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中國牌坊書院楹聯精選》,我感悟良多。
書院是我國古代由儒家士大夫創辦並主持的文化教育機構,初始於唐,盛於宋,止於清末。書院這種教育形式在華夏大地上存在了一千多年,表現出蓬勃的生命力,是中國古代教育高度發展的結果,對我國的文學史、學術史和教育史均產生過重大影響。
書院興盛的幾個時代,亦是楹聯興盛的時代。許多名人學士為書院撰題聯語,如朱熹,在許多書院講過學,都留下了楹聯。書院楹聯既從不同側面記述了書院發展史,也彰顯了其人文精神。泡上茶,攤開書,悠閒閱讀古雅的書院楹聯,真是一種美好的藝術享受。
論讀書治學,下面這些書院楹聯含義深遠,發人深省。
①德保秀陽書院:「不看破義利關,何須講學;要認識忠孝字,才是讀書。」
——自漢唐以來,儒家學說就成了我國書院修習師生的行為規範、道德準則,儒家先師先賢的「義利觀」「忠孝觀」,在書院有著相當高的地位。
②彭水鹿山書院:「但求通鹿洞心傳,講學不須分蜀黨;自有登龍門身價,讀書何必處匡山。」
——「講學不須分蜀黨」、「讀書何必處匡山」,講得太好了。既倡導五湖四海,又反對坐井觀天,深通義理,自是一番高境界。
③三原正誼書院坡階門:「歷階而升,莫謂前頭路苦;連步以上,方知頂峰人高。」
——勸學勵志,導化啟智。明說走路攀山,深一層指渡學海、登書山的艱苦旅程。
④滄縣滄曲書院:「無繩系日,這一寸光陰,莫教任著他容易放過;有路登文,那幾層階級,直須拼得俺實地踏來。」
——讀書治學,必須珍惜光陰。這諄諄教導,如雷貫耳。
⑤宿州培菁書院:「功名得失由天,任其絕頂榮華,自要幾分福命;學問淺深在己,教爾潛心習誦,無虛片刻光陰。」
——這一聯也說了珍惜光陰,但卻添加了「得失由天」的宿命論色彩,撫慰讀書人之心。
⑥宿州培菁書院另一楹聯:「是真讀書,瞞不過天聾地啞;作大學者,撇得開利鎖名韁。」
——這一聯講的是治學大道,要拋卻實用主義的功利意識,高屋建瓴,才能做成大學問。
⑦衡山研經書院:「當世需人才,正望著岣嶁山七十二般雲氣;自家定功課,莫等它清涼寺一百八下鐘聲。」
——此聯氣勢雄渾。上聯大氣磅礴,負有很強的歷史使命感,下聯腳踏實地,懷有積極的處世態度。
⑧新淦凝秀書院琢玉堂:「力學如為山九仞,高須加一簣;行仁若法海十分,滿尚納千流。」
——這一聯頗耐人尋味,提倡的是一種層樓更上、虛懷若谷、永不自滿的治學精神。
⑨杭州鳳凰山敷文書院聯:「縈迴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蘊藉人。」
——中和、蘊藉正是儒家對人的涵養所要求的一種極高境地,讀書人又貴在能做活潑文章,河嶽山川,盡得其態,佳作迭出。這副書院楹聯即時時提醒人們留意這個道理。
⑩嘉禾鰲峰書院:「書卷莫教春色老;詩懷常伴月華開。」
——對讀書人而言,眼觀書卷,情寄詩懷,書院中的每處景物,都是有生命力的客體。
⑾漢口紫陽書院:「到南渡後,誰知孔聖人尚存?即今日仰廟貌於黃鶴樓前,豈不是秋陽江漢;便北朝中,也問朱先生安在?想當年寄學規於白鹿洞口,何處尋汴水錢塘。」
——讀書治學,必須動情動心動腦。樓前洞口,緬懷追思,由物及史,由史及人,好一篇痛哭流涕文章!
⑿漳州白雲巖書院:「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出語不凡,自有宏大的氣度和超越之境界。
⒀清人閔鑑題淳安瀛山書院聯:「無窮生面青山在,不盡新機活水來。」
另一聯是「方塘凝練,瀛岫飛嵐,看此日雲影天光,猶是淳熙舊景;時教正業,退息居學,願多士夏弦春誦,無忘白鹿遺規。」理在景中,思接天外,餘音繞梁,滿院芬芳。
院中還有一聯:「白鹿洞主有規,名教中皆是樂地;紫陽夫子雖遠,川流上自有餘師。」就很容易讓人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朱熹講學的瀛山書院有一口方塘,他曾作一首充滿理趣的詩《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景觀書同需參悟,景含義理。
⒁望江雷陽書院:「名教中樂地無涯,對山色湖光,足以蕩滌胸襟,放開眼界;善學者會心捕,看鳶飛魚躍,便是精微道理,活潑文章。」
——此聯堪稱鑑觀有悟,可見只要有心,生活中處處是禪,春在溪頭薺菜花。
⒂湘潭昭潭書院:「學譬為山,願諸生拾級而登,各達嶽山極頂;道猶活水,看多士溯流以上,共尋湘水源頭。」
——此聯把艱苦治學的抽象道理用登山尋水一比喻,十分形象生動。
⒃廣州粵秀書院:「讀古人書,當思其中有我;應天下事,先須此內無他。」
——這是我最喜歡的聯句。此聯說得十分精妙,讀書應有「我」的獨立思考,公務應除卻「我」的私心雜念。
⒄蘭州五泉書院大門:「雲階月路引人來,樂水志在水,樂山志在山,隨處襟懷隨處暢;學海書城延客入,見仁謂之仁,見智謂之智,自家門逕自家求。」
——品味此聯,只一句「雲階月路」、「學海書城」,便把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理義闡發得頭頭是道。
以文會友,同悟人生。親愛的讀者朋友,以上這些書院楹聯精選,您最喜歡哪幾副?歡迎留言、轉發、分享!
編輯:
王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