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電晶體類型、半導體和配置綜述

2020-12-04 PASTERNACK

射頻、微波和毫米波應用數量的不斷增長導致了當今使用的射頻電晶體類型、半導體和配置數量的增長。隨著無線通信、衛星通信、雷達、傳感、測試和測量以及其他應用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這些技術的未來發展也在持續。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使用射頻/無線技術進行通信和感應,射頻電晶體技術將會更加多樣化。一些射頻電晶體類型、配置和半導體已經使用了幾十年,並且通常仍然用於某些特殊應用,而射頻電晶體技術的其他細微差別最近已經進入市場,並且正在實現新的應用。

本質上,射頻半導體技術有三類:小信號、開關和功率電晶體。某些射頻電晶體類型和半導體配置最適合某些應用,這就是配置如此多樣化的原因。小信號技術通常用於低噪聲信號處理和放大,其中功率電晶體用於高增益和高功率應用。開關電晶體用於快速設置導通/關斷狀態,瞬態性能降級因子極小。由於大多數射頻電晶體用於製造放大器,因此放大器主要分為三類:低噪聲放大器、增益模塊放大器和高功率放大器。

射頻電晶體類型

·雙極結型電晶體(BJT)

·異質結雙極電晶體(HBT)

·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

·偽形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pHEMT)

·增強模式偽形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E-pHEMT)

·場效應電晶體(FET)

·結柵場效應電晶體(JFET)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

·金屬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ESFET)

·線性擴散場效應電晶體(LDMOS)

·垂直雙擴散場效應電晶體(VDMOS)

·矽雙極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Si BiCMOS)

射頻電晶體半導體

·矽(Si)

·絕緣體上矽(SoI)

·碳化矽(SiC)

·磷化銦(InP)、砷化銦鋁(InAlAs)或砷化銦鎵(InGaAs)

·砷化鎵(GaAs)或鋁砷化鎵(AlGaAs)

·氮化鎵(GaN)或鋁氮化鎵(AlGaN)

·矽鍺(SiGe)

相關焦點

  • 分立器件行業專題報告:功率半導體和射頻晶片
    需求端來說,我國功率半導體市場佔全球的 36%,為單一最大市場,國產廠商 有望深度受益國產替代進程。 據 WSTS 數據,MOSFET 和 IGBT 分別佔據全球功率半導體分立器件和模組 市場 41%和 30%的市場份額,為價值量最大的兩個品種,全球市場仍為海外廠商所 佔據。
  • 公開課第39期筆記:芯和半導體解析5G射頻晶片封裝設計的最新解決...
    公開課第39期筆記:芯和半導體解析5G射頻晶片封裝設計的最新解決方案
  • 公開課第39期筆記:芯和半導體解析5G射頻晶片封裝設計的最新解決方案
    第三十九期「集微公開課」於12月17日(周四)上午10:00直播,邀請到了芯和半導體SiP事業部總監胡孝偉、高級技術支持經理蘇周祥、高級技術支持工程師翁寅飛,帶來了以《5G射頻晶片封裝設計的最新解決方案》為主題的精彩演講。點這裡觀看回放國內EDA行業領軍企業芯和半導體成立於2010年,距今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
  • 芯和半導體EDA在2021重點發力5G射頻SiP領域
    芯和半導體EDA在2021重點發力5G射頻SiP領域 Xpeedic芯禾科技 E 發表於 2021-01-08 10:56:25 導讀   當前,伴隨5G和物聯網應用對小型化、多功能整合及低功耗設計需求的爆發
  • 意法半導體收購功率放大器和射頻前端模塊專業公司SOMOS半導體
    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的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供應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 於10月16日宣布了併購SOMOS半導體公司(「SOMOS」)的資產
  • 深度丨為什麼說氮化鎵是5G 時代提高射頻前端和無線充電效率新元素?
    氮化鎵的帶隙為3.4eV,而現今最常用的半導體材料矽的帶隙為1.12eV,因此氮化鎵在高功率和高速元件中具有比矽元件更好的性能。另外,氮化鎵對電磁輻射的敏感性較低,氮化鎵元件在輻射環境中顯示出很高的穩定性。相比砷化鎵(GaAs)電晶體,氮化鎵電晶體可以在高得多的溫度和電壓下工作,因此是理想的微波頻率功率放大元件。
  • 半導體、真空管、電晶體、晶片,被供應商圍住的華為,如何破局!
    隨之演變的電晶體,也被應用在電視機和電晶體計算機。還有1880年,發現半導體的霍爾效應,1874年,半導體的整流效應,也被發現。從這些特殊現象可以看出,半導體的材質和雜質的含量程度,體現半導體的功能和效用。最後,形成一套半導體的基礎理論。到1940年,塞茲出版了《現代固體理論》一書,半導體的基礎理論才完成。
  • 最具確定性的半導體細分方向:半導體+射頻晶片
    【產業邏輯】 說太多估計很多人也不願意看,畢竟是黑科技的東西,你就大體知道是能夠將射頻信號和數位訊號進行轉化的晶片就足夠了,具體而言,包括RF收發機、功率放大器(PA)、低噪聲放大器(LNA)、濾波器、射頻開關(Switch)、天線調諧開關(Tuner)等。
  • 飛思卡爾射頻功率電晶體將耐用性、頻率範圍與寬帶能力完美結合
    為了滿足市場對射頻功率器件增強耐用性和在廣泛的頻率範圍進行寬帶運行的需求,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NYSE:FSL)推出了兩款功能豐富的器件,旨在為採用LDMOS處理技術製造的射頻功率產品提供新級別的線性和耐用性
  • 射頻GaN行業深度報告:5G、快充、UVC,第三代半導體潮起 - 未來智庫
    一、第三代半導體 GaN:射頻、電源、光電子廣泛運用1.1 5G 時代,第三代半導體優勢明顯 第一代半導體材料主要是指矽(Si)、鍺(Ge)元素半導體。它們在國際信息產業技術中的各類分立器件和 集成電路、電子信息網絡工程等領域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
  • 技經觀察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本文節選自《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報告,是碳基半導體系列的綜述篇,對其發展的必然性和應用前景等大致狀況進行了描述。自進入資訊時代以來,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持續飛速提升,為世界範圍的網絡化、數位化和智能化打造了堅實的硬體基礎。
  • 技經觀察|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本文節選自《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報告,是碳基半導體系列的綜述篇,對其發展的必然性和應用前景等大致狀況進行了描述。 自進入資訊時代以來,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持續飛速提升,為世界範圍的網絡化、數位化和智能化打造了堅實的硬體基礎。
  • 技經觀察|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本文節選自《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報告,是碳基半導體系列的綜述篇,對其發展的必然性和應用前景等大致狀況進行了描述。為維持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高速提升的勢頭,半導體領域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從結構、工藝和材料三個方面尋找破局之道,雖然推出電晶體3D結構、異構集成架構、應變矽技術、矽基光電集成技術等新成果,但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提升效果逐漸下滑,即將達到物理和技術的「天花板」已是業界共識,尋找和轉向新材料替代的呼聲越發高漲。碳基半導體展現的優異性能,為晶片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 國內主流集成電路代工廠的工藝特徵|電晶體|dc|半導體|igbt|二極體...
    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IGBT(600V~1200V)  技術簡介:IGBT是一種新型電力半導體器件的平臺性器件,具有高輸入阻抗,低導通壓降,驅動電路簡單,開關速度快,電流密度大等優點。中芯集成電路製造(紹興)有限公司是中芯國際的合資公司。
  • 射頻功率放大器基本概念、分類及電路組成
    偏置網絡有兩大類型,無源網絡和有源網絡。無源網絡(即自偏置網絡)通常由電阻網絡組成,為電晶體提供合適的工作電壓和電流。它的主要缺陷是對電晶體的參數變化十分敏感,並且溫度穩定性較差。對於那些想提供更大增益的電晶體來說,其途徑是全盤的接受和輸出。這意味著通過匹配電路這一個接口,不同的電晶體之間溝通更加順暢,對於不同種的放大器類型來說,匹配電路並不是只有「全盤接受」一種設計方法。一些直流小、根基淺的小型管,更願意在接受的時候做一定的阻擋,來獲取更好的噪聲性能,然而不能阻擋過了頭,否則會影響其貢獻。
  • 電晶體發展歷史
    1947年貝爾實驗室發表 第一個以鍺半導體做成的點接觸電晶體。但由於點接觸電晶體的性能尚不佳,肖克利在點接觸電晶體發明一個月後,提出 使用p-n 結面製作接面電晶體的方法,稱為雙極型電晶體。當時巴丁、布拉頓主要發明半導體三極體;肖克利則是發明p-n 二極體,他們因為半導體及電晶體效應的研究獲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獎。
  • 真空管跟電晶體,您更喜歡哪個?
    小編經常聽到的關於電子管與電晶體的爭論發生在消費者和音樂雜誌的頁面上,其描述性但不精確的語言是「溫暖」,「液體」,「平滑」和「動態」。在同一篇文章中,在管與電晶體失真之間還有一個有用的側邊欄。最後,有一張有用的表格,從聲音和設計的角度總結了電子管和電晶體的優缺點。
  • 解析射頻PA在通信領域的作用及重要性
    (或耗電量),根據 Yole 數據顯示,2017 年手機射頻前端中射頻 PA 市場規模約 50 億美元,在整個射頻前端中價值量佔比 35%,僅次於濾波器,也是射頻前端價值量最高的單類型晶片。 電晶體作為射頻放大器的核心器件,它通過用小信號來控制直流電源,產生隨之變化的高功率信號,從而實現將電源的直流功率轉換成為滿足輻射要求的功率信號。
  • 雙極性電晶體工作原理
    :bipolar transistor),全稱雙極性結型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俗稱三極體,是一種具有三個終端的電子器件,由三部分摻雜程度不同的半導體製成,電晶體中的電荷流動主要是由於載流子在PN結處的擴散作用和漂移運動。
  • 電晶體的起源
    該電晶體使用半導體代替真空管中使用的電極。用不同的元素(例如磷和硼)處理半導體(例如矽),以生成發射電子的「 N型」和吸收電子的「 P型」。它們被安排為NPN(典型的NPN電晶體),並在發射極,基極和集電極各放置一個端子。在這種電晶體中,輸入電壓的微小變化可用於在高電壓和低電壓之間快速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