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做好這一點,孩子不再需要別人餵飯,吃嘛嘛香

2020-08-28 營養二代

電視劇《安家》裡的餵飯情節引發了家庭爭吵,由於這一幕真實的反映了很多家庭的情況,在屏幕外也同時引起了大家熱烈的討論,從婆媳溝通、家庭關係、隔代育兒、習慣養成、培養自主進食、豐富花樣飲食等等方面都做了說明,這些都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地方。

作為營養師媽媽,我還想要闡述的是,餵飯看起來是沒有辦法的事,劇中奶奶也說了:「我要是不餵他就不吃,孩子要是餓著了怎麼行呢"。就是媽媽自己在家,看著孩子一天都沒有吃飯的欲望,一天都沒吃什麼東西的話,肯定也忍不住要去餵了。餓一頓兩頓,也許家長能接受,可有些孩子,真能做出這樣一件事情,顛覆你的認知,就是一天都不吃飯給你看。

所以呢問題本身不在於餵不餵飯,這關鍵點在於孩子為什麼不吃?孩子為什麼沒有主動要吃飯?孩子為什麼對ipad的興趣大於吃飯?為什麼有的孩子不用餵或者不讓你餵也吃得很好?有的孩子是需要你喂,等著你餵呢?為什麼有的家庭也沒刻意做什麼自主進食培養,孩子仍然自己吃得很好?

除了習慣培養的問題,還要考慮孩子身體上,生理上,功能上的問題。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胃功能問題。

如果我們的孩子先天胃容量發育不足,胃肌肉彈性差,他吃的食物量本身就是比別的孩子要少的。把不同孩子的胃比作不同容器的話,有的容器大,彈性也大, 有的容器小,彈性也小,裝的食物量自然不同。同樣多的食物,容器大的還沒裝滿,自然會主動要繼續去裝;容器小的已經裝的差不多了,自然沒有需求再去裝了,他已經裝滿了,所以他的注意力已經不在吃飯上了,他想看電視,想看ipad,想玩了,可這個時候,家長還不知道,以為沒裝滿,餵飯問題就發生了。只能靠外力,去餵也好,去哄去騙也好,孩子真的是看你面子,沒辦法,勉強吃下去些,但其實早已經超量了。你不餵的時候,不用看誰面子了,不用上哄騙的當了,自然不吃。

不同大小的容器容量不同

本身胃容量小,餵養過程中又經常超量,就會導致胃肌肉彈性進一步下降,造成胃傷,胃容量更少,吃一點就飽,食慾自然也就很差。比如新生兒時期,有的胃容量為120mL,可以一次吃120mL的奶,有的胃容量90mL,也給他胃120mL的奶,容器裝不下了,一定會冒出來了,他一定會吐奶,久而久之,胃也傷了,他就會出現厭奶厭食的情況。將來如果不糾正,持續超量餵養,孩子回報給你的就是吃得少,需要追著餵飯。

而孩子的胃容量取決於孩子的肌肉彈性,肌肉力量。不僅如此,胃的攪拌以及胃的蠕動,把食物從胃中排空,都需要有強大的胃肌肉群支持。只有把食物消化排空掉了,人才會有進一步的飢餓感,以及進食慾望。

小兒胃功能70分以下的,那就難帶了,吃個飯你要打個持久戰,小兒胃弱十條會有很多條

小兒胃功能70分的孩子,食慾一般,胃口一般,需要餵飯,且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狀

小兒胃功能75分的孩子,食慾一般,胃口一般,需要餵飯,但是沒有消化不良的症狀

小兒胃功能80分的孩子,胃口好,食慾好,吃嘛嘛香,吃飯有很香的感覺

小兒胃功能90分的孩子,根本不需要餵飯,飯量大,胃口好,不挑食,一個人坐那裡,吧嗒吧嗒就把準備好的飯全吃完了

所以這需要我們著重的去加強去滿足孩子胃肌肉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幫助孩子去消化食物,去進一步增強胃的功能,讓胃功能都提升到80-90分以上。

需不需要餵飯,取決於孩子的胃功能強弱,我們的關注重點轉到這上面,也許不用費力的去溝通,去講解餵飯的壞處,最後還激化家庭矛盾。孩子食慾好了,見到飯都非常的親切感興趣,餵飯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幼兒園吃嘛嘛香,回家後「見飯愁」,寶媽突襲幼兒園探真相
    ·幼兒園裡吃嘛嘛香,氣氛好每個班裡都有二三十個孩子,孩子一多了就會「熱鬧」,吃飯也自然就變得比較「香」了,就像家長一個人吃飯總會覺得沒胃口是一樣的,孩子在家沒人更「搶」著吃,所有的好吃的都是他的,所以也會覺得沒意思。
  • 中醫專家支招,讓孩子「吃嘛嘛香」
    河青新聞網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如今,家長們對孩子在吃方面可謂是「慷慨解囊」,但不少家長反映孩子的吃飯問題是個頭疼問題,面對偏食的孩子,即使用盡無數招數,仍不盡人意。如何讓孩子愛上吃飯?河北省中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林燕為廣大家長支招。
  • 記住這4點,孩子吃飯吃嘛嘛香
    一到飯點我說要吃飯了,就自覺主動的爬上自己的餐椅乖乖等吃飯(雖然有時候老母親不得不在他爬一半的時候把他喊回來先去洗個手),乖乖坐好之後給他上了飯菜就興致盎然的吃了起來,不挑食,不厭食,吃的叫一個吃嘛嘛香。跟其他媽媽交流吃飯問題,別人家的寶寶是A菜是寶寶最愛吃的,B菜寶寶絕對不要吃,C菜也不喜歡吃之類之類。
  • 2歲孩子發現口腔潰瘍,中國式餵飯,正在侵害著下一代
    有的家長會讓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餵飯、有的家長讓孩子玩著玩具吃飯、有的家長追著孩子餵飯,孩子玩到哪,餵到哪……這樣的壞習慣是老一輩子的人們傳下來的,也被成為中國式餵飯。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吃得飽,營養好,畢竟現在的時代溫飽已經不是問題了,可是好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多吃一口,絞盡腦汁。可是就是因為家長的這些做法,正在毀掉孩子。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因為追著餵飯而產生的悲劇。
  • 夏天孩子胃口不好,體重增長慢?用好幾招讓孩子吃嘛嘛香
    這不僅難壞了大人,孩子們也因此深受其害。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夏天到了,孩子的胃口就不好了,總是啥也不想吃,吃得也不多。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體重肯定就下降了。這對家長來說可是操心得不得了,怎樣哄著孩子進嘴一口都難得不行。
  • 切莫給孩子餵飯,餵一次傷一次
    10分鐘,這孩子吃一碗飯怎麼要一個小時?其實每一次餵飯都是在傷害孩子的胃,胃傷以後孩子更加吃不下飯,只能強喂。引發餵飯—胃傷—吃得慢或不吃—訓斥—胃加倍損傷—吃飯難,進入惡性循環。很多家長說我也不希望給孩子餵飯啊,可是不餵就不吃,不催促也不吃,可能是習慣問題吧,沒辦法。而且很多老人因為習慣兩個字還背了不少鍋。那麼到底原因是為什麼呢?來看看這幾個答案,這是一道單項選擇題,你們選哪一個?
  • 別再追著餵飯了!學會這一招,娃自己吃的比誰都香
    做家長的,往往都擔心孩子吃不飽,總是想孩子多吃一點!再多吃一點!再再多吃一點!●強迫餵飯寶寶自己有饑飽感,他如果不想吃,不要強迫,你可以決定給娃吃什麼樣的食物,至於吃多吃少,讓寶寶來決定呀。強迫餵飯,可能反而讓娃吃太飽!
  • 餵娃飯是場拉鋸戰,孩子吃不多,家長要巧用「加減乘除」飲食法則
    家長們常常為了孩子吃飯的問題傷透腦筋,每天也是追趕著孩子餵飯,父母們可謂是用盡招數讓孩子去吃飯,每次都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家長們的食物從來不會換花樣,孩子每天都吃同一種單一類型的食物,看都看煩了,又怎麼會喜歡去吃呢?
  • 夏季寶寶吃飯難,抓住這幾點,吃嘛嘛香
    ​​「飯渣」寶寶簡直就是焦慮製造機,這個不吃,那個不要,飯桌如戰場,媽媽們殫精竭慮,戰況卻慘不忍睹。用「吃飯1分鐘,餵娃半小時」來形容老母親的育兒日常,毫不誇張。、健脾胃的食物,而不少媽媽為了讓孩子吃口飯就會順著寶寶的喜好,給孩子餵重口味的食物,且不注意食物分量,經常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也容易造成孩子食慾低下。
  • 一招就能要孩子吃嘛嘛香
    這期間和外婆鬥智鬥勇,老人家一直覺得菜裡不放鹽是件很不能理解的事情,覺得小傢伙很作孽。一歲前水果主要以蛇果、香蕉和火龍果為主。因為怕對獼猴桃過敏,所以沒敢過早給他們吃。到一歲半左右才開始嘗試吃獼猴桃,哥哥弟弟貌似都特別喜歡吃。
  • 娃吃嘛嘛不香,怎麼辦?
    回南京,家裡來了個吃嘛嘛不香的娃。瘦尖的小臉,細骨伶仃的小身板。蓋樓要磚頭水泥,娃長身體要吃東西啊!早年,女兒還小,我在幼兒園門前等女兒放學。等娃的一群寶媽交流著育兒經驗,其中,一位媽媽向我們傳授,她怎樣對付不愛吃飯的寶寶。這位寶媽的話讓我記憶了十來年,想必當時是深以為然的。那位精明的寶媽對付吃嘛嘛不香的寶寶,用的是類似於飢餓營銷的方法。
  • 寶寶吃「大人飯」越晚越好?關乎孩子身體健康,別再盲目跟風
    但是她卻發現自己餵飯寶寶一點也不領情,奶奶餵飯寶寶就吃得特別香。寶媽原本以為是寶寶嫌棄自己,結果卻發現奶奶會把"大人飯"嚼碎了餵給寶寶吃,還用筷子蘸湯給寶寶嘗味道,這時她才知道真正的原因。
  • 為什麼幼兒園老師不給孩子餵飯,轉給家長
    她說聽她媽媽說,從小奶奶就怕她吃不飽,每次都餵很多,很多時候都是等她要吐了才停止喂。 就這樣她越吃越多,可是吃再多似乎都不飽,結果就是越來越胖,最後就現在這個樣子了。 小A是典型的餵飯導致的內部感知力遲鈍,因為從小就是被喂喂喂!她們從來不需要自己感知飽了而指揮手和嘴巴停止進食。
  • 「餵飯奶奶」這波操作餵進去的不是飯而是病,這樣讓孩子自己吃飯
    整個過程,孩子的面部表情很扭曲,眼睛痛苦地緊閉,整個身體動彈不得。如果不是看著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飯菜,如果不是知道這位老人就是孩子的親奶奶,我還真以為這是在虐待孩子。就這波餵飯操作,作為大人的我看著都覺得心口難受不舒服,可想而知,這頓飯孩子吃得是什麼滋味兒,假如每天吃飯都是這麼個餵法,孩子吃進去的不是飯,遲早吃出病來。 很多網友留言,覺得這位奶奶餵飯的操作太不可取了。
  • 別再追著餵飯了!學會這一招,娃自己吃的比誰都香
    多吃一點!再多吃一點!再再多吃一點!對不起,糕媽想給你們潑個冷水,很多家長都給娃吃!太!飽!了!比如直接不吃了,離開餐桌做其他事兒了。比如已經到了下一餐的飯點,結果娃還不想吃,可能就是上一餐吃太飽了,還不覺得餓。下次給娃做飯,就可以少給一點啦。
  • 跟幼兒園老師學會這幾招,再也不用追著餵飯了
    在幼兒園進餐時,孩子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專心吃,不可以輕易離開座位和同伴交談,更不會讓孩子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因為投入在「吃飯這件小事」中,孩子就能品嘗出飯菜的美味,吃得香也不磨蹭了。關掉電視、扔掉手機、收走玩具,明確告訴孩子吃飯的規則,和孩子一起遵守,如果孩子執意不吃,小編只能勸你狠點心,只有堅持原則,才能讓孩子吃飯這件事步入良性循環。幼兒園:幾乎不餵飯家裡:不吃飯追著餵如上所說,幼兒園老師很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除了剛入園的個別孩子,因為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老師可能會餵幾天飯,其他的孩子都是獨立進餐,各吃各的。
  • 3歲娃還要追著餵飯?家長做好5件事,孩子從小養成自主吃飯的習慣
    這要是上了幼兒園,老師肯定不可能這樣給餵飯的,那樂樂豈不是每天都要餓上大半天,回家才能吃上飯了?可是,不讓去吧,樂樂明顯已經「超齡」了,再拖下去,豈不是要比同齡的孩子落後一大截?說起寶寶吃飯這件事,家家都有部餵飯辛酸史。擔心餓著寶寶,於是就抱著餵、追著餵、哄著餵......只想在寶寶張嘴那一剎那,趕緊把一口飯塞進去。
  • 藜麥寶寶輔食大全,營養全面,專治挑食,吃嘛嘛香
    因為組氨酸在孩子發育多年後,就可以自身合成,而孩子,特別是嬰幼兒,因為肝酶發育不成熟,所以組氨酸不能以非必需胺基酸轉變,它是一種必需補充的胺基酸,只能靠外部補充,比如食物中攝取。研究表明:組氨酸能促進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功能儘早完善,強化生理性代謝機能,穩定體內蛋白質的利用節奏,促進嬰幼兒機體發育。藜麥富含17種胺基酸,且各種胺基酸含量比例均衡。
  • 一場關於該不該給孩子餵飯的大討論
    寶媽婷婷和小樊是一對關係非常好的閨蜜,她們年紀相差不大,都有了自個兒的孩子,平時有空的時候也常常來往,交流彼此的育兒心得。這不,這天她們倆談起來孩子的吃飯問題。寶媽小樊抱怨道,「自家孩子吃飯就和打仗一樣,一點都不配合,這不吃那不吃的,時不時還要人追著餵飯!」寶媽婷婷聞言搖了搖頭,不厭其煩的勸說自己的好閨蜜「早和你說過了,讓孩子自己吃飯嘛!你餵不吃,就讓他自己吃,時間久了孩子就習慣了。」
  • 毀掉孩子終身幸福的「餵飯」
    然而大多數家長的做法卻是,很多兩歲多的孩子還在被餵飯。2.擔心吃太少孩子長不高,或者營養不足。3.嫌麻煩:孩子自己吃飯太慢,不如餵得快;孩子自己吃飯會弄髒衣服、桌子、地板等,收拾起來麻煩。4.滿足家長自己的控制欲:這是大多數家長很難意識到的原因,餵飯甚至逼迫孩子吃飯,是為了達到自己對孩子的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