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症候群患者的入秋指南

2020-12-17 健康界

炎炎夏日已過,天氣由熱轉涼,早晚溫差加大,意味著進入秋季,秋高氣爽,氣候也由春夏的潮溼變得乾燥。但對乾燥症候群患者而言是不利的季節,面對秋季,我們的乾燥症候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該注意哪些呢?

下面由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谷麗梅主任為乾燥症候群病友做詳細講解!

很多人都曾有過口乾的症狀,但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可能因飲水過少、進食鹹食或乾食、劇烈運動或大量出汗後及神經功能紊亂、更年期、精神緊張、焦慮、高熱、腹瀉等引起。但除口乾外,同時出現眼乾、鼻幹、牙齒變黑脫落、關節痛,就需要注意是否患有乾燥症候群了。

我們都知道,乾燥症候群是風溼免疫科的常見病,中年女性多發,多見於絕經期及以後的女性。可出現口乾、眼乾、舌質乾裂,眼淚少或欲哭無淚,咀嚼和吞咽困難,咽乾食費力,腮腺腫大及淚腺腫大,伴牙齒脫落,嚴重者會出現肺臟、腎臟、血液系統、消化系統及神經系統受累。

入秋後,乾燥症候群患者需注意什麼呢?

皮膚乾燥,加強潤膚

有些乾燥症候群患者不僅口乾、眼乾,還常出現皮膚乾燥。

秋季天氣乾燥,皮膚乾燥因此加劇,很多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加重、皮膚脫屑、極易過敏。也給乾燥症候群患者帶來諸多不適及困擾……因此,對乾燥症候群患者來說,秋季防治皮膚乾燥尤為重要。

首先,患者們應該養成潤膚習慣。對乾燥症候群患者來說,皮膚油脂稀少,加強潤膚可以降低皮膚敏感性,同時很大程度上減少皮膚瘙癢發生。我們建議皮膚乾燥的患者能夠加強潤膚,輕者可以在潔面、洗澡後使用潤膚露;嚴重皮膚乾燥者,可以早晚或按需使用潤膚露,幫助皮膚鎖住水分,減少皮膚敏感性。

其次,應當減少洗澡時間,減少洗澡溫度,儘量減少對皮膚表面油脂的損傷,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最後,應該杜絕不適當的止癢方法。很多患者喜歡使用熱水燙,風油精、食醋浸泡等方法來刺激皮膚,來達到止癢目的。殊不知,這樣的止癢方法只能短時間麻痺皮膚,不僅無效,反而加重皮膚損傷,使瘙癢越發嚴重,更難治療。

 

如何為口腔加溼?

減輕口腔乾燥較為困難,建議採取以下措施緩解:

1、保持口腔清潔,勤漱口,必要時應用含氟的漱口液漱口,減少齲齒和繼發感染的可能;

2、口乾明顯者應當停止吸菸、飲酒等,改變可能引起口乾的生活習慣,同時加強飲水或應用人工唾液(一般在夜間使用);

3、避免服用引起口乾的藥物,如阿託品、利尿劑、抗高血壓藥物等。

欲哭無淚,眼乾症狀如何緩解?

乾燥症候群患者因淚腺分泌的黏蛋白減少而出現眼乾澀、異物感、淚少等症狀。眼乾者可應用人工淚液滴眼減輕眼睛乾澀症狀,預防角膜損傷,減少眼部併發症。在夜間乾燥症候群患者還可使用潤滑眼膏,以保護眼角、結膜。

值得注意的是,含有皮質激素的眼藥水對眼乾療效不佳且能引起角結膜上皮細胞的變性和穿孔,故不宜應用。

注意溫差,防控感染

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入秋後早晚溫差加大,天氣漸涼。不僅正常人容易感冒,對於需要長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劑的乾燥症候群患者來說,感染的概率更是容易增加。因此建議患者注意保暖,能夠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物;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地方,減少感染的發生概率。

同時,對於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咳嗽咳痰、胸悶氣短等患者,需注意及時就醫,監控感染的發生,及時幹預,防止病情進展。

重視關節保護,預防疼痛

有研究表明,風溼病患者的關節症狀與溼度、溫度、降雨等相關。秋季溫差大,有些乾燥症候群患者可出現關節症狀加重。

對於輕度的關節疼痛患者,可採用理療、熱敷等手段對症處理;但如果關節出現腫脹或疼痛明顯加重、持續不能緩解,則要考慮乾燥症候群病情活動或者是否合併有類風溼關節炎等其他風溼病,需要及時就醫。

乾燥症候群患者應同時加強活動,堅持進行關節的功能訓練,配合醫生堅持長期治療。平時增強營養,注意攝取蛋白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可減少關節的疼痛。


溫馨提示

很多病人早期症狀不明顯,如只有眼乾、口乾,容易被忽略,如果出現下面情況, 特別是中老年人, 都應該警惕乾燥症候群。有的病人多個部位出現症狀,除了眼乾口乾,還出現牙齒變黑、潰爛甚至脫落等,未找到對症科室。若干燥症候群遷延不愈,晚期更是全身多臟器受累。

中老年女性如果出現口乾、眼乾、鼻腔幹、牙齒脫落、腮腺腫大、關節痛等症狀,請到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諮詢及就診,進行ANA、抗SSA、抗SSB檢查及乾眼症等相關檢查,及時診斷,並予以有效治療和處理,病情多可控制,減輕疾病對機體造成長期損害的危險,並希望各位乾燥症候群的患者在秋冬季節注意保養,舒適度過。


相關焦點

  • 乾燥症候群患者能用生物製劑嗎?應該怎麼選?
    乾燥症候群(SS)是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徵是外分泌腺中的淋巴結浸潤和炎症,特別是唾液和淚腺的損害,從而導致患者口腔和眼部乾燥。此外,該病還可累及肺、腎、肝、關節等多個器官系統。目前乾燥症候群並無根治方法,主要治療原則為對症治療改善患者乾燥症狀,增強外分泌腺的殘餘功能,通過系統用藥改善其免疫病理過程,保護臟器功能。在系統用藥方面,目前的主要選擇為激素、羥氯喹、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本文總結了乾燥症候群的生物製劑治療現狀。
  • 乾燥症候群患者衝擊治療與免疫調節
    乾燥症候群患者衝擊治療與免疫調節乾燥症候群的臨床表現具有異質性,其主要表現為以眼乾、口乾為主的腺體分泌減退症狀,是一種可累及腎、肺、腦等多系統功能的一種複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女,48 歲,因「右手手指遇冷變色伴疼痛3 周」入風溼免疫科住院治療。患者3 周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手手指遇冷變色伴疼痛,以食指為重,伴眼乾、口乾,於我院外科急診就診,給予貝前列素鈉靜點,疼痛症狀可緩解,遇冷變色緩解不明顯。患者病來無發熱、口腔潰瘍、皮疹、脫髮、光過敏。
  • 原發性乾燥症候群患者的福音,先聲藥業艾拉莫德片來了
    早前,恆瑞醫藥完成了卡瑞利珠單抗新的適應症開發,正大天晴自主研發的新藥鹽酸安羅替尼膠囊也獲批了新適應症,而近日,先聲藥業研發的抗風溼新藥艾拉莫德片用於治療原發性乾燥症候群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也獲得批准。先聲藥業的艾拉莫德片於2011年上市,是全球首個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小分子藥物,也是我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1類抗風溼新藥。
  • 秋燥來襲,乾燥症候群患者怎麼過?醫生給出3個「加溼攻略」
    這是乾燥症候群患者的日常,要是遇上乾燥的秋冬季節,無疑是雪上加霜,網友調侃:真是幹到沒朋友!冬季來臨,天氣一方面由熱轉涼,早晚溫差加大;另一方面「燥邪當令」,天氣變得愈發乾燥。那麼,面對「幹到沒朋友」的秋冬季節,乾燥症候群患者需要做好哪些「加溼措施」?
  • 口乾眼乾 小心乾燥症候群
    老覺得口乾舌燥,多喝水也沒多大改善,進入秋天以來,更是明顯……一些人以為是糖尿病,到醫院檢查,卻被診斷為乾燥症候群。秋季乾燥,讓乾燥症候群發病率明顯上升。那麼,乾燥症候群有哪些症狀?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麼?本期名家訪談,我們專訪了南京市中醫院風溼病科主任徐蕾。
  • 乾燥症候群一般能活多少年?
    乾燥症候群總體預後良好,患者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不會影響患者正常的壽命。 大多患者症狀輕微,伴有口乾、眼乾等症狀,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其生命周期接近普通人群。伴有內臟損害的患者,經規律及時治療,大多數也可以達到病情控制和緩解,嚴重臟器損害的患者預後不良。乾燥症候群主要是侵犯外分泌腺,尤其以唾液腺和淚腺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見於中年女性,口乾、眼乾為其最常見的症狀,若控制不佳,部分患者會伴有內臟損害,並出現多種臨床表現。
  • 眼乾口燥 當心乾燥症候群
    問:乾燥症候群怎麼分類的?  答:乾燥症候群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不合併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稱為原發性乾燥症候群,繼發於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化症等稱為繼發性乾燥症候群。  一般患者多數是原發性乾燥症候群,是一個累及全身外分泌腺體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唾液腺和淚腺症狀為主,同時還累及呼吸、消化、血液等重要系統。
  • 「前沿傳遞」乾燥症候群患者懷孕常發生不良妊娠結局
    【摘要】背景:乾燥症候群是一種自身免疫相關性結締組織病,影響身體腺體的分泌。一些研究發現乾燥症候群對母體及胎兒的結局有不利影響,但樣本量太小,檢查的結果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對大量的資料進行研究,探討乾燥症候群對母體妊娠結局及胎兒的影響。
  • 風溼病中的「偽裝者」——認識乾燥症候群
    最近一個月,市五院風溼免疫科一病區接連收治的幾個患者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患者甲,女,37歲,以「反覆關節腫痛15年,間斷髮熱伴頸部包塊半年」為主訴入院。患者乙,女,58歲,以「發現肝功能異常5年,咳嗽4月」為主訴入院。
  • 診斷乾燥症候群被延誤10年?不要怕,新指標來了
    原創 姚小燕 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新指標、新思路~2020年11月28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何菁教授在會議上介紹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溼科團隊以及目前乾燥症候群(pSS)無創診治進展
  • 先聲藥業「艾拉莫德片」治療原發性乾燥症候群臨床申請獲批
    此次臨床申請獲批,艾得辛®(艾拉莫德片)有望成為國內首個用於治療原發性乾燥症候群的藥物,這是繼獲批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後拓展的第一個新適應症。原發性乾燥症候群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之外的又一慢性、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疾病主要特徵為外分泌腺受累,常見臨床表現為口乾、眼乾、疲勞和關節痛等症狀,這三種症狀見於80%以上患者,極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 乾燥症候群這樣治 |你「藥」知道
    原創 陳新鵬 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來自專輯你「藥」知道乾燥症候群怎麼診?怎麼治?乾燥症候群(Sjögren's syndrome,SS)是一種以淋巴細胞增殖及進行性外分泌腺體損傷為特徵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種自身抗體。
  • 先聲藥業艾得辛用於治療原發性乾燥症候群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獲批
    此次臨床申請獲批,艾得辛®(艾拉莫德片)有望成為國內首個用於治療原發性乾燥症候群的藥物,這是繼獲批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後拓展的第一個新適應症。乾燥症候群臨床表徵  相比於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pSS的治療尚未取得顯著進展,目前沒有基於高質量等級證據的治療指南,也缺少治療pSS的經典評價標準。
  • 滿足這三個條件,可能就是乾燥症候群!小心累及臟腑!
    乾燥症候群患者淚液分泌會減少,淚液分泌量少於5毫米則可能存在乾燥症候群。 乾燥症候群患者會頻繁眨眼 眨眼時,眼球表面會形成淚膜,保護角膜、結膜不與空氣接觸,如果發生了乾燥症候群,患者的淚液質量會下降,導致淚膜保護時間變短,患者只能頻頻眨眼來形成持續的淚膜保護。
  • 乾燥症候群不只是「眼乾口乾」,還會造成這些損傷
    乾燥症候群,大家並不陌生,口乾舌燥和欲哭無淚是常見症狀。可是如果你以為乾燥症候群就只是「口乾、眼乾」,沒什麼大不了的,那就大錯特錯了。義診現場,彭翔耐心接受市民諮詢。「偏愛」女性,發病年齡多在40~50歲患者李小姐(化名)今年才25歲,幾年前血小板突然急劇減少,在外院進行骨髓穿刺仍未明病因,後因全身紫癜轉至清遠市人民醫院就診。經風溼科聯合會診,進一步完善免疫學指標檢查,發現抗SSA抗體和抗SSB抗體均呈陽性,確診為乾燥症候群。
  • 嘴乾眼幹竟然也是病,有可能是乾燥症候群,可導致肺纖維化
    乾燥症候群,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疾病,為什麼要寫這個病呢,因為它可能侵犯到肺部,導致間質性肺病,其實我們的肺很容易受到影響, 不但容易受到外界病毒細菌的感染,還容易受到體內紊亂的免疫細胞攻擊,乾燥症候群就是這樣一種因免疫功能紊亂性疾病。
  • 別掉以輕心,這6個症狀,暗示為乾燥症候群
    乾燥症候群起病不明顯,患者往往到不能忍受後才會看病乾燥的症狀最常見的是眼乾、口乾,因為眼乾、口乾是最容易出現或感受到,但並不是只局限於口乾、眼乾,只要是全身的皮膚黏膜都可以有乾燥症候群。但由於此病起病比較輕微,甚至沒有太明顯的症狀,所以患者都是不適的情況已經不能忍受了才會來看病,這時候幾乎都很難再完全回復,因為身體器官經過常年的破壞,往往已經是不可逆了。比如乾燥症候群的特徵口乾,如果你問患者口乾不幹?
  • 春季乾燥症候群易發!泰州四院專家提醒:女性出現眼乾、口乾、關節...
    最終,周女士被確診為乾燥症候群。泰州市第四人民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楊克勤介紹說,被確診為乾燥症候群後,風溼免疫科給予周女士免疫抑制劑治療,皮膚症狀明顯改善,肝功能恢復正常,口乾、眼乾症狀明顯好轉,其雷諾氏症狀基本消失。目前,患者周女士定期隨訪維持治療,病情也控制得很穩定。
  • 陝西省名中醫徐玲主任醫師乾燥症候群治驗
    乾燥症候群是一種以侵犯唾液腺和淚腺等外分泌腺為主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以口眼乾燥為特徵並可累及全身多系統,從而造成多臟器損傷而出現難以控制的齲齒、牙周疾病、口腔潰瘍、眼結膜炎、角膜潰瘍、甚至失明、皮疹、結節紅斑、低熱、乏力、肌痛、腮腺腫大等,血清中可出現相關抗體、腺體活檢有較高的準確性
  • ...也解決不了的口乾、眼乾 省直中醫院提醒:你可能患上了乾燥症候群
    株洲新聞網7月17日訊(通訊員 伍周琳 張倩 記者 向胤蓉)近日,省直中醫院風溼免疫科收治了這樣一位患者:市民王女士總是不明原因感覺口渴、眼乾、皮膚乾燥,稍微幹一點的食物都感覺難以下咽,通過喝水依然不能緩解。剛開始以為是天氣炎熱所致,多補水就好了,可是時間長了依然沒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