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拆遷人應該要知道的法律常識:節假日不能實施強拆

2020-11-14 京鵬拆遷謝律師1988

這家太難搞了,死活不讓拆,等周末、節假日他們家沒人了,直接給推了,實踐中有的徵收方抱著這樣的想法。節假日到了,想要帶著一家人出去遊玩一番,但自家房子被劃入徵收範圍內,出門不在家房子會不會莫名其妙地就沒人,實踐中有的被徵收人有著這樣的擔憂。

但是這裡要告誡徵收方,真的敢這麼做,那就請做好承擔各種法律責任的準備。也要提醒廣大被徵收人,真的遭遇了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地走法律途徑維權。因為,除了緊急情況,法定節假日不允許有強拆,即便是針對違建,也不能夠在夜間或法定節假日強拆。對此法律明確提出了禁止,旨在保障當事人正常生活、休息的權利。

行政強制法》第43條,行政機關不得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但是,情況緊急的除外。行政機關不得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

從規定中可以看出,對房屋進行強拆,依法不應當發生在夜間或法定節假日。而對於正常被納入徵收範圍的房屋的拆除來說,明顯是不能構成需要在夜間或法定節假日實施的「緊急情況」的。因而,半夜、法定節假日偷拆強拆均是涉嫌違法的。老百姓確實遭遇了這種情況的,要及時提起訴訟,直接打官司,只要房子在徵收範圍內,就可以直接推定是徵收方拆的,並且節假日、夜間強拆是再明顯不過的嚴重的違法行為,進行賠償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強拆」顯然不是徵收方低補償或不補償的理由,對於非法強拆卻不予合理補償的情況,可以通過行政賠償程序予以解決。對於違法強拆類案件,對於將徵收補償轉變為行政賠償的案件,被徵收人的行政賠償項目和數額原則上不能低於行政機關合法拆除被徵收房屋給予的行政補償項目和數額。

在京鵬的一個意義重大的訴訟案例中,賠償判決中明確裁判主旨,即「在違法強制拆除房屋的情形下,被徵收人獲得的房屋拆遷補償費不應低於賠償時被徵收房屋的市場價格。否則,因違法強制拆除房屋行為,行政機關付出的賠償數額還要低於其合法徵收支付的補償數額,其實質效果是鼓勵行政機關違法強制拆除。原告房屋所在地在被強拆時已納入城市規劃區,為切實保障當事人的基本生存權利,應當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和該項目徵收補償辦法等有關規定,確定房屋損失的賠償標準。」

如果大家覺得自己的拆遷補償不合理或者有相關疑難問題,可以進入文章尾部「了解更多」,我們將為您帶來最專業的法律幫助!

相關焦點

  • 法律明文規定,拆遷部門無權直接強拆,更不能在夜晚和節假日強拆
    在實際的房屋拆遷過程中,拆遷方為了能加快拆除速度,儘快完成拆遷工作,有時不惜採取暴力強拆的手段。對於暴力強拆,相信每個被拆遷人都是深惡痛絕的。但要想有效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絕不能衝動的以暴制暴,這解決不了任何實質性問題,還可能使自己陷入違法的境地。被拆遷人應要儘量沉著冷靜,遇到違法之事,要通過合法手段去解決。
  • 法律明確規定,拆遷部門無權直接強拆,更不能在夜晚和節假日強拆
    但要想有效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絕不能衝動的以暴制暴,解決不了實質問題不說,衝動、極端的做法還極有可能觸及治安管理甚至刑事法律。被徵收人應要儘量沉著冷靜,遇到違法之事,要通過合法手段去解決。顯然,我們的國家法律是嚴厲禁止拆遷領域的暴力違法行為的,法律明文規定,拆遷部門無權直接強拆,更不能在周末和節假日強拆。
  • 遇到徵地拆遷,被拆遷人不能盲目,了解以下五個法律常識尤為重要
    因此,在信息獲取方面被徵收人一定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深入的學習與了解徵收法律知識,可以主動的申請信息公開,又或者是積極諮詢專業的徵地拆遷信息。那麼從法律上看,有哪些信息對於被徵收人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呢?今天就給大家總結並解答一下五個重點問題,這是每個被徵收人都務必要明確的。
  • 中央規定夜間強拆,周末、法定節假日強拆屬違法強拆,可依法維權
    徵地拆遷領域是存在允許實施的合法的強拆行為的,這就是司法強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28條規定,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 誰強拆了我的房屋?房屋被強拆了沒人承認實施的強拆應該找誰負責
    在房屋拆遷中,有不少被徵拆人在沒有籤訂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的時候,房屋就直接被強拆了。就近幾年來說,沒有任何手續,強制拆除案件屢禁不止,近段時間以來,不少地方又掀起了狠抓『強拆』的浪潮,違法強拆給房屋所有權人和利害關係人確認強制拆除主體帶來很大的困難,同時也給司法審判帶來了不少壓力。
  • 虞城拆遷打人幹部被停職,關於強拆有這些法律規定
    ,將產生暫時阻卻強拆推進的法律效果。也就是說,拆遷方此時不能繼續推進強拆進程,而只能等待相關複議、訴訟的裁決結果生效後才能「繼續行動」。,這顯然違反了《行政強制法》第43條關於禁止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的規定。
  • 面對徵地拆遷,被拆遷人不能盲目,了解這五個法律常識尤為重要
    對於拆遷相關的消息,被拆遷人往往都是從拆遷方的手中得知,內容比較單薄。須知,一些拆遷方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對於拆遷政策的解讀其實是相對片面的,有可能會強調對他們自己有利的,卻忽視對被拆遷人來說有利的信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被拆遷人一定要善於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深入了解法律知識、申請信息公開、詢問專業律師等方式去縮小與拆遷方之間的信息差距。
  • 遇到徵地拆遷,被拆遷人不能迷茫,了解這五個法律常識尤為重要
    對於拆遷相關的消息,被拆遷人往往都是從拆遷方的手中得知,內容比較單薄。須知,一些拆遷方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對於拆遷政策的解讀其實是相對片面的,有可能會強調對他們自己有利的,卻忽視對被拆遷人來說有利的信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被拆遷人一定要善於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深入了解法律知識、申請信息公開、詢問專業律師等方式去縮小與拆遷方之間的信息差距。
  • 當遇到房屋徵收,被拆遷人一定要知道「國家法律禁止7種行為」
    很多老百姓的法律意識與維權意識還是相對薄弱的,遇到徵地拆遷時,他們不知道徵收方的哪些行為是不合法的,也不知道針對不合法的行為該如何合法的維權。正是因為被徵收人普遍有著這樣的弱點,不少徵收方會選擇知法犯法,在完成徵收項目的方式方法上總是試圖走捷徑,在被徵收人合理補償的給予上總是試圖剋扣,能少給則少給,能不給則不給,以完成自己的不法目的。
  • 強拆到底該由誰來實施?行政機關參與強拆是合法的嗎?
    目前,很多人諮詢律師,說他們被強拆了,拆遷方將在拆遷後離開,這是法律允許的嗎?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的利益?,但一些當事人正在想方設法擺脫被拆遷人,他們儘快離開,這將導致非法強制拆遷。《行政強制法》中的規定說: 行政機關部門不能在夜間或正常的節假日時間進行行政拆遷,除特別緊急的情況外,行政機關部門不得通過切斷人們的水、電、熱、天然氣等日常生活來迫使人們同意行政工作《行政強制法》中規定: 對違法建築物、設施等,必須強行拆除的,行政機關部門必須事先通知,要求拆遷戶在一定期限內不得拆除; 在規定期限內沒有複議或者訴訟請求,不得拆除的,行政機關部門可以按照規定強行拆除
  • 從「下發公告」到「遭遇強拆」,被拆遷人應該要做好這七件事
    強拆,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罔顧被拆遷人意志的強制拆除行為。須知,針對合法建築進行徵收拆遷,其中唯一合法的強拆只有司法強拆,那麼遭遇其他任何直接或間接性的違法強拆行為,被拆遷人都有權通過法律途徑來實現救濟維權。而面對有可能造成自身利益、權益損害的拆遷行為,被拆遷人應做好以下七件事。
  • 拆遷戶一定要知道,這些行為都是違法強拆
    強拆包括合法強拆,也包括違法強拆。關於強拆的新聞我們已經聽得太多了。什麼時間強拆?怎麼拆?由誰來拆?法律將行政機關的強拆行為細分並嚴格限定了每一步的程序,但現實中拆遷人為了達到快速拆遷的目的,時常會採用強拆的手段。強拆表現多種多樣,北京英淇律師事務所為您總結強拆中哪些行為是違法的?
  • 2020年,拆遷中遭遇了強拆,被拆遷人的損失該怎麼辦呢?
    導讀:拆遷中,房子被強拆似乎是一個常見的現象。這其中,有合法的強拆,也有違法的強拆。但不管是合法還是違法,對於被拆遷人來說,都是不小的損失,有的甚至直接影響到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也就是說,拆遷中遭遇了強拆,很可能會讓一家人沒有了基本的生存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強拆過後,被拆遷人的損失該怎麼辦呢?
  • 強拆維權有技巧,太耿直「害」了多少被拆遷人
    一來諸多案例表明,現在已經是法律的「光明時代」了,違法侵權者已經沒有多少保護傘可躲了,只要咱們證據充足、依據充分,法院往往會支持被拆遷人一方;二來咱們現在是法治社會,早已不能完全適用「叢林法則」了,即使咱們和強拆者打一架,對方也不會直接給咱們想要的補償,反而咱們可能因為傷人行為觸刑。圖這樣的一時之快,得不償失。
  • 如果房子就要被強拆了,被拆遷人該如何力所能及的維權?
    而大多數被拆遷人掌握的法律知識不充分,法律意識薄弱,一旦遭遇強拆,根本沒有辦法好好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甚至因為錯誤的回擊方式而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那麼,如果真要面臨強拆了,被拆遷人能做什麼來保護權益或挽回損失。
  • 最高檢最新發布:面對非法強拆被拆遷人有權實施正當防衛
    也就是說,面對徵地拆遷中非法侵入被拆遷人住宅實施逼籤、強拆,對不願配合籤約騰房的被拆遷人實施非法拘禁等行為,被拆遷人有權依法實行正當防衛。那種認為違法拆遷僅侵犯財產權利,因而不能採取防衛行為的認知是完全錯誤的。
  • 實踐中被拆遷人的主動權源於法律,一定要知道法律賦予的4大優勢
    在拆遷維權的問題上,可以說被拆遷人有著先天的缺點與不足,他們不得不處於維權的弱勢與被動地位,畢竟站在他們對面的是掌握強大公權力,有著不可企及的信息優勢,並且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拆遷方。法律通過各種實體、程序步驟的設置賦予了廣大被拆遷人以一定的優勢,用以平衡兩者關係。毋庸置疑,被拆遷人只有通過法律對於公權力的制約與監督才能掌握一個相對平等的話語權。
  • 被拆遷人不知道的拆遷維權誤區,沒有被強拆就無法起訴嗎?
    由於缺乏法律知識,許多被拆遷家庭在維護其權利方面存在許多誤解。例如,沒有強拆,你訴誰?」這類問題,事實上,許多被拆遷的家庭都有這樣的誤解,認為遭遇拆遷,想找律師維權,保護自身的權利,在房屋被強行拆除後才要求律師幹預,否則,這所房子就沒有被拆除,怎麼能起訴?現實中,在土地徵收拆遷維權領域中,這種認為「只有強制拆遷才能被起訴」的觀點是非常錯誤的。其中各種道理,拆遷律師將會仔細解釋。
  • 國家法律嚴厲禁止並打擊,「暴力拆遷」究竟還能走多遠?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徵收拆遷已經成為了社會之常態,全國各地都在進行著這件事情。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即便國家法律及政策多次強調禁止並嚴厲打擊違法拆遷、暴力強拆等行為,實踐中非法行為卻仍是屢見不鮮。部分拆遷方總之不擇手段的逼迫被拆遷人,使其極不情願的接受不合理的補償。被拆遷人須知,只要涉及暴力、軟暴力及其他法律禁止的行為,就是違法的,被拆遷人可以通過法律渠道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拆遷部門:不搬走,就行政強拆!法律:徵地拆遷中行政強拆違法
    在徵地拆遷期間,對於拆遷補償問題,拆遷部門一般會先與拆遷戶進行談判,而如果無法達成一致、拆遷戶又不願意妥協讓步,那麼拆遷部門就很可能會採取違法拆遷行為,那麼在諸多違法拆遷行為之中,強拆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一種,今天來帶大家了解下,為什麼徵地拆遷中禁止行政強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