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階而升,莫謂前頭路苦」|論讀書治學,這些書院楹聯說得真好

2021-03-02 悟在中年

夜讀《中國牌坊書院楹聯精選》,我感悟良多。

書院是我國古代由儒家士大夫創辦並主持的文化教育機構,初始於唐,盛於宋,止於清末。書院這種教育形式在華夏大地上存在了一千多年,表現出蓬勃的生命力,是中國古代教育高度發展的結果,對我國的文學史、學術史和教育史均產生過重大影響。

書院興盛的幾個時代,亦是楹聯興盛的時代。許多名人學士為書院撰題聯語,如朱熹,在許多書院講過學,都留下了楹聯。書院楹聯既從不同側面記述了書院發展史,也彰顯了其人文精神。泡上茶,攤開書,悠閒閱讀古雅的書院楹聯,真是一種美好的藝術享受。

論讀書治學,下面這些書院楹聯含義深遠,發人深省。

①德保秀陽書院:「不看破義利關,何須講學;要認識忠孝字,才是讀書。」

——自漢唐以來,儒家學說就成了我國書院修習師生的行為規範、道德準則,儒家先師先賢的「義利觀」「忠孝觀」,在書院有著相當高的地位。

②彭水鹿山書院:「但求通鹿洞心傳,講學不須分蜀黨;自有登龍門身價,讀書何必處匡山。」

——「講學不須分蜀黨」、「讀書何必處匡山」,講得太好了。既倡導五湖四海,又反對坐井觀天,深通義理,自是一番高境界。

③三原正誼書院坡階門:「歷階而升,莫謂前頭路苦;連步以上,方知頂峰人高。」

——勸學勵志,導化啟智。明說走路攀山,深一層指渡學海、登書山的艱苦旅程。

④滄縣滄曲書院:「無繩系日,這一寸光陰,莫教任著他容易放過;有路登文,那幾層階級,直須拼得俺實地踏來。」

——讀書治學,必須珍惜光陰。這諄諄教導,如雷貫耳。

⑤宿州培菁書院:「功名得失由天,任其絕頂榮華,自要幾分福命;學問淺深在己,教爾潛心習誦,無虛片刻光陰。」

——這一聯也說了珍惜光陰,但卻添加了「得失由天」的宿命論色彩,撫慰讀書人之心。

⑥宿州培菁書院另一楹聯:「是真讀書,瞞不過天聾地啞;作大學者,撇得開利鎖名韁。」

——這一聯講的是治學大道,要拋卻實用主義的功利意識,高屋建瓴,才能做成大學問。

⑦衡山研經書院:「當世需人才,正望著岣嶁山七十二般雲氣;自家定功課,莫等它清涼寺一百八下鐘聲。」

——此聯氣勢雄渾。上聯大氣磅礴,負有很強的歷史使命感,下聯腳踏實地,懷有積極的處世態度。

⑧新淦凝秀書院琢玉堂:「力學如為山九仞,高須加一簣;行仁若法海十分,滿尚納千流。」

——這一聯頗耐人尋味,提倡的是一種層樓更上、虛懷若谷、永不自滿的治學精神。

⑨杭州鳳凰山敷文書院聯:「縈迴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蘊藉人。」

——中和、蘊藉正是儒家對人的涵養所要求的一種極高境地,讀書人又貴在能做活潑文章,河嶽山川,盡得其態,佳作迭出。這副書院楹聯即時時提醒人們留意這個道理。

⑩嘉禾鰲峰書院:「書卷莫教春色老;詩懷常伴月華開。」

——對讀書人而言,眼觀書卷,情寄詩懷,書院中的每處景物,都是有生命力的客體。

⑾漢口紫陽書院:「到南渡後,誰知孔聖人尚存?即今日仰廟貌於黃鶴樓前,豈不是秋陽江漢;便北朝中,也問朱先生安在?想當年寄學規於白鹿洞口,何處尋汴水錢塘。」

——讀書治學,必須動情動心動腦。樓前洞口,緬懷追思,由物及史,由史及人,好一篇痛哭流涕文章!

⑿漳州白雲巖書院:「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出語不凡,自有宏大的氣度和超越之境界。

⒀清人閔鑑題淳安瀛山書院聯:「無窮生面青山在,不盡新機活水來。」

另一聯是「方塘凝練,瀛岫飛嵐,看此日雲影天光,猶是淳熙舊景;時教正業,退息居學,願多士夏弦春誦,無忘白鹿遺規。」理在景中,思接天外,餘音繞梁,滿院芬芳。

院中還有一聯:「白鹿洞主有規,名教中皆是樂地;紫陽夫子雖遠,川流上自有餘師。」就很容易讓人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朱熹講學的瀛山書院有一口方塘,他曾作一首充滿理趣的詩《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景觀書同需參悟,景含義理。

⒁望江雷陽書院:「名教中樂地無涯,對山色湖光,足以蕩滌胸襟,放開眼界;善學者會心捕,看鳶飛魚躍,便是精微道理,活潑文章。」

——此聯堪稱鑑觀有悟,可見只要有心,生活中處處是禪,春在溪頭薺菜花。

⒂湘潭昭潭書院:「學譬為山,願諸生拾級而登,各達嶽山極頂;道猶活水,看多士溯流以上,共尋湘水源頭。」

——此聯把艱苦治學的抽象道理用登山尋水一比喻,十分形象生動。

⒃廣州粵秀書院:「讀古人書,當思其中有我;應天下事,先須此內無他。」

——這是我最喜歡的聯句。此聯說得十分精妙,讀書應有「我」的獨立思考,公務應除卻「我」的私心雜念。

⒄蘭州五泉書院大門:「雲階月路引人來,樂水志在水,樂山志在山,隨處襟懷隨處暢;學海書城延客入,見仁謂之仁,見智謂之智,自家門逕自家求。」

——品味此聯,只一句「雲階月路」、「學海書城」,便把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理義闡發得頭頭是道。

以文會友,同悟人生。親愛的讀者朋友,以上這些書院楹聯精選,您最喜歡哪幾副?歡迎留言、轉發、分享!

編輯:

王海東

相關焦點

  • 目錄學:讀書、治學的大學問!
    目錄學是讀書治學入門之學。我國古代學者認為治學之道在得門,得門而學,事半功倍,並認為書目即學問之門徑,書海之舟揖。古今凡在學術研究方面有成就者,沒有不是在積累,消化理解和利用資料的基礎上經過苦心探索之後獲得成功的。
  • 《曾國藩治學方法》摘錄
    因為他對學問的見解,不與凡俗同,而自己又能身體力行地做出榜樣來,這便見得他的真學問。(胡哲敷.曾國藩治學方法[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6:20.)  曾國藩的才質,並不能算是聰秀。老實點說,他的確是一位很拙鈍的學者,不但在他的日記、家書中間,常常發現他自己說他是天性魯鈍;就縱或他自己不說吧,我們只要看他修己、治人、齊家、讀書諸事,幾乎一處不見得他魯鈍或拘拙。
  • 柳少逸從師、治學、傳薪之路概述【啟蒙篇】
    唐·柳宗元有「養樹得養人術」之論,意謂從培養樹木中悟出培養人材的法則。餘有四姊一妹,且為單傳,然父母從不溺愛,恪守「父母威嚴而有慈,然子女畏慎而生孝」之家風。並以《周禮·三行》「親父母」、「尊賢良」、「事師長」戒之,而祖父恆寶公則明示「認真讀書,老實做人」乃柳氏家訓。
  • 【瀟湘快評】方東清/李元度楹聯藝術初探
    被書中李元度的楹聯所折服。 李元度(1821——1887)字次青,笏庭,晚年自號天嶽山樵,超然老人。湖南平江爽口沙塅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舉人,曾入曾國藩幕。得曾國藩賞識,官至浙江鹽運使,雲南按察使,貴州布政使。著有《國朝先正事略》、《天嶽山館文鈔》、《天嶽山館詩集》等著作。是清代一位很有名氣的地方大員,同時又是當時頗具影響力的詩人和楹聯家。
  • 光明日報:向古老書院問閱讀之道
    >書院對我國教育、學術、建築、藏書等事業的進步,對民風民俗的養成,對中華文明的傳播都作出過重大貢獻。解析中國古代書院的文化基因,深度挖掘那些集中體現書院文化的楹聯詩詞、書院學規、書院建築,在今天仍有重要意義。  2017年4月23日,第22個世界讀書日,嶽麓書院傳出的琅琅書聲尚未落去,5月20日,端午節前夕,悠悠古樂又在嶽麓書院屈子祠響起,屈原祭祀禮在此拉開序幕,中國古代書院再度走進公眾視野。
  • 一對楹聯道盡「廣東陳」來源
    其實,此詩在驚嘆陳家祠的建築裝飾藝術之餘,還對陳家祠所蘊含的豐富的姓氏文化、祠堂文化、書院文化表示讚美,所以才有「勝讀十年書」之語。而最能體現陳家祠文化底蘊的是祠中的楹聯。這些楹聯,將陳姓及「廣東陳」的由來、陳家祠的建造歷史等內容,用精練而富於美感的方式表達出來,使人讀後回味無窮。
  • 嶽麓書院何以歷經千年不衰?
    有關王祚隆治院史事,在《嶽麓書院志》《常寧縣誌》中略不經見,只說他著有《嶽麓詩草》《半山草》《長沙吟》《楚江吟》《易經解》《學庸解》《塵餘集》《一峰遺草》(上、下卷)等書。 王祚隆的詩寫得好,這倒是有據可查。
  • 牛山有個同川書院,閒暇不妨過去看看
    同川書院位於牛山寺西側,為明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邦珍61歲致仕歸故裡後所建。原為他少時讀書之處,擴修為書院後,他授業講學於親友和子弟。書院曾有兩名進士金榜題名。書院還建有聚樂堂、悠然臺、環翠亭、甘霖池等景觀。書院內藤蘿攀援,古柏蒼蒼,泉水潺潺,乃讀書佳處。「書院秋風」為清肥城八大景觀之一。
  • 萬木森森一草堂(書院尋蹤)
    邱氏書室屬「姓氏書院」。清代廣州城內有數百家姓氏書院,卻都不是「課藝之所」。清初廣東民間組織保留強烈的反清意識,清朝統治者為「防微杜漸」,嚴禁廣東建合族宗祠。為避開這一禁令,廣州大多數合族宗祠易名為書院、書室或試館,但宗祠的祭祀功能和作用絲毫未變。邱氏書室由增城舉人邱覺黃在1804年倡議,經由「廣東十府十州八十縣」的邱姓決議,於1808年始建。
  • 書院公共空間今起開放!五大書院特色活動,面向復旦的每一個你!
    志德書院讀書計劃 「志德書院讀書計劃」於 2013 年設立。書院邀請書院導師擔任指導老師,向書院學生推薦經典書目。學生經報名和指導老師選拔後組成讀書小組,在導師的帶領下對經典書籍進行深入閱讀與探討, 旨在鼓勵書院師生交流,增進各專業同學互相學習,通過小班討論式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並享受讀書的樂趣, 培養書院讀書氛圍。
  • 王澄海教授:避疫絮語話治學 | 治學大家談
    自己堅持在當下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做一個正直和問心無愧的人,使自己在治學、生活中能夠堅持用科學的態度去認知、去實踐,去對待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我的感悟是,治學過程是一件苦事,從獲得一份養家餬口職業的被動學習到自發求學,再到有所追求、執著探索的自覺學習,這中間充滿了隨機抉擇,個人的體會和感悟應都不同,但須「雖千萬人吾往矣」。
  • 張林傑丨經學大師廖平自題楹聯考論
    廖平曾作過幾副自題楹聯,搜集整理這些自題楹聯,對其詳加考證,儘量去還原它們本來的樣子,對於研究廖平及其學術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關鍵詞:廖平;自題聯;謬論;考論基金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宜賓學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項目「廖平論語學研究」(SXJZX2018-002)。
  • 北京金臺書院小學舉行楹聯揭牌儀式,米南陽等著名書法家參加
    9月28日,北京市東城區金臺書院小學舉行了以「墨香楹聯弘遠道,首善金臺養正心」為主題的楹聯揭牌儀式,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副會長米南陽等著名書法家和相關領導、學校知名校友等嘉賓出席了此次揭牌儀式。劉平 攝儀式上學生通過舞蹈和吟誦的方式進行了《詩經小雅鹿鳴》的演繹,以及展示了書法演唱歌曲《書香年華》和書法展示、楹聯警句齊誦,還進行了色空表演《茉莉花》、《蒹葭》,把活動推向了高潮。劉平 攝2005年,我國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嶽麓書院成立1040年|那些經典對聯你都知道嗎?
    就讓這些文字陪伴你我,走進新的紀元! 作為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自北宋開寶九年創辦以來至今,歷經千年,弦歌不絕。 嶽麓書院有哪些經典對聯?它們的含義你都知道嗎?今天,湘伴君特意請來了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帶各位伴粉參觀嶽麓書院,解讀這些經典對聯的含義和背後的故事。
  • 千古好對,值得世人學習的勵志楹聯
    楹聯又稱對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故以「對聯」稱之,則開始於明代。它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
  • 塗又光:以讀書和治學為心靈寄託
    回首幾十年讀書歷程,塗先生說,真正的學問是動態的,他信奉「拜名師,讀名著;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由此他人生路程始終有書為伴。無論是在革命歲月、在建設年代、在農村、在城市、在地方、在學校、在課堂、在書房、在猛烈風暴中、在悠靜水面上,他都沒有忘記孜孜不倦埋於案前,在讀書治學路上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
  • 閱讀悅美|教子讀書、讀書追夢——1702中隊紅領巾讀書會遊學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的古建築在布局上所採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築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築都位於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於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係。
  • 曾國藩:讀書治學,貴在得法
    在家書中,曾國藩曾多次強調讀書治學之道,這既是曾國藩治學經驗的具體總結,也是曾國藩讀書治學之道的生動示範,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實際上,做任何事都會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讀書治學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只要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虛心向學,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無疑是打開讀書治學大門的金鑰匙。 曾國藩在其家書中比較重視讀書治學的方法,用具體的事例來進行說明,用較多的篇幅闡述相應的方法。
  • 孩子莫說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愛孩子,就要捨得讓他承受讀書的苦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受讀書的苦。一個連學習的苦都吃不了,你又怎能相信他能咽下生活的艱辛?日後又怎能指望他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和生活的重擔?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條路是人生捷徑,但讀書卻是真正相對輕鬆的那條路,也是唯一最體顯公平又是最快最能改變命運的選擇,所以在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狠下心來,教育孩子不要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