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提高成績,但一定要閱讀這類圖書,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忽視了

2020-12-15 沛澤媽讀心理

如果你是一名家長,一定沒少聽老師說過閱讀的重要性,可閱讀並不是短期就能見效的一種學習方式,所以很難讓一些家長引起足夠的重視。

平時與一些家長聊天時,經常聽到有家長說:「現在孩子學習內容那麼多,那麼多科目,哪裡有時間閱讀啊?還是先把必須要學的東西學會吧。」有這種想法的家長認為閱讀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閱讀會影響孩子學習成績嗎

關於閱讀與成績的關係,我查到這樣兩條信息:

2015年10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遼寧、四川、陝西、河南和廣東等6省(直轄市)12縣(市、區)開展了「中小學生數字閱讀調查」,一共調查了48所中小學,有效樣本數量為5679個,樣本平均分布在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三年級。

該研究中心對不同學習成績學生的閱讀態度、內容、習慣、策略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後發現,數字閱讀並不是中小學生的「成績殺手」,反而對提高學習成績有重要作用(因為涉及到的內容較多,在此只把結論呈現給大家,不進行詳細地展開了。)

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2009年測試結果表明:經常讀故事類圖書的學生閱讀成績要顯著高於不經常讀故事類圖書的學生;經常讀漫畫類圖書的學生閱讀成績要顯著低於不經常讀漫畫類圖書的學生,在33個國家均呈現這樣的規律,其中部分國家兩類學生之間的分數差距達到了30個標準分及以上。

由此可見,閱讀與提高成績是不矛盾的,相反,閱讀還會提高孩子的成績,而所謂的成績並不是單指語文成績,對其他科目也是有影響的。

你家孩子讀對書了嗎

我家老大讀三年級,從一年級開始,學校每個學期都會給家長發一些課外閱讀的書目,讓家長給孩子購買課外書閱讀,考試的時候就會考課外書裡面的內容。有些孩子書是買了,但是基本上沒翻過兩頁,孩子不讀書,家長發愁,但是讀書就一定讀對嗎?

我遇到過一個家長,他跟我說他家孩子不愛看其他書,就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米小圈上學記》《淘氣包馬小跳》等,這位家長覺得讀書總比不讀好吧,喜歡讀就讀唄,就給孩子買了很多喜歡看的書。

首先,這類帶有故事情節的書是可以給孩子閱讀的,以上提到的兩種書都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在孩子還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時候,閱讀這些書,可以把孩子領進閱讀的大門。

但是長期閱讀這些書就不適合了,要讓孩子進行科學閱讀,什麼是科學閱讀呢?科學閱讀就是科學性讀物的閱讀,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科普閱讀,這是一個很容易被老師、家長忽視的一點。

我發現學校給學生們提供的一些書目,大多偏向文學閱讀,人文閱讀,沒有一本是科普讀物,包括現在的親子閱讀,也以滋潤心靈的繪本為主,那麼,為什麼要提倡科普閱讀呢?

1.科普讀物能夠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故事性的讀物更注重的是情節,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初期,此類讀物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科學閱讀更注重的是邏輯性、思維能力的提升,知識性更強。

我舉兩個例子:柯爾的《神奇校車》與法布爾的《昆蟲記》,《神奇校車》生動地講述了海底世界、人體、颶風、地球內部、太陽系等科學內容的讀物,《昆蟲記》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

此類圖書不僅能幫助孩子提高多種文本的閱讀能力,還對學習數學、物理等理科課程有幫助,因為數學、物理中涉及到的一些定義、知識點比較抽象,不好理解,通過閱讀科學性讀物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對理科課程的理解,讓學習變得容易一些。

在這次期中考試中,我讀三年級的兒子的試卷中就出了一道有關蚊香的題目,如下圖所示:

這就屬於科普文章,如果孩子之前一直讀的是帶有故事情節的圖書,在做這道題的時候,就會感到不順手,甚至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2.科普讀物能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科普讀物包羅萬象,比如生命、宇宙、地球、海洋信息、能源、生物等等,大到宇宙的誕生、太陽系,小到腸道細菌,身邊的植物、動物等,科普就是用淺顯地、讓人們能夠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介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它是一種社會教育活動。

2016年12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英國倫敦發表了國際學生(包括中國學生)PISA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經合組織超過五分之一的學生沒有達到基準水平,十多年來的科學突破並沒有轉化為學校科學成績的突破。一言以蔽之就是,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與意識較為薄弱,不能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創造能力有待提高。

要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閱讀科普讀物是基礎,也是起點,閱讀科普讀物能夠引發孩子的思考,比如,我兒子在讀到鳥兒可以擊落飛機這樣一篇文章時,他問我:「小鳥那麼小,飛機那麼大,怎麼可能把飛機擊落呢?」帶著這樣的思考,我給他講了動量守恆定律,講了運動是相對的,這就是為孩子在開啟創造的大門。

如果我們經常讓孩子閱讀此類圖書,那麼,孩子的主動思考能力就會增強,也有助於提高創造力。

如何讓孩子喜歡上科普讀物

小學生為什麼喜歡讀《淘氣包馬小跳》這類的圖書呢?因為這類圖書貼近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代入感,同樣的道理,讓孩子喜歡上科普讀物,首先要讓科普讀物貼近生活,讓孩子看得到,觸摸得到,其次,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興趣,迫切地想找到答案。

在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套《俄羅斯大師科學叢書》,這套叢書入選世界十大科普叢書,全世界銷售量超過了2000萬套,為人大附中等名校教師推薦為必讀書目。這套書確實不錯,那麼,如何讓孩子愛上這套書呢?不是我們把書丟給他,他就能讀得下去。

第一步,結合生活實際,給孩子提出問題

有一次我從冰箱裡拿出一塊凍肉,用來包餃子,我當然希望它快點化掉,於是,我就問我兒子,「要想把這塊肉快點化開,是用熱水好,還是用冷水好呢?」兒子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熱水了。」

我搖搖頭說:「用熱水的話,凍肉中間的部分化起來會非常困難。」我的回答立馬勾起了孩子的興趣,這就是吊胃口,吊足了胃口,孩子的興趣才會越濃,尋找的答案的動力才會更強。

第二步,把問題回歸到書中來

當我看兒子迫切想知道答案後,我告訴他那套《俄羅斯大師科學叢書》中的有一本《趣味物理學》,這裡面有答案,你自己去找吧。

科普知識涉及的面非常廣,就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問不完的問題,所以,我們有問不完的問題,我們問的越貼近孩子的生活,越巧妙,孩子的興趣就會越足,自然而然地就把孩子從興趣引導了閱讀科普讀物上來了。

第三步,讓孩子動手

我們可以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還可以買一些適合在家裡做的化學、物理小實驗。我家裡就有一套物理實驗器材和化學實驗器材,孩子雖然才上三年級,但他已經學會了串聯、並聯電路,了解了電阻的作用,這些都是他通過動手學會的。

化學實驗就更好玩了,我兒子在家裡做過人造雪,會變色的杯子等,讓孩子做這些有趣的事情,會讓他們更加痴迷科學閱讀,如果孩子不願意動手,家長可以參與進來,和孩子一起來。

總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要從抓住孩子的興趣點開始,而《俄羅斯大師科學叢書》這本書非常貼近生活,裡面的所有知識點都是孩子生活中接觸到的,卻從來沒有引起孩子注意與思考的東西,我們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讓孩子對這本書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孩子開啟探索科學的智慧大門,他們對科普閱讀的熱愛一定會超過我們的想像,孩子的思維能力也將提升一個臺階,至於提高學習成績只是時間問題了。

相關焦點

  • 四年級小學生喜歡看童話,語文老師卻說,提高閱讀量要看這幾類書
    家長們也都能明白一個道理,多看書和多閱讀有關聯卻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我們老師也會教學生如何來寫出想像力故事,建議同學們多看看故事書等積累一定閱讀量。三四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已經可以來獨立閱讀文學作品了,是培養閱讀興趣的好時機,四年級的孩子喜歡看童話故事說明孩子對想像力故事有一定的興趣,可以鼓勵和支持。不過,閱讀也要分類,除了看童話還應該看什麼類型的書呢?
  • 小學一二年級的閱讀指導:這7大類的書都能看,家長不用愁選書
    常有家長問我:孩子上了小學,該怎麼看書啊?我怎麼給孩子買書呢?一二年級怎麼培養閱讀習慣呢?我選的書,孩子都不喜歡看,還是得老師來列書單。說實話,老師心目中的書單和教參書上保持一致,並且老師的閱讀喜好和小學生也不一樣,老師推薦的書,只能是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習慣上,是正面意義的書籍。至於學生看不看,都取決於自己的興趣。
  • 初中生要提高學習能力,爭取全面發展,要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許多家長認為:學生只要完成好學業,外加學一門專長,就有把握進入重點學校,考大學也就有指望了……由此,就使許多孩子被迫變為課本和分數的「奴隸」,從而引發勞動意識淡漠,體育活動無用等問題,至於課外閱讀更成為「被遺忘的角落」,真是莫大遺憾!對課外閱讀的作用認識不足,是許多家長認識上的偏差。學生以學業為主、為先是正確的,但忽視課外閱讀就顧此失彼了。
  • 朱永新:兒童閱讀,別忽視「怎麼讀」!
    泛讀建立在較快閱讀速度的基礎上,比如一般故事性的書、流行性小說,或者兒童對某類書不是很感興趣,但是作為收集資料要查找一些書籍,這時是可以泛讀的。精讀往往要精益求精去細讀,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一般來說,經典是需要精讀的,特別是配合整個學科學習的一些重要著作。精讀以後,兒童能比較全面地掌握書的內容、結構、思想和觀點。
  • 小學階段孩子的語文成績該如何提高?是該多刷題還是多閱讀?
    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孩子的語文成績該如何提高?大多數家長都很迷茫,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畢竟語文是一門大科,它在孩子們的綜合成績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也是伴隨著孩子們時間最久的一門學科。
  • 沒聽寫過生字詞,家長堅持3個閱讀積累,就幫孩子提高了語文成績
    果然,該生家長辭職了,有了大量的時間來陪伴學習,家長也下了狠心來抓語文成績,不過家長分享給我的輔導經驗,也讓我進行了教學反思,因為家長說,她沒有給孩子鞏固基礎,平時就一直在做閱讀積累。這讓當語文老師的我非常不解,按理說成績中等水平的五年級同學,想要大幅提高成績,在10-15分左右,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基礎知識鞏固。
  • 愛閱讀與語文成績不好有什麼關係?
    ②孩子看書很多,各種類型都有,可是平時作文卻寫不好,怎麼辦?③孩子愛看書,可是一到完成各種老師要求的作業就開始不認真,怎麼破?這幾個問題比較類似,也比較集中,都是在質疑和拷問這樣的一點「讀書多,為什麼語文考試成績卻上不去?」
  • 語文閱讀理解難,更換解題方法和思路,有助於提高成績
    ,說不難也不難,但是也是需要學生下足功夫才能提高成績的,尤其是語文閱讀理解方面想要得高分屬實是有點苦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學生想要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一定要改變解題方式還有思路。筆者有個鄰居家的交朋友小源,小源同學學習成績一直在班級裡面都是中上等左右,小源的數學成績一直還是可以的,但是小源非常懼怕語文考試,還有語文課,每當語文老師讓小源讀課文時,小源都是非常緊張而且還磕巴,所以這也是小源害怕上語文課的原因。
  • 小學生閱讀名著,不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而是培養這3個學習習慣
    在小學階段的閱讀,不少語文老師開始要求閱讀名著,經典的名著作品,學生看不懂,也理解不了,無法產生共情。但老師要求的,家長都會積極響應,買了各種小學生讀本的經典名著,希望孩子多少能翻一翻,看一看。老師也會跟家長解釋,閱讀名著的原因是考試會考,家長就更緊張了,一定要讓孩子認真讀名著,學生們看得很痛苦,其結果就是對閱讀這件事越來越抗拒。
  • 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差,靠提高閱讀量還不夠,而是題做得太少
    很多家長也非常重視閱讀,給孩子買書、送到閱讀培優班、參加讀書分享會,想通過閱讀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殊不知,成績沒提高,孩子更不願意學語文了。但凡語文學習困難的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都缺乏學習主動力。被家長推著走,負責的家長會揪著孩子聽寫、背誦、閱讀、寫作,沒有耐心的家長乾脆放棄學習輔導,只看學習結果,成績不好就打罵,送到補習班去。
  • 愛閱讀的孩子更聰明,父母不要再忽視,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要趁早
    期中考試後家長會上,老師提出要家長每個月都要給孩子買課外書,讓孩子每個月都要主題閱讀,而且閱讀後要畫思維導圖和做讀書筆記。老師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幾個家長打斷了。有家長說:「現在學習任務這麼重,作業又那麼多,哪有時間讀那些閒書,簡直浪費時間,而且孩子也不喜歡讀書呀。」
  • 掌握閱讀技巧,先給圖書分好類,小學生輕鬆做到一年讀100本書
    家長首先要把閱讀和語文成績分開。小學階段需要閱讀,但是閱讀的習慣培養是以興趣為主,而不是要從閱讀中一定品出個人生哲理和道德深意。小學生的閱讀除了通過積累識字量,打開知識的大門,在書中建立基本的語文學習邏輯,更多的是通過閱讀去認識世界。當我們成年人一定要把閱讀和成績扯上關係,閱讀肯定就不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
  • 英語繪本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家長一定不要忽視
    在母語學習中,大家都有過這樣的切身體驗:我們最早接觸的書本絕對不是一本正經的文本,而是畫滿了圖畫的繪本。同樣,較之白紙黑字的英文經典文本閱讀,學生更傾向於感官性的繪本閱讀材料。談繪本閱讀的重要性之前,先澄清一些家長對繪本的一種誤解:認為繪本就是孩子看過笑一笑就算了,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像作文書、詞彙書這種讀物才對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更有幫助。並不是這樣的,繪本閱讀對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大有幫助,同時也是學好英語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徑。
  • 暑假閱讀不拼數量拼技巧,掌握正確閱讀方法,才能提高語文成績
    我們家長都想通過閱讀來提高語文成績,實際上閱讀對成績的提高幫助並不大。閱讀帶來的直接學習收益就是擴充知識量和提高對文字的感知力。當我們把知識量和對文字的感知、對語感的培養運用到語文學習中去,建立好了學習的能力,這才是提高語文成績的唯一方法。而且這個學習過程,是以積累為主的,時間也是會根據孩子具體學習能力來定。
  • 小學的重點不在成績,而在閱讀!(附語文老師力薦閱讀書單)
    常有家長問:我家孩子小學成績挺好的,常常考100分,為什麼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初三,突然就被落下了?其實,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欺騙性」的,而初中成績不好,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在小學時,家長忽略了一種能力的培養--閱讀能力。
  • 大量閱讀一定能提高閱讀能力?那要看讀什麼書
    閱讀能力的提升,要靠大量的閱讀。那是不是讀的書多了,閱讀理解能力一定好?大部分喜歡讀書的學生,閱讀理解力都比較好,可是有個別學生也喜歡看課外書,閱讀理解能力卻並不怎麼樣,這又是為什麼?我認為,能否提高閱讀能力,還要看他平時讀什麼書。
  • 別再讓小學生海量閱讀了,語文老師的心裡話:好成績不靠閱讀數量
    語文的學習成績和閱讀量往往緊密相連,於是我們常聽語文老師、教育專家說,多讓孩子看書,海量閱讀,甚至各種各樣分階段、分年級的閱讀書單層次不窮。看書成了每個小學生的「噩夢」,寫完作業被家長要求閱讀,作業寫不好也被老師要求多閱讀,字跡寫得差也要多閱讀,學習態度有問題還是多閱讀……似乎語文學習的問題,只要多閱讀就成了一個「萬能解藥」,包治百病。
  • 怎樣和孩子一起進行課外閱讀?老師和家長都可以學會的方法
    「陪孩子讀書」已經成了很多家長必做的功課,不僅僅是學校老師的要求,更是當今孩子學習語文的必經之路。孩子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擴大知識面,增強需要感悟能力,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成績。這個時候孩子更多的閱讀興趣是在關注故事的情節和語言的趣味性。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閱讀過程中,可以先讓孩子說圖,在讀文字。遇到不認識的字鼓勵孩子自己拼讀。讀完後,可以和孩子聊聊這是一個什麼故事,或者讓孩子把這個故事講一講,還可以談談故事中的人物。
  • 語文老師說出真話:這類書不必讀,不是給家長省錢,是讀了沒有用
    對於小學生應該閱讀哪些書,除了老師會分享推薦一些書單,家長們也會根據教育專家的建議來為孩子購買。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有很多,大量閱讀的書不是把書店裡的書都買回來全讀一遍,而是我們要有甄別的能力,哪些是好書,哪些不適合小學生看。
  • 大量閱讀可以提高孩子語文成績嗎?
    有家長問,大量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嗎?答案是肯定的。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成績,還會對其他學科如英語、史地生、包括理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積累知識、開闊視野、啟發思考、陶冶情操,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進一步影響未來的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