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文化自信要從大學生做起

2021-01-10 人民論壇網

【摘要】民族自強源於文化自覺與自信。當前西方文化的衝擊造成一些大學生文化自覺不足、文化自信缺失,高校要堅持主流文化導向、增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過校園文化、網絡文化建設等培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同時,大學生也要強化自我教育,提升文化素質。

【關鍵詞】新時代  文化自覺  文化自信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存在的根基就是文化,文化是社會道德的基本要素,是引導社會風氣、啟蒙社會思想的重要根源。高校作為傳播知識的場所,應該擔當起弘揚中華文化的使命,這也是新時代對高校提出的新要求。面對新形勢,高校思政工作要有新認識、新發展,要注重培養大學生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使大學生主動承擔發展文化的歷史責任。

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相輔相成、辯證統一

「文化自覺」這一概念,最早是在1997年由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提出的。在費孝通先生看來,文化自覺是指整個民族對其文化的自我認知、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構建。簡單來說,文化自覺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即文化認同、文化反思、文化創新以及文化比較。可以說,文化自覺更多的是一種責任、一種意識,而文化自信則指的是一種信心、一種信念。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自信的象徵,是民族、國家以及個人對自身文化的認可、肯定與相信。

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係。只有對自身文化保持高度的自覺,對文化具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基於文化自覺的明確態度,才能樹立強大的文化自信,從而踏實地朝目標前進。同時,建立文化自信也必然會進一步啟發文化自覺,實現文化自強。只有對文化自覺高度堅持,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只有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可以升華文化自覺,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文化自信基於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事實上就是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自覺。對於國家和民族而言,民族自覺會首先展現在文化自覺上,而民族自信最後也會顯示在文化自信上。

當代大學生存在文化自覺不足、文化自信缺失的問題

在當前全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文化傳播渠道逐漸增多,各種思想觀念不斷湧現,這為當代大學生實現文化追隨以及文化堅持帶來了一定的困擾,進而影響了大學生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當前,我國大學生存在文化自覺不足、文化自信缺失問題。第一,一些大學生對主流文化不認同。以社會主義為核心價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當前我國主流文化。但在多元化、全球化背景下,很多非主流文化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和崇拜。有一部分大學生對主流文化表示認可,但卻無法按照主流文化的要求去踐行,這就造成了其行為上對主流文化的不認同。第二,一些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認知缺失。我國以往的教育主要是學習專業的課本知識,忽略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及傳承,導致一些學生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文化修養不足。比如,當前一些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的節日,如情人節、萬聖節、感恩節等趨之若鶩,但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卻日漸冷淡、漠視。第三,一些大學生對外來文化認知不足。當前,一些大學生缺乏文化審視的能力,對西方文化進行盲目的推崇和追逐。很多人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讀懂外語文章,卻很難讀懂、看懂中國的文言文以及古詩詞。第四,一些大學生缺乏文化踐行自覺性。當代大學生只局限於在課堂上學習傳統文化以及主流文化,並不積極主動地進行自學和研究。大學生學習主流文化以及傳統文化如果只是為了完成學業,那麼並不是真正接受和傳承主流文化、傳統文化。

當代大學生文化自覺不足、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在於自身修養的不足以及教育方式的偏差,導致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不足。比如,一些大學生根本沒有看過中國的經典名著,更別提「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等。這種對傳統文化不感興趣、甚至漠視的行為,導致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冷淡。而文化自信建立的根本條件就是文化情感,缺乏文化情感的大學生無法正視傳統文化,也無法體會傳統文化帶來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認同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缺失也就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在於外部環境對大學生精神的衝擊。選擇的日趨多樣化導致了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以及價值取向的偏移,而當代大學生文化建設的薄弱更是加劇了其文化思想上盲從、跟風等行為,導致大學生道德行為不符合主流文化要求。一些大學生在追求個人理想的同時,卻無法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更遑論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強了。

高校大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培育路徑

如何培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決的課題。培養大學生強烈的使命感,需要在教育過程中滲透文化建設,而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第一,高校應堅持主流文化導向,增強理想信念教育。中國主流文化的導向就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精華,決定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所以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及文化自信,就必須確立正確的導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方向的確立,有利於學校進一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學生明確主流文化,從而自覺抵制非主流文化和腐朽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文化觀。

第二,高校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藝術瑰寶,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資源。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基礎教育中,通過教育讓更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大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產生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實現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三,高校應通過校園文化、網絡文化建設等培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促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樹立,從而達到培育的目的。各種社團活動,如古詩詞朗誦、文化交流辯論會以及各種傳統文化展示等,都有利於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優秀文化的認知,有利於培養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舉例而言,北方工業大學自2012年起舉辦「文化廟會」活動,設置文化體驗區,進行書法、剪紙、猜字謎、製作風車、製作中國結,以及抖空竹、感受茶文化、吆喝、對迎聯、詩詞對句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每一位參與的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促使大學生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四,大學生要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素質。一方面,在魚龍混雜、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大學生要培養自身的文化辨別力、區分力。大學生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學習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選擇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要積極地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對於西方文化的精華,要理性對待、吸收、借鑑並使用。同時,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自身優良的文化素養,為文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作者分別為北方工業大學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講師;北方工業大學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費孝通:《文化與文化自覺》,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年。

②《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③陳先達:《論文化自信的底氣》,《光明日報》,2017年9月11日。

責編/陳楠  孫渴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增強文化自信要從青年做起
    顧駿在《北京日報》撰文指出,青年代表著未來,增強文化自信
  • 綜合施策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學校教育是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徑。當前,高校應當從大學生文化教育的供給側為切入口,通過融入課程教學、完善校園文化、開展實踐活動來培育文化自信。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推動文化自信進教材,通過革命歷史、革命故事、革命先烈事跡等促進大學生了解革命文化。在課程體系的設計過程中,要結合專業特質推進文化自信進課堂,通過教師系統全面的講解,促進大學生更加深入學習掌握文化自信,對文化認知產生積極影響。
  • 【思政講理】新時代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
    因此,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必須緊抓大學生文化認知教育,提高大學生對中國文化內涵淵源的認識,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底蘊,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底氣。  第一,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當代青年大學生要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歷史淵源,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特徵。
  • 講好中國故事 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的現實困境: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增強講好中國故事的底氣,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重點。讓中國人自信的文化應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但是,當前部分大學生對於這些文化並不了解,文化自信現狀不容樂觀。對傳統文化認知不夠。
  • 當代大學生如何從自身做起,弘揚科學精神?
    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以及建設與創造未來的主力軍,當代大學生如何從自身做起,弘揚和培養科學精神? 要想從自身做起,弘揚科學精神,就應該儘早樹立正確思維和遠大理想,同時還要堅定信心,樹立「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和毅力。
  • 當代大學生如何從自身做起,弘揚科學精神
    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以及建設與創造未來的主力軍,當代大學生如何從自身做起,弘揚和培養科學精神?首先大學生要志存高遠,堅定信念,不忘初心。因為思維決定行為。要想從自身做起,弘揚科學精神,就應該儘早樹立正確思維和遠大理想,同時還要堅定信心,樹立「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和毅力。其次,大學生要做到熱愛祖國,以更好地服務人民為己任,儘自己所能為社會多做貢獻,才能更好地弘揚科學精神,實現人生價值。作為一名大學生,最基本要做的當屬勤奮、努力學習了。
  • 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認真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不斷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和行為認同,使其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是引導大學生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前提。
  • 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增強文化軟實力
    要不斷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要將文化發展作為目的而不僅是手段,並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過程中,把握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將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自信」貫徹落實到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具體實踐行為上,不斷促進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 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意識形態凝聚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滲透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中,其核心就在於價值觀自信,價值觀又是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因而文化自信與意識形態具有密切聯繫,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形態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和道路,文化則促進著意識形態建設的深化,兩者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我們要以增強文化自信為契機,充分發掘文化資源,以文化的內在價值和外在表現形式,增強人民群眾對於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信仰與認同。
  • 過好傳統節日 增強文化自信——《王者歷史課》文化名家中華優秀...
    5月5日下午,「堅定文化自信 傳播時代新聲」文化名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講堂在上海交通大學成功舉辦。活動旨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更好引導青年特別是高校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 倡議書:過好傳統節日,增強文化自信
    傳統節日需要的是保留著最初最本質的情懷,經過歷史長河的淘洗,傳統文化有著非凡的教育意義,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我們有責任!三、增強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明文化自信深深植根於中華文明傳承的土壤。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文化自信始終把56個民族緊緊凝聚在一起。
  • 在現代書院立德樹人中堅定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
    實踐證明,現代書院針對當代大學生行為特點,開展的誦讀國學精典、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鬥精神、堅守精神家園、提高踐履能力的育人工作,能夠在堅持立德樹人中堅定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
  • 肖毅:增強文化自信 進一步發揚光大臨川文化
    本報訊(記者饒品翔)5月26日下午,市委書記肖毅深入市中心城區、臨川區和撫州高新區,專題調研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工作。他強調,要切實增強創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信心,增強創建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喚醒文化意識,增強文化自信,進一步發揚光大臨川文化。市領導肖承貴、徐國義、譚贛明參加調研。
  • 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文化自信的提出,彰顯了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以及自身走向的自信,使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增強了傳統血脈、文化底蘊和價值底氣。  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 新時代增強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徑
    原標題:新時代增強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徵程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文化,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徑。
  • 如何增強孩子的文化自信呢?!
    如何增強孩子的文化自信呢?! 不管是「00」後 還是「10」後都擁有了足夠的文化自信
  • 傳承傳統文化 增強文化自信
    近日,上虞鄉賢文化政協委員會客廳走進杭州上虞商會,開展以「傳承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為主題的專題講座活動。  會議傳達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精神,並邀請虞籍鄉賢馮海軍從傳統曆法、節氣、生肖和飲食、醫藥等的研究闡釋、活態利用,結合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理論等方面內容,作了一堂精彩國學文化講座,受到在杭虞籍鄉賢代表和大家的一致好評。
  • 從自信維度涵養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如何才能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書寫美好的人生篇章?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是重要的前提和根基。  核心價值觀自信一旦形成,就具有穩定性,表現為主體對這種價值觀始終如一的信奉,即堅定不移的信念、堅忍不拔的鬥志、樂在其中的行動、始終不渝的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
  • 在文化自信的歷史坐標中夯實意識形態教育文化根基
    摘 要:堅持文化自信既是理念又是指導思想,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歷史坐標中探尋到文化自信的根源,為大學生標示出文化自信的歷史坐標圖。高校作為文化育人的前沿陣地,應在新時代著力築牢大學生文化自信,不斷夯實意識形態教育文化根基,進而牢牢佔據意識形態鬥爭高地,這是高校的歷史責任擔當。
  • 推進考古研究 傳承歷史文化 增強文化自信
    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在發言中說,我們一定要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鼓舞下,深入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探索多元文明的相融途徑。把中華文明起源發展以及對人類的重大貢獻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現出來,更好地發揮以史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