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最美麗的詩句,48字精美絕倫,「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

2020-12-04 老張侃詩詞

通過我們之前對《詩經》的賞析可以看到,在已經品讀的十幾首古詩,基本上都和當時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且大多數都是在寫婚姻生活。從《關雎》當中兩人之間的兩情相悅,愛情追逐,到後來兩個人共同走入的家庭生活當中,更是謳歌了對婚姻生活的美好。

雖然在後世的評價當中,這樣的詩詞都有社會倫理規範的價值。但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這種描寫先民們簡單生活的詩句,是他們最早生活的縮影。

在這樣的基礎之下,我們今天分析的這首古詩更有特色,堪稱是《詩經》當中最為美麗的詩句。因為他第一次把世界放到了對新婚新娘的描寫之上,48字精美絕倫,「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首古詩就是《國風·周南·桃夭》,我們對於這首古詩的開頭的詩句非常的敏感。「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按照《詩經》當中賦比興的寫作手法,這首古詩也是以桃花起興來比喻新娘。一方面用來比喻新娘的容貌非常美麗,另外一方面也在比喻新娘結婚之後,預示著家事興旺,預示著後世子孫綿延不絕,就如同桃花帶來桃子一樣。

在古人們詠嘆的那些花朵當中,桃花是最為嬌豔的,而且這種嬌豔就如同新婚當中新娘的笑臉。在這裡,詩人最早把桃花和新娘之間建立聯繫,開闢了詩歌當中詠嘆美人的先例,這一文學聯繫給後世詩歌創作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就這首古詩的主題來說,是對於女子家業興旺、早生貴子一種美好的期盼,寫的依然是婚姻生活和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古代人追求多子多福,而如同桃花般豔麗的女子,就是多子多福的美麗象徵。

「灼灼其華」意思是色彩鮮豔,就如同火焰一般,襯託出了新娘的美麗,以及生命力的旺盛。「有蕡其實」形容桃花的碩果纍纍,這點也表示的對新娘生育子女的期待;「其葉蓁蓁」指的是桃花的枝葉茂盛,能夠給一個家庭帶來好運。

「之子于歸」,迎娶這個姑娘入了門兒,帶來的是夫妻美滿又和諧「宜其室家」,帶來的是早生貴子,後嗣興旺「宜其家室」;帶來的是齊心協和諧,全家和睦「宜其家人」。

這首古詩可以說是《詩經》當中最為美麗的詩句,開創了用花朵詠嘆美人的先例。今天讀來依然覺得驚豔。

相關焦點

  • 一首充滿歡樂氣氛的先秦小詩,被評為「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
    《詩經》三百篇中的第六篇《桃夭》就是這樣的作品,不但讚美了姑娘的美麗,渲染了歡樂的氣氛,而且向人們傳達了正確的婚姻家庭觀念,闡釋了什麼是美。是一首真正流傳千古的好詩作。桃夭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詩經中的這首詩,寫盡少女之美,是千古賦詠美人之祖
    《詩經》中的《桃夭》,是描寫美女最早的詩篇,詩中以桃樹桃花喻新嫁少女的青春豔麗,開後世以自然景物喻美女的先聲,清人姚際恆《詩經通論》中說:「桃花色最豔,故以取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毛詩序》中說:「《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
  •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被稱為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
    這種寫法,美則美矣,卻沒有多少想像的空間,而人的想像力其實最無敵的,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暈輪效應",也就是一種以偏概全的心理作用,因為看到對方的某一個優點,而自發的把這個優點無限放大,用想像力來填補美化其他方面。
  • 這首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詩美人美,誦讀千遍而不厭
    關雎在這305首詩中,就有被稱為「中國愛情詩的開山之作」的《關雎》和「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的《桃夭》,據考證,《桃夭》的創作年代要早於《關雎》,但不知什麼原因,孔子(亦或是後來的編輯傳承者那美麗的姑娘像盛開的桃花一樣的鮮豔欲滴,照眼欲明,像茁壯的桃樹一樣充滿青春氣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樣美麗的姑娘,嫁過門之後,必定夫妻美滿,家庭和順。桃花鮮豔,桃枝鮮嫩,姑娘知書達理,溫柔賢惠,朝氣蓬勃,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撲面而來。這種喜氣,這種歡樂,感染了圍觀的人群,帶給了婆家,伴隨了她的一生,傳到了幾千年後的今天。所以,我們今天讀來,依舊能感受到那熱烈歡快的氣氛。
  • 《詩經·桃夭》:史上第一首以桃花比美人的詩,千古詠美人詩之祖
    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用桃花喻美人的當屬《詩經》了。在《國風·周南·桃夭》中,鮮嫩的桃花嬌豔美麗,待嫁的新娘面如桃花,嬌美動人。桃花盛開與新人成婚都是一件令人歡欣的美好事情,是熱鬧盛大的場面。詩中這樣寫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讀《詩經》之她是以花喻美人之祖,後人爭相模仿,卻從未被超越!
    文學作品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豔如桃李」等詞語,詩歌也層出不窮,如魏晉阮籍《詠懷昔日繁華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輝光。」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北宋陳師道《菩薩蠻·佳人》詞:「玉腕枕香腮,桃花臉上開。」
  • 詩經之桃夭:人面桃花兩相映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我讀桃夭】繁密的桃樹滿枝都是含苞欲放、鮮豔欲滴。桃花朵朵怒放,鮮明耀眼。待要出嫁的少女啊,你要把美麗帶到夫家,和和睦睦美好生活。
  • 國學課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那些古詩詞中的美人
    ——《詩經·碩人》詩歌史上最早的「點睛之作」恐怕要數《詩經·秦風·碩人》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了,詩中的美人在顧盼之間,一晃過了數千年,顧盼有神的美目牽動了歷代許多詩人的心,使人久久不能忘記。容光煥發如秋日下的菊花,體態豐茂如春風中的青松。她時隱時現像輕雲籠月,浮動飄忽似風吹落雪。6.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詩經·桃夭》這兩句非常有名,即便只讀過很少幾篇《詩經》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拿鮮豔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實在是寫得好。
  • 給孩子們的大美古詩詞1|《桃夭》(詩經節選)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點評:這首詩以桃花喻美人,「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夭夭,美麗茂盛。華,同「花」。歸,古代稱女子出嫁為歸。室家,家庭。與桃花相連的文化意象代代流傳。晉人陶淵明有《桃花源記》傳奇。漢代司馬遷有「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的名句。
  • 《詩經》裡這些美麗的句子,你都讀懂了嗎?
    三千多年前的《詩經》是中國最早的文學,是先民發自內心所吟唱的質樸抒情歌謠。一詞一句都蘊含了情感之美,已融入進了民族的骨血中。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其中絕美的詩句太多,下面這八句,引用最多,流傳最廣。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 筱青讀詩經(2)桃之夭夭---詠婚歌
    筱青解經:這首詩非常有名,即使沒讀過《詩經》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況且去年剛剛播完火得一塌糊塗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按照詩經的編排順序,這應該是第六首,第二首是《葛覃》,是寫新婚後織布洗衣準備回娘家探望父母的,而這一首則是桃花一樣美麗的姑娘為出嫁做準備。
  • 一首無名氏寫的小詩四言被譽為美女之祖,詩仙競相模仿
    例如,無名氏寫的詩四言被稱為「詠美人之祖」,人們一直在研究他,詩人們也試圖模仿他,但古典文學從未被超越。這首詩是《桃夭》。我相信即使那些沒讀過《詩經》的人也能背誦「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樣的句子。原因是《桃夭 》易懂,生動,易於記憶和演唱。
  • 於文華詩經MV 《國風·周南·桃夭》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國風·周南·桃夭》「桃花色最豔,故以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  通篇以桃花起興,以桃花喻美人,為新娘唱了一首讚歌。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美麗的女子,出嫁了——《桃夭》
    《周南·桃夭》是千古詩集《詩經》中,祝賀女子出嫁的一首詩《孟子·滕文公》中有言: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婚姻嫁娶,亙古不變,一樁幸福美滿的婚姻,多麼令人豔羨,此乃新人之幸,家人之幸,親朋之幸矣。三千年前的那朵桃花,依舊鮮豔。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 詩經裡被評為各類題材鼻祖的詩篇,都值得人們用心收藏
    《詩經》問世的兩千多年來,用她那最樸實的語言,呈現給人們極其豐富的思想內容和驚人的藝術魅力,也為後世的人們打開了通往優美文學的大門。而《詩經》裡的許多詩篇,也已成為各類題材的鼻祖,讓我們來細細品讀這些早已成為後世標杆的詩句。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從郎朗的婚禮想到的「詠新婚詩」
    由此,我想到了《詩經》中那首著名的令人神往的「詠新婚詩」——《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 錯過窈窕淑女,還有桃夭灼灼其華,盤點《詩經》中美人有多少?
    曹植的《洛神賦》中,洛水之神宓妃身姿綽約,「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羞花美人楊玉環國色天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何等美貌;李延年的《佳人曲》中,妹妹李夫人遺世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何等國色……然而,這些讚揚美人的詩詞,大都來源於《詩經》,對於千古美人的標準也逃不掉莊姜
  • 《中國詩詞大會》少不了的《詩經》8句話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擊鼓》本是一首戰爭詩。詩中男子怨戰爭的降臨,怨徵役無歸期,怨生死聚散。想起曾經對女生的約定:我要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無論生死,我們都要在一起。——詩經·衛風·碩人說到描寫美人的詩句,最傳神的要數這兩句。「柔荑」、「凝脂」固然美,也只是形態的靜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亮麗生動,氣韻靈動。那楚楚動人的笑靨和顧盼生輝的秋波,是怎樣的千嬌百媚。神韻,才是最動心的。
  • 辭清情深|傾聽《詩經》裡一曲曲愛的歌謠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先賢孔子曾用這句話評價《詩經》——至情流溢,直寫衷曲,毫無偽託虛徐之意。《詩經》中的愛情是那樣的毫無保留,樸實純真,在經過了時光的淘洗之後,仍然繾綣美好。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詩經》中的愛情,即是「情之起,思無邪」。無論是所愛之人可望不可及,還是情侶約會的盈盈笑意,抑或是夫妻之間的瑣屑細語……《詩經》用最簡單的文字、最質樸的語言,描寫著三千年前的人們最真摯、最明朗的愛情。
  • 詩經·周南·桃夭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3]。之子[4]於歸[5],宜[6]其室家[7]。桃之夭夭,有蕡[8]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9]。桃之夭夭,其葉蓁蓁[10]。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夭朗讀桃夭注釋及注音[1]夭夭:鮮妍美盛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