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樓市奇說不管大家承不承認,房地產今天仍然是中國家庭最重要的投資渠道。即使是開局不利的2020年,房地產投資增速仍然繼續攀升: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32.36萬億元,同比增長15.7%。一句話總結,不管經濟收入有多糟糕,大家對房地產的愛,一如既往。
不僅如此,還有一眾專家跳出來表示,房地產仍然是最好的投資品。
財經作家葉檀日前發文表示,雖然房地產宣告徹底告別黃金時代,但是未來房價將保持在年均6%左右的低速增長。這也和社科院去年底的預測不謀而合。在她看來,很多人之所以說房地產有泡沫,是因為他們沒有房、買不起房,所以陷入極大的失落之中,需要以此來發洩情緒。她更認為,一個城市房價的漲跌,由湧入當地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資金的數量和信心決定,不是由老百姓口袋裡的錢決定。言外之意,只要房地產的投資熱情高漲,房價就不會降,很多人買不起房,也是自身的賺錢能力不夠,這怨不得別人。
無獨有偶,著名房地產專家孟曉蘇近日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也直言不諱道,「房價上漲能給絕大多數人帶來財富尊嚴」,增量地產時代,房價上漲的趨勢依然明顯。因為老百姓依然還需要房子,一方面是遷徙的需要,另一方面城鎮居民自住和改善性需求還是巨大的。
此外,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也發言表示,房地產上漲勢頭強勁。理由是,未來真實城鎮化率和民意城鎮化率之間,有2億人要實現真正的城鎮化,他們需要買房。意思很明確,中國房地產還有巨大的缺口,房子必須不停建才能滿足需求。尤其是一二線需求強盛,房屋嚴重短缺的城市,房價仍然會「一直漲」。
部分專家目標一致的託底樓市的說辭,我們不去爭執到底誰對誰錯。畢竟每個人買房都受自身的需求和自身經濟實力的制衡。尤其是在國家提出房住不炒三四年之後的今天,很多人對於專家的話,也有了徹底的改觀——買房人對於專家們殷勤鼓吹的話語,也早就看穿了:立場決定態度,哪些人說的是真心話,哪些人是真的為剛需好,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桿秤。
言歸正傳,對於2020年到底該不該買房?今年買房相比於之後會更便宜還是更貴?我們先不急著給出答案,先說說我們最近看到和感受到的3點樓市突傳的「變天」信號:
第一個「變天」信號:部分城市熱勁剛過,國家發出最強音「施壓」
2020年上半年,樓市在經歷了一輪深V歷程後,我們看到一季度留下的窟窿基本都補齊了。雖然一季度各地「救市」政策沒有施展出來,但是樓市還是在4月份後迅速回暖,到6月底全國各大城市基本恢復到了往年同期水準。諸如深圳、杭州、成都、南京等地,房價漲幅甚至出現過快情況,一些價格倒掛嚴重的新樓盤罕見出現了「萬人搖」、「萬人搶」。
我們強調過很多次,國家對於房地產的定位是穩,這意味著房住不炒的定調和底線是不能違背的。尤其是像今年這種特殊時期,各行各業都比房地產更需要恢復的信心和資金,很多城市除房地產之外的投資都沒有起色,到房地產卻率先啟動了,這無疑向市場傳遞了錯誤的信號,也和國家「穩樓市」的總基調不符。
所以很多城市熱勁剛過,我們就看到國家發出了最強音對樓市進行「施壓」,隨即調控迎來了新一輪收緊,尤其是深圳、南京均祭出了史上最強調控,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向市場傳遞的信號很明確:穩定勝於一切,投資炒作不可取。
第二個「變天」信號:房地產監管融資再收緊,開發商的苦日子到了
眾所周知,資金一直都是樓市繁榮發展的最大支撐。但種種信號顯示,涉房地產融資貸款市場正在發生巨變。一方面,對涉及房地產的融資監管又「嚴」起來了,同花順數據顯示,8月以來,銀保監等部門對國內銀行機構共開出80張罰單,處罰金額近7000萬元。且多張罰單針對商業銀行過往的違規事件,最早的案例追溯到2013年;另一方面,據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監管擬進一步收緊房地產公司發債融資。據報導的新聞看,此事若成真,對開發商融資是重磅打擊,尤其是中小房企的融資將是雪上加霜。毫不誇張地說,未來幾年,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數額將大幅減少。
事實上,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近日就表示,10年後,中國恐怕不超過20個大的房地產商。其餘一眾小地產開發商要麼破產倒閉,要麼被兼併收購。
其實據開發商高管自己透露,屬於地產商的苦日子也到了,首先,今年上半年倒閉破產的地產商數量高達300家,甚至還出現了千億級房企「資不抵債,瀕臨破產」的重大新聞;其次,特殊情況,銷售不暢,很多地產商都在為融資發愁,一二線城市有龐大的購房需求支撐,開發商勉強好過,但三四線城市面臨購房需求枯竭,以及棚改的退場,很多開發商「房子嚴重滯銷」,回款壓力巨大。
另據多位開發商高管透露,9月後,將有大批開發商「投降」:真的撐不住了,採取以價換量的方式讓利購房者,以「降價投降」的方式換取購房者的購房欲望,來實現賣房回款,進行自救。
我們此前也說過,其實上半年50強房企中,就有7成採取了「降價投降」的方式在賣房了,其中不乏恆大、萬科、碧桂園、融創、金地等大牌房企。開發商降價的幅度一度高達25%。
第三個「變天」信號:投資炒房客在加速離場中,買房「造富」時代終結?
在降價賣房方面,開發商的優柔寡斷式降價,顯然不能和炒房投資客們的疾風驟雨式降價相提並論。
我們不止一次說過,當國家高喊出「房住不炒」那一刻,其實就意味著房價「普漲時代」終結,投資炒房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過去十年,投資買房確實是穩賺不賠且堪稱「暴利」的生意,但是未來隨著高壓調控不斷深入,隨著人口紅利消退、城鎮化增速放緩,投資買房賺錢的生意會越來越難做。
事實上,今年已經有更多的人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開始清醒,開始撤離拋售了。據房天下平臺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以來,全國大中城市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拋售大潮,尤其是重慶、杭州、廣州三地,單月二手房拋售幅度陡增30%以上。7月底,重慶二手房在售數量陡增至21萬套,成交均價趨勢下降6.46%。
樓市為何再現「拋售潮」?答案很明確:其一,資金鍊緊張,賣房是籌措資金的最好方式;其二,不看好後市,賣房是止虧的最好選擇;其三,也存在高位套現的比例,尤其是三四年前買房的人,雖然過去兩年很多城市房價沒漲,但是前期也賺到了。當前的處境,沒有比套現落袋為安更安心的了。
樓市突傳3大「變天」信號,開發商高管也透露,將採取打折降價的方式向購房者「投降」,那麼2020年到底該不該買房呢?
以上第二、三條也很好地說明了,當前階段剛需購房迎來階段性「窗口期」,不管是開發商降價優惠,還是投資炒房客降價甩賣,表現在房價上都更便宜。所以,對於某些一二線城市來說,中長期房價仍然有上漲的趨勢,但今年買房確實會更便宜。平心而論,有需求且有條件的購房者,真的可以行動起來了。
對此,經濟學家朱海斌說了9個字:剛需隨意,投資客打住。
上述經濟學家認為,對於需要掏空6個錢包湊首付的剛需而言,高房價和收入不匹配的問題長期存在,這是他們買房路上揮之不去的痛點。所以不管未來房價是漲還是跌,剛需買房都佔不到便宜,只要資金到位,買房隨意,有需求就行動。與其挖空心思找房價的低位,不如加強努力多賺錢。
對於投資性購房,他的建議也很明確:房產投資邏輯已經變了,過去是閉眼買房都能「躺賺」,但從2016年伊始,房價就告別了「普漲」,尤其是國家三令五申「房住不炒」,「不拿房地產拉動經濟」,基本宣告了投資買房賺錢時代的終結。雖然不是所有房產都徹底失去投資價值,但是95%的房產將回歸居住屬性是大勢所趨。更主要的是,投資買房未來必須要長持才有希望,所以那些依然懷抱快炒快賺思想投資買房的人,可以打住了。因為當前的樓市,不管如何一個城市,都很難做到5年內快速升值賺錢。
最後我想說,雖然仍然有很多人對房地產抱有幻想,但是我們也要認清局勢的轉變,過去人口、金融、經濟對房價都有支撐,這才導致中國樓市二十年「屹立不降」。但今天局勢已經發生顛覆性變化,不管是人口、城市化、金融都對房地產不構成重大利好,這意味著繼續大手筆投資樓市,很難再獲得高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