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儒家思想解釋華為為什麼要援助美國

2020-09-04 晏知之


美國疫情肆虐,華為給美國捐了10000個N95口罩、20000件防護服、10000雙手套和50000個護目鏡。

美國給華為點讚,我們卻費解了。於公來講,就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美國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華為因此失去不少5G訂單,還差點怕產;於私來說,華為總裁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在美國受經濟制裁,她帶著腳銬出席新聞發布會的場景歷歷在目,並且這個案子到現在還沒有了結。

看起來,華為實在沒有理由援助美國。

但是,仔細想想,華為的援助美國的這一做法背後,卻是儒家思想植根下的民族作風。

孟晚舟

一、「以德報怨」:用寬恕感化傷害你的人

「以德報怨」這個詞,最早出自《老子》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意思是什麼都不要做了,什麼事都沒有,遇到事情,不記別人的仇,反而要給他好處。

按照道家老子的思想,要用恩惠來回報別人的仇怨。別人傷害了我們,別人已經做錯了事,哪裡值得效仿呢?我們要是也去傷害別人,那我們跟他又有什麼差別呢?

如果只是道家一家之論或許還不能被廣泛認同,但作為官方統治思想的儒家思想也在《論語·憲問》裡有「以德報怨,何如?」這樣的句子。這句話是說,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裡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

雖然孔子的這句話現在被證實了是斷章取義,但是通過幾千年的傳承,「以德報怨」的思想早就植根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我們習慣了寬恕和包容,這也讓我們成為了「謙謙君子」的一種必備品質,形成我們觀念裡一種正確的價值觀。

類似的思想還有「先禮後兵」,別人欺負了我,我首先還是要禮讓,忍無可忍了才出手。這就意味著,我可以允許你傷害我一次兩次,除非你實在過分了,否則我可以不和你計較。

這種骨子裡的思想使得東方文明一向被認為是謙遜堅忍的。這是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烙印,留在血液裡的觀念。從這個點來看,華為援助美國,難道沒有受這種思想影響嗎?

二、「仁者,愛人也。」:「仁者」懂得對別人的尊重和共情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


——《孟子·離婁下》第二十八章

儒家認為: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這樣的人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仁愛的實行是人人皆可為的,看到別人受難,要有同理心,幫助別人,善待別人。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承受的痛苦,也不要讓別人承受,明白痛苦的滋味,希望別人不要再承受這份痛苦。

我想,華為幫助的或許不是美國這個國家,而是受疫情影響的無辜的美國人。你看華為給美國捐的全部都是醫用物資,這是治病用的。一個個生命個體是無辜的,就像作為普通老百姓的我們一樣。無權參與國際紛爭,只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的普通人是值得幫助的。

特別是對於華為而言,它已經不再是一個國內的小企業,而是一個世界級的大企業,事實上,美國的消費者們也推動了華為的發展,幫助他們不僅代表了我們血液裡流淌著的仁慈和善良,也是對消費者的一種回饋。

三、「天下大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34;


——《禮記·禮運》大同章

「天下大同」是孔子的理想,他講&34;,我們不應該做敵人,而要做兄弟。朋友都不夠,要做兄弟,人人友愛互助,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家家安居樂業,沒有差異,沒有戰爭。

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

不得不說,「天下大同」,是古代儒家宣揚的&34;的理想社會,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思想底框。跟西方的烏託邦,以及現代的共產主義、地球村這些思想也與大同在許多地方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

隨著歷史的變遷,這種「天下大同」的思想也在我們身上扎了根,甚至全人類都在渴望這樣一種幾近完美的理想狀態。

特別是歷史的進程發展到今天,全球化的趨勢更要求我們放下個人的私慾來求得全球的太平。「天下大同」的思想也從特指內地和邊疆、中原與邊區、漢民族與周邊少數民族逐漸發展成為我們國家處理國與國關係和積極參與全球化的原則。

如此說來,在疫情肆虐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的災難都是對全人類的威脅。華為捐助這一行為,恰恰是對和平的一種渴望。拋開了過結和私利,幫助美國,華為的這一行為體現的是一種大格局大境界。

小結:

雖然大洋彼岸的美國確實在背後給我們下了幾次黑手,但是在疫情面前,作為企業代表的華為捐物資的行為也是無可厚非。這是我們在傳統價值觀引導下做出的選擇,體現了我們的寬厚、仁慈和博愛,這個行為沒有衝破我們的站位和底線,只是一個道德的選擇,寄託著我們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歲月可以靜好的美好心願。

相關焦點

  • 儒家思想的生死觀
    圖片來源於網絡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生與死都是繞不開的課題,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認知,不同思想體系有不同思想體系的說辭。這裡,我就先談論下影響我們巨大的儒家思想對生死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並沒有正面回答什麼是死及死後是否有鬼神,而是很直接地提出要「重生」,也就是重視生命的意義、活著的價值,那是不是說儒家不重死呢?其實不然,儒家也很重視死,只是這個死要依賴於人活著時產生的人生價值,如果這個價值在死後能萬古流芳、名垂青史,那這種死才不會隨著生命的結束而消逝,反而會成為永恆不朽的存在,可以說,這是儒家認為死後的最高價值。
  • 法家為什麼沒有一直傳承下來,反而是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年?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確,儒家思想為什麼能傳承下來,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春秋時期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懷揣著富國強民的大道,四處奔走、周遊列國,夢想通過說服統治者施仁政,達到天下大治。但當時各諸侯國國君,對孔子的學說根本不「感冒」。
  • 儒家思想開始讓老外頂禮膜拜:國人不清楚的看這三點秒懂
    起源於中國的儒家文化,受到歐洲萊布尼茨,伏爾泰等思想家的推崇,逐漸被西方稱為「孔子學派」。沒想到幾千年前的儒家思想會受到西方各國的如此推崇,那麼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更該好好珍惜老祖宗留下寶貴遺產,充分利用好這份寶貴的財富,弄清楚儒家思想的寶貴价值呢?
  • 儒家思想的「儒」字有何含義?被誤解的儒家思想,其實富含深意
    網上一直流傳一個說法:儒家思想害死人,儒家思想讓人變得軟弱,遇到不公也不懂得反擊。對於這樣的結論未免太過於片面,儒家思想最主要是突出一個「儒」字,然而儒的本意也並沒有「軟弱」二字。」如此看來,儒家思想像是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含義,是說一個人有很高尚的品質。「忠誠、信用」的信徒儒者們看重忠誠、信義而非金銀財寶,他們也不貪圖廣袤的家田而是把信任當作自己的家產。
  • 荀子思想研究:確認儒家《春秋》的經典地位
    因此恢復荀子本來的學術地位,把握荀子與時俱進的思想特徵,是我們今天準確把握儒家思想精華,為當前文化發展提供富有生機與活力之因素的重要保證。本文以荀子與儒家《春秋》經典化為切入點,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重新展示荀子在儒家思想發揚光大的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期見微知著,為荀子思想研究的返本開新做一個新的嘗試。
  • 戊戌變法的指導思想——《大同書》,儒家外衣下的「中國道路」
    所以清政府必須要建立一種新的文化理念來順應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更要讓西方人來了解中國,以找到一個共同點,以做到變革圖強,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在這個基礎上,試圖變法圖強的清政府統治者光緒皇帝以康有為的《大同書》為指導思想,以圖正本清源,再造國本,進行了著名的「戊戌變法」。
  • 李晨陽:儒家「和」的哲學很值得現在撕裂的美國借鑑
    在美國教書近二十年後,2010年我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牽頭建立哲學系,我們系的重點之一就是儒家哲學。能夠在海外為推廣儒學的研究和傳播做一點事情,我感到很欣慰。觀察者網:您在談論儒家的時候有沒有遭受一些質疑,比如:孔孟自己都沒有能夠拯救天下,給天下帶來太平,為什麼到了現代還要研究,並且推廣儒家思想?您是怎麼回應的?李晨陽:這個問題很有意義。
  • 淺談中國傳統文化2|除儒家文化以外,這些思想也深刻影響了我們
    這其中宋明理學的代表性人物就是朱熹,他成為孔孟之後的又一位聖人,在說到儒學為什麼復興之前,咱們要了解一下儒學是怎麼衰落的,因為儒家的短板其實就是應付不了亂世。東漢以後經過幾百年的政治動蕩,儒家思想,已經沒有辦法為統治者去應對這些現實的問題。直到了北宋又重新統一了中國,這個時候統治者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要跟北方的遼國去爭,誰是中華文明的正統。
  • 戰國時期孟子思想,可謂是儒家思想的頂梁柱,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
    但是這些儒者中首屈一指的人,則必須要說孟子和荀子。這兩個人都可以說是孔子以後的儒家學者中地位最高的大師。 孔子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就像是蘇格拉底在西方歷史中的地位。孟子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就像是柏拉圖在西方歷史中的地位。荀子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就好像是亞里斯多德在西方歷史中的地位。他們都是一代先驅,為中國和西方的哲學體系奠定了基礎。
  • 從賴大家的支持請客,看其承載的儒家思想
    從賴大家的支持請客,看其承載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經過世代的朝代更迭也沒有消聲滅跡,恰恰相反,時至今日,儒家思想仍然能夠在當今盛行。儒家倫理中有點許多值得人們去遵守和踐行的部分,也有一些應該剔除的糟粕。儒家思想從誕生之初一直到現在,出現了不少的代表人物,朱熹最是有名。《紅樓夢》作為一部經典著作,書中的內容自然離不開儒家思想。首先,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尊卑有別。有一回書中描寫到賴大家請客,這次筵席十分有趣,引出了柳湘蓮,也讓愛好龍陽之興的薛蟠出盡了醜。撇開其他不提,先來看賴大家的請客次序。
  • 導致近代中國落後的根源真是儒家思想?大錯特錯!
    儒家思想禁錮思潮,阻礙近代化,近代中國被動挨打就是儒家思想引起的。這種觀點近些年來一直大肆流傳,還說得有模有樣,可對此,個人並不贊同。在五四時期,亞洲只有一個國家實現了現代化轉型,那便是日本,而儒家思想恰恰是他們的立國之本之一,儒家思想在明治維新後被重新詮釋,對日本的現代化並沒有構成什麼明顯的障礙。「日本近代實業之父」澀澤榮一就曾提出過,「論語和算盤是相容的。」《論語》代表的是仁義、倫理和道德,而「算盤」自然是「精打細算」的「利」的象徵。
  • 儒家思想成為兩漢時期欽定的正統思想,尊稱孔子為「素王」
    儒家思想成為兩漢時期欽定的正統思想,尊稱孔子為「素王」孔子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他在世時,雖然政治上是不得意的,但卻以博學多識而馳名魯國內外。他逝世時,魯哀公在誄詞中尊稱他為「尼父」。戰國時,百家爭鳴,在思想家、政治家中首推孔子和墨子。儒家後學對孔子自然倍加頌揚。
  • 為什麼儒家思想治理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無法實現?
    大同理想講了兩千多年,為什麼在儒家思想長期佔統治地位的情況下,始終無法實現,到晚清時期反而處處挨打?儒家思想統治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年,有大同理想,談修齊治平。《大學》第一章,天天有人引用,這裡我也完整複製粘貼一次。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儒家文化必然復興
    我認為儒家文化肯定會復興。我們山東拿的出手的是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在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提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怎麼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呢?我認為,堅持古為今用,解決實際問題。當前,要重點發揚儒家文化的三個特點。
  • 儒家思想是如何笑到最後的?
    我國古代推崇儒家思想,而不是法家、墨家等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在實踐檢驗中最終獲勝。我們來看看儒家思想是如何登上封建社會統治思想的寶座的。法家的勝利。漢朝初年在道家思想統治下,漢朝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國家富庶,百姓富足,但是漢朝面臨的匈奴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無為而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漢武帝繼位後,決定大有作為,打破數十年來對匈奴的卑躬屈膝局面,而要大有作為,就必須打破道家思想的統治。
  • 制裁華為代價,美國打開潘多拉魔盒,1550億援助金根本不夠花
    近段時間,中美科技戰爭愈演愈烈,首當其衝的便是華為。如今,美國針對華為的舉措愈演愈烈,且有向整個半導體行業蔓延的趨勢。目前在美國禁令的影響下,臺積電已明確表示9月14日後,不會再為華為晶片代工服務,麒麟9000將成為絕唱。
  • 儒家文化圈孕育人工智慧新文明
    與西方動輒大部頭論述的理性著作相比,儒家文化更多體現在通過平常的閒言碎語和點滴小事來講述和體現「仁、義、禮、智、信」。換言之,儒家文化下的閒聊,往往體現了人性的光輝。而儒家思想和文化也對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日本企業普遍推行儒家思想與西方經營理念相結合的企業文化。
  • 制裁華為的代價,美國打開潘多拉魔盒,1550億援助金根本不夠花
    如今,美國針對華為的舉措愈演愈烈,且有向整個半導體行業蔓延的趨勢。目前在美國禁令的影響下,臺積電已明確表示9月14日後,不會再為華為晶片代工服務,麒麟9000將成為絕唱。而根據美國8月份新增細則,使用美國技術製造的晶片也無法被出售給華為。美國新禁令對華為造成打擊的同時,對自身晶片行業也有不小的傷害。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書法與儒家美學思想
    這種思想為孔子所繼承,並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形成比較系統的儒家思想。唐孫過庭的《書譜》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和代表者,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一個「仁」字。在《論語》裡,這仁字有很多解釋,如「仁者愛人」,「克己復禮之為仁」,「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者乎?我未見力不足者」。但究其本源,其集中點,是講調和人際關係。「仁」是個會意字,由「人」、「二」兩字組成。
  • 馮慶國:儒家思想最講平等原則
    更重要的是,要從孔子學說的整體思想脈絡,整體語境趨向去分析、解讀才能得出較客觀公正的結論。什麼是平等?平等是指人格和人的基本權力的平等。不是講職務高低一致,財產多少一樣的絕對等同;不是想當然的「萬物皆齊」。所謂人格和人的基本權利平等。是指「人格尊嚴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人人生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