投吐谷渾,被唐西道行軍總管張寶相擒獲。突厥滅亡,唐朝的北部領土自陰山向北延伸到大漠。

李靖年事已高,患病退休。立國青海的吐谷渾不斷寇邊,太宗下詔大舉討伐,很希望李靖能夠出馬指揮。李靖聞訊,請求出徵,太宗喜出望外,任命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節度五總管及突厥等族兵力,出擊吐谷渾。貞觀九年(635)閏四月,吐谷渾遭到唐軍的打擊,燒掉野草,退保大非川。

諸將都認為「馬無草,疲瘦,未可深入」。兵部尚書、積石道行軍總管侯君集不同意,認為吐谷渾「今一敗之後,鼠逃鳥散,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取之易於拾芥,此而不乘,後必悔之。」李靖採納,督率諸軍深入敵境,越過積石山,前後戰鬥數十回合,取得徹底勝利。

李靖不僅有豐富的軍事實踐,還有精湛的軍事理論。《宋史》卷207《藝文志六》著錄有李靖兵法多種:《韜鈐秘術》一卷,《韜鈐總要》三卷,《衛國公手記》一卷,《李靖六軍鏡》一卷,《李靖兵鈐新書》一卷,但北宋神宗時已經不見完帙。現在能見到的只有唐人杜佑《通典·兵典》保存的一部分《李靖兵法》。傳世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一般認為是假託之作。

貞觀十四年(640),李靖的夫人去世,太宗指示在自己的陵墓昭陵旁修造李靖夫婦的陪葬墳墓,依照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舊例,墓前築闕,修成突厥鐵山和吐谷渾積石山形狀,以表彰李靖的特殊功績。九年後,李靖病逝,享年七十九,和夫人合葬。

李靖的軍事成就遠遠高於唐代其他將領。高祖多次誇獎道:「李靖是蕭銑、輔公祐膏肓,古之名將韓(西漢韓信)、白(秦將白起)、衛(衛青)、霍(霍去病),豈能及也!」太宗誇獎李靖道:「昔李陵(西漢大將)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書名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李靖年邁不再出徵,太宗議論起另外三位將領,卻是另一番評價:「於今名將,惟[李]世勣、[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世勣、道宗不能大勝,亦不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唐代後來的名將為數不少,有的只是在政治上會來事,軍事並不突出,有的是蕃族出身,不可能被漢人拉來做神靈。而且,比起李靖,他們都沒有水戰、步戰、騎戰的全面經歷,也沒有軍事理論著作。因此,民俗把李靖附會為託塔天王,在從唐朝到明朝這段時間內,應該說是很自然的事。

而且一些神話故事或者電視劇中都有託塔天王李靖這個神仙,封神榜劇中說的是李靖等人因法商有功被封神的,

相關焦點

  • 託塔天王李靖是不是唐朝的戰神李靖?
    一提起李靖,很多人都會想到兩個人,一個是哪吒的父親託塔天王李靖,一個是唐朝赫赫有名的衛國公戰神李靖。開始我以為這他們是一個人,就像姜子牙一樣,神話小說中有他,歷史上也真的有其人。有一次和朋友談起這個話題,我忽然發現也許自己以前想錯了。
  • 唐初軍神李靖,官當的好好的怎麼就去天庭當託塔天王了呢?
    歷史上的李靖,我們都知道是在李淵在太原起兵後,就開始追隨李淵,隨著一系列開國的戰爭之後,奠定了唐朝建國的基礎。可以說,他在參與唐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稱之為一代軍神毫不為過。而在李世民登臺之後,李靖仍舊發揮著他的作用,東徵西討,立下了累累戰功。最後建立凌煙閣之後,被評為24功臣之一,甚至於他的兵法著作《李靖六軍鏡》,也被後人廣泛得知,而且他作為一個老師也毫不遜色,帶出了無數名將,這一切的一切都奠定了他作為大唐初年第一軍神的歷史地位。
  • 託塔天王李靖是外國人?原來《西遊記》託塔天王歷史上確有其人!
    (用心創造快樂,分享最精彩的歷史故事)託塔天王李靖是外國人?原來《西遊記》託塔天王歷史上確有其人!看《西遊記》的時候,孫悟空大鬧天宮,託塔李天王出面用寶塔收服了孫悟空,雖然被孫悟空破塔而出,但是能跟孫悟空抗衡也是很厲害了。據傳唐朝時期就有了李靖這個人,那麼託塔天王李靖和唐朝李靖是一個人嗎?
  • 號稱唐朝第一名將的李靖,是如何被神話成為託塔天王的?
    李靖是唐初名將,因為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在站錯隊的情況下依舊拜將封侯。後世為了紀念他逐漸將他神話,託塔天王的形象也為世人所熟知!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軍事理論家,據傳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據說唐朝著名將領蘇定方、侯君集等都曾隨李靖學習兵法。李靖出生於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李崇義是西魏殷州刺史、永康公,李詮父親曾擔任隋朝趙郡郡守。
  • 李世民的戰神李靖,被佛門層層包裝成了託塔天王李靖
    唐朝戰神李靖與託塔天王李靖是同一個人嗎?有什麼依據嗎?作為一個現代人,無神論者,說唐朝戰神李靖與託塔天王李靖是同一個人,真是太刺激了。那,唐朝戰神又是如何變成玉帝的託塔天王的呢?託塔天王李靖,是明朝時期《封神演義》和《西遊記》裡面的人物,可以說是對託塔天王李靖進行了定性,天庭一有事情,就讓託塔天王李靖帶著三太子進行處理,可以說是露臉次數比較多的一位神仙,可以說,託塔天王李靖的形象,已經是深入人心。
  • 妄言隋唐(二十九)唐朝軍神李靖是如何成為天庭託塔李天王的?
    「軍神」這個詞是中國軍迷群體中對於無比崇高的絕代名將的尊稱,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上只有兩位名將能得到軍迷這樣的稱呼。一位是共和國的開國名將劉伯承元帥,另一位則是締造中國歷史上大唐帝國的衛國公李靖。受他的軍事思想影響,後來的唐朝將領也打得周邊諸國望而生畏。其中比較著名的是侯君集、蘇定方、裴行儉、薛仁貴等等,這些都是受李靖軍事思想影響下的一批名將。可以說在軍事上李靖是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存在,他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這也是軍民尊稱他為「軍神」的原因。
  • 從大唐名將到神話裡的託塔天王,衛公李靖的封神之路
    說起李靖,我們的腦海很快就會浮現出一個手持玲瓏寶塔,頭戴金翅烏寶冠,身著烏金鎖子甲的託塔天王形象,我們會想起他是陳塘關守將,有金吒、木吒、哪吒的父親等等,這個神話裡的李靖李天王的原型其實是唐朝的名將衛國公李靖,那麼他是怎樣一步步從唐朝的名將逐漸成為了神話形象的呢?讓我們細細看來。
  • 大唐衛國公李靖是如何穿越到商朝,成託塔天王李靖的?
    《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都曾提到過託塔天王李靖,手持玲瓏寶塔,膝下有三子,金吒,木吒,哪吒。不同的是,在《封神演義》裡李靖是商朝末年陳塘關的總兵,所持玲瓏寶塔乃是靈鷲山元覺洞燃燈道人所授,而在《西遊記》裡他的舍利子寶塔乃是西方如來佛祖所賜。
  • 唐初第一名將李靖,是如何被神話成為託塔天王的?
    李靖是唐初名將,因為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在站錯隊的情況下依舊拜將封侯。後世為了紀念他逐漸將他神話,託塔天王的形象也為世人所熟知! 他戰功卓著,一生徵戰無數,為唐王朝的強盛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是個優秀的軍事家,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武廟十哲之一。
  • 託塔天王和李靖是怎麼變成「託塔李天王」的
    託塔天王李靖是中國神話中的一個知名人物,在《哪吒鬧海》及其原著《封神演義》中,他是一個懦弱、迂腐的父親。不過,在今夏最熱門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我們卻看到了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李靖形象。他雖然沉默寡言,卻是一個勇於守護兒子成長的慈父,敢於守護百姓安危的名臣良將。而歷史上真實的李靖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 從大唐名將到託塔天王,李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神壇的?
    李靖其人,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不管是從歷史上還是文學作品上都可以說是鼎鼎有名,歷史上他是唐朝第一名將,字藥師,出生於官宦之家,武藝、兵法從小受到他的舅舅韓擒虎的調教,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在投身於唐時滅蕭銑、輔公,俘獲突厥頡利可汗,為李世民贏得「天可汗」的稱號,在其花甲之年更是再次領兵出徵吐谷渾,在青藏高原上一戰斬殺吐谷渾可汗,盡收國土於唐,戎馬一生,為大唐的建立和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後封衛國公,入凌煙閣24功臣像排名第八,死後陪葬昭陵,唐肅宗更是把李靖列為十大名將之一,配享武廟。
  • 託塔天王李靖和大唐開國名將有什麼關係
    神話中的託塔天王李靖,原型之一是佛教四大護法之一的吡沙門天王,又名多聞天王。多聞天王是佛教北方守護神,也是佛教的戰神。「多聞」以福,德知名聞於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綠色,穿甲冑,右持寶傘,左手臥神鼠-銀鼠。用以制服魔眾。
  • 大唐戰神統帥與天界託塔天王天兵統帥李靖的三生三世緣
    另一個則是大唐開國功臣,戰神統帥李靖被譽為大唐帝國雙璧之一,擎天雙柱之一,李靖軍事才華橫溢,百戰百勝,古來難有能匹配者,在大唐統領三軍,出任元帥,滅蕭梁,平輔公拓,擊滅東突厥,平定土谷渾,威鎮百族,被譽戰神,被後人尊為武廟十哲之一。那麼託塔天王李靖與戰神李靖到底有何關聯呢?神話傳說:託塔天王李靖
  • 託塔天王李靖的前世今生,究竟是人,還是神?
    託塔天王李靖的前世今生,究竟是人,還是神?中國有上下5000年的文化歷史,有許多歷史人物流傳了下來,但是由於年代久遠,考證困難,出現了許多張冠李戴的事情。除此之外,一些人因為出色的歷史貢獻,在流傳的過程中,逐漸被神化,就出現了各種民間供奉的神,託塔天王李靖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小說封神演義中,李靖是商朝陳塘關的一名大將,他有三個兒子,分別為金吒、木吒、哪吒。其中三兒子哪吒,最為出色,小時候因調皮而大鬧龍宮,因此而得罪了龍王,為了贖罪,剔骨還父,令人稱道。
  • 大唐時期的大將李靖與神話中的託塔天王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封神演義》﹑ 《西遊記》均有託塔天王李靖,謂系哪吒之父。《水滸傳》有託塔天王晁蓋,則借作綽號。佛教中的北方多聞天王,梵名毗沙門,為佛教的護法天神和賜福天神,管領羅剎﹑夜叉,掌擎舍利塔,故俗稱託塔天王。唐宋時,敕諸府州軍建天王堂祀之。元時建東南西北旗,繪其像於旗上。
  • 位極人臣——《西遊記》中的託塔天王李靖
    天庭的元勳,享有先斬後奏之權,在古代中,一般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不說封疆大吏就是欽差大臣,再者李靖兩次圍剿孫悟空不出力嗎?請看下面兩段:巨靈神回至營門,徑見託塔天王,忙哈哈跪下道:「弼馬溫果是神通廣大!末將戰他不過,敗陣回來請罪。」李天王發怒道:「這廝銼吾銳氣,推出斬之!」
  • 託塔天王李靖,隋末唐初的名將,這一生竟然真的這麼坎坷
    託塔天王李靖,隋末唐初的名將,這一生竟然真的這麼坎坷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在天宮中有一位神仙那就是託塔天王,每天手裡拖著一個塔,而且有三個兒子,以自己的小兒子哪吒為豪。有人還說過他天生的公公命,自己的孩子都是男孩,而且都特別有本事,其實在我國歷史上是真的有這個人的,他的原型就是隋末唐初的名將李靖,雖然最後他被所有人崇拜,不過他這一生也是特別坎坷,一直到了晚年才開始有點作為,當然這跟他的夫人是分不開的,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他的故事吧。
  • 唐代名將李靖「升職」做神仙,過程比神話更精彩
    兩人有什麼關係呢?李靖是隋末唐初的軍事家。李靖,字藥師,本是雍州三原人,出生名將世家,他的舅舅就是大名鼎鼎的隋將韓擒虎。李靖早年在隋朝做官,歷任長安縣功曹、殿內直長、駕部員外郎,但官職卑微,難有作為。後被李唐王朝啟用,投入李淵帳下,任馬邑郡丞。
  • 託塔天王李靖,是哪個朝代的人,歷史上真的有李靖這個人嗎
    李靖這個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他是《封神榜》裡面陳塘關總兵,哪吒的父親,而《西遊記》裡的託塔李天王也是他。那麼在歷史上真有李靖這個人嗎?答案是-有。但是歷史上的李靖是什麼朝代的估計了解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 傅茂恆:玉帝欲降伏孫悟空,為何派託塔天王李靖?他託的什麼塔?
    天庭的玉皇大帝發怒了!遂派遣託塔天王李靖為降魔大元帥、哪吒三太子為三壇海會大神、著巨靈神為先鋒,帶著天兵天將下界來收服孫悟空這隻妖猴。大家是否想過,天庭有那麼多的能兵強將,為啥單派這位託塔天王李靖作為降魔大元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