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深目高鼻、且白皮膚的胡人,跟歐洲人的祖先有什麼不同?

2020-12-14 網易新聞

由於當今的亞洲人中,不管是中國人、韓國人、蒙古人、日本人都是黃皮膚的黃種人,因而很容易讓人錯以為,在亞洲地區,黃種人是土生的人種,少有的白種人是外來人種。

但是當我們拿起手中的鏟子,走進北方的考古現場,應該可以很是輕鬆的把您的臉打的「啪啪啪」的響,跟歐洲人深目高鼻,且白皮膚的特徵相同的古代遺骸。

遍布在中國大地各地,且不是零散單一,而是批量級的出現,有鐵一般的事實告訴我們,在遙遠的古代,亞洲出現過黃種人、白種人混搭的時期。

白種人並非在明清之後,才進入中國的「稀罕物」,黃人、白人很早就幸福的相互生活、繁殖。甚至我們一些鐵定是黃種人的歷史人物、活躍地區,深挖出來有不少白種人的影子。

山東省被認為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古代中原地區的核心地帶,是當今中國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以我們現在中國人絕大部分都是黃種人推斷,古代山東人,應該是純正的黃種人。

然而從山東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中國古生物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的報告中可見,事實其實並非如此。

山東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墓葬,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東臨淄古墓群中古人類遺骨中提取的DNA樣本所做的檢測,得出了1個驚人的結論,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春秋戰國晚期,當地人的人種特徵有明顯的白種人特徵。

類比下去,活躍在春秋時期的孔子,作為土生土長的山東人,極有可能也是白人。是的,作為我們黃種人所推崇的聖人,從已有考古發現來論證,有機率是白種人,當然,因為還沒有找到孔子的墓穴,這一切都是基於推測的「瞎想」。

同時在中國朝代更替的年代,白人還曾佔據重要的歷史地位。420年中國進入南北朝時期,大一統的晉朝土崩瓦解,漢人政權基本丟掉北方領土,長江以北進入了北方遊牧民族輪流爭霸時間。

在爭霸的末期,曾是匈奴人奴隸的鮮卑人崛起,建立起了我們所熟知的北魏王朝,而作為這個北魏的統治民族鮮卑族,從在此之後的唐朝人口中可見,極有可能是金髮碧眼。

唐代詩人張籍的《永嘉行》寫道「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蘇軾也曾寫下「赤髯碧眼老鮮卑」。

由此可見白人是真的曾活躍在我們中國人的歷史上,黃種人、白種人都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假如我們遵循目前主流的「人類起源非洲學說」,那中國古代深目高鼻、且白皮膚的胡人,跟歐美人的祖先本質上沒有區別,他們都是非洲古猿的後代。

同時要值得注意的是,白人是因為特定氣候條件才形成的這種膚色,而亞洲跟歐洲是一個大陸,同緯度的地區,形成相同氣候,進而產生相同膚色的人種不奇怪。

因而從這個角度來說,膚色不能代表亞洲的白人,就是來自歐洲,他可能就是我們亞洲土生的。文化上屬於亞洲文化圈,跟歐洲沒有半點關係,二者有大大的區別,即除了長的像,文化傳統統統不一樣。

參考資料:廖肇羽:中國古代北方白種人的歷史迷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蒙元時代胡人形象俑:深目,直鼻,蹙眉,滿臉鬍鬚,神色兇橫
    元代忽必烈時期,色目人已從初期西域、中亞延至歐洲人在內各類外族的專名,並且運用極為普遍。陶宗儀《輟耕錄》中列有31種色目人,但在漢人眼中都是異類胡人。兩個胡人均深目,直鼻,蹙眉,睜眼,嘴角緊抿,滿臉鬍鬚,神色兇橫。雕塑匠可能繼承了對胡人面相「眉深若蹙、狀若悲秋」的傳統印象,與其他恭順而溫和的侍俑對比,有意凸顯其鮮明的族群特徵。 (2)胡人下層胥吏俑
  • 這裡的姑娘像歐洲人:身材高,綠眼球,鷹鉤鼻,白皮膚,自然捲髮
    ,酷似歐洲人,但是他們卻被科學證實不是,據國內外人類學醫學鑑定,她(他)們是驪靬(li qian)人,地道的中國人。驪靬在我國古代就有之,早在秦國時就在驪靬縣,即甘肅省永昌縣一帶,如今永昌縣焦家莊鄉還設立了驪靬村,驪靬已經開發成旅遊區了,村裡有古土城牆,仿古建築,驪靬亭等,但是,真正的驪靬人留在村子裡的不多,大量的驪靬人現在分布在永昌縣焦家莊鄉的杏樹莊、河灘村、水磨關等村,因為驪靬村環境條件太差了,水資源缺少,大部分驪靬人都遷移去附近環境條件好的村莊了。
  • 歐洲這個國家的人長著亞洲面孔,還信仰佛教!難道祖先是中國人?
    近年來可謂掀起了一陣「旅遊熱」,很多人都會在有時間有金錢的時候外出旅遊,感受不同的民族風情與文化。有的人喜歡國內遊,因為比較近耗時少,語言也熟悉;有的人喜歡國外遊,因為對國外莫名有一種好奇感,想要體驗不同的文化氛圍。
  • 「印歐人」現代歐洲人的祖先,在遷徙路程上開闢了一條什麼線路?
    百家原創作者:夏之說歷史歡迎來到百家號夏之說歷史,大家有了解過嗎?北方草原上的古代牧民們其實當時的他們四處飄蕩,在後來的幾千年中,他們不斷地湧入了歐洲和西亞。這片草原上四處飄散著古代的遊牧民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北方牧民們就像南方閃米特人湧入肥沃新月一樣,源源不斷地湧入了歐洲和西亞。這些來自北方的遊牧民被稱為印歐人,他們是龐大的白色人種中的一支,基本上可以被認為是現代歐洲人的祖先。我們都知道,美國人的祖先來自歐洲,因此這些印歐族牧民也稱得上是美國人的祖先。
  • 中國美女最多的縣城,人口3萬,白皮膚卻說著中文,只嫁給這種人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地大物博,相比起中國來,我們的鄰國國家地域比較小。甚至有的鄰國國土形狀比較狹長,這樣一來,我國的某一些地區就有可能與多個國家同時接壤。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這就導致我國出現一個美女最多的縣城,人口3萬,白皮膚卻說著中文,只嫁給這種人。
  • 歐洲奇特的國家:長相和語言與歐洲國家不一樣,聲稱祖先來自中國
    古代匈奴是中國一個古老民族,中國歷史資料一部分。據史料記載,匈奴的祖先是夏朝的遺民,也是炎黃子孫的一部分。但由於在北方惡劣環境中生存,就必然與中原王朝發生爭鬥。對於北匈奴最後去向,很多人把目光聚焦在歐洲最不一樣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匈牙利。為什麼說匈牙利是歐洲最不一樣的國家呢?首先,匈牙利人的長相與歐洲白人不太相同,有亞洲人與歐洲人混血印跡。雖然也屬於白人一種,但有的很像東亞人。其次,匈牙利語言與歐洲其他國家不同。
  • 歐洲一國家,皮膚跟歐洲人不同,風俗與中國相近,都說是中國後裔
    不過仔細扒一扒你會發現歐洲有一個國家的人民竟然是黃種人,同時在很多方面都與中國非常接近,因此被人看來疑似其為中國的後裔。這個疑似中國後裔的國家就是匈牙利。匈牙利位於東歐,人口大約990萬人,首都為布達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已經達到1.27萬美元。匈牙利雖然資源貧乏,但氣候宜人,四季受地中海氣候與大西洋暖流影響,因而冬暖夏涼。
  • 亞塞拜然人是什麼種族?他們的祖先是哪些古代民族?
    亞塞拜然人是講突厥語的民族,居住在外高加索地區以及西亞的伊朗。「亞塞拜然」在阿拉伯語中意為火的國家。而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伊朗大約有1500萬亞塞拜然人,而亞塞拜然本身只有大約800萬人口。而且,根據一些消息,伊朗的亞塞拜然人數量實際上還要高得多,在全球共有多達3500萬的亞塞拜然人。
  • 如今的歐洲人,他們的祖先是誰?
    歐洲最北端是挪威的諾爾辰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馬羅基角,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羅卡角。歐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陸,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亞歐大陸,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亞歐非大陸。這是如今的歐洲。讓我們回溯到歐洲的古典時代,當時的歐洲是由羅馬人與希臘人統治。而古希臘是一群城邦的集合,雅典是最強大的和最發達的城市,從伯裡克利時代開始就是知識的搖籃。
  • 商周時期的異族婚姻:商湯娶有莘氏完成滅夏大業
    圖三:金人面飾   商周時期,在今天的中國境內生活著很多不同族群。人們用華夏族與蠻、夷、戎、狄來區分他們。商王武丁時期有這樣一條甲骨卜辭,收錄於《甲骨文合集》第3410片,內容為:「己亥卜,[王]:子白羌毓,不[其]白」。子白羌指商王之子寵幸的白皮膚羌族女子;毓是生育。這條卜辭是佔問商王之子寵幸的白皮膚羌族女子將要生育,所生之子的皮膚是否為白色(裘錫圭《從殷墟甲骨卜辭中看殷人對白馬的重視》)。從此條卜辭可以看出,這位商代王子娶了一位羌族女子。
  • 日軍鼻下為何要留一撮毛,難道是為了好看?主要它有這一用途
    除了政治、經濟上學習歐洲,在軍事上日本也開始向歐洲看齊。當時德國號稱擁有歐洲最強的陸軍,所以日本便主要向德國學習軍事。除了戰術、戰略,武器裝備等方面外,日本人連德國士兵的生活習慣都「抄襲」了過來。如日本人留小鬍子,就是跟德國人學的。那德國人為何要留那麼難看的小鬍子呢?這就與他們的民族文化有關了。
  • 歐洲的牛跟我國的豬有什麼關係?
    這是什麼梗?豬跟牛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還跟遠在對岸的歐洲又有什麼地方關係呢?那為什麼歐美人一牛肉為主餐食?你真的覺得中國人最喜歡吃豬肉嗎?其實跟宗教有著很大的關係,在歐洲的遷徙史中,基督教是不吃豬肉的,於是基督徒們就開始放牛羊,一放還覺得方牛羊更好!當然後來他們也進口我們的豬肉。民風民俗就這樣養成,不過說實話他們養的牛的確是好,在世界上也是頂尖,特別是處於歐洲地區的牛,可以有M等級的分別。而中國的牛是屬於烹飪性質的,這也是跟每個地域國家有著不同飲食文化有關。
  • 日本網友:美洲人祖先是古代中國人!評論卻說韓國人才是他們祖先
    所謂樹大招風,這說的可一點沒錯,咱們中國就是這樣一棵大樹, 我們有著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經歷了數十個朝代,這時間一長,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外國人總愛討論咱們的歷史,這也不稀奇。近日,日本網友就在他們的歷史論壇上發布了這樣一個帖子:「美洲人祖先是古代中國人!」
  • 糖在古代是非常奢侈的,歐洲人甚至把蜂蜜數量寫進遺囑以炫耀財富
    然而,中國古代的糖,與周邊國家和歐洲國家相比,雖然沒有今天的糖那麼便宜,但也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難以獲得。雖然蜂蜜等天然糖仍是極其珍貴的,但中國古人的智慧已經創造出了它的替代品——飴。當時麥芽糖已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百姓的食品,於是"麥芽糖"一詞應運而生。
  • 日本人的祖先是中國人? 終於有答案了!
    在日本一直有一個話題甚囂塵上,那就是日本人究竟來自哪?他們的祖先到底是誰?東亞主要民族,漢人、朝鮮人的祖先都有據可查,唯獨日本人的祖先是個謎。有種說法說日本人的祖先是秦始皇派去的徐福。分析古代墓葬遺骨證明,徐福東渡時期,日本關西地區的居民平均身高驟然升高了5釐米。由此推斷,這很可能是徐福和他的部屬登陸後造成的局部人種改良。徐福不是日本人的祖先,卻幫助日本改良了人種。
  • 匈奴人是純正的黃種人嗎?DNA檢測: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民族
    世界之大,最值得敬畏的就是「生命」,有了生命生活就充滿希望,當然人活著也是一種「利益」趨勢!世界上的人分為黃種人、白種人、黑人等等,作為華夏兒女的中國人都長著一副黃種人的面孔,對於少數民族而言可能有很大的不同,那曾經強悍的匈奴人是否為純正的黃種人呢?DNA檢測: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民族!
  • 好看的鼻型有四種,水滴鼻可愛,希臘鼻高貴,最後兩種很少人有
    好看的鼻型有四種,水滴鼻可愛,希臘鼻高貴,最後兩種很少人有!但是呢,很多人對鼻子的區別定義僅僅在於高鼻梁和塌鼻子之間,實際上鼻型不是高就能夠斷定為好看與否的,而是我們漂亮的鼻型也有區分的,比如有希臘鼻,水滴鼻等等,不同的鼻型都有著不一樣的氣質,想知道自己是哪種?不妨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最古老的犬科動物,古代中國人不喜歡它,歐洲人也對它下格殺令
    貉其實是一種犬科動物,但是估計很多人不認識它,因為它外形像狐狸又像小狗,還有很多人把它錯認為浣熊。 貉,又稱貉子和狸,是犬科一非常古老的物種,被認為是類似犬科祖先的物種,原產東亞地區。貉一般體長在50~70公分,跟中等體型的狗差不多,但腿短且身體肥胖,應該算是整個犬科家族中行動最笨拙的成員了。在我國有南貉、北貉之分,也有些地方也把貉叫做「土狗」。
  • 歐洲君主的綽號VS中國皇帝的諡號
    中國古代帝王與歐洲中世紀君主的稱呼有哪些不同?中國古代君主往往一個皇帝有N個稱呼,他本身作為一個人有自己的名字,而且名和字是分開的,名是長輩給他起的,字多數是自己取的;除了名和字還有號甚至別號;對於皇帝來說還有年號,比如貞觀、開元康熙、乾隆等;除此之外還有廟號,比如剛提到的四個年號所對應的廟號分別是唐太宗、唐高宗、清聖祖、清高宗;最後還有個諡號,比如清聖祖康熙皇帝的諡號就是大清仁皇帝,全稱「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 學者認為:歐洲的這個民族屬於黃種人,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國北方
    顯然,在我們的認知當中,歐洲人就代表了白種人,公元15世紀,歐洲人開創了航海時代,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人的地理大發現將世界連成一片,後來的幾次工業革命,使歐洲的經濟、軍事、科技等各領域都引領世界,這也迎來了西方白人統治世界的時代,黑人、黃種人的土地都相繼成為他們的殖民地。所以西方白人一直自詡血統高於黃種人和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