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片神作《死亡詩社》,直剖教育的誤區,建議每個家長都看看!

2020-12-14 毒家電影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美國教育題材電影《死亡詩社》。講述了一個思想前衛的老師和一班處於青春叛逆期、渴望跳出條條框框的學生們之間的故事。這部獲過很多國際性大獎的影片給了我們教育上的很多啟示,真的是一部非常耐人尋味的教育片,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吧。

威爾頓學院是一所管理嚴格的且聲名遠揚的老學校。又到了新的一個學期,威爾頓學院校長在全校大會上向大家作總結報告,極力地鼓吹威爾頓學院這些年來嚴格管理的豐碩成果——每年畢業生中有近75%的人考進常春藤聯盟的大學。

雖然這所威爾頓學院的學生的畢業成果是挺優秀的,但是學生們並不買帳。由於學校的嚴格高壓管理,導致了學生們都在緊張、壓抑的學習氛圍中度過校園生活,學生們對學校和老師都很牴觸。學校的校訓是「傳統、榮譽、紀律、卓越」,而同學們私底下戲謔學校的校訓是「嘲弄、恐怖、頹廢、汙垢」,暗暗咒罵威爾頓學院是個地獄學校。

新學期開始了,學生們又回到了嚴格高壓的學習生活中,本以為這又是一個無聊枯燥的學期,但這一切都因威爾頓的榮譽畢業生、從倫敦執教歸來的英語老師基廷的來到而改變。

這位紳士溫和的新英語老師的第一堂課就讓同學們耳目一新。基廷老師帶領同學們到學校的歷史陳列室,生動地教育同學們。他讓同學們都叫他「船長」,他通過對歷史照片的巧妙引喻鼓勵學生們去打破學習中的條條框框,釋放天性,去深入發掘自己。他勸誡學生們要珍惜時光、及時去享受生活。

一次,基廷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們勇敢去衝破學術上的束縛,甚至鼓勵大家把課本上寫有一個固化公式的一頁給撕掉了。這樣的前衛思想給了學生們極大的 在學生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麼電影名字「死亡詩社」因何而來呢?一位同學在偶然在圖書館看到了這「船長」老師的歷史資料,得知基廷曾是學校橄欖球隊的隊長,參與過一個名為「死亡詩社」的組織。

這事就這樣傳開了,學生們都非常好奇,就去問基廷老師。老師和他們解釋說,「死亡詩社」是一個浪漫組織,他們曾經在山洞裡聚會,誦讀浪漫主義詩歌,品味詩歌如蜂蜜般在舌尖滑落的「快感」。

雖然基廷老師不太建議他們再討論這個問題,但是學生們卻明顯對此產生了很深的興趣。於是,在學生尼歐的鼓動下,不少學生加入了復活「死亡詩社」的行動,在他們的重組下,「死亡詩社」得以復活。

學生們趁著夜色逃出學校,在當年基廷他們聚會的山洞,誦讀著優美的詩歌,跳著歡快的非洲傳統舞蹈,盡情地抒發著青春的燦爛陽光。白天學生們又如沒事一樣去參加基廷老師生動幽默的英語課。班級的學生不再只是學習機器,課堂充滿了歡樂與生機。

然而好景不長,尼歐的父親極力反對他參加「死亡詩社」組織的《仲夏夜之夢》演出。

在《仲夏夜之夢》演出當天,尼歐的父親有事出去便把尼歐鎖在了家裡,並警告他老實待家裡學習。但是在父親走後,尼歐不顧阻撓翻窗衝出了這個「牢籠」,毅然參加了《仲夏夜之夢》演出。

演出很成功,但不知如何向父親交代的尼歐扣動了扳機,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尼歐的自殺震驚了整個學校,校長不得不對此事做出調查,而這樣的悲劇發生自然和基廷老師脫不了干係。於是,校長將基廷老師辭退了。

基廷老師在英語課上與自己的學生們見最後一面,用獨特的方式和「船長」基廷作了道別——同學們踩上課桌大聲朗讀詩歌給基廷老師聽,並微笑著目送基廷老師離開。

同學們從被傳統教育中條條框框束縛的麻木到最後的反抗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反差。不禁讓人思考教育的意義何在?是教出一群學歷超高的讀書機器?還是一群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學生?面對如今中國的傳統應試教育,或許通過這部內涵豐富的教育片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啟發。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9.2《死亡詩社》:少年為何自殺?家長鬚知的教育真相
    這是電影《死亡詩社》中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兩種對立的教育理念,儘管並沒有絕對的對立性,但無形中一方會弱化另一方,就好比權威型家長,在給孩子規劃好道路後,孩子自我思考和選擇的餘地就變得很小了。《死亡詩社》(1989年上映)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2,電影內容頗具教育意義,對家長以及孩子來說都值得一看。學校裡新來的老師威爾頓中學滿身榮譽,但教育中所秉承的傳統和紀律卻過於老舊,著眼於升學之外的教育似乎並不被認可。
  • 電影《死亡詩社》:教育的魅力在於喚醒
    《死亡詩社》毋庸置疑是一部經典名作,一直被大多數老師課堂上放映的模板,想必也有很多學生都看過,裡面的「Oh!Captain,My Captain!」更是永遠銘記於心。 豆瓣評分9.0,堪稱神作!《死亡詩社》講述了一位特立獨行的英語老師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放學生的天性,帶學生沉浸在詩歌中的故事。故事內容為: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威爾頓男子預備學院是一所得到無數望子成龍的家長青睞的名校,因為它能把75%的畢業生送進常青藤大學,威爾頓學院非常注重傳統與儀式,教師們各個不苟言笑,循規蹈矩,留著繁重的作業,談著如何會被扣分。
  • 淺析《死亡詩社》:家長、教師的投餵式教育,只會教育出學習機器
    電影《死亡詩社》,又名《春風化雨》。這兩個名字似乎就已經宣告了某種內在聯繫,如春風化雨般潤物而無聲,似乎就是《死亡詩社》想要呼籲的教育之道。電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所嚴格的傳統名校裡,古板氣息遍布,教育模式與教育方法就像法律一樣不可撼動。但是隨著基廷老師的到來,學校的面貌發生了一些改;這位老師關心學生的個體靈魂,鼓勵個體的追求。影片最後以學生尼爾的死亡與教師基廷被開除為結局。這部電影以短短兩個小時多點的時間,為我們帶來了非常豐富的教育啟示。
  • 《死亡詩社》他的教育宛如春風夏雨,潤物無聲的留在每個人心裡
    導讀:《死亡詩社》他的教育宛如春風夏雨,潤物無聲的留在每個人心裡 文|阿俉侃電影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影視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
  • 《死亡詩社》:好的教育是一雙翅膀,壞的教育是一副枷鎖
    電影《死亡詩社》由美國已故演員羅賓·威廉士主演,講述了一個預備役學校中發生的一個關於教育的故事。毫不例外,這也是一部反傳統教育為主題的校園電影題材,諷刺的是,這種反傳統向來是校園電影的一貫傳統。話說在美國,有一所以高升學率聞名的大學預備役男子中學,它奉行著「傳統,紀律,榮譽,優秀」四大辦學方針,每一個進入這所學校的學生,他們的畢業目標,都是全美國的常春藤大學聯盟中的任意一所,古板而嚴格的教學風氣,成就這所學校的精英教育。
  • 標題:由《死亡詩社》看教育
    豆瓣評分9.0的電影,由美國著名表演藝術家羅賓·威廉士主演的《死亡詩社》,講述的正是一個殘酷嚴格的教育體制下的一位不同凡響的教師,他喚醒學生沉睡的靈魂,帶給學生生命的希冀,讓學生感覺到生命的鮮活與美麗。下面我們先聊聊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劇透預警,可跳過),再聊聊我們對教育的期許。
  • 優盟教育楊宇光:讓每個人都獲得最好的教育
    實際上大部分同學或多或少都是有心裡波動的。我們給家長和孩子建議,正常的心理波動是正常的,但是關鍵讓他知道這是正常現象,讓他能夠克服。小孩的波動家長不用太著急,作為學生馬上上考場緊張一點沒關係,但是要相信自己。我本人高考的時候也有點波動,一進入考場15分鐘以後什麼都忘掉了,最後沉下來就考試,只要心裡調節好最後考試結果也是沒有問題的。
  • 淺析電影《死亡詩社》:教會孩子自主思考,才是教育最終的目的
    《死亡詩社》——這部優秀的電影,沒看過的人單看這個名字,可能會認為這是一部恐怖分類的懸疑魔幻電影,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雖然名字聽起來有些嚇人,但這其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教育電影。這是一個關於一群學生與一個老師的故事,這個故事平淡又深刻,讓人在看完這部電影後,能夠獲得相當的啟示與思考。
  •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死亡詩社》讓我們懂得了
    《死亡詩社》上映距今已經31年了!在豆瓣上,有超50萬人為該影片打分,評分高達9.1分,位列豆瓣TOP250榜單第50位。對於很多人來說,該片是教育領域必看的影片,當然對於人生也是有著很大指導意義的一部影片。
  • 大片質疑一:死亡詩社的世界觀是什麼?為什麼要改變名校教育方式
    但無奈網上一直看不到,等不到付費的VIP,更沒時間影院看,就先說一些相關的話題,其實就有很多網友說這部電影是效仿國外的死亡詩社和蒙娜麗莎的微笑,想批判教育,但無奈導演太垃圾。到底銀河補習班怎麼樣,我還沒看,但國外這兩部電影,是我大學時期看的。
  • 教育與人生——重溫《死亡詩社》雜感
    初聞《死亡詩社》是在高中,這要感謝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得以讓受困於城鎮和應試教育的少年存有一窺未知世界的可能性。一個視頻裡,一位中學老師在某節目的舞臺上講演著自己的教育理想。他是誰,都具體說了什麼,我早已遺忘。
  • 《死亡詩社》:再次反思教育的本質,再次回味教育的意義
    導讀:《死亡詩社》:再次反思教育的本質,再次回味教育的意義 文|阿俉侃電影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影視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
  • 豆瓣評分9.1《死亡詩社》|教育最本質的目的,是讓人學會思考
    影片中對於美國當時教育制度的反思,讓我們有很深刻的共鳴。在商業片橫衝直撞的當下,《死亡詩社》像一股不羈的清風,用清新素雅的方式,溫暖著思想,傳遞著力量。《死亡詩社》,用光影的語言,深刻地反思了當時教育的弊端,為我刻畫了在一個極其壓抑的環境下,充滿生機的少年們是如何突破禁錮,尋找自我。學生、學校、家長,這是教育體系中一個三角的構成。三者環環相扣,互相影響著彼此,教育的目的最終是什麼?
  • 教育電影《死亡詩社》:面對千人一面的教育,家庭教育該一人千面
    現在這種教育是極受爭論的,同時,現在社會也是比較越來越關注與家庭教育,同時也紛紛有一些電影去反映著現代教育的狀況,就比如《死亡詩社》當中就能夠去更好的呈現了現在社會的教育模式。二:解讀《死亡詩社》該片講述的是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學生之間的故事。
  • 影一部高分影片《死亡詩社》:每個人都應該尋找自己內心的聲音
    影片《死亡詩社》講述了,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其平靜而莊重的教學風格和高畢業率而聞名,因此受到家長的歡迎。然而,在這些成就的背後是學校的「四大支柱」:傳統、榮譽、紀律、優秀,這些讓學生們倍感壓抑。無視學校的明確規定,以打破常規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內心,解放他們被壓抑的思想。在電影《死亡詩社》中,基汀就是這樣一個老師,他永遠不會根據固定的規則來判斷好壞,也不會被學生的越軌行為激怒,反而會因為個別學生的固守成見而大發雷霆由於基汀老師的到來,預備學院的學生變得充滿活力,掃除了以前僵化的學習方法。
  • 《死亡詩社》:究竟是哪一種教育,澆滅了年輕人心中的火種?
    文/小杜"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這是英國詩人惠特曼的詩句,也是《死亡詩社》的開篇之辭。尼爾心中火種的熄滅以及他死亡的悲劇,究竟是由於固化的學校教育,還是基廷老師極端的開放式教育,亦或是失敗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在制度與條條框框的限制下,思想逐步變成一潭死水。"影片中,貴族學校威爾頓成為了通往名校的直通車,無數學生被家長送來,渴望通過一紙文憑改變自身乃至整個家庭的命運。
  • 少兒美術教育中存在的五大誤區,身為家長的你,中了幾招
    少兒美術教育是當下美術教育中的一個熱點,少兒美術教育與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最核心的關係是孩子們的快樂學習與健康成長。 但是我卻總能聽到這樣的話語,「孩子畫東西一點都不像,是不是沒有繪畫天分」,「學這些東西將來對考學有幫助嗎」等等,從這些話語中不難看出,這些家長已經不知不覺進入了美術教育的誤區。
  • 「死亡教育」是愛的教育,如何給孩子解釋「死」,是家長必修課!
    在中國,死亡教育和性教育一樣缺乏,甚至比性教育還要缺乏。很多人都和小李一樣,想不出自己是如何明白「死」的,並且在對孩子的「死亡」教育面前顯得猶豫不決。毫無疑問,讓孩子明白「死」是家長的必修課!原因有兩點。
  • 《死亡詩社》讓我們懂得了教育的真正意義
    《死亡詩社》上映距今已經31年了!在豆瓣上,有超50萬人為該影片打分,評分高達9.1分,位列豆瓣TOP250榜單第50位。對於很多人來說,該片是教育領域必看的影片,當然對於人生也是有著很大指導意義的一部影片。
  • 影評《死亡詩社》 基丁的教育是否合適?
    他將孩子們帶到榮譽教室,引導他們聆聽死亡的聲音,用奇妙的體驗告訴他們「只爭朝夕,充分利用的時間。」 他刻板嚴肅,像一位穿著考究,帶著無框的眼鏡,手握教鞭的老紳士,制定許多條條框框,遵循著精英式的教育。 在這個傳統古板的學校中,家長、老師對孩子們唯一的要求就是——學習!學習!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其餘的都不必多想。 孩子們所想要做的事,在他們看來大多都是錯誤的不被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