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民間諺語

2020-12-09 豐縣政府網
    諺語為人們對生產,生活中長期積累的經驗進行描述的簡練語言。豐縣歷史悠久,諺語豐富,在此擇民間常用的十四類諺語,選婦幼皆知者作一介紹。

    1、天氣類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指今年中秋節陰天,明年正月十五或前幾天會下雪)。
    重陽不下盼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幹。
    初一、十五天不好,這月晴天一定少(指農曆)。
    初一陰,初二下,初三初四直「拉拉」(直「拉拉」為繼續下雨)。
    東絳(虹)呼嚕,西絳雨(呼嚕指打雷不下雨)。
    缸穿羅裙山戴帽,螞蟻搬家蛇 舖道,大雨將要到(缸為豐縣農家裝水的容器,一般缸外不會溼,溼為反潮現象,民間稱穿羅裙)。
    驚蟄聞雷果似泥(驚蟄節這天聽到雷聲,這年雨量大,豐縣地高亢,將豐收)。
    日落烏雲接,明天把工歇(下雨)。
    溼了老鴰毛,麥子水中撈(指農曆四月十二若下雨,在麥收季節雨水多)。
    十霧九晴。
    天黃有雨。
    天上亂攪雲,地上下滿盆;今天火燒雲,明天曬死人(亂攪雲指烏雲翻滾。火燒雲指晚霞滿天)。
    天上下「流流」,地上摸泥鰍(「流流指冰雹,若春天下冰雹,這一年雨水多,田地有水,可抓泥鰍)。
    瓦塊雲,曬死人。
    烏龍打霸,不陰就下(指夜晚看到一片雲橫穿銀河,將為陰雨天)。
    小暑起南風,綠豆似柴蓬(小暑這天刮南風,將天旱)。
    星星擠眼,要下雨點。
    夜晴無好天(指連續下雨,突然一天晚上晴了)。
    雨吃絳(虹),下一丈;絳吃雨,下一指(指下雨的雲把虹蓋住,雨下的大,虹逐漸擴大,下雨的雲退縮,雨下的小)。
    雨從西南來,床下摸「各也」(「各也」魚類,指雨下的大)。
    早看東南,晚看西北(清晨起來,看看東南方向的陰晴,可預測全天天氣;傍晚看看西北方向的陰晴,可預測次日的陰晴)。
    早上燒霞,晌午漚麻(早晨出現彩霞,中午多會下雨。晌午指中午,麻為草本植物,莖皮纖維可做繩索、織布。漚麻就是將麻埋於泥中腐蝕)。
    早霧晴,晚霧陰(早上起霧預示晴天,傍晚起霧預示著天陰)。

    2、播種類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宜。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農時不宜遲。
    穀雨前後,種瓜種豆。
    過了驚蟄節,整地不能歇。
    寒露兩旁看早麥。
    九盡楊花開,春種早安排。
    三月八,去種瓜。
    頭伏蘿蔔,二伏芥,三伏裡頭撒辣菜。
    一把二月過,就把犁耙摸。
    棗發芽,種棉花。

    3、農作物成長類
    二月二,小麥沒老鴰(指烏鴉在小麥地裡已看不到)。
    楝子開花吃燎麥(接近成熟)。
    六月六,曬穀莠(指穀子已抽穗)。
    麥子去了頭,秫秫沒了牛(小麥收割後,高粱已長的比牛還高)。
    七月十五棗紅皮,八月十五棗半乾(指農曆)。
    天河調角,要吃毛豆角。
    小滿不滿,麥子有閃(指小麥到小滿節應灌滿漿,若沒有灌滿漿,小麥收不好)。

    4、農作物收穫類
    處暑高粱,白露谷,秋分兩旁看豆撲(指處暑前後收穫高粱,白露前收割穀子,秋分時大豆已收割)。
    立秋三天遍地紅(指高粱成熟)。
    忙種收大麥。
    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上滿集(農曆七、八、九月分別是核桃、梨、柿子的收穫期)。

    5、節氣時令類
    吃了端午粽,棉衣完全送。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春打六九頭,五九尾(指立春那天為五九的最後一天,或六九的第一天)。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該熱不熱,五穀不結。
    交了七月節,夜寒白天熱。
    開春一場雨,秋收萬石糧(指春耕時下雨,預示著豐收年)。
    立了秋,掛鋤勾。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指農曆,立秋一般在六月二十日前後至七月初)。
    立秋三場雨,麻布褂子高掛起。
    立秋十八天,寸草結籽。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還在腳下串。
    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
    七月雨,八月旱,棉花桃子賽雞蛋。
    清明斷雪,穀雨止霜。
    三星對門,門口坐人。
    數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寬;九九楊花開;十九燕子來;九九再九九,麥子入了口。
    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

    6、婚嫁類
    成不成酒兩瓶,就不就吃塊肉(指提親先謝媒人)。
    兒娶媳婦滿屋紅,閨女出門滿屋空。
    娶妻娶妻,煮飯洗衣;內助內助,紡花織布(指女主內)。
    要吃吃個大鯉魚,要嫁嫁個大女婿。

    7、治家類
    從小看大,三歲至老。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出聲。
    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師媽子」下假神(「師媽子」即 巫婆)。
    胡蘆頭,胡蘆頭,先裝瓦屋後裝樓,末了還能裝人口(胡蘆頭指吸鴉片的工具)。
    家貧出孝子,慣養不成龍。
    家有千頃田,不如子孫賢。
    嬌養無孝子,棒頭出孝郎。
    久賭神仙輸。
    糧食入了囤,趕快去搗糞。
    年年防賤,夜夜防賊。
    人大心開,樹大自直。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窩窩頭,沾辣椒,越吃越添膘。
    小來偷針,大來偷金。
    兄弟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要想過得好,雞、鴨、豬、羊滿院跑。
    有錢多買糞,無事少趕集。

    8、睦鄰類
    親戚遠了香,鄰居高搭牆(無論親戚鄰居,應保持適當距離,以免發生不愉快的事)。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9、農事類
    蠶老一時,麥熟一晌。
    鋤頭底下有三寶:防旱、防澇、除雜草。
    春雨貴似油,保墒搶時候。
    冬耕深一寸,等於多上糞。
    棉花鋤八遍,桃子結成串。
    麥蓋三床被(雪),枕著饅頭睡。
    麥怕胎裡旱,人怕老來窮。
    七成收,八成丟。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人哄地一時,地哄人一年。
    人靠地養,地靠糞養。
    人勤地生寶,人懶地長草。
    掃帚響,糞堆長;動動鍁,糞堆添。
    三分種,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險。
    選拔好良種,才有好收成。
    雪打菊花心,柴米貴似金;
    要吃高粱面,扒出根來看;
    有水三分收,無水三分丟;
    種地不上糞,等於瞎胡混;
    豬吃百樣草,看你找不找;
    莊稼一支花,全靠肥當家。

    10、水果類
    生瓜梨棗,見了就咬(凡是水果類的東西,你只要路過果園、瓜園,成孰時償償,主人不會拒絕,並非常歡迎,農俗淳厚)。
    桃養人,杏害人,李子行裡埋死人(吃桃有益,杏多吃有害,李子要少吃)。
    桃三杏四梨五年,小棗當年就還錢(指果樹栽後結果時間)。

    11、商業類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不怕不賺錢,就怕貨不全。
    當面銀子,對面錢。
    好酒不怕巷子深。
    貨比三家不吃虧。
    和氣生財。
    賤物無好貨。
    買賣不成仁義在。
    賣大發饃(饅頭)的賺錢。
    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
    人靠衣裳,貨靠裝潢。
    生意好做,夥計難擱。
    先嘗後買,方只好歹。

    12、學習類
    邊學邊問,才有學問;勤學好問,不怕腦笨。
    活到老,學到老,難解的問題日漸少。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黑髮不知讀書好,白首方恨用功遲。
    人貴有志,學貴有恆。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學習不思考,知識記不牢。
    學習如趕路,不能松一步。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知識來自積累,才能在於多學。

    13、衛生保健類
    病來似牆頭,病去似抽絲。
    不吸菸,不喝酒,病魔見你繞著走。
    吃得急,咽得慌,又傷胃,又傷腸。
    吃飯先喝湯,勝過開藥方。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飯後散散步,不要進藥鋪。
    飯前刷碗洗手,飯後刷牙漱口,四淨做到,百病沒有。
    過了九月九,大夫袖了手,家家吃蘿蔔,雜病何處有。
    飢不暴食,渴不狂飲。
    每餐八成飽,保管身體好。
    食多傷胃,憂多傷歲。
    睡覺不蒙頭,身體壯如牛。
    睡前洗洗腳,勝過吃補藥。
    有錢吃補藥,無錢晚洗腳;洗腳血氣生,小病不會生。
    早飯要飽,中飯要好,晚飯要少,活到八十不老。

    14、其他類
    春秋住城夏住鄉,冬天住在煤窯上。
    打鐵看火色,看人看臉色。
    狗三貓四,豬五羊六(指家畜出生月數)。
    劈柴劈小頭,問路問老頭。
    十七十八力不全,二十七八正當年,三十七八還好過,四十七八不沾弦(指人生發育轉折的四個階段)。
    十月天短,梳頭洗臉(指農曆十月天很短,梳梳頭,洗洗臉,一天就過去了)。
    下九流:一流稱(稱行人),二流鬥(糧食行人),三流屠戶四打狗(賣狗肉的),五捏腳(浴室捏腳的),六剔頭(理髮師),七娼(娼妓)八優(演戲的)九吹手(吹鼓手)。
    新媳婦要鬧,打拉子(農村一種體育活動)看蹺。
    秀才見到兵,有理講不清。
    要吃走獸,還是狗肉;要吃飛禽,鵓鴿鵪鶉。

    (摘自豐縣政協2005年10月版《豐縣風物誌》)

相關焦點

  • 西藏氣象部門收集整理民間氣象諺語
    首部《西藏民間氣象諺語》(藏文版)出版發行,對保護和傳承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西藏民間氣象諺語》(藏文版)共8萬多字,分3章25節,收錄了雲天現象、星象、野生動物習性與活動、植物生長以及節氣更替等揭示天氣、氣候變化方面的10餘類、270多條氣象諺語。
  • 全球語境內的性別化諺語:文化遺產還是傳統包袱?
    性別遺產與發展儘管諺語希望我們相信傳統,但語言和文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男性和女性都有各自的性別觀念,這些觀念隨著人們的地位、經驗和對自己處境的認識而改變。今天,我收集到的材料中的許多傳統諺語從某些角度來看可能令人不安,它們可能「政治上不正確」。
  • 中國「氣象先生」宋英傑以《中國天氣諺語志》解讀諺語文化
    《中國天氣諺語志》由中信出版集團最新出版,該書作者中國氣象先生宋英傑憑藉其多年強大的專業積累和知識功底,從氣象大數據的角度,用生動通俗的語言,梳理和解讀了從古到今的氣象諺語,其中不僅蘊涵著千百年來積累的民間智慧,更含有豐富的科學知識。
  • 英漢諺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
    諺語在字典中的定義是短小精練的民間智慧警句,一般形式嚴謹,經常包括鮮明的形象和使人難忘的韻律。諺語必須非常睿智,而且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能廣為流傳。英漢兩種語言歷史悠久,包含著大量的諺語,由於地理、歷史、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英漢諺語承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們與文化傳統緊密相連,不可分割。諺語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譯中的難點。
  • 《中華遺產•漢聲民間文化》搶救和保護傳統民間文化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商業文化的衝擊,這些傳統的民間習俗和文化,正在急遽地消失。    然而,臺灣的《漢聲》雜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一直致力於搶救、保護和發揚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到目前為止,他們搶救了數十種瀕臨失傳的民間手工藝,出版了雜誌140多期,每一期都是一冊厚厚的書,內容涉及民間文化、民間生活、民間信仰、民間藝術等若干方面。
  • 英漢成語、諺語、習語的文化對比
    成語、諺語、習語是語言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中的精華,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底蘊。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民族傳統、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等都有著諸多差異,這些文化差異導致了中西方各自成語、諺語、習語的形成、使用與發展。英漢成語、諺語、習語分別記錄了不同民族的歷史,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經濟生活,透視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態,思維方式。
  • 散文<母親詞典>用中國民間口口相傳的諺語串連起來
    散文用中國民間口口相傳的諺語串連起來 發表時間:2011-06-03   來源:  這是一部用中國民間口口相傳的諺語串連起來的長篇散文。建永在《開場白》中寫道:「我的母親是個不識字的家庭婦女,但她卻能夠隨口說出許多富有生活經驗和人生哲理的俗諺。十多年來,我把隨時回憶起來的『母親的話』留心記錄下來,居然積攢了數千條。」
  • 畫給孩子的中國傳統節日,讓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心靈得到滋養
    二月二為什麼要剪頭髮……本書是一本原創民俗類圖畫書,以故事為主線,穿插各種神話傳說、古典詩詞、諺語等,講述了傳統節日的來歷以及與傳統節日相關的習俗,讓小讀者能夠自己解答各種關於節日的問題,輕鬆有趣地吸收傳統文化知識,提升自我。章節中還附有動手製作節日美食的互動欄目,更容易激發起小讀者的閱讀興趣,並在實踐中更深切地理解傳統文化。
  • 發展傳統民間遊戲需要新的文化空間
    原標題:發展傳統民間遊戲需要新的文化空間  原標題:發展傳統民間遊戲需要新的文化空間   隨著現代化及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許多「大雜院」消失了,民間遊戲失去了遊玩的場所;「雞犬相聞」的鄰裡沒有了,民間遊戲失去了廣大的參與者;沒有兒童的嬉戲打鬧,民間遊戲便失去了原有的樂趣和童趣。
  • 春卷又稱春盤餅,中國民間節日的傳統食品,春卷的文化悠久
    是中國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目前流行於中國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民間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於待客。春卷歷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據古書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記載:"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清代的《燕京歲時記》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可見春日做春餅,食春餅的傳統民俗風情由來已久。
  • 475句非常接地氣的民間諺語,孩子一看就懂,老師都點讚稱好
    475句民間諺語,非常接地氣了!孩子一讀就懂,老師們都稱好!民間諺語雖然沒有成語那麼「文化深厚、豐富多彩」,但它們是廣大老百姓通過長期的生活經驗總結而來,具有很強的生活氣息,並且通俗易懂。據我所知,諺語涉及的內容也是非常廣泛。如果運用到作文中,也會讓自己的作文大放光彩,讓自己的整篇文章熠熠生輝。
  • 廈門湖裡:民間文藝進校園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廈門湖裡:民間文藝進校園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湖裡區融媒體中心 2020-12-21 12:33 來源:澎湃新聞
  • 重慶榮昌豬聞名天下,民間「相豬」諺語實踐證明大多屢試不爽
    長期以來,巴蜀是養豬大省,一句諺語風行國內外:「川豬安天下。」指四川發達的養豬業使中國安定,四川的養豬業如果受損,天下就不太平了。在豐饒的養豬文化沃土上,榮昌豬聞名天下,榮昌是全國最大的良種仔豬生產基地和西南地區最大的飼料、獸藥集散地,榮昌設有「中國重慶畜牧科技城」——1998年10月,時任農業部副部長路明和重慶市領導等出席開城典禮。重慶的養豬業曾經成為農家的支柱產業,豬曾是農戶的半個家當。
  • 盤點習近平亞信峰會主旨講話:多引用民間諺語
    否則,就會像哈薩克斯坦諺語說的那樣,「吹滅別人的燈,會燒掉自己的鬍子」。安全應該是平等的,任何國家都不應該謀求壟斷地區安全事務,侵害其他國家正當權益。安全應該是包容的。強化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同盟,不利於維護地區共同安全。  對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零容忍  綜合,就是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
  • 4個民間諺語,一窺古人智慧
    諺語是一些民間流傳的常語,通常指一些含有豐富的知識、經驗,有思想,有教育意義的俗語。世界上的人類社會都有自己的諺語,是普世文化通則的一部分。和諺語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語、歇後語等,今天咱們就來共同回味四個常見的諺語吧。
  • 在中國傳統民間文化中,「鯉魚」代表什麼?
    現在年畫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出現了很多文化精品。但這些年畫都成為藝術品了,不再走入百姓之家了。在很多農村地區,張貼的也是政府發放的宣傳畫和招貼畫,真正的年畫多在藝術品裡聚集了,形式和內容也發生很多的變化。中原、西北等等地區還有眾多的剪紙之鄉,都是非常優秀的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傳承之地。
  • 中華傳統體育文化—毽球
    毽球運動,民間俗稱「踢毽子」,是我國特有的一項具有民族色彩的體育運動,在我國的京、津、滬及河北的承德等地區民間傳統踢毽子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多年來長盛不衰。   毽球已經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是從我國民間古老的踢毽子遊戲衍生而來。據傳,毽子為蹴鞠之戲二十五法中之一,為黃帝所作。
  • 我和諺語
    幾十年來,儘管工作、學習和生活壓力大,但一直鍾愛著一個事兒,就是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間諺語。這幾十年中,工作崗位變了幾次,工作地域換了幾次,但不變的是,搜集、整理記錄諺語的筆記本常帶在身上。諺語豐富了我的語言,諺語修正了我的思維,諺語也在一定程度上淨化了我的靈魂,使我不斷提高素養。
  • 中國傳統民間印染:傳統與當代的融合
    三、民間藝術的生產性保護,必須要有政府的扶持。各級政府應進一步研究和加大推進民間藝術的生產性保護扶持政策,以及傳承生產的貸款和減免稅收等相關措施。  四、文化是文化產業的靈魂。民間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以傳承傳統工藝為手段,以壯大民間文化實力為目標,以使民間藝術與社會發展同行,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取得更大的社會效果。
  • 深藏北京一處古寺,2棵「情侶樹」名字霸氣,民間諺語很「狂妄」
    深藏北京一處古寺,2棵「情侶樹」名字霸氣,民間諺語很「狂妄」,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有數不清的觀光景點,故宮、長城等一到節日,就會吸引很多國內外遊客來觀光,但是,說起北京城的寺廟,比起洛陽的白馬寺、杭州靈隱寺稍微遜色一些,我絕沒有不以那個為主的,今天安先生帶大家去北京看一座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