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華為同行,索尼為何進軍汽車領域?

2020-12-11 電動大咖

「造型真精緻!說真的,我一直非常喜歡這個品牌,真不希望它成為我們的對手!」在2020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0)上,德國奧迪汽車公司自動駕駛技術開發主管託馬斯·穆勒(Thomas Mueller)等高層圍著索尼剛剛發布的純電動自動駕駛汽車——VISION-S久久不肯離去。這款被美國媒體評價為「像寶馬一樣酷」的試製車,不僅成功蓋住了奔馳、奧迪等傳統汽車廠商的風頭,也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詢問上市時間和預售價格。

「不,我們不賣這臺車。」在拉斯維加斯,索尼集團總裁兼CEO吉田憲一郎披露了索尼的願景:「毫不誇張地說,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過去十年的大趨勢,我相信下一個大趨勢將是移動出行。如果汽車變得更安全,那麼汽車也有希望變成一個娛樂空間,所以我們將(藉助VISION-S項目)驗證娛樂空間在技術和業務上的可能性。」

吉田憲一郎還提出了「安全繭」(Safety Cocoon)概念,即通過主動監測車輛周圍的情況,以規避風險。VISION-S在車內外安裝了33個傳感器(包括12個攝像頭、17個超聲波和雷達傳感器、3個固態雷射雷達傳感器),包括可以辨識車內乘客身份及其行為的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圖像傳感器與ToF飛時測距(Time-of-Flight)3D鏡頭傳感器。

這些傳感器與AI、5G技術以及雲平臺相融合,使得VISION-S可以實現相當於Level 2自動駕駛的功能,且在JNCAP(日本汽車安全評估機構)夜間行人自動緊急制動測試中獲得了最高評分。

當然,作為娛樂界的領軍企業,索尼為VISION-S打造的「智能座艙」沒有令人失望——由三塊大屏組成的全景式中控屏可以提供豐富的駕駛和娛樂信息、座椅後部的娛樂屏展現了索尼的成像實力,最外側還有兩塊小屏可以顯示電子後視鏡中的畫面;而360 Reality Audio(360臨場音效)通過內置在每個座位上的揚聲器讓乘客被聲音360度環繞其中,提供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音頻體驗。

吉田憲一郎表示,這臺試製車的平臺是索尼與全球著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共同開發的,除了轎車,未來還可以拓展到SUV等車型上。博世、大陸集團、英偉達等一批頂級零部件配套商也參與了這個項目。儘管還沒有上市銷售的計劃,但索尼準備在今年4月開始該車自動駕駛功能的道路測試。索尼人工智慧機械資深主管小枝竜也透露,「在接下來的開發階段中,索尼將繼續結合其先進的技術,實現更加安全可靠的汽車駕駛,同時以革新的車內娛樂體驗,為乘客帶去新的感動。」

從內外飾科技感來說,VISION-S並不比保時捷或特斯拉的電動汽車遜色;圖像和傳感器軟硬體技術、車載娛樂系統更是索尼的強項。索尼集團執行董事、VISION-S項目負責人川西泉指出,索尼也許並不會製造並銷售汽車,但還是希望通過CES這個舞臺,向整個汽車行業傳遞一個信號:「我們也能做出很酷炫的產品,這些技術完全可以授權、銷售給感興趣的廠商,快來跟我合作吧!」

有業內人士分析,索尼之所以試圖涉足汽車領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想要通過企業結構改革繼續提升盈利能力。2月4日,索尼剛剛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其中圖像傳感器業務增長強勁(利潤率達到21%,合併利潤率達到10%),且佔據了全球約50%的市場份額。而吉田憲一郎也提出了在即將到來的「CASE時代」(即互聯、自動駕駛、共享、電動汽車的首字母縮寫),進一步提升其產品競爭力,達到財務長(CFO)十時裕樹所說的「全球市佔率第一」的地位——2019年索尼車載傳感器業務佔比極小,僅有雷克薩斯等的少數品牌的車型採用,遠不及掌握全球六成市佔率的美國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

除了索尼以外,跨界「造車」的還有華為。資料顯示,2013年12月,華為正式推出車載模塊ME909T,隸屬於華為消費者BG業務板塊中的一部分;2018年,華為發布了MDC 600物聯網平臺,將滿足L4級別自動駕駛的需求;2019年,華為和長安汽車共同打造的聯合創新中心正式揭牌;2019年5月27日,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並隸屬於ICT管理委員會管理。

在「跨界造車」的潮流過去後,為何汽車圈為何又興起「跨界成為汽車供應商」的風潮?有業內人士認為,各種技術發展、產品思維演進,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接入,讓許多企業看到了新的機會點。

以汽車智能生態為例,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研究院智能網聯總工賀思聰指認為目前汽車智能網聯基本都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從傳統技術解決方案、產品架構,到最終的超級電腦上雲,如何實現車與雲的連接……產業鏈都還沒有串起來,都需要主機廠自己『搞定』,這是整個行業下一階段要解決的問題。」

上述工程師認為華為無疑是最有能力打通智能網聯汽車生態的運營商之一,今年1月初,華為自動駕駛雲服務通過湖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雲實現了全球首次落地,這有望降低傳統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對一般企業的巨大成本壓力和技術門檻。

如果說華為與高通展開的是對「大腦」主導權的爭奪戰,那麼索尼則看上了「眼睛」的控制權,這兩個業界強者都瞄準了日益高端化和普及化的自動駕駛領域,並試圖挖掘新的商機和利潤增長點。

相關焦點

  • 意欲進軍汽車製造領域?華為大規模招聘汽車工程師
    華為在汽車領域將自己定位為「增量部件供應商」,造車的蛛絲馬跡已悄然顯露。華為涉足整車製造後,不僅會對新造車勢力有很大衝擊,同時也引領未來汽車製造業發展。中車網獲悉,華為正在招聘關於整車製造方面的工程師。
  • 華為又找到新大陸?麒麟晶片受阻後:全力進軍5G汽車領域!
    導讀:華為又找到新大陸?麒麟晶片受阻後:全力進軍5G汽車領域!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人工智慧AI技術、物聯網以及車聯網都將成為現實,而這也將大大的加快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而華為作為5G網絡領域的領導者,自然可以利用手裡的5G技術來會進入到智能汽車領域發展;目前,華為已經整合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而餘承東也將會是華為汽車業務的負責人,可以說這一次餘承東也算是再一次的臨危受命,將帶領著華為進軍汽車領域進行發展,而且還將彌補華為手機銷量下滑所帶來的損失
  • 華為進軍汽車行業,將掀起汽車核心領域變革,替代智慧型手機增長
    9月10日,在天眼查看到,華為電動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了,註冊資本2.5億元,法人代表為王軍。是華為全資子公司。在今年上班後,華為和比亞迪在華為智能車載系統方面達成合作,比亞迪漢就是搭載眾多華為元素的第一款產品,在市場上贏得了很好的口碑。相比特斯拉,比亞迪漢在也顯得很有競爭力,可以說華為進軍汽車行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 華為開始進軍汽車領域,成立電動技術公司
    華為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家靠做移動通訊發家的民營企業,現在的手機業務已經做到了全球前五的位子上。一家企業單單靠一個業務是很難做起來的,華為目前涉及的領域也是十分的廣泛。在5G通訊、手機業務、晶片上的頗多建樹,足以印證華為的研發實力是多麼強大,在未來華為還將會涉及作業系統的研發,打造基於鴻蒙系統上的智能生態鏈。
  • 華為走自主發展道路,投資2.5億成立新公司,進軍汽車領域
    華為突然宣布!2.5億成立新公司,手機之外還有另一個萬億賽道。華為又要開始跨界了,那麼這次所涉及的領域是哪方面的?從華為新成立新公司的主營業務上來看,這次華為準備進軍汽車領域了。其實華為設計汽車領域也並不是沒有徵兆的,在2009年的時候,華為有了車載模塊的開發,並且還成立了車聯網。
  • 華為進軍汽車領域後,蘋果也不甘落後,Siri有望成為私人司機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一直是汽車圈十分火爆的話題。而在華為涉足的領域逐步擴大的前提下,外界都開始紛紛猜測華為是否會進軍汽車領域。而據此前任正非出席2020年冬季達沃斯論壇時曾表示,華為目前不會造整車,只會為汽車廠商提供零部件。
  • 華為再次發現新大陸!5G手機業務受阻後:全力進軍智能汽車領域
    CEO餘承東正式退出榮耀手機管理團隊,同時華為消費者BG也將會整合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而華為餘承東將會成為總負責人,可見華為也是想大力發展汽車業務,以彌補華為手機銷量下滑帶來的損失,畢竟目前華為手機業務營收已經佔到了華為整體營收50%左右,成為了華為最大的收入來源,但由於華為手機利潤相對較低
  • 華為再次發現新大陸!5G手機業務受阻後:全力進軍智能汽車領域
    ,同時華為消費者BG也將會整合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而華為餘承東將會成為總負責人,可見華為也是想大力發展汽車業務,以彌補華為手機銷量下滑帶來的損失,畢竟目前華為手機業務營收已經佔到了華為整體營收50%左右,成為了華為最大的收入來源,但由於華為手機利潤相對較低,所以對於整體利潤個貢獻並不多,要知道華為整體利潤率一直都不足10%,即便是2019年的利潤率也只有不到8%;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廠商中,利潤最高的廠商非蘋果莫屬
  • 華為是羔羊待宰?是邁出步伐!進軍移動領域的最大平臺:汽車!
    不吃魚看新聞了:進軍移動領域最大平臺,布局鴻蒙OS,華為造車?造了個新能源「發動機」!「華為不造車,而是要做汽車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推出重磅產品之一,華為的多合一電驅動系統讓人眼前一亮的DriveONE。
  • 索尼進軍汽車市場 傳感器市場巨頭雲集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原標題:索尼變身汽車廠商 傳感器市場商機無限[ 電子巨頭索尼發布了一款概念電動車Vision S,這輛車車身內部總共集合了33個傳感器。]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簡稱「CES」)開幕第一天,電子巨頭索尼發布了一款概念電動車Vision S。引得一片驚訝:索尼也要賣車了?其實,此前索尼已經暗示要進軍電動車領域,利用在圖像傳感器方面的研製優勢,闖入雷射雷達的「深水區」,並降低產品成本。但雷射雷達領域從來就不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市場。
  • 【進軍】華為進軍電動汽車市場;高清編解碼兩項專利被判維持有效...
    1、【專利解密】優化無線充電網絡,華為進軍電動汽車市場2、國產手機廠商的「反擊」再次失敗!1、【專利解密】優化無線充電網絡,華為進軍電動汽車市場【嘉德點評】華為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提出的無線充電方法,利用雙方通信過程結合動汽車的充電請求和預存在無線充電站中的電動汽車的充電權限為電動汽車充電,使無線充電站的資源達到最大化的利用,避免了無線充電站的資源浪費,同時也加速了電動汽車的產業化進程
  • 華為正式進軍汽車製造業,零部件自造?
    華為正式進軍汽車製造業,零部件自造? 華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在華為營業執照中,最近在相關的平臺能夠查到,華為已經悄悄的在公司業務範圍裡加上了汽車零部件生產,以及汽車領域相關的智能系統研發生產這一類目。這個消息讓很多人都非常意外,在當前華為5G和晶片正在全面被美國制裁和打擊的情況下, 華為還能再次擴大業務反圍,真的是有足夠的堅挺。
  • 華為進軍新能源充電領域,推出HUAWEI HiCharge直流快充模塊
    打開APP 華為進軍新能源充電領域,推出HUAWEI HiCharge直流快充模塊 閆雪梅 發表於 2020-04-18 14:01:32
  • 華為系「衝擊」汽車CMOS晶片
    今年8月,華為旗下投資公司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宣布投資參股安防領域CMOS圖像傳感器隱形冠軍—思特威(SmartSens)。就在華為宣布投資的幾乎同一時間,思特威首次推出首款車規級圖像傳感器產品,同時亮相的還有面向智能交通監控的產品。如今,思特威再次宣布推出一款面向艙內應用(包括DMS)的車規級圖像傳感器產品,意味著這家華為系公司全面進軍汽車行業。
  • 華為海思宣布,不管光刻機技術了,直接進軍新的領域
    不過,最近華為海思突然宣布了一個消息,不管光刻機技術了,直接進軍新的領域!華為海思突然宣布據華為內部消息稱,近日海思宣布成立了一個屏幕驅動晶片部門,開始進軍屏幕晶片市場。什麼叫做屏幕驅動晶片呢?不過,隨著華為海思的進軍,三星的壟斷可能會被打破,因為華為的實力有目共睹,沒有理由不佔據一部分市場。
  • 京東方或無法供貨屏幕,華為:已進軍屏幕晶片領域
    一、導讀9月15日,美新規定就將正式實施了,與華為合作的供應商都非常著急,因為要在這短短的15天時間裡,完成華為的訂單實屬不易,比如說晶片製造領域,臺積電、中芯國際,都在加班加點生產麒麟晶片,就是為了趕在9月14日之前交貨,另外存儲晶片領域,三星
  • 華為海思突然宣布,直接進軍新的領域
    不過,最近華為海思突然宣布了一個消息,不管光刻機技術了,直接進軍新的領域!不過,隨著華為海思的進軍,三星的壟斷可能會被打破,因為華為的實力有目共睹,沒有理由不佔據一部分市場。至於華為海思為什麼會選擇進軍屏幕晶片領域,這是因為現在的手機屏幕市場是一塊巨大的
  • 華為深度布局汽車核心領域,助力國產汽車智能化發展,業績將爆發
    在9月10日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9月10日,在天眼查看到,華為電動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了,註冊資本2.5億元,法人代表為王軍。是華為全資子公司。在今年上班後,華為和比亞迪在華為智能車載系統方面達成合作,比亞迪漢就是搭載眾多華為元素的第一款產品,在市場上贏得了很好的口碑。相比特斯拉,比亞迪漢在也顯得很有競爭力,可以說華為進軍汽車行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 不僅僅是手機品牌 華為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了
    日前,網通社從官方獲悉,華為將於4月24日發布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新品。作為華為增長速度最快的產品線之一,華為網絡能源產品線產品涵蓋數據中心能源、通信能源、智能光伏和智能電動四個領域。
  • 華為一項無人機專利曝光,或進軍無人機領域
    這引起了不少手機廠商的注意,紛紛分心進軍無人機領域,比如華為最近就被曝光了一項無人機專利。從曝光的內容可以看到,華為的無人機並非最近一時興起,而是在2018年就已經默默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成熟度,而這也表明華為無人機可能離正式上市已經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