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社會裡,關於兒童安全的保障變得越來越嚴格。父母最擔心、最害怕的就是:孩子會接觸到危險的事情,所以他們總是叮囑孩子要遠離火源、不要觸碰刀具、禁止接觸電源等等。
但是在美國有一所學校,就偏偏教孩子們做一些不安全的事,這所學校的英文名字叫做Tinkering School,東敲西打學校,這所學校的創始人就是《讓孩子做50件危險的事兒》這本書的作者基弗爾·塔利。
他發現,現在的孩子們都處於被過度保護的狀態,這種做法阻斷了孩子們對世界的探索,也讓孩子們喪失了與周圍環境互動的機會。
所以,他就和妻子創辦了這所營地學校,鼓勵孩子們嘗試一些危險的挑戰,書名裡提到的50件危險的事兒,就是他們精選出來的,給孩子們的安全行動指南。
《讓孩子做50件危險的事兒》
作者:基弗爾·塔利/朱莉·施皮格勒
譯者:胡婧
過去幾年,我們發現,很多家長和孩子對危險的定義不同。有些事情孩子覺得很危險,有些事情家長覺得很危險,孩子和家長的體驗完全不同。
比如:給孩子一把刀或者教他們玩火,家長會很感到緊張;而像法國人一樣親吻臉頰,對孩子們卻是非常難的挑戰。
所以,大家對危險的理解其實並不相同。我們也和很多家長討論過這本書,對不同的家長而言,不同活動的危險指數不同,帶來的緊張感也不一樣。有些家長可能認為,使用梯子是非常危險的;有些家長則認為使用微波爐是危險的。
所以呢,我們希望家長在對某些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能和孩子平等地開展交流和對話。家長們要告訴孩子,這些活動讓我們感到危險,等你大一點兒我們再做。
家長也可以記錄下和孩子談話的時間內容,並約定一個下次討論這個活動的日期。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至少我們給了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們表達了自己的興趣,並認為自己未來有機會去嘗試每一個挑戰。
比如說,投擲標槍
扔東西會讓孩子產生本體感覺,什麼是本體感覺?就是讓他們能夠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在空間中的位置。人在閉上眼睛的時候,能夠感知到身體各部分分別處於什麼地方。
那這種本體感覺有什麼用呢?它對訓練和提升孩子的空間推理能力非常重要。空間推理能力是一種想像物體之間複雜物理關係的能力。
比如:想像機器人的各個部分相互作用的方式,或者想像汽車、鐘錶或手錶的各個零件的相互關係。
研究證明,空間推理能力的發展會有效刺激大腦的額葉和頂葉,而這些部分和孩子的視覺靈敏度、理解三維空間以及結構化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因此,它在培養孩子們想像技巧和預知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而且投擲是分析技巧和物理技巧的結合,對全身性的鍛鍊也非常有好處,能讓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因此,投擲標槍是一件非常好的活動。
又比如:玩火
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學習如何控制一種原始自然力量,是他們的成長曆程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不管你記不記得,這可能都是我們第一次真正掌握這些最神秘的事情,而這些奧秘也只向那些有機會和它玩耍的人透露。
所以,我們鼓勵孩子去玩火,通過玩火,孩子們可以學習關於進氣、燃燒、排氣的基本原則。這三個是最基本的火的工作原理。只有掌握了這些基本知識,我們才能更好地利用火,避免火可能帶來的災難。
重新定義學習
我認為,我們過去經歷的傳統教育和我們現在倡導的新興教育最大的不同點是,對如何學習的定義。
傳統教室裡的課程是線性的,教育者讓孩子們從a點到b點,再從b點到c點。如果你從a點不想去b點,在傳統教育的模式裡,你是無處可去的。
但是在真實的生活中,其實根本就不存在一個開始的點。教育活動是一場開放的探索,無始無終,教育是一個情景,是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協作。我認為,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未來,應該會呈現出一種新型的課堂體驗。
創新教育一定不是老師在黑板上講,不是在傳統的課桌之間,不是孩子們花很多時間做筆記。創新教育應該是互動式的學習空間,孩子們可以在那裡四處走動,為問題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在和老師的持續交流中嘗試新的想法,這些都將會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
所以我認為,一個關於教育的重要思想是,我們應該以不同的方式融合和連接各種知識,讓孩子們創建自己的理解。不是記住具體的知識點,而是去學習如何學習,學會把新的知識和新的學習方式整合在一起。
現在,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看待學習的發生,在創新教育下,我們不應該再過度關注考試,也不應該過度關注孩子在考試中得到的分數。
小挫折是成長為成年人的必經之路
我想對家長說,要接受孩子受些小磕小碰、瘀傷擦傷。這些小傷是孩子童年經歷的必要部分,如果要成長為一個有能力的成年人,這是非常重要的體驗。
當然,防止孩子受到嚴重的傷害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父母必須保障的事。孩子的任務就是要勇敢,抓住機會,迎接挑戰,失敗幾次也沒關係,要努力戰勝困難,完成挑戰,實現目標。
父母在旁邊可以起到一個保護者的作用,只要確保孩子不刻意弄傷自己就行了。
儘管危險無處不在,我們還是實現了一個新的目標。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在今天異常重要的原因,這本書隱藏著另一個重要觀點,那就是:孩子如果要自己動手創造美好的未來,他們需要自信。
而自信心的建立有賴於他們之前克服的那些困難,完成的那些挑戰。我們之所以選擇50件事,是因為對不同孩子和不同的家庭而言,每件事都是有挑戰性的。
每個孩子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並且一點不會感到困難和緊張。但他們也能找到一些自己覺得困難,不確定是否要嘗試的事情。在這兩者之間,我們稱之為最近發展區或者認知發展潛能區。
這是一個孩子可以接受挑戰並且有能力去做的空間,在最近發展區之內,是孩子成長能力範圍之內可以達到的。如果挑戰太難了,就會令人沮喪,孩子們就會放棄。
如果挑戰正好處於成長的最近發展區,孩子們就能迎接挑戰,不斷成長,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目標。這樣,最近發展區又延伸了,孩子們又可以面對新的挑戰。
《讓孩子做50件危險的事兒》
作者:基弗爾·塔利/朱莉·施皮格勒
譯者:胡婧
好,以上就是我為你精選的內容,歡迎你收聽《讓孩子做50件危險的事兒》的完整版講書,也可以閱讀這本書的電子書,在湛廬閱讀App上都可以找到。當然也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精彩觀點。更希望你能把咱們的專欄轉發給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