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症候群(SS)是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徵是外分泌腺中的淋巴結浸潤和炎症,特別是唾液和淚腺的損害,從而導致患者口腔和眼部乾燥。
此外,該病還可累及肺、腎、肝、關節等多個器官系統。SS好發於女性,男女發病比率為1:9。
目前乾燥症候群並無根治方法,主要治療原則為對症治療改善患者乾燥症狀,增強外分泌腺的殘餘功能,通過系統用藥改善其免疫病理過程,保護臟器功能。
在系統用藥方面,目前的主要選擇為激素、羥氯喹、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本文總結了乾燥症候群的生物製劑治療現狀。
靶向B細胞抑制劑
1、利妥昔單抗
利妥昔單抗是一種抗CD20單抗,關於利妥昔單抗治療SS 的臨床研究較多,但研究結果不盡相同。
2016年乾燥症候群基金會(SSF)專家組對利妥昔單抗的指導意見如下:
(1)利妥昔單抗可考慮作為乾燥性角結膜炎及傳統治療無效的pSS患者的治療選擇。
(2)利妥昔單抗可考慮用於成人pSS和以下任何系統表現情況:血管炎、有或無冷球蛋白血症、嚴重的腮腺腫脹、炎性關節炎、肺疾病或周圍神經病(尤其是多發性單神經炎)。
(3)利妥昔單抗也可用於有殘餘唾液腺、經由臨床醫師確診的嚴重口腔損害以及傳統治療(局部保溼劑、促分泌劑)無效的口乾症患者。
以上內容提示,利妥昔單抗對SS患者的乾燥症狀及系統損害均有一定幫助。
2、貝利尤單抗
貝利尤單抗是直接針對B 細胞活化因子(BLyS)的生物製劑,目前關於貝利尤單抗治療乾燥症候群的研究較少。
在一項納入30 例原發性乾燥症候群患者的開放性試驗中,發現貝利木單抗治療28 周可降低SS 疾病活動指數,改善患者腮腺腫大、關節炎/關節痛、血免疫球蛋白及類風溼因子水平。
但唾液流率、Schirmer 試驗和唾液腺活檢局部評分並沒有變化。
但在隨後6個月隨訪中發現,對貝利尤單抗治療有反應的患者的症狀進一步改善,尤其是疲勞症狀。2019年EULAR更新了乾燥症候群的治療指南,其中也提出貝利尤單抗或可考慮用於難治性乾燥症候群的治療。
TNF-α 抑制劑
TNF-α 抑制劑並不推薦用於治療SS患者的乾燥症狀(而利妥昔單抗則可以)。
乾燥症候群患者發生淋巴瘤的風險可較正常人升高8.7~44倍,雖然目前尚無證據表明乾燥症候群合併類風溼關節炎(RA)患者使用 TNF-α抑制劑會增加罹患淋巴瘤的風險,但醫師在使用治療 SS 合併 RA 或其他相關重疊疾病時,應注意警惕和監測。
因此, TNF-α 抑制劑可能並不能改善乾燥症狀,但TNF-α 抑制劑在乾燥症候群中並非禁止使用,對於SS合併RA的患者或仍可考慮使用,但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用藥和定期安全監測。
此外,依帕珠單抗、阿巴西普、CFZ533(抗CD40單抗)等其他新型生物製劑治療乾燥症候群的研究也在不斷推進,但其實際的臨床療效仍需更多的證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