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為二十四史之一,是唐朝史學家李百藥撰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該作品共50卷,紀8卷,列傳42卷。記載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續北魏分裂、東魏立國、北齊取代東魏,下迄北齊亡國,前後約五十餘年史實,而以記北齊歷史為主。
到南宋時,五十卷的《北齊書》僅剩一卷帝紀、十六卷列傳是李百藥的原文;其餘各卷,都是後人根據唐代史家李延壽所撰《北史》抄補修成的。《北齊書》成書時原名《齊書》,為區別於南朝梁蕭子顯所撰的《齊書》,始改稱為《北齊書》,而稱後者為《南齊書》。
《北齊書》的創作以史為鑑,以李百藥自身經歷的朝代更迭之時的盛衰變化,總結政治得失的經驗教訓;此外,《北齊書》內還記載了科學技術方面的豐富內容,例如從書中可以得知,我國早在1500年前便發明了灌鋼技術,比歐洲煉鋼法要早1000多年。
李百藥,字重規,定州安平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李百藥出身於仕宦家庭。父親李德林字公輔,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參與國史修撰,編成紀傳體《齊史》27卷,入隋官至內史令,封安平公,任內又奉詔續修《齊史》,全書未成而卒。
李百藥因自幼受家庭影響,少年時就好學博聞,富於獨立見解。李百藥在隋開皇初年曾任東宮通事舍人、太子舍人、禮部員外郎等職,還繼承了父親李德林的安平公爵位。他的才能得到隋文帝賞識,一時朝中奏議文告,多出自他的手筆,然而在隋煬帝時受到排擠,官運蹇滯。
後入唐時,受到唐太宗重用,參加了制定《五禮》及律令的工作。輔佐太子李承乾時,又對太子的散漫無度數有匡正,對於朝中其他政事,也都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於政治上頗有作為。
【紀】 共8卷
卷一·帝紀第一·神武上
卷二·帝紀第二·神武下
卷三·帝紀第三·文襄
卷四·帝紀第四·文宣
卷五·帝紀第五·廢帝
卷六·帝紀第六·孝昭
卷七·帝紀第七·武成
卷八·帝紀第八·後主等
【列傳】 共42卷
卷九·列傳第一·神武婁後等
卷十·列傳第二·高祖十一王
卷十一·列傳第三·文襄六王
卷十二·列傳第四·文宣四王
卷十三·列傳第五·趙郡王琛
卷十四·列傳第六·廣平公盛
卷十五·列傳第七·竇泰等
卷十六·列傳第八·段榮
卷十七·列傳第九·斛律金
卷十八·列傳第十·孫騰等
卷十九·列傳第十一·賀拔允等
卷二十·列傳第十二·張瓊等
……
卷四十九·列傳第四十一·方伎
卷五十·列傳第四十二·恩幸
4. 版本優勢
「百衲本」《二十四史》,是由商務印書館於民國初年在張元濟主持下推出的影印版的「二十四史」。期間張元濟耗費巨資搜訪宋元善本,通過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攝影製版技術,歷經十餘年的努力而完成這項工作。
因各書底本多殘缺不全,不得不通過許多版本相互參校、補綴而成,猶如僧侶之「百衲衣」,故名之曰「百衲本二十四史」。
百衲本對殿本、局本中的謬誤有所匡正,對歷史研究的功績有目共睹,影響深巨,曾被史學界一致公認為「中國最佳全本正史」,是中國史學上的一座豐碑,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本系列古籍使用鵬為古籍版式設計、鵬為古籍排版樣式及獨家鵬為仿宋字體,使閱讀更加順暢清晰。
鵬為古籍函套均為獨家設計、手工製作,密封款式可全方位保護書籍;鵬為古籍為古法手工四孔線裝,取用高強度絲光線,結實又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