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北齊書》

2020-11-04 鵬為古籍


1. 書籍介紹

《北齊書》為二十四史之一,是唐朝史學家李百藥撰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該作品共50卷,紀8卷,列傳42卷。記載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續北魏分裂、東魏立國、北齊取代東魏,下迄北齊亡國,前後約五十餘年史實,而以記北齊歷史為主。

到南宋時,五十卷的《北齊書》僅剩一卷帝紀、十六卷列傳是李百藥的原文;其餘各卷,都是後人根據唐代史家李延壽所撰《北史》抄補修成的。《北齊書》成書時原名《齊書》,為區別於南朝梁蕭子顯所撰的《齊書》,始改稱為《北齊書》,而稱後者為《南齊書》。



《北齊書》的創作以史為鑑,以李百藥自身經歷的朝代更迭之時的盛衰變化,總結政治得失的經驗教訓;此外,《北齊書》內還記載了科學技術方面的豐富內容,例如從書中可以得知,我國早在1500年前便發明了灌鋼技術,比歐洲煉鋼法要早1000多年。

2. 作者經歷


李百藥,字重規,定州安平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李百藥出身於仕宦家庭。父親李德林字公輔,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參與國史修撰,編成紀傳體《齊史》27卷,入隋官至內史令,封安平公,任內又奉詔續修《齊史》,全書未成而卒。

李百藥因自幼受家庭影響,少年時就好學博聞,富於獨立見解。李百藥在隋開皇初年曾任東宮通事舍人、太子舍人、禮部員外郎等職,還繼承了父親李德林的安平公爵位。他的才能得到隋文帝賞識,一時朝中奏議文告,多出自他的手筆,然而在隋煬帝時受到排擠,官運蹇滯。



後入唐時,受到唐太宗重用,參加了制定《五禮》及律令的工作。輔佐太子李承乾時,又對太子的散漫無度數有匡正,對於朝中其他政事,也都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於政治上頗有作為。

3. 目錄簡介

【紀】 共8卷

卷一·帝紀第一·神武上

卷二·帝紀第二·神武下

卷三·帝紀第三·文襄

卷四·帝紀第四·文宣

卷五·帝紀第五·廢帝

卷六·帝紀第六·孝昭

卷七·帝紀第七·武成

卷八·帝紀第八·後主等



【列傳】 共42卷

卷九·列傳第一·神武婁後等

卷十·列傳第二·高祖十一王

卷十一·列傳第三·文襄六王

卷十二·列傳第四·文宣四王

卷十三·列傳第五·趙郡王琛

卷十四·列傳第六·廣平公盛

卷十五·列傳第七·竇泰等

卷十六·列傳第八·段榮

卷十七·列傳第九·斛律金

卷十八·列傳第十·孫騰等

卷十九·列傳第十一·賀拔允等

卷二十·列傳第十二·張瓊等

……

卷四十九·列傳第四十一·方伎

卷五十·列傳第四十二·恩幸



4. 版本優勢

「百衲本」《二十四史》,是由商務印書館於民國初年在張元濟主持下推出的影印版的「二十四史」。期間張元濟耗費巨資搜訪宋元善本,通過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攝影製版技術,歷經十餘年的努力而完成這項工作。

因各書底本多殘缺不全,不得不通過許多版本相互參校、補綴而成,猶如僧侶之「百衲衣」,故名之曰「百衲本二十四史」。



百衲本對殿本、局本中的謬誤有所匡正,對歷史研究的功績有目共睹,影響深巨,曾被史學界一致公認為「中國最佳全本正史」,是中國史學上的一座豐碑,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本系列古籍使用鵬為古籍版式設計、鵬為古籍排版樣式及獨家鵬為仿宋字體,使閱讀更加順暢清晰。

鵬為古籍函套均為獨家設計、手工製作,密封款式可全方位保護書籍;鵬為古籍為古法手工四孔線裝,取用高強度絲光線,結實又美觀。


相關焦點

  • 「鵬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晉書》
    他曾在《修<晉書>詔》中留下名句:「大矣哉,蓋史籍之為用也!」其含義為:史書的作用極大。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學家,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房玄齡從小善於詩文,十八歲便舉進士,授羽騎尉、隰城縣尉。在晉陽起兵後投靠李世民,並積極為其出謀劃策,成為了秦王府得力謀士之一。武德九年,謀劃玄武門之變,隨同杜如晦等五人居於首功。李世民即位後,拜中書令、邢國公,負責綜理朝政,兼修國史、編纂《晉書》。
  • 「鵬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南齊書》
    書籍影響《南齊書》中的一些文化史記載頗有價值。除科技外,蕭子顯還用了很多篇幅對佛教進行宣傳,對佛教傳入中國及與中國傳統思想融合的過程作了介紹,幫助人們研究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融合與發展。因各書底本多殘缺不全,不得不通過許多版本相互參校、補綴而成,猶如僧侶之「百衲衣」,故名之曰「百衲本二十四史」。
  • 「鵬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陳書》
    它是二十四史裡篇幅最小的一部,只有十六萬字左右,如果只是大略的的看一下具體的情節構架,不到一天就能讀完。作為一本史書,又為何如此短呢?原來,陳朝封建政權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沒有特別的建樹,或許與此有關。
  • 「鵬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梁書》
    書籍介紹《梁書》,二十四史之一,是唐初姚察、姚思廉所撰的紀傳體史書。書籍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梁書》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以及蕭梁皇朝五十餘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於姚察之手,這幾乎佔了《梁書》的半數。
  • 「鵬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魏書》
    有人說,《魏書》「遺其家世之位」;有人說,「其家不見記載」;也有人說,《魏書》記事「妄有非毀」,等等,一時間鬧得「群口沸騰」。這場風波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一是北齊皇帝高洋、高演、高湛都相繼過問此事;二是在十幾年中魏收兩次奉命對《魏書》作了修改;三是於「眾口渲然」中《魏書》被有些人稱作「穢史」。這最後一條,影響所及,直至於今。
  • 「鵬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南史》
    所刪主要是詔、奏、表、疏、文賦,北宋宋祁對本書的這種外理方法甚為欣賞,認為它超過了宋、南齊、梁、陳四書。他說《南史》「頗有條理,刪落讓辭,過本書遠甚。」(《新唐書·李延壽傳》)清朝學者的評論互有牴牾,永瑢等認為本書中的「宋、齊、梁、陳四朝九錫之文,符命之說,告天之詞,皆沿襲虛言,……是芟削未盡也。」
  • 「鵬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宋書》
    全書以資料繁複而著稱,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為研究劉宋一代歷史的基本史料。該書篇幅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很注意為豪門士族立傳。沈約在宋時曾撰《晉史》,未成。當時流行的諸家《晉書》,記述典章制度的極少。他在《宋書》諸志中的敘述,往往上溯到魏晉,可以補《三國志》等前史的缺略。
  • 「鵬為文化之二十四史」——《史記》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記》,成為了記載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並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 《百衲本二十四史》——先人嘔心瀝血之作
    因各書底本多殘缺不全,不得不通過許多版本相互參校、補綴而成,猶如僧侶之「百衲衣」,故名之曰「百衲本二十四史」。鵬為文化系列二十四史·百衲本二十四史之主要影印底本·1、《史記》……宋慶元黃善夫刻本2鵬為文化系列二十四史·百衲本二十四史之影印緣起·1920年——商務印書館開始輯印「四部叢編」,進行途中
  • 「鵬為文化獨家線裝古籍」——紅樓夢
    鵬為文化出品《紅樓夢》《紅樓夢》誕生於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期,鵬為文化出品《紅樓夢》鵬為文化出品《紅樓夢》他祖籍遼寧,且祖上為漢人,在明末時期加入了滿洲籍鵬為優勢本系列古籍使用鵬為古籍版式設計、鵬為古籍排版樣式及獨家鵬為仿宋字體,使閱讀更加順暢清晰。鵬為古籍函套均為獨家設計、手工製作,密封款式可全方位保護書籍;鵬為古籍為古法手工四孔線裝,取用高強度絲光線,結實又美觀。
  • 中華文化瑰寶之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 「鵬為文化獨家線裝古籍」——文選
    鵬為文化出品古籍《文選》,由南朝梁——鵬為文化書 籍 介 紹 《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一般認為,《文選》編成於梁武帝普通七年 至中大通三年之間。
  • 「鵬為文化獨家線裝古籍」——列女傳
    鵬為文化出品古籍——鵬為文化書籍介紹《列女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書,也有觀點認為該書是一部婦女史。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君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君子也。」遂居於此。
  • 「鵬為文化精校推薦」——《茶經》與茶文化
    」,一千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茶葉權威地位,正如美國威廉·烏克斯在他的《茶葉全書》中指出的:「中國學者著述了第一本完全關於茶葉之書籍,於是在當時中國農學家以及世界有關者,俱受其惠。」人們在宴會、待客、祭祀等多方面都會用到茶,在這之中,最喜好飲茶的當為文人雅士,並好用詩文反應茶事,茶已漸漸萌生出文化色彩。到了唐代,飲茶風氣傳播到全國各地,且我國產茶地區的格局也在唐代基本確立,同時對日本、朝鮮的影響亦是很大。因唐代茶葉生產發達,出現許多名茶,各地制茶技術更是日益提高,茶葉文化在此時達到了成熟時期,是茶文化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 杜 鵬|關於「氣」的雜談
    關於氣的各種說法在傳統文化中隨處可見,蒙學讀本《幼學瓊林》開篇就說:「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升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在古人看來天地都是由氣的變化而形成的,人類與一切生物具備的生命能量或動力,也被稱為是氣,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均是氣的運行與變化的結果。
  • 「鵬為文化精校推薦」——《梅花百詠》
    韋珪受應憲使之命吟詠梅花,最初有26首。後來又不斷將所見所聞寫成詠梅之詩,演為百首,成為《梅花百詠》。——鵬為文化書籍介紹《梅花百詠》,始作於元至正二年冬十一月,這一年李仲山按治姑蘇,公務之餘常和好友談古論今,樂此不疲。韋珪受應憲使之命吟詠梅花,最初有26首。
  • 「鵬為文化精校推薦」——《顏氏家訓》
    ——鵬為文化書籍介紹《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顏之推創作的家訓,該書成書於隋文帝滅陳國之後,隋煬帝即位之前。清代陳宏謀之《養正遺規》,都曾取材於《顏氏家訓》。顏之推年少之時就開始自己研習《儀禮》、《左傳》,由於博覽群書且頗有才情,他得到了南朝梁湘東王蕭繹的賞識,被任命為國左常侍時年僅十九歲。
  • 「鵬為文化精校推薦」——《浮生六記》
    本書是沈復在愛妻陳芸過世後所創作的追憶之作,以筆墨深深地刻下二人之間的美好既往,只是,再多的詩情畫意,似乎也難掩沈復的悲戚之情。後來,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小攤上發現此書的殘稿,文學史上於是才有了一塊《浮生六記》的立足之地。
  • 「鵬為精品推薦」古文觀止
    作品「極聲貌而窮文」,工於描繪,描繪中雖用韻語,卻與詩不盡相同,韻散相結合,加強聲情之美。三、深遠意義《古文觀止》以時代為綱,作者為目,各類文體的作品集粹於一處篇幅小、內容廣、知識全,琅琅上口的短文多角度展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文人非凡的智慧。 其流行性、通俗性和權威性至今難以動搖,影響巨大,是現代青年首選的古文讀本。
  • 「鵬為文化精校推薦」——蒙學經典 千古流傳
    《百家姓》雖包含許多姓氏,但排列整齊,對仗押韻,雖說內容沒有文理,但對於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與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這是本書能流傳千百年的重要原因。「訓詁」為「解釋」之意,具體指解釋古代漢語中字詞的意義。「訓」,許慎《說文解字》:「訓,說教也。」段註:「『說教』者,說釋而教之』」。明梅膺祚《字彙》:「訓,釋也。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 用現代漢語說,訓,就是通俗的話去解釋某個字的字義。「詁」,《說文》:「詁,訓故言也。從言,古聲。」段註:「訓故言者,說釋故言以人,是之謂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