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協辦函普字〔2019〕48號
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
自《科普中國e站建設及使用暫行辦法》(科協辦函普字〔2016〕218號)實施以來,各地積極開展科普中國e站建設,在推進科普信息化落地應用,實現科普服務精心分類、精準推送,提高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地區在科普中國e站建設工作中出現重建設輕管理、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甚至大搞突擊建設、全覆蓋等形象工程。按照中國科協黨組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科技部紀檢組的有關要求,為進一步加強科普中國e站的制度建設和規範管理,有效發揮科普信息化服務陣地的作用,現結合實際對該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形成《科普中國e站建設管理辦法》,已經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處領導同志同意,現正式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執行。
中國科協辦公廳
2019年3月5日
科普中國e站建設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推進科普中國落地應用,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普信息化服務新陣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開展科普服務,切實解決科學傳播「最後一公裡」,有效推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中國科協聯合相關單位共同推動建設科普中國e站。為做好相關工作,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科普中國e站是原有科普活動(服務)站(室)的「網際網路+」升級,面向城鄉公眾,積極與已有設施條件共享共建,開展科普中國移動端傳播以及科學文化、文明實踐、健康生活、教育培訓、等線上線下相結合活動的基層科普服務新陣地。
第三條 科普中國e站的主要工作力量是科普中國信息員。科普中國信息員是完成科普中國APP實名註冊認證並經常性開展科普信息傳播的用戶。科普中國信息員要下載使用科普中國APP,通過微信群、QQ群、公眾號等社交渠道將科普中國信息傳遞給周邊群眾,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參與各類科技教育與傳播普及活動。
第四條 各級科協組織要通過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等項目著力支持科普中國e站創新開展各類科普活動,特別是加強科普中國信息員隊伍建設、通過科普中國移動端傳播分享將其發展為「移動的科普中國e站」,以此帶動科普中國e站轉型升級。
第二章 建設與使用
第五條 科普中國e站申報和建設要滿足有網絡、有人員、有場所、有活動、有終端的「五有」前提條件。
(一)有網絡:具備滿足正常瀏覽網際網路科普內容信息的網絡環境和無線網絡覆蓋,能夠穩定保障網絡開通和順暢運行。
(二)有人員:具備滿足科普中國e站正常運行的管理服務工作人員。
(三)有場所:具備滿足正常開展科普活動的場所。
(四)有活動:開展線上線下結合、滿足公眾需求的科普活動。
(五)有終端:具備科普中國內容信息的閱讀(瀏覽)終端,包括手機、桌上型電腦等顯示終端。
第六條 科普中國e站建設以共建共享為主要方式,加強與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基層黨群(政務)服務中心、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學校、醫院、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普教育(示範)基地、公共運輸場站等基層已有的公共活動陣地和設施,將科普中國內容資源和科普中國信息員隊伍有效融入,為公眾提供了解科學知識、提升科學素質的有效平臺渠道。
第七條 科普中國e站要堅持以科普中國落地應用為核心,主要職責是下載使用科普中國內容資源、開展科普中國移動端傳播、開展線上線下活動等。
(一)下載使用科普中國內容資源。科普中國e站通過登錄科普中國雲,主動下載獲取視頻、圖文、掛圖海報等科普內容資源,通過在站點已有平臺上播放視頻、在科普宣傳欄張貼掛圖等方式,及時將科普內容信息傳遞給屬地公眾。
(二)開展科普中國移動端傳播。科普中國e站在基層凝聚一批熱衷於科普宣傳、熟練掌握信息化傳播的科普中國信息員,在各類網上社交渠道開展科普中國信息移動端傳播,為公眾提供定向精準的科普服務。
(三)開展線上線下科普活動。科普中國e站要充分利用科普中國服務雲的線上內容信息資源,結合日常基層科普活動和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等重大科普活動,開展適合基層特點、符合群眾需求的科普教育培訓、展覽、諮詢、競賽等活動。
第三章 組織與管理
第八條 科普中國e站採取建管結合、以用為先、一級抓一級的組織管理機制。
(一)縣級科協組織是科普中國e站的使用和管理主體,負責本轄區內科普中國e站的使用指導、資料審核、數據統計、效果評估等。凡具有「五有」基礎並開展下載使用科普中國內容資源、科普中國移動端傳播、線上線下科普活動等工作的機構,可向縣級科協申報。縣級科協要及時開展申報材料審核和實地核查,並報上級科協覆核。
(二)地市級科協是科普中國e站的建設和管理主體,負責本轄區科普中國e站的統籌建設、覆核管理、業務培訓、數據統計、效果評估等。經縣級科協審核、地市級科協覆核後可認定為科普中國e站並納入統計序列。
(三)省級科協是科普中國e站的支持和管理主體,可根據地方實際,負責本轄區科普中國e站的統籌建設、監督管理、業務培訓、數據統計、效果評估等。
(四)中國科協是科普信息落地應用的指導和服務主體,負責科普中國e站的制度設計和頂層推動,建設完善科普中國服務雲,為科普中國e站提供內容資源等服務。
第九條 科普中國e站以有效發揮作用為根本目標,以區域內科普中國APP移動端傳播量、站點科普活動開展和科普中國內容資源使用傳播情況等為主要評價導向。
第十條 各級科協組織要對科普中國e站實行動態管理,建立退出機制。每年要對表現突出的站點和科普中國信息員予以表揚激勵;對於工作不積極的站點要進行批評整改;實行末位淘汰制,對於嚴重不符合要求的站點要撤銷整合。
第十一條 科普中國e站的標識和匾牌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製作。如需製作,要按照《科普中國e站視覺形象應用手冊》所要求規範自行設計和製作。
第十二條 科普中國e站要堅持公益性,不能利用科普中國e站從事純商業活動。
第十三條 各級科協組織要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杜絕形式主義、政績工程。對於不顧地方實際和群眾意願盲目鋪攤子,搞不必要的「全覆蓋」、盲目追求硬體設施高大上,導致浪費、閒置等問題的要批評問責。對於濫用財政經費,特別是濫用扶貧專項資金等問題,一經發現要立刻轉交相關部門處理,嚴肅追究責任。
第四章 附 則
第十四條 本辦法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普及部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原《科普中國e站建設及使用暫行辦法》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