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劇的時候,總以為《半生緣》曼楨的悲劇是姐姐曼璐造成的。以為姐姐妒忌心太強,見不得妹妹好,才會心理變態。
但看了原著,溯本歸源,才知曼璐之所以心理崩塌,也拜她母親所賜。她母親,顧太太,一個舊社會傳統女性,生養了六個孩子,兩個女兒四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被她毀了,晚年跟兒子一起生活,又被兒媳婦排擠,過得並不好。
顧太太這個人,身上有著許許多多缺點,而這些缺點,又間接將曼楨推向深淵。如果說曼璐的悲劇,是無法避免的,畢竟父親病逝,是天災,身為老大要養家餬口,也是迫不得已。
但作為母親,何曾對曼璐有過真正的母愛關懷?曼璐結婚後,過得並不幸福,和祝鴻才經常爭吵,婚姻亮起紅燈。曼楨也多次提醒她,不要拿姐姐的錢,免得被祝鴻才口舌,以為姐姐拿錢貼補娘家。
可顧母卻不以為然,覺得女兒現在闊了,女婿當了暴發戶,還在乎那點小錢嗎?
曼璐生病了,顧母覺得是她家風水不好,奶奶認為是體弱壓不住財。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顧母和曼璐談論起曼楨的婚事,就像長輩之間的談話。這讓曼璐很不舒服,她明明是女兒,好像結了婚,就瞬間失去了什麼,自己淪落為像個長輩那樣,要操心起曼楨的婚事來。
也正因為曼楨的婚事,徹底割裂了姐妹倆的情分,若不是顧母的愚蠢和自以為是,曼楨就不會被曼璐傷害,她的後半生就不會被毀了。
一:顧母多管閒事,自以為是地替豫瑾曼楨牽線搭橋,觸動了曼璐的底線
顧母這個女人,思想非常守舊,哪怕已經生活在民國,講究男女自由戀愛,她還守著封建時代的那一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放。
曼璐和張豫瑾小的時候定過親,他們兩家又是老親,若不是家中出現變故,他們早就結了婚,就不會有後面那麼多事了。
張豫瑾對曼璐的愛情,有真情的部分。在曼璐結婚後,他依然堅持單身,忘不了她。但在見到長得亭亭玉立、清新脫俗的曼楨時,他又移情了。甚至覺得曼璐不過是美麗的影子,而曼楨,一個人打三份工,撐起整個家,實在讓人又憐又愛。
他甚至在短短的時間內,對曼楨產生了好感,差一點就脫口而出向她求婚。
而豫瑾對曼楨好感度加速上升,又少不了顧母的從中幫助。顧母常常和婆婆一起商量著怎麼樣撮合兩個人的好事,總覺得曼璐退婚,虧欠了豫瑾,要是能讓曼楨嫁給他,一來得了一個好女婿,二來也算彌補了豫瑾,她們作為家長,心裡的虧欠感會消失。
於是顧母就有意無意地讓曼楨出現在豫瑾面前,製造他們單獨相處的機會。而曼楨呢,也耍了一點點小心機,利用豫瑾讓世鈞吃醋,好讓世鈞對她的感情能淡一點,這樣他就不會總想著結婚了。
顧母的一廂情願,多管閒事和自以為是,以為能幫曼楨尋得一門好親事,甚至毫不忌諱地當著曼璐的面撮合他們倆,這讓曼璐心生妒火。顧母,觸動到了曼璐的底線了,她將氣和怨轉移到曼楨身上,姐妹倆的感情出現了裂痕。
曼璐想道:「我沒有待錯她呀,她這樣恩將仇報。不想想從前,我都是為了誰,出賣了我的青春。要不是為了他們,我早和豫瑾結婚了。我真傻。真傻。」
曼璐結婚多年未能生育,祝太太的地位岌岌可危,她信奉了母親所說的「媽媽經」,採用舊社會的做法,太太做主,找個女人給老爺生孩子,而這孩子又成了太太的兒子。
曼璐竟然產生了要曼楨替她生兒子的念頭,一來是自己的親妹妹好控制,二來祝鴻才喜歡她。
從那一刻起,曼璐的心理,就已經非正常人所想了。
二:顧母勢利善變,無意中給世鈞和曼楨的婚姻增加了阻力
顧母和婆婆的市儈小人嘴臉,在張愛玲筆下展現得淋漓盡致。婆媳倆勢利善變,豫瑾在她們家的時候,一心想撮合他和曼楨,故意冷落沈世鈞,甚至說一些傷害他的話。
這讓本來就吃醋的世鈞,受盡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覺得自己非常不受待見。
顧太太一聽見說是世鈞,頓時氣往上衝,,回身便向曼璐說:「我們上那邊屋去坐,我懶得見他。是那個姓沈的。我想想真氣,要不是他-----。」
顧太太埋怨世鈞,若不是他霸佔著曼楨,豫瑾恐怕早就和曼楨成親了。可她不知道的是,世鈞多次提結婚,曼楨總以弟弟還小為由,拒絕結婚,又沒跟母親說明真相,導致顧母誤會世鈞。
等到豫瑾離開顧家後,顧母對世鈞的態度又180度好起來,他來家裡,還特意做幾道他愛吃的菜。這反倒讓世鈞不好意思起來。
這個未來丈母娘,這麼勢利善變,多少也讓世鈞覺得,不那麼好相處,無形中給他和曼楨的婚姻增加了阻力。
不管是對豫瑾出於親戚的友好,還是對於世鈞態度變化,顧母對曼楨姐妹倆的影響都脫不了關係。
一來顧母從不考慮曼璐的感受,總覺得她已經嫁給有錢人,日子過得好,對豫瑾早就沒什麼好牽掛的,殊不知,歷盡滄桑的曼璐,對於初戀,卻久久珍藏在心中。
這份美好,母親卻要破壞它,妹妹要搶走她。對於她而言,她對這個家付出已經夠多了,所以,她要為自己打算。
二來若不是顧母對世鈞的故意冷落,假如促成他和曼楨之間的婚事,讓曼楨早點嫁人,為她的幸福和前途著想,曼楨也不會淪落到被祝鴻才玷汙的地步。
有一個愚蠢又勢利的母親,真是人間悲劇。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超乎人的想像。
-end-
【深情解讀】:一個有深度、有態度、讓你更幸福的專業自媒體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