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果麥文化獲悉,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地自傳》上市。《甘地自傳》是印度著名人物「聖雄」甘地於1925年所寫的自傳,副書名為「我體驗真理的故事」。
據本書編輯劉碧蓉介紹,翻譯底本採用1940年馬赫德夫·德賽的英譯本,該譯本曾獲得甘地的親自訂正,被視為最權威的版本。為方便讀者閱讀,本書對於印度文化專有術語等做了詳盡註解。
從這部自傳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怯懦、笨拙、具足凡人所有弱點的男孩,是如何憑藉對真理的體驗與追求,逐漸成長為一代聖雄的。
提起甘地,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非暴力」、印度獨立運動、素食、禁慾等等。然而,甘地並非生來如此。小時候的甘地,曾經偷偷吃肉,一度迷戀抽菸,還嘗試過自殺;他十三歲就結了婚,長期沉淪於肉慾和嫉妒。寫作這本自傳的時候,甘地已是眾所欽敬的公眾人物,然而他卻原原本本地坦陳了這些事情,毫無遮掩,唯有坦誠與謙卑。
儘管在政治上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聲名遠播世界,然而在甘地自己看來,「它們的意義不大,由此獲得的『聖雄』稱號則更加不值一提。這個稱號常常使我陷入痛苦,並且在我的印象中,也從未給我帶來片刻歡愉。」
劉碧蓉表示,《甘地自傳》所講述的不是英雄的傳奇人生,而是一位慈祥長者,平實、坦誠、毫無保留地與讀者分享自己一生體驗真理的故事。誠如甘地本人在自傳中所言:「我的本意並不是要寫一部真正的自傳,而只是想將我探索真理的眾多故事講述出來。」
甘地說:「我希望告訴那些想要了解的人,我是如何漸漸認識到絕對真理的;並且,如果可以的話,讓他們分享我的體驗和信仰。我越來越有理由相信,那些可以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甚至也可以發生在一個孩子身上。……我一直堅信,如果我可以實現這一目標,那麼人人都能實現。」
翻譯底本採用1940年馬赫德夫·德賽的英譯本,該譯本曾獲得甘地的親自訂正,被視為最權威的版本。
書名:甘地自傳
作者: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 - 1948),生於印度古吉拉特邦;領導印度獨立運動;推進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團結合作;被全世界尊稱為「聖雄甘地」;他的「非暴力」思想 對今天的人們依然具有啟發意義。
譯者:吳曉靜,1987年生,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語言學碩士,現從事圖書出版業。
外文書名:An Autobiography: 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