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布衣的「苦行僧」——甘地

2021-01-10 晨語ai

提到聖雄甘地,有一點兒歷史知識的人都會想起一個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20世紀40年代,甘地憑藉著這一整套思想和行為方式,不費一槍一彈,就把偌大的英帝國給趕跑了,這在人類歷史上也是從來沒有過的,非常了不起。

甘地

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甘地的履歷。他於1869年出生在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古吉拉特邦相當於中國的上海,是西方文明最先抵達東方文明古國的港口,到今天為止仍然是印度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甘地是印度種姓的第三等級出身,叫吠舍。印度種姓的第一等級是婆羅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第三等級就是這個吠舍,商人、公務員通常都是這個級別的人。他家非常有錢,要不然他也不會有錢到英國留學。

印度種姓制度

1888年,19歲的甘地乘船到了英國,在英國倫敦大學法律系讀了三年書。我們現在了解的甘地通常是這樣的形象:一個典型的東方老頭兒,瘦骨嶙峋,身上披著一件很簡單的衣服,手裡拿著一根拐杖。實際上甘地年輕的時候,可是一個翩翩佳公子,來自大英帝國殖民地,然後又跑去倫敦鍍金。他在倫敦的三年,十分嚮往當時的西方文明,穿西服、打領結、抹美髮油、學跳交誼舞、學當時時髦的法語,等等。他的成績非常優秀,畢業之後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律師。

後來,1893年,甘地來到南非,在南非的22年,甘地把印度教毗溫奴(即印度教唯一至尊的上帝)派的仁愛、素食、不殺生、的主張同《聖經》、《古蘭經》中的仁愛思想結合起來,逐漸形成「非暴力主義思想」提出來非暴力抵抗的主張。甘地認為,暴力孕育暴力,「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復原則只能導致人類喪失理智。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甘地以一個捍衛印度的東方傳統、向整個西方文明開戰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再次回到印度,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甘地的形象。甘地在印度的地位到底有多高?給大家舉個例子,印度這幾十年歷史上有兩個叫甘地的總理: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這兩個甘地跟聖雄甘地有什麼關係?完全沒有血緣關係,他們都是尼赫魯的子孫。

尼赫魯

尼赫魯雖然以甘地的學生自居,但畢竟不是親兒子,甚至這兩個甘地的英文拼法都不一樣。尼赫魯-甘地家族的甘地是Gandhy,而聖雄甘地是Gandhi,根本就是兩個姓。只不過英迪拉·甘地嫁給了一個叫甘地的年輕人——費羅茲·加汗吉爾·甘地(Feroze Jehangir Gandhy),所以就獲得了甘地這個姓,僅此而已。

但是尼赫魯家族對此從來是諱莫如深,至少不會去主動澄清。在印度那麼大一個國家,一個人口上了10億規模的國家,很多貧苦的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政治人物、選舉、投票,他們沒有起碼的政治常識。但一聽說是甘地,馬上就投票給他,這就是甘地在印度民間的真實威望所在。僅僅是「甘地」這兩個字就留下了一種魔力,可以穿越四五十年的時光,在印度的政治生態中發揮作用,可見甘地的威望有多高。甘地認為,英國殖民者用機器生產取代傳統的印度手工織布,致使印度人民陷於實業和貧困之中。他認為恢復傳統的手工織布勞動是振興廣大農村的關鍵。為此他倡導土布運動,並身體力行,每天抽出半個小時用來紡線,從不間斷。至此以後,他堅持身穿傳統的土布衣服——「拖地」,再為更改過。為了印度的獨立和民族的進步,甘地身穿「拖地」,週遊各地,宣揚非暴力抵抗思想。

甘地為抵制英貨,帶頭搖紡車紡紗

相關焦點

  • 探訪印度甘地的墓地,成了一座免費的公園,人們在草坪上休息玩耍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印度人尊稱是聖雄甘地,是現代印度的國父,在印度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印度流通的所有所有面值的印度盧比上都是甘地的頭像,以他的眼鏡為代表的形象在印度也可謂是無處不在。而他的陵墓就在首都德裡的市區,供人們祭奠與瞻仰。
  • 七十年後再回首,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成效幾何
    半裸苦行僧作為代價,就像邱吉爾叫囂的那樣,「必須肅清甘地和他代表的一切」。甘地一共在英國人的監牢裡呆了2338天(其中249天是在南非),在最後一次(1942年)入獄五個月後甘地宣布絕食21天,只依靠鹽水維持生命。
  • 當全世界都在反法西斯時,「聖雄」甘地建議中國放棄抗日,憑什麼
    而被泰戈爾稱之為「聖雄」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國父,卻公開聲明:「假如中國人有我這樣的非暴力信念,就不需要和日本人一樣的最新毀滅手段。中國人可以告訴日本人,『帶著你們的毀滅手段來吧,我們以兩億人給你,可是剩下的兩億人我們是不會屈服的。』」
  • 尼赫魯—甘地家族傳奇之索尼婭·甘地
    ——雖然有了這些話在前,但索尼婭·甘地為了什麼走進政壇,又為了什麼拒絕權力的顛峰?人們會繼續地猜測下去。  2004年5月13日,印度國大黨在議會選舉中勝出,這似乎標誌著印度又可能回到帶有傳奇色彩的尼赫魯—甘地王朝政權之下;在印度獨立的50多年裡,大部分時間都是由這個王朝領導的。
  • 穿粗麻布衣的女星,趙麗穎悽美,楊紫靈動,最美的還是她……
    首先是範冰冰,平日裡霸氣豪爽的範爺在塑造角色時也需要穿些類似麻布的戲服。跟她已往雍容華貴的氣質大相逕庭。不過,穿布衣的範冰冰還是很美麗的,畢竟顏值在線。雖然少了許多配飾點綴,戲服造型也簡單樸素,但是看起來也是不一樣的風情。
  • 恐怖的印度苦行僧 毫無禁忌與死人為伴
    【科技訊】9月3日消息:恐怖的印度苦行僧,毫無禁忌與死人為伴!僧人在我們的印象中有著清規戒律的束縛的得道之人,當然這也是應為在中國的僧人為坐僧,並沒有遊方僧人的習俗,然而在古印度的苦行僧卻沒有這麼多限制,然我們看看這些古印度僧人是如何苦行的吧!
  • 英迪拉是甘地的私生女?尼赫魯家族和甘地家族,到底啥關係?
    英迪拉是甘地的私生女?尼赫魯家族和甘地家族,到底啥關係?印度,高度重視血統和傳承的國家,你難以想像,幾乎所有的印度政治家,都要到歷史上找一找,給自己找一個高貴的英勇的先烈,當成自己的政治上的父親,甚至,當成本黨派的神!
  • 1940年甘地親校本中文版《甘地自傳》上市 還原一個真實的聖雄
    近日,記者從果麥文化獲悉,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地自傳》上市。《甘地自傳》是印度著名人物「聖雄」甘地於1925年所寫的自傳,副書名為「我體驗真理的故事」。據本書編輯劉碧蓉介紹,翻譯底本採用1940年馬赫德夫·德賽的英譯本,該譯本曾獲得甘地的親自訂正,被視為最權威的版本。為方便讀者閱讀,本書對於印度文化專有術語等做了詳盡註解。
  • 三位印度大使及甘地後代幫助甘地傳的翻譯和出版
    中國駐印度使館前參贊、《聖雄甘地傳》的譯者 鄧俊秉女士 (攝影:中國網 楊佳)甘地是印度的國父,也是印度最傑出的政治領袖,他「非暴力不合作」的主張,不僅帶領印度脫離了英國的殖民統治鄧俊秉女士在訪談中介紹了甘地傳的翻譯背景,以及有關它出版的一些情況。鄧俊秉表示,作為這本書的譯者,我很高興這本書的中譯版馬上就要出版了。藉此機會,我想向中國網表示感謝,感謝他們邀請印度駐華大使、我以及我的丈夫一起以這本書為主題在這裡接受採訪。我用了三年時間來翻譯這本書,然後又用了三年時間來推動這本書中譯本的出版。
  • 同樣是苦練修行,為何中國苦行僧和尼泊爾苦行僧差別那麼大?
    其實,在中國也有苦行僧的存在,他們苦練修行方式和尼泊爾苦行僧差別很大。在尼泊爾,他們把苦行僧稱為是「聖人」,走在加德滿都的街上隨處可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髒兮兮的人,這些就是所謂的苦行僧。苦行僧很喜歡聚集在露天的火葬場,甚至有些人是住在旁邊,對於他們而言,越是其他人忍受不了的事情越要去做,當地有個已經80歲的苦行僧,自從20歲以後,他就沒有離開自己的屋子,每天待在屋子裡冥想打坐睡覺。由此可見,尼泊爾的苦行僧修行苦練方式的條件是十分艱苦的,甚至有些極端。
  • 《自由之戰》苦行僧周洪介紹 新英雄苦行僧來襲
    自由之戰新英雄苦行僧周洪即將登場!自由之戰苦行僧這個英雄從圖片上看像極了暗黑3裡的武僧,一起來看看他是個什麼樣的英雄吧。全新英雄【苦行僧·周洪】執杖而出,蕩平亂世!心懷救世之念的他決定離開寺廟,作為苦行僧用自己的能力拯救更多的人。長老在他的額頭刻下了象徵離開寺廟的苦行者法印後,默默注視著,這個原本前途無量的孩子離去。心懷救世之念的年輕苦行僧,是否能依靠他的佛法改變這徵戰不休的世界?同格魯特一樣,我們這期的也是一位心懷寬宥,濟世度人的新英雄!冰山,只是剛剛展露一角…
  • 看看甘地偉大功績背面的東西
    當時他在倫敦的那三年,他也在拼命地嚮往當時的西方文明,穿西服、打領結、抹美髮油、學跳交誼舞、學當時時髦的法語等等,這些事甘地年輕的時候都幹過。當然他的成績也非常優秀,畢業之後他就成為一個很好的律師,然後在南非待過一段時間。大概是1910年代他回到了印度。
  • 甘地傳丨夫人的逝世
    因此,甘地不得不寫信向政府抗議。經過幾次往來信件,而且又經過一星期的工夫,政府終於接受甘地的一部分要求。政府準許甘地所請的私人醫生給卡斯特巴看病,但不許醫生逗留於監獄裡,雖然病人時常需要醫生的照顧。醫生須坐在阿嘉甘皇宮(Aga Khan Palace,臨時改為監禁甘地夫婦的地方)前的汽車,每次想進去看病,須經過政府再三的刁難,到了一九四四年二月十六日,甘地只好再寫信,向政府呼籲。
  • 是窮得穿不起衣服還是信仰,甘地為何整天不穿衣服只披白布
    他就是印度最偉大的領袖,有著印度「聖雄」之稱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這位瘦骨嶙峋思想者,終日只著一身白布,象徵受苦、純潔、抵制英貨。這也是甘地餘生的思想理念。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催生了1930年3月21日的印度搶鹽運動,史稱「食鹽進軍」。這次運動的背景,是英國殖民當局頒布了兩項新規則。一是食鹽必須由英國官方開採,二是大眾吃鹽要繳納比以往更高的鹽稅。21日清晨六點半,61歲的甘地率領跟隨自己的79個門徒,向孟買海邊走去。當他們經過24天的長途跋涉來到海邊時,甘地的隊伍已經壯大到了上千人。
  • 以假亂真,甘地沒說過的7句名言
    但就像甘地曾說過的那樣,「Pinterest上有一半甘地名言是假的。」(#哈哈,甘地也沒說過這句話,因為Pinterest創辦的時候甘地已經死了好多年啊哈哈。)下面這7句話甘地從未說過。2、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盲目。雖然這話聽上去高大上,但並無證據表明甘地曾說過這話。
  • 臨危受命,索尼婭·甘地重掌印度國大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由於印度反對黨國民大會黨(國大黨)前主席拉胡爾·甘地拒不撤回辭呈,其母親索尼婭·甘地不得不再度出山。《印度快報》報導稱,國大黨工作委員會會議持續近12個小時,但仍然沒有就非甘地家族的繼任者人選達成共識,只能由已經執掌國大黨20年的索尼婭出任臨時主席。美聯社評論稱,這說明印度歷史最悠久的政黨還沒有找到離開尼赫魯-甘地王朝後獨立生存發展的路徑。
  • 雄安史話:布衣將軍愛布衣
    愛國將領馮玉祥,雖然身為將軍,卻沒有一點兒官架子,長穿布衣便服,貌似平民百姓,所以人們稱他為「布衣將軍」這位大名鼎鼎的布衣將軍以治軍嚴明,愛護百姓著稱。在雄縣的鄚州鎮流傳著這樣一段往事。
  • 日記神功+布衣之交
    二、布衣之交【出處】《戰國策·齊策三》【原文】「居期年,君召愛夫人者而謂之曰:『子與文遊久矣,大官未可得,小官公又弗欲。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願君以此從衛君遊。』於衛甚重。」【譯文】「過了一年,孟嘗君召見那個與自己夫人有私情的人,對他說:『您和我交往,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大官得不到,小官又不願做。衛嗣君和我交情很好。
  • 中國第一苦行僧,三步一拜訪名山,腳繭堪比鞋底硬
    在物質的人眼裡,苦行僧的行徑是自討無趣。在信仰的人嘴裡,苦行僧的意志是金剛鐵石。我國有一名苦行僧,名叫釋正弘。他曾在浙江阿育王寺修行,經過一段時間,意外了解到墓林僧經歷苦行修行自己的故事。可我們的這位苦行僧,甚至沒有穿鞋。沒有鞋,這並不是「無邪」這麼簡簡單單的玩笑,對於長途跋涉著而言,鞋子可能會磨壞好幾雙,可釋正弘,卻是赤腳走天下。想像一下,那太陽當頭的炎炎夏日,柏油馬路被烤的滋啦啦作響,遠處的熱浪將實景扭曲。
  • 印度甘地家族 三位死於暗殺
    甘地家族系譜甘地王朝是世上獨一無二的——自印度獨立後的60年裡,甘地家族成員先後有3人出任總理甘地王朝集英國王朝式統治權和美國甘迺迪家族的悲劇宿命於一身,這個印度第一家族散發著奇異的魅力。1991年,拉吉夫·甘地遇刺身亡。妻子索尼亞、兒子拉胡爾以及女兒普裡揚卡在拉吉夫的葬禮上。印度人性格溫和友善,素食者多而不好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