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字帖,明白這5點,入帖和臨帖易如反掌!

2020-12-04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有人問我:書法學習怎麼入帖,臨帖到什麼程度上才叫入帖?

一、帖的「出」與「入」

這個問題不僅涉及到書法學習的入帖問題,還涉及到了與之相關的出帖問題。「入帖」和「出帖」,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概念。

就整個臨帖活動來說,「入帖」是書法臨帖的初始階段,而「出帖」是書法臨帖的後續階段。歷史上關於書法臨帖如何「出帖」、「入帖」的詳細記載,見於王鐸。

王鐸說:「學書之始也,難以入帖;繼也,難以出帖。」他的學書方法是「一日臨池,一日應酬請索,以此相間,遂為常規,終生不變。」

在這裡,王鐸認為學習書法有兩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入帖」,另外一件困難的事情就是「如何出帖」。他給出的方案就是「以此相間」、「終生不變」。

二、話語來源

但是這段話的來源可靠性還需要經過一番論證,最早刊刻這句話的,是清初劉廷獻編撰的《廣陽雜記》,這本書是「清代史料筆記叢刊」的一種,後世認為這本書所及早內容雜亂,但是非常細緻,應該是可信的。

在這樣一本「雜書」中,記載了一名叫做「杜移年」的人曾經認識王鐸,他曾經間接的引述過王鐸的話,即:

杜移年早歲曾識王孟津,述其言曰:「書法之始也難以入帖,繼也難以出帖。」可謂入理深談矣,然詩文又何獨不然耶!

這裡面,「王孟津」不必多說,就是王鐸本人,至於這個「杜移年」到底是誰,還有待考證。他轉述的這句話只有我們前面看到的那句話的前半句。後半句的來源,是另外一本書,叫做《書法秘訣》。

這本書現在已經無從考證是誰寫的了,但是裡面內容詳細清楚,多談論翰墨之事。與其說是一部書法論著,倒不如說是讀書筆記的彙編。比如裡面就有一段摘抄自董其昌的《畫禪師隨筆》,所以,從來源上講,較為可信。這裡面就記載了關於王鐸的另外一段話:

凡寫字,先小字後大字,先縝密後縱宕,理所必然。王覺斯字,課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以此相間,終身不易。大抵臨摹不可一日間斷耳。

這個版本和之前我們在劉廷獻的《廣陽雜記》中看到的有些許差異,但是這句話基本意思完全一致,不僅有前面一段,而且後面一句也完全接續上了。

這應該是關於王鐸這段話比較完整的一個來源考證。由於我們只能間接推測這是王鐸本人的書學理論,所以在原則上對其他可能性給予保留,但表述時,仍然是看作王鐸本人的觀點。

三、入帖與出帖

這段話其實蘊含的信息非常多,我們需要逐個剖析。

首先關於「入帖」,王鐸認為這是我們「學書之始」遇到的一個問題,這就規定了入帖所劃定的時間範圍,即初學書法的這一段時間內,「入帖」將是學習書法的主要任務之一。

那麼,王鐸對入帖的難易程度做出的判斷是「難以」。但是王鐸在給「入帖」劃定時間範圍和難易評估之前,並未詳細的告知我們到底如何才算入帖。

同樣的,王鐸對於"出帖"的表述亦是如此。「繼也」,表明是學習書法的後續階段,「難以」同樣是在難度上的一個主觀判斷。同樣沒有詳細清楚的說明什麼是「出帖」。

我認為,王鐸在這裡面所涉及到的「出帖」、「入帖」的概念。基本上可以和我們臨帖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形似、神似問題相對應。入帖,就是先達到形似,在形態外表上達到相似;出帖,就是達到神似,即在原先的基礎上達到內在精神氣質的統一相似。

實際上,這兩個過程要想做到,都非常難。

四、有沒有限度和標準?

它的難,不在於它需要達到的標準有多高,而是說「出帖」「入帖」根本就沒有一個可以衡量的標準,它就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境界,所以這樣的境界,是最難的,也是最不容易達到的。

這一點從王鐸後面那句話中的最後一句可以看出來——

以此相間,遂為常規,終生不變。

什麼是「常規」。所謂的「常規」,實際上就是一種日常的行為,一種習慣的、自然而然地事情就好像我們吃飯、穿衣一樣。實際上,王鐸這就把書法的臨帖、學習變成了終生的事業,即「終生不變」。

所以,臨帖的「出」和「入」,實際上是伴隨著書法學習者、書法家終生的事情,沒有說我過了哪一個階段,就不用去寫字、臨帖了。

所以,入帖也好,臨帖也罷,實際上真的沒有一個標準就可以準確的衡量,很多有關書法的事情都是如此,我們希望有一個標準告訴我們:你是書法大牛,你是書法大家,他是書法大師,你現在水平楷書已經學的不錯了,可以去學習行書了……

但實際上,沒有固定的標準,也沒有固定的界限,因為書法的學習,是終生的事業。

五、成功的方法

但是,臨帖能夠自由的「出入」,還是有一定的方式方法的,王鐸在這裡提供的就是一種相間法,即——

一日臨池,一日應酬請索。

臨池,就是臨帖學習,而「應酬請索」是一個比較形象化的概念,是指我們要有意識地進行書法的練習創作。

這樣交替的好處就在於,一來可以檢驗我們前面學習過的東西有沒有掌握,二來在創作中發現的問題,可以在下一輪的「臨帖」學習中得到解決和強化,所以在這一個循環往復地過程中,自己學會總結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焦點

  • 關於臨摹字帖的一些個人方法分享
    臨摹字帖的方法學書的開始其實就是解決臨摹字帖的問題。那麼如何去臨摹字帖呢?這是每一個學書人遇到的最大難題。其實很簡單,帖上怎麼寫,練習者就怎麼臨摹,要與帖一模一樣,首先要達到形似,通過大量的強化練習達到神似,如果沒有形似的階段,神似根本無從談起。很多學書人並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在臨寫一段時間後,就不在按照帖上的臨摹了,這是錯誤的。
  • 楷書臨帖就是抄字帖嗎?啟功:做到這3點,才算是合格
    學習楷書呢,有是從臨摹前人起步的。無論你是學歐陽詢還是顏真卿,老老實實的臨帖是第一步。那麼,楷書臨帖就是抄字帖嗎?肯定不是這麼簡單。今天,我們來看看啟功是如何說臨帖的,簡單說就是3點,做到了這3點,才算是合格。
  • 臨摹碑帖要注意的5點事項
    學習書法,臨帖是必須要進行的訓練,根據以前的學習經驗,臨摹碑帖要注意以下5點事項:1、碑和帖不可偏廢,碑和帖是書法的兩大門派,碑一般指的是秦漢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碑版刻石。帖指的是古人留下來的書法經典的墨跡,還包括根據這些墨跡刻出來的拓本,也叫刻帖。這兩種書法門類有著不同的特點,只寫帖容易缺少骨力,筆畫單薄,浮華無力。而只寫碑,又容易做作和呆板。二者相結合才是最好的選擇。
  • 《九成宮醴泉銘》的臨摹方法——摹帖、臨帖
    當然這些方法和規則,都是藝術技巧,而不是目的。臨摹是學習書法的核心方法,「臨」包括對臨、背臨和意臨等;「摹」包括雙鉤、單鉤和向拓等。只有通過不斷臨摹,從生疏到熟練,我們才能更好地掌握《九成宮》點畫用筆和結構安排的一般規律。我們可以嘗試從「摹帖、對臨、讀帖、背臨」四個層面展開對碑帖的學習。今天先介紹摹帖的方法。
  • 書法的基本學習方法:讀帖、摹帖、臨帖!
    書法的學習,最先是先確定入門字體開始,接下來就是在這字體裡,選擇一本作為自己學習的範帖,範帖選擇好後,一般是採用臨摹來學習。那怎麼讀帖、臨帖、摹帖,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讀 帖 】 讀帖,即看帖。是詳細的觀看和揣摩字帖中字的點畫、用筆、結體、神韻等,將它們觀之於眼、銘記於心,然後進行書寫的一種學習方法。
  • 書法的基本學習方法:讀帖、摹帖、臨帖
    是詳細的觀看和揣摩字帖中字的點畫、用筆、結體、神韻等,將它們觀之於眼、銘記於心,然後進行書寫的一種學習方法。,對點、橫、豎、撇、捺、折、鉤等筆畫逐一進行分析,看它用的是藏鋒還是露鋒,是圓筆還是方筆,是折筆還是轉筆等等;2、結體、神態仔細研究字的形體結構特徵,像:筆畫的粗細、長短、大小、高低、欹正、收放、爭讓以及結體是松是緊、取勢是縱是橫,還要分析字帖上字的布局和神採、意態等等。
  • 臨帖的基本功夫:臨摹前和臨摹過程中的讀帖
    臨摹前和臨摹過程中讀帖的功夫淺探學習書法需要通過臨摹掌握範字的字形與技法,要臨摹的到位和有味道,就必須掌握讀帖功夫,也就是眼力頭要好。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讀帖的眼力功夫呢?臨帖的眼力可以說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讀帖的能力;二是臨摹過程中的比較讀帖能力。讀帖是學習非常重要的方法,因為我們學習書法是向經典或優秀的作品學習,要掌握他們的技法與字形,除了必要的技法理論知識以外,讀帖最重要。
  • 臨帖、摹帖雙管齊下
    「摹帖」和「臨帖」,也合稱「臨摹」。「臨摹」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照著寫」。
  • 臨摹的關鍵是什麼?讀帖和悟帖!這都不知道,難怪進步不大
    學生認為老師的講解就是老師的事,與自己無關,也就養成了臨摹時只仿照字帖,不分析字帖的習慣。從此,書寫也就理所當然的地成了照葫蘆畫瓢,不摻雜自己地理解。這樣的後果就是眼裡有書法心中沒有書法,看見時可以模仿,看不見時就無能為力了。也因此,這樣的學習,效率很低,進步很慢。分析字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讀帖」,其實讀帖是在「悟帖」,這是臨帖中最關鍵的一部分。
  • 初學書法,臨帖和摹帖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這也是臨帖和摹帖這兩種書法學習方式效果的不同。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不同的效果。是因為我們在臨帖的時候,可以較為方便和仔細的觀察到書法的筆法,直觀形象。一般來說,摹帖的話,我們得到的是這個字的間架結構。這和摹帖的方式有關,只是因為我們在摹帖的時候,是用一張紙鋪在我們要學習的書法範本上,然後用毛筆細筆一筆的把他描下來。那麼這個過程就有助於我們掌握這個字的間架結構的安排和筆畫的錯落。因此,摹帖得結構,臨帖得筆法。
  • 「摹帖」和「臨帖」你都掌握要領了嗎?
    「臨帖」和「摹帖」,也合稱「臨摹」。「臨摹」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照著寫」,它是初學書法繼承傳統的必經之路。  所謂「摹帖」,是用透明的拷貝紙覆蓋在字帖上,然後按照原帖的字形描摹下來。有下面幾種方法:  一、雙鉤。即用細線將字的輪廓勾畫出來。
  • 他臨摹古人書法,和原帖十分相近,被譽為「臨帖複印機」
    「臨摹」或者「臨帖」。王澍臨黃庭堅行書尺牘臨帖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學習書法不臨帖是不行的,也是練不好書法的,先通過臨摹去學習古人留下來的優秀範本,通過模仿學習書法的技法、規律,然後再把學習到的技法規律加以運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這是古人總結的一條最快的學習書法的方法,屢試不爽。
  • 臨帖臨得還可以,一離帖就奇醜無比,用這2個辦法就可以解決
    我們知道,臨帖是我們學習書法最主要的途徑之一。所謂臨帖,重點是「臨」字。將字帖放在一邊,自己用筆在另外一張紙上臨摹、學習該字帖的書法。實際上,臨摹最為主要的目的就在於,它要還原書法家是如何進行書寫、創作書法作品的。在完成了這樣一個書寫過程之後,學習者從中學到書法技巧。
  • 學好硬筆書法,怎樣選擇字帖和臨帖
    前面給大家講了學習硬筆書法怎樣選用書寫工具,也就是筆和紙的選擇,但是對於初學書法的童靴,經常會面臨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寫出自己好的書法作品或者怎樣才能使字看上去漂亮,下面分兩個部分給大家講一下選帖和臨帖的問題。選帖如何選擇一本好的範帖?
  • 硬筆書法的臨摹方法
    學習硬筆書法少不了要臨摹字帖,而臨摹字帖就是一種模仿。如果恥於模仿,恥於臨摹,就無法學到他人的好經驗好方法,當然難以不斷提高和進步。 找一本自己喜歡的鋼筆楷書字帖,將較透明的(以能看清帖中字的筆畫為標準)書寫紙或者拷貝紙,蒙在字帖之上,用鋼筆按帖上的字一筆一畫地映寫下來,通過映寫,全面深入地了解原帖的點畫、結構,和用筆、筆勢的特點。一本字帖要反覆摹,直到記熟、寫熟。 摹帖的過程中,一定要動腦筋,找出一些書寫的規律來,切不可「依樣畫葫蘆」,只作機械的重複。
  • 不臨摹字帖能不能寫好字?感覺自己很有天才
    我們只能說沒有刻意的找一個字帖,去踏踏實實,一筆一畫的臨摹學習過一段時間。你想一想,每一個人開始學寫字,哪一個人是從想像而來的?哪一個人,不是按照我們規範漢字的楷書,一筆一畫從學字識字開始學起的,然後在實踐過程當中慢慢的在學書法?你沒有臨過帖,但是老師有示範,同學們寫的字都是來源於規範字帖的,只不過沒有那樣嚴格而已。
  • 臨帖中如何讀懂字帖隱藏的書法規則
    那麼什麼叫會臨帖?答案是首先要會讀帖,如果會讀帖那麼臨帖就事半功倍,否則會出現一個字帖還沒搞懂就急於換別的字帖,三五年下來還是一事無成,學書不可能有大的突破。那麼怎麼讀帖呢?讀帖是入帖的第一步,其他還有臨帖、背帖、核帖、用帖等步驟。這裡先講什麼是讀帖?
  •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修課,關於臨帖的問題都在這了
    臨帖說白了就是比著字帖寫,模仿字帖上的字,臨是接近的意思,帖是古代人留下來的經典的範本,是學習書法最好的教材。臨帖就是要和範本寫像,臨的字越接近原帖越好。臨帖其實就是模仿,一項技能你自己不會,想要學習它,就要先去模仿它,這是一種學習方法。就比如相聲有很多經典的老段子,初學相聲就要先從模仿這些開始。我們小時候寫作文,老師也讓模仿某作家的文章寫一段話,這和臨帖的道理是一樣的。
  • 如何入帖,如何出帖?
    人帖主要指通過對某一家、某一帖的臨摹學習,對其用筆的規律和結體的法則有比較深人的認識,對其形質和神韻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可以說是已經學得很像了。出帖則是在人帖基礎上,將所學之物消化吸收、融匯貫通、為我所用。這時字的形態已不為原帖所囿,但精神實質仍和原帖有著實際上的師承和親緣關係。
  • 臨摹字帖一筆一畫才是規矩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錯了嗎
    謝謝你的邀請和提問。「臨帖的時候是一筆一筆的慢慢臨好,還是快速的臨好?」您說的這個情況,不知道是臨的是什麼帖,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這是一個問題,臨摹書法字帖的速度,主要看字帖,如果字帖的書寫速度快,就應該快,如果字帖的書寫速度慢,臨摹字帖當然也就要慢一點,甚至一筆一畫的來寫,這是基本常識。第二是,是初學還是有一定的經驗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