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化全給孩子用激素藥?副作用大於吃藥?你怕是有什麼誤解

2020-12-21 騰訊網

天一轉涼,兒科門診又開始擁堵,其中出現咳嗽症狀的孩子,都佔了一大半。孩子在門診此起彼伏咳嗽,一聲比一聲更響,家長心也揪緊了,希望醫生趕緊能把這咳嗽治好。

治療歸治療,但大部分家長都希望醫生能簡單開點藥,孩子吃了就能好。要是額外開了霧化、輸液等治療手段心理都有點不情不願,因為朋友圈老是傳:「霧化對身體危害大」「霧化藥裡全是激素」等聳人聽聞的謠言不少偽中醫的文章也說,肺最嬌嫩,千萬不能用霧化等方式來傷害它……家長難辨真假,只能簡單的認為,孩子能不做霧化就儘量別做霧化。

霧化到底是什麼呢?霧化裡的藥全都是激素嗎?霧化對身體危害大嗎?

No.1霧化是什麼?

霧化吸入,是吸入治療的一部分,歷史源遠流長,最早起源於4000年前的印度。

當時的人們將曼陀羅屬的植物燒成粉末,通過管子吸入,用來治療哮喘及其他肺部疾病。

到19世紀中葉,法國人發明了霧化器,隨著醫學的逐漸進步,就有了現代霧化吸入裝置。

霧化吸入,目前在國內應用非常廣泛。它通過特殊的霧化裝置,將藥物溶液、乾粉或混懸液霧化分散成細小的霧滴或微粒,懸浮於氣體中,並吸入鼻咽、喉、呼吸道及肺泡等部分。使藥物沉積在病灶區以治療疾病。

由於霧化吸入的藥物可以直達患處,不需要肝臟進行代謝,相對其他治療方式來講,包括口服藥物,它也算得上療效好、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少的一種手段。

No.2霧化全都用激素藥嗎?

不少父母擔心,聽說霧化裡全都是激素藥,激素會幹預孩子生長發育的,是不是吸一次霧化,真能讓孩子停止發育好幾天?

這種觀點當然是錯誤的。霧化用藥裡,並不全是激素藥。

霧化吸入治療藥物有以下幾種在臨床較為常見:

01控制症狀發作的吸入藥物—支氣管舒張劑

支氣管舒張劑,是哮喘病人預防或緩解症狀的必需用藥,臨床上常用愛全樂、科比特等。

02控制炎症的吸入藥物—吸入型糖皮質激素

吸入型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氣道局部抗炎最強的藥物,是哮喘長期治療和慢性氣道炎症的首選藥物,目前臨床上常用布地奈德和丙酸倍氯米松的霧化劑型。

父母不用擔心,吸入型糖皮質激素的安全性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全身給予糖皮質激素,對於血糖、骨密度等影響小。

目前,布地奈德混懸液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FDA) 批准的唯一可用於4 歲以下兒童的吸入型糖皮質激素的霧化劑型。

03清除氣道分泌物的吸入藥物—乙醯半胱氨酸等

孩子若患有呼吸系統疾病,氣道分泌物增加,為了讓痰液容易清除,這時候可以在加入祛痰藥。

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是乙醯半胱氨酸溶液,不僅有去痰作用,還可以增加肺泡表面活性劑的分泌。另外,還有一種祛痰藥是鹽酸氨溴索,一般選擇靜脈輸入,霧化劑在國內並未上市,不建議霧化吸入。

04其他藥物

除了上述藥物外,3%的高滲鹽水可以作用於急性毛細支氣管炎(肺炎的一種)。另外,國內也有一些抗菌藥、中成藥、抗病毒藥等作為霧化吸入,但是國內缺乏相應的研究,不建議使用。

父母完全不必擔心霧化中的糖皮質激素,《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及2017年版均指出,糖皮質激素是控制氣道炎症最有效的藥物,對於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嬰幼兒喘息急性期和緩解期、感染後咳嗽、肺炎支原體肺炎急性期等,它已成為呼吸道疾病常規治療手段之一。

No.3一咳嗽就要霧化嗎?

除了害怕霧化對孩子帶來傷害的家長,還有一部分是只要孩子咳嗽,立馬就想給孩子霧化治療的家長。

如果孩子咳嗽時間比較長,家長甚至會主動要求醫生進行霧化治療。

比如感染後的慢性咳嗽。對於兒童來說,感染後咳嗽一般是指超過 4 周的慢性咳嗽,始發原因為呼吸道感染,而且大多為病毒感染。一般孩子咳嗽2周,家長就焦慮得不行,當孩子咳嗽超過了4周,恨不得把所有的治療手段都用上。

但是,這種咳嗽多數可在 8 周內自行緩解,如症狀並不嚴重,也沒有明顯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原則上是沒有必要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只有在病情嚴重或明顯影響生活質量時才考慮霧化吸入療法。

因此,當孩子患病,醫生尚未建議給孩子霧化治療時,家長也無需太過焦慮,謹遵醫囑即可。

No.4做霧化,一定要注意這些

孩子霧化前:

霧化吸入治療前1小時內不應進食,清潔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殘渣,以防霧化過程中氣流刺激引起嘔吐;

霧化前建議洗臉、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藥物吸附在皮膚上(可用溼紙巾擦拭乾淨);

對於嬰幼兒和兒童,建議保持平靜呼吸,宜在安靜或睡眠狀態下治療。

孩子使用霧化時:

孩子吸入時,選擇舒適體位,可以坐著或半躺著,這樣膈肌下降,胸腔擴大,增加氣體交換量,效果更好;

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如孩子出現頻繁咳嗽、氣促、氣道痙攣等症狀時,應立即暫停霧化治療進行觀察,待緩解後評估是否適合繼續治療。

孩子霧化後:

孩子使用面罩霧化後,需要及時洗臉,或用溼毛巾抹乾淨口鼻部以下的霧珠,以防殘留霧滴刺激口鼻皮膚,引起皮膚過敏或受損。而且,嬰幼兒面部皮膚薄,血管豐富,殘留藥液更易被吸收,需及時洗漱。

對於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棉籤擦拭口腔再適量餵水,特別是使用激素類藥物後,減少口咽部的激素沉積,減少真菌感染等情況。

霧化完後,也可以為孩子翻身拍背,有助於把粘附於氣管、支氣管壁上的痰液脫落,保持呼吸道通暢。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編寫組,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 2019 年版)

【2】李凡、張會芝,霧化吸入治療的應用及效果評價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8.32(18),2838-2841

【3】洪建國,進一步規範兒童霧化吸入治療,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2016,31(12),881-883

相關焦點

  • 霧化比吃藥、輸液危害都大?最新《共識》:娃能用的藥只有3種
    比輸液、吃藥危害大?我不服!嗨,大家好,我叫霧化——我和吃藥、輸液一樣,是一種給藥方式,也是寶寶們的好朋友。但是!很多家長卻總把我當敵人,他們覺得我比吃藥、輸液的危害大?我不服!今天,我就要來自證清白。不自誇的說,我可比吃藥、輸液厲害多了。因為,我可以把藥直接吸入寶寶的氣道和肺裡!
  • 霧化傷害大?醫生說你可能有很多誤解
    醫生聽診的結果是:支氣管炎,建議做霧化。 霧化?亞亞一聽趕緊拒絕,霧化不就是激素治療嗎?對孩子傷害肯定很大。 亞亞堅持讓醫生開了一些藥,回來給寶寶吃。夜裡,孩子咳嗽的喘不過氣,一早他們又帶孩子去省兒童醫院檢查。可是,省兒童醫院給出的結果仍然是:支氣管炎,建議做霧化治療和吃藥。
  • 霧化比輸液可怕?孩子一咳嗽就做霧化?關於霧化的幾個誤區,媽媽們別...
    什麼是霧化治療? 和吃藥打針輸液一樣,霧化也是一種給藥方式,而且霧化的給藥精準,用量小就能發揮很好的效果,比起和娃打針吃藥「鬥智鬥勇」,孩子對霧化接受度更高。 什麼情況可以做霧化?
  • 對付娃溼疹、鼻炎、咳嗽的激素藥,咋選?咋用?
    一說激素,各位家長會想到什麼?1用激素就有副作用?娃還能用嗎?不一定,說到激素的副作用,要看咱們怎麼用。有些疾病需要長期使用激素,且劑量較大,就很難避免副作用。而更多的原因,是用藥指徵把控不嚴、選擇藥物品種不適宜或使用劑量、時長不合理等,總結就是——
  • 對付娃溼疹、鼻炎、咳嗽的激素藥,咋選?咋用?一次說清!
    但它也存在副作用,可能導致肥胖、骨質疏鬆,內分泌紊亂、影響生長發育等。所以,到底拿它咋辦呢?1用激素就有副作用?娃還能用嗎?不一定,說到激素的副作用,要看咱們怎麼用。有些疾病需要長期使用激素,且劑量較大,就很難避免副作用。
  • 如果醫生用這些藥給寶寶霧化,一定要說不!
    01霧化藥物用量小卻能做到精準打擊 霧化治療直擊病灶。與吃藥、打針不同的是,霧化治療可以直接作用於呼吸道和肺部,給藥更精準,見效速度快。 霧化治療用藥量小。歐洲呼吸協會(ERS)和國際醫學氣溶膠協會(ISAM)指出,霧化的精準給藥讓它與吃藥和注射相比,總體用藥量小。但與此同時,局部用藥濃度卻高,減少其他器官對藥物的吸收,進而避免或減少了全身給藥可能給人體產生的潛在不良反應。 霧化治療無痛苦。相較於打針的疼痛和吃藥的煎熬,霧化不會給寶寶帶來身體上的痛苦,更易於被寶寶接受。
  • 霧化有毒危害大?關於霧化的 3 個真相,家長一定要知道
    原創 梁世佳 丁香媽媽 一到冬天,咳嗽喘息的孩子就明顯增多,有的醫院會推薦用霧化的方式來給孩子治療。關於霧化的謠言,也日漸猛烈:霧化都是激素藥,不能用!孩子用多了會有依賴性的!
  • 霧化治療有毒嗎?比輸液更傷肺?
    ▲「清氛生活家」專注你的生活與健康!傳承專業態度,用心嚴選全球健康護理產品。清氛輕生活,好物保健康! 孩子咳嗽到底可不可以使用霧化治療?下面,我們一起來揭開霧化吸入的真面目。
  • 兒童霧化吸入到底好不好,有沒有副作用?
    昨天,表妹慌慌張張的給我打電話,說「寶寶一直在咳嗽,帶去醫生給醫生看診時要求霧化。不是說霧化就是濫用抗生素!它比輸液更直接、更傷害孩子的身體!霧化到底能不能做,有沒有副作用?」聽著表妹這麼慌張的口氣,我是哭笑不得。
  • 霧化到底含不含抗生素?對孩子有沒有副作用?很多寶媽還不知道
    導讀:秋冬季天氣變化大,兒童經常會出現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症狀,醫生多建議孩子進行霧化治療,那麼霧化究竟含不含抗生素呢?霧化對孩子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呢?首先我們要了解霧化是什麼?它是醫學上的一種治療方法,指的是氣溶膠吸入的方法。
  • 為什麼會產生霧化謠言?到底還敢不敢給寶寶做霧化了
    而第4種給藥方式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霧化:霧化治療:是指通過霧化裝置將藥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細小的霧滴(或微粒),懸浮在氣體中。這些小微粒隨著呼吸,進入並沉積到呼吸道表面、或者肺部,實現精準的消炎、祛痰、解痙作用。霧化的迷霧被撥開了一點點沒有?實際上,「霧化」和吃藥、打針一樣,就是一種給藥方式而已。
  • 孩子做霧化到底安全不?
    寶媽寶爸們對兒童霧化治療都不陌生,有人認為霧化治療比吃藥、打針更有副作用,霧化治療藥物就是糖皮質激素,那麼,霧化到底安不安全?真的有副作用嗎?如何合理使用霧化治療?中國醫大一院兒科專家和您說說!什麼是霧化治療?霧化治療是相對於口服、靜脈注射等另外一種給藥方式。它利用霧化吸入器,將藥物轉化成氣霧的形式,經氣道到達肺部,通過肺上皮細胞吸收到體內。
  • 霧化盛行在家就能做?這5個坑千萬別踩
    應廣大媽媽要求,科大大今天來好好說一說:那些年,你對霧化的誤會到底有多大......1霧化副作用大霧化表示:冤枉啊!都是給藥方式,憑啥說霧化副作用大?但是,即便霧化有優勢,也要知道是藥三分毒,一點副作用都沒有不太可能。
  • 闢謠丨別讓這些誤區耽誤孩子治療 寶寶做「霧化」 這些必須懂
    由於霧化吸入可直接作用於發生病變的呼吸道和肺部,對比口服或靜脈輸液,它起效更快、效果更好;局部藥物濃度高,但總體用藥劑量小,僅為全身用藥的幾十分之一;不良反應少。  打個比方:  口服藥和靜脈給藥如果是「狂轟亂炸」,霧化吸入就是「定點打擊」,見效快,全身副作用小。所以,完全不必「聞霧化而色變」。
  • 兒科醫生:霧化比輸液傷害大?孩子到底能不能做霧化?
    所以說到「霧化」,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孩子有這麼嚴重,還要做霧化? 所以,很多家長還是有各種疑慮。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霧化比輸液更可怕嗎? 事實是,很明顯,兩者的原則是明確的。
  • 月嫂科普:給小寶寶做霧化危害大?能給幾個月的小寶寶做霧化嗎?
    用霧化真的治咳嗽嗎?霧化對寶寶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什麼是霧化?將藥物(溶液或粉末)通過霧化裝置分散成微小的霧滴或微粒,使其懸浮於氣體中,通過寶寶的口腔和鼻腔,隨著唿吸進入唿吸道及肺內的治療方式,我們就稱之為霧化。
  • 這種兒童藥副作用大、限制使用!孩子還能用嗎?
    經過多家媒體的宣傳和傳播,一時之間很多家長十分緊張,因為孩子用過該藥或此時正在使用該藥的,都對其副作用表示了極大的擔憂,主要問題集中在: 還能不能用這個藥? 孩子是不是出現了精神問題? 會不會有永久傷害?
  • 醫生為什麼喜歡開霧化?需要做嗎?國家藥劑師告訴你真相
    在門診經常有爸爸媽媽問:「醫生,我寶寶這個咳嗽要不要做霧化啊?」更有甚者,直接要求醫生開幾次霧化給孩子做。那麼,霧化到底是個什麼神秘的操作,為什麼受到家長如此追捧?
  • 有可以霧化的化痰藥物嗎?
    孩子每次感冒後總會演變成咳咳咳,一咳十來天,被痰堵住喉嚨,鼻涕不容易處理等等,還有的不斷地清嗓子等等,當媽的聽起來既心疼又煩惱,有沒有「化痰」的神藥呢?讓痰液一掃而光呢?快來跟隨海燕醫生一起學習吧! 1 痰或者鼻涕,到底是什麼?
  • 5歲娃輸錯藥致死!打針、霧化、口服,這些用藥禁忌不能犯
    在之前的文章中,科大大曾科普過關於輸液的問題,對於這樣一種【侵襲式】的操作,很多家長有話要說了:孩子從小到大,難免有個頭疼腦熱,所以問題來了,口服用藥、打針、霧化,到底怎麼選擇呢?怎樣把副作用降到最低呢?今天科大大就來好好說道說道!在神秘的兒科臨床,流傳著一句八字真言,那就是能口服儘量別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