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明鏡,境由心生

2020-12-24 嬛嬛香寇

最近有些魔幻,莫名其妙的,腦子裡總盤旋著兩個不相干的經典故事,一個是蘇軾與佛印之間「佛與屎」論;還有一個是小時候耳熟能詳的童話《狼與小羊》。

《蘇軾與佛印的故事》

一天, 蘇軾與佛印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麼啊?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後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麼?就活像一攤牛糞。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

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裡有什麼吧!

物隨心轉,境由心生。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看到的也不一樣!有時候就如「佛」與「屎」的差距!

《狼與小羊》

小時候心性單純,看得是熱鬧。長大了,閱歷多了,心境也複雜了,就越發感嘆原來那些年我讀的童話也不全是騙人的,還有些暗黑!

說一隻狼來到小溪邊,看見小羊正在那兒喝水。狼很想吃掉小羊,又怕其他動物說閒話,心想「我得找一個合理的藉口」,既能吃掉小羊又能堵住悠悠眾口!

於是狼就故意找碴兒,說:「你把我喝的水弄髒了!害我喝不到乾淨的水了,你安的什麼心?」小羊不知狼的險惡用心,對狼說:「狼先生,這條河是大家的,不是你一個人的。況且您站在上遊,我站在下遊。怎麼會弄髒您喝的水哪?」

狼見這個藉口行不通,又換一個藉口。說:「我聽別的動物說,你去年在背地裡說我的壞話!」小羊聽了更著急了,它喊起來:「啊!狼先生!那怎麼可能呢?去年我還沒有出生呢!

狼知道自己難不倒小羊,就對小羊說:「即使你很能辯解,但是今天我還是要吃掉你!」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

同一個故事,有人品出了「弱國無外交」的道理,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下,講道理講正義是不夠的,有實力才能生存。當然在眾生平等的大環境下,邪不壓正,公道自在人心,正義不會缺席!

也有人悟出了"狼的本性不會變,對於心懷叵測,決心幹壞事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壞蛋總是千方百計找藉口,即使藉口多麼荒誕無稽,因此不要同狼浪費口舌,抱有幻想,要勇於鬥爭"!。

相關焦點

  • 境由心生,以清淨心看世界
    以前聽過這樣一段話: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身邊的人都說境由心生,那境由心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沉澱下來自己的心,對於身邊事物的變遷不去過多的計較,處事淡然,遇事緩下來,自然人生就會更加精彩。
  • 法融禪師《心銘》:將心滅境,彼此由侵.心寂境如,不遣不拘
    前際如空,知處迷宗。分明照境,隨照冥濛。一心有滯,諸法不通。去來自爾,胡假推窮。生無生相,生照一同。欲得心淨,無心用功。縱橫無照,最為微妙。知法無知,無知知要。將心守靜,猶未離病。生死忘懷,即是本性。至理無詮,非解非纏。靈通應物,常在目前。目前無物,無物宛然。不勞智鑑,體自虛玄。念起念滅,前後無別。後念不生,前念自絕。
  • 境由心生,中國畫之創造意境原來是這麼回事?
    本文由獨孤飛雪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愣嚴山人所作,本著以畢生精力為繼承並弘揚中國畫而努力奮鬥的決心,為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貢獻己之所學。境由心生,中國畫之創造意境原來是這麼回事,自從閱讀中國繪畫理論之後,本人的繪畫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 很睿智的人生感悟句子,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不讓自己活得累。三 * 當一個人與你不在一個頻率上時,就算你說的每一個字都有道理,他也聽不進去。而且,你說得越有道理,他就越覺得你很煩。
  • 「相由心生」是什麼意思
    相由心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杜撰,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物質與意識,主觀與客觀相互作用的一個總結。相由心生,一般認為出自佛教《無常經》「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可見人之面相轉上一圈,轉到由心生了,在古人看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有些道理,一個心惡之人,長久下來,反映在面相上則有兇神惡煞般,一個與人長期和善的人,反映在面相上則慈祥安寧、慈眉善目。所以,這樣來解釋「相由心生」,相非佛家的相,心亦非佛家的心,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儒家、道家也有相、心之說。
  •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心隨境轉」是指失去自己的主宰,老是被環境的動態所影響。如果我們的心是被環境牽動著,一旦大環境怎麼動,我們也會怎麼動;不管出現了什麼風氣,馬上跟著變化,就成了水面的浮萍,隨著波浪載浮載沉,這是非常痛苦、不安定的。要做到「心不隨境轉」不容易,如果能讓「境隨心轉」,那就更是不簡單了。
  • 「相由心生,境由心轉」:改變自己的心態,人生會是另一番景象
    在人的一生之中,你所經歷到的各種事情,不管是好是壞,這更多的還是看你如何想像,人全憑一顆心,心態決定了一切,如果能保持好自己的心態,你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上,你若想改變世界是不可能的事,但改變自己卻是輕而易舉。
  • 表面老實,實則很難被「矇騙」的星座,心如明鏡,只是愛裝傻
    主筆:老妖扮豬吃老虎是社會人士的常用套路,外表上看似人畜無害,實際上內心卻如明鏡,只是不願意揭穿對方的套路,才會用憨厚的一面來偽裝自己,抵禦外界的傷害罷了。那麼,哪些星座是這樣呢?他們具備很強的甄別能力,能夠瞬間察覺事情的虛假性,然後再悄無聲息地避開,減少自己被傷害的可能,因此,他們並非屬於心無城府的那類人。
  • 人生沒有真正意義的順境和逆境,關鍵是「境由心生」
    人生沒有真正意義的順境和逆境,關鍵是「境由心生」1:愛人就像粗布衣,固然不優美,但是能遮擋風寒。戀人就像時裝,以為很美妙,卻不能穿出去;時間,留住真正的朋友;歲月,留住真實的擁有。3:如果可以重來,但願不相遇,也就不會心生惦念。 鐵飯碗的真正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
  • 禪語之: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神秀的畿子便是這首: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的這首詩表達的意思是,要時刻自我約束,保持自己的純潔,不要讓自己的心靈和身體變髒了,達到修身。id=1667304410147739039&wfr=spider&for=pc而與之對應的六祖慧能的另一首則更通達佛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本意,萬物空向,哪裡來的菩提樹和明鏡臺,哪裡的塵埃。
  •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萬物皆由心所造,所謂相由心生,你所看到的萬象都是內心的投影,如果你的內心是善良的,那麼你看的人事物都是善良的;如果你的內心是充滿怨恨的,如你所看都是怨聲載道,充滿著厭惡的氣息;如果你的內心是灰暗的,那你的萬象都如霧霾一樣,昏昏沉沉沒有色彩,心如同一面鏡子一樣, 把所想,所看,所悟,
  • 「相由心生」?來歷不明的一個詞,原來另有深意,看完恍然大悟!
    比如說,相由心生,如果理解成心理因素決定外在長相,這個說法就明顯不靠譜,因為隨隨便便舉幾個例子,就可以輕而易舉推翻這個說法。相由心生,你可能真的理解錯了有的人長得難看,但是心如明鏡,通透清澈,比如說我們傳統文化的兩大聖人——老子和孔子,長得都很難看,但是心地有如日月,聖潔美好。
  • 文如其人 見字如晤 相由心生 命由己造
    「字如其人,文亦如此。從一個人的文風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執筆之人的心神所往,意之所及,筆之所觸,皆由心而發也。「飄如遊雲,矯若驚龍」此八字,是我們後人對王羲之書法作品的不二確評,旨在形容他的書法蒼勁遒美,飄逸自然,筆勢委婉含蓄,健秀神麗。
  • 心本無生因境有|如何安心?無心可得,是為安心!
    不過,明慧法師在他所著述的《金剛經發微》中,便提出對明心見性的獨特看法:「所謂明心見性者,能夠領悟這種因緣生法當體即空之道理,了解般若空理,便明白一切心皆不可得,如此便謂之明心。|一切眾生之心皆對境而生起,無論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皆無實性。|心是無常,念念生滅,念念變遷,實是無心,以假名字名之為心。
  • 糖豆媽育兒漫畫:孩子明鏡似的心,是媽媽心靈最好的鏡子
    糖豆媽媽傳2020/06/26孩子就像家裡生活寫照的一面「明鏡」,大人的言行不僅直接影響和家人的情感關係,也影響到了孩子的言行,折射出了大人的問題!我也被生活上了一節課...(友情提示:內容太過真實扎心,如有雷同,純屬正常!)
  • 易經解道德經之四九 我心如太極 萬心從此生
    聖人之所以沒有私心,是因為聖人之心如太極。太極不自生。聖人不自私。太極生萬物,則物物有太極。聖人無私心,則百姓之心皆為我心。此所謂通神明之德也。此章以聖人開頭,顯然是聖人之德而言。換言之,百姓在聖人眼中無分別之心。就如自然界雖有喬木灌木之別,但在天道眼裡還是一樣的施以陽光雨露甚至風霜冰雪。皆一視同仁也。但百姓畢竟是人,不同於其它動植物。善惡都是在百姓中現實存在的,若是惡人欺負善人該入好是好呢?
  •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如果一個人的心是亂的,那他眼裡的世界也會是亂的;一個人的心裡想的越多,他身上的麻煩事就越多;一個人的心裡總是怕鬼,魍魎魑魅偏偏就來纏上他的身;一個人心中若是擁有陽光,他的笑顏自然會持久的燦爛。
  • 《金剛經》:如是降伏其心,則生清淨心
    下面探討「如是降伏其心,則生清淨心。」《金剛經》云:「如是生清淨心」,六識感覺和認識的世間萬物,都是汙染人心的客塵,需要從心靈深處徹底的打掃乾淨,不住六塵而生清淨心。清即不濁,淨即汙染。不濁則心無分別,無染則心不住相。妄盡情空,塵消識散,一塵不染,一心不亂即是清淨之心。
  • 「相由心生」是何道理
    常聽著這麼一句話:相由心生,是何道理?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心」?「心」,指的是我們整個內心世界的活動,包括人的思維、情感、情緒和性格因素的變化總和;在古代認為心藏神,主神明,是一切意識的主宰;那麼,由今天看來,既然生命體的所有活動與自然界其它一切現象一樣,都是由物質、能量、信息變化而來,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心」就是內在能量信息體系與外在聯繫的窗口,它的根是能量信息體系,表象為大腦意識。
  • 「相由心生」啥意思?
    「相由心生」啥意思?他愛不愛你愛你多少能從眼神裡看出來嗎?看著我的眼睛說相由心生,第一種解釋說的是一個人的面相,美好醜陋奸詐平和自卑孤傲張狂猥瑣等等表現,是有ta的內心決定的。相由心生,第二種解釋是行為表現都是由發心心性決定的,這是佛家的解釋,說的是一個人表現得溫良恭儉讓真善美假惡醜等等行為,是由這個人的本性決定的。放到戀愛婚姻家庭經營裡來理解,就是兩口子是不是相愛,愛多愛少,愛真愛假,也是可以通過各種表現被發現的,我覺得各種具體示愛的言行當中,眼神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