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2020-12-17 湛廬文化

在我們的社會裡,關於兒童安全的保障變得越來越嚴格。父母最擔心、最害怕的就是:孩子會接觸到危險的事情,所以他們總是叮囑孩子要遠離火源、不要觸碰刀具、禁止接觸電源等等。

但是在美國有一所學校,就偏偏教孩子們做一些不安全的事,這所學校的英文名字叫做Tinkering School,東敲西打學校,這所學校的創始人就是《讓孩子做50件危險的事兒》這本書的作者基弗爾·塔利。

他發現,現在的孩子們都處於被過度保護的狀態,這種做法阻斷了孩子們對世界的探索,也讓孩子們喪失了與周圍環境互動的機會。

所以,他就和妻子創辦了這所營地學校,鼓勵孩子們嘗試一些危險的挑戰,書名裡提到的50件危險的事兒,就是他們精選出來的,給孩子們的安全行動指南。

《讓孩子做50件危險的事兒》

作者:基弗爾·塔利/朱莉·施皮格勒

譯者:胡婧

過去幾年,我們發現,很多家長和孩子對危險的定義不同。有些事情孩子覺得很危險,有些事情家長覺得很危險,孩子和家長的體驗完全不同。

比如:給孩子一把刀或者教他們玩火,家長會很感到緊張;而像法國人一樣親吻臉頰,對孩子們卻是非常難的挑戰。

所以,大家對危險的理解其實並不相同。我們也和很多家長討論過這本書,對不同的家長而言,不同活動的危險指數不同,帶來的緊張感也不一樣。有些家長可能認為,使用梯子是非常危險的;有些家長則認為使用微波爐是危險的。

所以呢,我們希望家長在對某些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能和孩子平等地開展交流和對話。家長們要告訴孩子,這些活動讓我們感到危險,等你大一點兒我們再做。

家長也可以記錄下和孩子談話的時間內容,並約定一個下次討論這個活動的日期。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至少我們給了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們表達了自己的興趣,並認為自己未來有機會去嘗試每一個挑戰。

比如說,投擲標槍

扔東西會讓孩子產生本體感覺,什麼是本體感覺?就是讓他們能夠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在空間中的位置。人在閉上眼睛的時候,能夠感知到身體各部分分別處於什麼地方。

那這種本體感覺有什麼用呢?它對訓練和提升孩子的空間推理能力非常重要。空間推理能力是一種想像物體之間複雜物理關係的能力。

比如:想像機器人的各個部分相互作用的方式,或者想像汽車、鐘錶或手錶的各個零件的相互關係。

研究證明,空間推理能力的發展會有效刺激大腦的額葉和頂葉,而這些部分和孩子的視覺靈敏度、理解三維空間以及結構化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因此,它在培養孩子們想像技巧和預知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而且投擲是分析技巧和物理技巧的結合,對全身性的鍛鍊也非常有好處,能讓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因此,投擲標槍是一件非常好的活動。

又比如:玩火

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學習如何控制一種原始自然力量,是他們的成長曆程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不管你記不記得,這可能都是我們第一次真正掌握這些最神秘的事情,而這些奧秘也只向那些有機會和它玩耍的人透露。

所以,我們鼓勵孩子去玩火,通過玩火,孩子們可以學習關於進氣、燃燒、排氣的基本原則。這三個是最基本的火的工作原理。只有掌握了這些基本知識,我們才能更好地利用火,避免火可能帶來的災難。

重新定義學習

我認為,我們過去經歷的傳統教育和我們現在倡導的新興教育最大的不同點是,對如何學習的定義。

傳統教室裡的課程是線性的,教育者讓孩子們從a點到b點,再從b點到c點。如果你從a點不想去b點,在傳統教育的模式裡,你是無處可去的。

但是在真實的生活中,其實根本就不存在一個開始的點。教育活動是一場開放的探索,無始無終,教育是一個情景,是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協作。我認為,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未來,應該會呈現出一種新型的課堂體驗。

創新教育一定不是老師在黑板上講,不是在傳統的課桌之間,不是孩子們花很多時間做筆記。創新教育應該是互動式的學習空間,孩子們可以在那裡四處走動,為問題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在和老師的持續交流中嘗試新的想法,這些都將會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

所以我認為,一個關於教育的重要思想是,我們應該以不同的方式融合和連接各種知識,讓孩子們創建自己的理解。不是記住具體的知識點,而是去學習如何學習,學會把新的知識和新的學習方式整合在一起。

現在,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看待學習的發生,在創新教育下,我們不應該再過度關注考試,也不應該過度關注孩子在考試中得到的分數。

小挫折是成長為成年人的必經之路

我想對家長說,要接受孩子受些小磕小碰、瘀傷擦傷。這些小傷是孩子童年經歷的必要部分,如果要成長為一個有能力的成年人,這是非常重要的體驗。

當然,防止孩子受到嚴重的傷害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父母必須保障的事。孩子的任務就是要勇敢,抓住機會,迎接挑戰,失敗幾次也沒關係,要努力戰勝困難,完成挑戰,實現目標。

父母在旁邊可以起到一個保護者的作用,只要確保孩子不刻意弄傷自己就行了。

儘管危險無處不在,我們還是實現了一個新的目標。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在今天異常重要的原因,這本書隱藏著另一個重要觀點,那就是:孩子如果要自己動手創造美好的未來,他們需要自信。

而自信心的建立有賴於他們之前克服的那些困難,完成的那些挑戰。我們之所以選擇50件事,是因為對不同孩子和不同的家庭而言,每件事都是有挑戰性的。

每個孩子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並且一點不會感到困難和緊張。但他們也能找到一些自己覺得困難,不確定是否要嘗試的事情。在這兩者之間,我們稱之為最近發展區或者認知發展潛能區。

這是一個孩子可以接受挑戰並且有能力去做的空間,在最近發展區之內,是孩子成長能力範圍之內可以達到的。如果挑戰太難了,就會令人沮喪,孩子們就會放棄。

如果挑戰正好處於成長的最近發展區,孩子們就能迎接挑戰,不斷成長,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目標。這樣,最近發展區又延伸了,孩子們又可以面對新的挑戰。

《讓孩子做50件危險的事兒》

作者:基弗爾·塔利/朱莉·施皮格勒

譯者:胡婧

好,以上就是我為你精選的內容,歡迎你收聽《讓孩子做50件危險的事兒》的完整版講書,也可以閱讀這本書的電子書,在湛廬閱讀App上都可以找到。當然也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精彩觀點。更希望你能把咱們的專欄轉發給自己的朋友。

相關焦點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潛力。既然知道了思辨能力這麼重要,那麼孩子從小改如何培養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一、學前階段培養思辨能力學前階段至關重要,這一階段的特徵也很明顯。從託兒所開始,課堂上老師就會給孩子很多的語言表達的機會。
  • 從小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能力
    我們知道,逆向思維不管是對於孩子也好,還是成人也好,能給我們很多不一樣的視角,讓我們分析問題時常常會有不同的角度,也能在看問題時更加全面,解決問題時有更好的突破思路。逆向思維是非常贊的一項思考能力,其實很多家長都不明白,孩子的這種逆向思維能力要如何鍛鍊?羅媽媽在這裡告訴大家,逆向思維能力其實也是完全可以通過教具來訓練的。
  • 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能力是什麼?如何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
    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發現問題的能力對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的確,發現問題在先,解決問題在後,如果孩子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的問題,如此循環往復,他的知識也就慢慢積累起來了。而像題海戰術、填鴨式教學、紙上談兵不過是在有限的知識結構下增長孩子的知識罷了。而要想真正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我們就要培養他發現問題的能力。
  • 書評|《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讓孩子學習獨立解決問題
    我原先以為這樣會交流的孩子應該是天生的(當然有些確實是),直到看了《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才明白「解決問題」是一項技能,孩子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掌握它!如果孩子們能獨立解決問題,那真是太棒了,無論是現在的生活、學習,還有未來走上社會,不光孩子自己受益,家長也會省心很多。
  • 書評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讓孩子學習獨立解決問題
    我原先以為這樣會交流的孩子應該是天生的(當然有些確實是),直到看了《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才明白「解決問題」是一項技能,孩子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掌握它!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全書介紹了「我能解決問題」(I Can Problem Solve,簡稱ICPS)這種對話方法,通過教孩子如何思考,引導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認識到行為有因有果,認識到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感受,認識到解決問題其實不止有一種辦法。
  • 未來孩子最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5個方法提前培養
    這一結論反映了中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不足。去年在貴陽的一所學校,老師發現45名初中生中,有39個孩子扔掉了早餐盒裡的雞蛋,原因是因為孩子們都不會剝雞蛋。還會有小學生不會繫鞋帶,小組作業家長代勞等等現象頻現。其本質就是:孩子的解決問題能力嚴重不足。而我們的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卻都不重視這項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它的重要性!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鼓勵孩子尋找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是一本ICPS訓練手冊。作者基於對兒童心理和行為的研究,設計了一系列簡單易行、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父母可以通過鼓勵和引導,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自己的社會能力,讓他們能夠獨立解決問題。教會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他人相處的技巧。ICPS訓練可看作「我能解決問題」的縮寫。他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求助於父母。
  • 如何鍛鍊寶貝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在的幼兒,在家中是生活在平靜溫和的港灣裡;在幼兒園裡,大多數老師又受到家長或是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擔心孩子因為爭吵而打傷或是碰傷。因此,每次問題出現時,教師或是家長一般就代替了孩子去解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是指人們運用觀念、規則、一定的程序方法等對客觀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睿智燈塔專家說正確引導很重要
    「獨立解決問題」聽起來好像是成年人的事情,但是獨立解決的問題的能力,卻是要從孩子就開始培養的。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一旦遇到不會做的事情,就會尋求家長的幫助,甚至會直接選擇讓家長幫助他完成。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我們總以為孩子是懶,不想自己動手或者不願自己動腦去處理。
  • 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閱讀從小開始閱讀能力對孩子的學前教育和孩子兒童時代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令人失望的是當今許多的孩子寧願看電視或者打遊戲也不願讀書。讓您的孩子開始閱讀也許是一種挑戰,但是如果用高質量的幼兒書籍,並採用正確的方法,讓您的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也許可以輕鬆實現。其步驟如下: 1. 應當在你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讀書給他聽。很多人對孩提時代父母講過的故事記憶猶新,給您的孩子閱讀將會有助於培養他們對文字和閱讀的熱愛。 2.
  •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是這樣做的
    而在《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這本書裡,介紹了一種「我能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遇到問題,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思考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替孩子解決問題。」這種思考能力對孩子和父母都很重要。
  • 替孩子解決問題 vs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然而,有一個養育目標卻是所有父母共有的,甚至說大多數生物共有的,那就是,讓孩子在長大後,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可以說,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是父母最基本的養育任務,貫穿整個養育過程。而孩子的任務就是在父母的幫助和自己的練習中,學習處理和解決自己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一點點掌握獨立生存的技能。就像小鳥在離巢前,要學會飛行和尋覓食物。
  • 孩子培養;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會鬱鬱寡歡,悶悶不樂,甚至有的孩子走極端,給家庭帶來天大的災難。由此看來,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讓他們的內心變得強大,讓他們具備有抵抗來自生活的挫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 孩子一遇到問題就哭,家長試試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
    孩子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總是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家長我們如何引導和教會孩子處理這些問題呢?最近在看一本幫助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技巧的書,是美國兒童心理發展學家默娜·B·舒爾博士著作的《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和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能很好的融入進去,而不是魯莽的用暴力解決問題或哭著求助父母。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兒童心理學專家為你支招!
    最近小銳在看一本幫助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技巧的書,是美國兒童心理發展學家默娜·B·舒爾博士的著作《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和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能很好地融入進去,而不是魯莽的用暴力解決問題或哭著求助父母。
  • 孩子從小就應該培養的能力是哪些?
    前兩了吶喊和大家分享了怎麼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專注力,一個人只具備這兩種能力肯定是不夠的,那麼今天就由吶喊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哪些能力是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擁有的。一、專注力,前兩天吶喊專門針對專注力的培養方法和重要性做了分享,具備了專注力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才能夠不為外力所擾,專注於學習或要馬上完成的事物,才不會做事拖沓。從小就要培養,因為專注力的形成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小時候不注意培養,長大了就很難有時間,有精力去做了。但是專注力對於一個要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來說顯然是必須的。
  • 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有感
    所謂「自主自立」是指生活中遇事有主見、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這一觀點和雷夫老師《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中《獨立思考》一章不謀而合。       在《獨立思考》中雷夫老師以數學教學為例,講述了如何解決問題的理論步驟:1.理解題目;2.選擇合適的策略;3.解題;4.分析答案的合理性。他讓孩子們大聲朗誦這些內容,直到朗朗上口為止。
  •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四步走早知道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四步走早知道小學數學學習什麼最難?如果你問孩子,孩子肯定異口同聲地回答是解決問題。可是有家長問,我都不知道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從何開始,如何培養?一年級的孩子到小學學習已經有6周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已經悄悄地在進行中,陪學的家長你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嗎?它的落腳點就在於看圖列式。看圖數量關係是直觀的,有利於低年級孩子的理解,到了高年級,純文字題,數量關係就顯得抽象了,所以現在拿下看圖列式,有利於今後的數學學習。
  • 結合學科教學談談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文·艾特27請結合學科教學談談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答:(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和質量。(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①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②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3)提供多種練習機會。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時段等讓學生進行練習,還要注意練習形式的多樣化,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的變通性、靈活性和廣泛性。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逆商
    這些青少年自我傷害的頻發事件,讓人感覺孩子們承受挫折的能力來越差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在逆商上的缺陷讓我們不得不重視。尤其應該從小就培養起孩子的逆商,讓孩子在挫折中越戰越勇,而不是越戰越頹廢,甚至自取滅亡。這不是我們教育的初衷。可是到底又是什麼令我們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