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不合作」真相是怎麼樣的?看看甘地偉大功績背面的東西

2021-01-11 舊歷史新觀點

說到印度獨立就不得不提到了一個中國人如雷貫耳、在世界歷史上也具有相當地位的人——印度的聖雄甘地。

提到聖雄甘地,很多學過歷史知識的中國人都會想起一個詞,叫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確實在上個世紀的40年代甘地憑藉著這一整套思想和行為方式帶領整個印度趕走了英國殖民者,你說這還不了不起嗎?不費一槍一彈就把偌大的英帝國給趕跑掉,這在人類歷史上也是從來沒有見過的。

甘地這個人呢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他的履歷。他1869年出生在印度的古吉拉特邦,古吉拉特邦相當於中國的上海,是西方文明最先抵達東方文明古國的港口,它的地位到今天為止仍然是印度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邦。

這甘地可不是貧民出身,他可是屬於當地的吠舍種姓,第一級大家知道是婆羅門,第二級剎帝利,第三級就是這個吠舍,通常商人、公務員是這個級別的人。他家非常有錢,要不然他也不會後來有錢去到英國留學。

我們現在了解的甘地通常是這麼個形象,一個典型的乾巴瘦東方老頭,身上披著一件很簡單的衣服,手裡拿著一根拐杖,這就是留在歷史當中被定格的甘地形象。

走在中間的就是甘地

而實際上他年紀輕輕就到英國倫敦大學法律系去讀了三年書,年輕的時候可是一個翩翩佳公子,是一個典型的來自大英帝國殖民地然後跑到倫敦去,就是所謂的一個鳳凰男,一個飛上枝頭變鳳凰的一個屌絲逆襲的一個典型。

當時他在倫敦的那三年,他也在拼命地嚮往當時的西方文明,穿西服、打領結、抹美髮油、學跳交誼舞、學當時時髦的法語等等,這些事甘地年輕的時候都幹過。當然他的成績也非常優秀,畢業之後他就成為一個很好的律師,然後在南非待過一段時間。大概是1910年代他回到了印度。

但是他回到印度之後,整個這個人的人生和他的精神氣質就全變了,他突然變回一個捍衛印度的東方傳統和整個西方文明開戰,站在對立面的這樣的一個民族形象。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那個典型的甘地形象。

年輕時的甘地

那甘地在印度的地位達到多高呢?給大家舉個例子,你可能會知道印度這幾十年歷史上有幾個甘地總統,什麼英吉拉·甘地,什麼拉吉夫·甘地,那請問這幾個甘地跟聖雄甘地有什麼關係啊?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根本就不是血緣關係,他們是尼赫魯的子孫。

尼赫魯雖然以甘地的學生自居,但你畢竟不是他親兒子嘛,甚至這兩個甘地的英文的拼法都不一樣。尼赫魯這個家族的甘地是Ghandy,而聖雄甘地的那個拼法是Gandhi,他們壓根就是兩個姓。只不過英吉拉·甘地嫁給了一個叫甘地的年輕人,所以就獲得了甘地這個姓,僅此而已。

但是尼赫魯家族對此從來是諱莫如深,他們至少是不去主動澄清的。你想在印度那麼大的國家,人口也是上10億規模的國家,很多貧苦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政治人物、什麼選舉、投票,老百姓沒有起碼的政治常識。但一聽說是甘地馬上就投票,這就是甘地在民間的真實的威望所在。

所以僅僅是甘地這兩個字就留下了一個這樣的魔力,可以穿越四五十年的時光在印度的政治生態中發揮作用,所以可見甘地的威望有多大。

比如中國的國父孫中山他兒子孫科其實就沒那麼大號召力,雖然蔣介石也把他弄出來當個什麼行政院院長,但是他畢竟不是像甘地那樣大的影響力。

而且甘地這個人他最了不起的是他的道德力量,已經跨越國界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座很罕見的豐碑。

他能到什麼程度?就是他往往是用折磨自己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政治訴求。他有一個絕活就是絕食。你翻開甘地的傳記你會發現他一生絕食了無數次,並且有時候絕食他啥也不為。

比如說有一次他在坐牢,他就突然午夜12點的時候覺得「哎呀,我內心有一個聲音,這可能是某個神給我傳遞的聲音,讓我絕食」。所以他就寫一個紙條子給他的助理,說我要開始絕食,要絕食20多天。

英政府說這怎麼辦呀,你名聲那麼大你要死在這監牢裡怎麼辦呀?所以只好給他放出去了。放出去他就跟英國人講,說這個跟你們沒關係,我啥政治目的都沒有,我就是聽從內心的聲音,我要絕食。然後他出獄之後仍然把這個絕食堅持下去了。

他這個絕食的絕活一旦用於政治目的那影響力真的是嚇人。大概是上個世紀的10年代有一次罷工,資本家也不讓步,工人也不讓步,雙方眼瞅著就要發生大量的暴力衝突。甘地正好在現場,說你們不是要暴力衝突嗎?我絕食,一直絕食到你們什麼時候達成和平決議為止,只要你們還在用暴力對抗,我就絕食,一口飯不吃。最後把工人也給感動了,把資本家也給感動了。你老爺子趕緊吃飯,我們來談判達成協議。他就有這樣的號召力。

甘地在群眾中

最典型的一次是1947年正好是印巴分治那個階段,當時印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發生了劇烈的種族衝突。當時甘地在加爾各答,說你們不是打嗎?不是殺嗎?我也沒辦法阻止你們,這樣,我宣布絕食。

然後在偌大的加爾各答城到處都在傳聞,說那個老頭到底怎麼樣了?這個身體狀況是不是每況愈下啊?我們是不是不要再衝突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很多暴力分子跑到他的公寓面前跪在那兒,請求老先生不要再絕食了,我們不再暴力衝突了,整個一個民族那種血海深仇他用絕食的方法就給化解了。

所以你看一個人的道德力量達到這樣的高峰,在人類歷史上我們真還沒看見過哪個政治人物用這樣的方式達到過他的目的。

但是甘地最牛的還是他那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1914年甘地返回印度之後才開始玩得爐火純青的。通常我們對他其實有一個誤解,以為他就是忍辱負重,你打我的左臉我把右臉伸過去。哪有那麼簡單?

你看這裡面它是兩個詞,一個叫不合作,這個好理解,就是我們的娃娃不上你們的學校,我們的律師不上你們的法庭,我們的工人不進你們的工廠。甚至你英國人那麼好的洋布,我們也不要穿,我們就穿印度的土棉布。

所以你看甘地有一個典型的形象嘛,在那兒紡紗,他的後半生每天堅持紡半個小時以上的紗,就是號召印度人穿印度的土布。這個不合作很好理解。

可是非暴力我們通常都理解錯了。你以為就是趴在地下讓英國殖民者殘暴地打嗎?不是。是用主動地方式去挑起對方的暴力行為,而我們不用暴力去還擊。

這個邏輯很奇葩,給大家舉個例子。1930年的時候甘地就領導過一場2500人的向鹽庫進軍的運動。就是我們窮人要吃食鹽,鹽都在你英國人的鹽庫裡,我們也沒錢買但我們就是要拿。這在現代法制國家這就叫搶好不好?人家警察當然要維護秩序,當然要捍衛私有財產啊。但是不管這個,我們2500人排好隊就到你鹽庫去扛。你可以把我們打倒在地,我不還手,但是鹽我們就是要拿。

你看他是用一種非法的行為挑起對方不得不有的一種暴力保護行為。

可是你也別覺得是這麼簡單,那次事件其實他們是找了很多外國記者在旁邊參觀的,他們是一個有組織的行動,包括有醫療救護隊準備好繃帶,你不是打得我們的人頭破血流嗎?沒關係,我們就往前走。

因為世界上很多國家也想看英國人笑話,按當時的外國記者的報導裡濃墨重彩寫:那些人穿過鐵絲網,用堅定的目光看著鹽庫的大門,就這樣堅定地往前走,英國警察用包著鐵的木棍摟頭打下。

像中國人講的那句話,叫你有狼牙棒,我只有天靈蓋。我就要拿頭去接,都沒有一個人試圖拿手去擋一下。被你打倒在地我們有擔架隊上去把人抬過來現場給包紮完成,剩下的人接著往前走。這是一群羊去欺負一頭狼,你看明白了吧?

這就讓我想起來一個也許是很不恭敬的比方,但是我覺得有助於理解了。就是過去北京城有一種玩數來寶的丐幫,就是十幾個乞丐到你店門口一站,數來寶打起來、唱起來,說的都是吉祥話「老闆,你發財,你發財」。但你生意沒法做啊,想讓我們走怎麼辦?給錢。

你說我是不是用暴力?我沒有,我給你送各種吉祥話呢,是你不高興你要攆我走,你沒風度你打我,你叫警察,對吧?所以最後脅迫著這些老闆沒辦法只好掏錢免災嘛。那你說這個是非曲直又在哪兒呢?

當然今天我們必須講,作為一個被統治的殖民地國家的人民,想要反抗英國這似乎也是最有效的一個方法。甘地就給印度人算帳,說拿機槍幹我們幹得過英國人嗎?那是他們的長項。我們得用我們的長項跟他幹,就是他有狼牙棒,我們有天靈蓋,我們湊上去然後我們有世界輿論。

就是說白了,你非要跟我一起過我又不願意跟你一起過,那怎麼辦?我裝死唄,我就所有的事不配合唄,我就噁心你唄,用這種方式一直搞到你成本巨高,你煩得要死,你不得不走。

所以甘地為印度這個民族量身定製的這套方法確實也是有用的,只不過今天我是把這個真相告訴大家,明白它的邏輯到底是怎麼樣的。

但是我們得說甘地這個人是過度對他這套方法迷信了。甘地這個人一生留下大量的書信、包括大量的演講詞。他跟很多人都在推銷這套理論,而且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推銷。

他曾經就跟英國人講,說墨索裡尼、希特勒不是要打你們嗎?讓他打好了,讓他侵佔整個英國好了,把我們的古建築都佔領,把我們的文化付之一炬。只要你們學我這套方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你看最後希特勒是不是臊眉耷眼就得離開?沒意思嘛,對吧,我們都非暴力不合作嘛。

講句不好聽的話,就是強姦我,是吧?那我又反抗不了,我就裝死屍讓你沒有快感,你就走了嘛,是這套玩法。所以英國的那個邱吉爾在回憶錄當中對甘地的評價極低,英國人覺得你這思維太奇葩了。

包括甘地跟猶太人也這麼講,說希特勒不是欺負你嗎?不要反抗,學我,你看最後我成功了。所以猶太人的很多社群領袖就給甘地寫信,說你見過什麼叫集中營嗎?你知道希特勒是怎麼對付我們的嗎?你就出這餿主意?

甘地還見過一個中國人,就是蔣介石。蔣介石當時是跑到印度去勸甘地共同抗日。甘地說不抗日,不抗日,就是非暴力不合作就挺好。蔣介石說:什麼?如果德國人打來,你也不抵抗嗎?甘地說,不抵抗啊,我就是不合作啊,這就挺好啊。把蔣介石鼻子都氣歪了。

甘地還挑撥蔣介石跟美國人的關係,說什麼英美中同盟他們那個總參謀部裡用你中國人嗎?你跟我都一樣是東方弱小民族,你就得學我這一套。

當然甘地也不光是跟這些人推銷了,他也跟希特勒推銷。1939年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馬上一觸即發,他給希特勒寫了封信,那大概意思就是說:你學我,我是你的榜樣,你看要達成政治目的不要用暴力,搞什麼戰爭呢?你可以想像希特勒當年收到這封信,那種啼笑皆非的表情。

確實甘地在歷史上就留下了這麼兩個形象,在本土印度他是一個大神級的人物,因為他發明的這套方法真的是行之有效。可是在世界舞臺上甘地拼命推銷他這套做法,卻是屢次碰壁甚至成為笑柄。

甘地像

當時甘地有一個旁觀者,就是後來著名的作家喬治·歐威爾。奧威爾是生在印度的英國人,所以他返回英國受教育然後成年之後又回到印度就業,是印度的警察。奧威爾就說甘地這套玩法只能在印度,並且是在大英帝國統治下的印度。

這句話其實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就是你首先你得看的對手是誰。你得是英國人這種有起碼的文明底線的國家。其實英國人的各種暴行被批評的最激烈的,是在英國本土。英國他因為是現代化國家,他民眾智識發達嘛,所以他有起碼的倫理底線。如果你的對手是希特勒,你搞這套那完全是不奏效的。

那第二個條件呢,就是你必須是在印度這樣的民族,他有這種忍耐力。如果換到其他民族,你甘地的這套玩法也一定是玩不轉的。

當然今天講甘地可不是為了批評他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我們是想看看在甘地這些偉大功績的背面還有什麼東西。

相關焦點

  • 七十年後再回首,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成效幾何
    七十年前,79歲的甘地因被一位年輕的印度教徒連開三槍而殞命。這對於一生都在倡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聖雄」而言,實在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悲劇。何以「不合作」當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在1869年出生在英屬印度的時候,大不列顛正在進入她的鼎盛時期。
  • 人文課堂|「聖雄」甘地到底怎樣開展非暴力不合作?
    此時的印度國大黨領袖正是「聖雄」甘地。甘地原本信仰印度教,後來到英國倫敦留學,又曾到過種族歧視嚴重的南非,是一位開眼看世界的印度知識分子。他既對先進的歐洲文明有所了解,又深愛著印度這片土地和傳統文化。當英國殖民者亮出屠刀的時候,甘地認清了殖民政府的本來面貌,決心帶領全國人民,鬥爭到底。但是甘地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能動用武力。
  •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一場神奇的成功運動
    今天忽然想要寫寫關於印度的人與事,印度是個偉大的國家也是個神奇的國家,他有很多神奇的事情,今天我們就幹了這碗恆河水,來說說印度的一位神奇人物領導的一場神奇的運動——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甘地說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光聽這個詞還真不好理解。簡單點就是首先是不合作運動,不跟誰合作?主要是不跟印度的殖民者英國合作,以什麼方式來進行呢?就是以非暴力的方式。
  • 九下歷史《如何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聖雄甘地在世界民族解放鬥爭史上,印度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對「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準確、全面理解,有助於提高我們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理解歷史的能力。領導著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國大黨及其領袖甘地代表著印度民族資產階級利益,雖然印度的民族資產階級比較弱小,但它所處的地位必然決定了這場運動的強烈的革命性和鬥爭性。我們在認識這場運動時應該首先看到這一點,革命性和鬥爭性是第一位的,在當時具有積極意義。第二:策略性、現實性。
  • 中考歷史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詳解
    在世界民族解放鬥爭史上,印度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對「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準確、全面理解,有助於提高我們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理解歷史的能力。我們可以從鬥爭性、策略性和軟弱性三個方面來理解「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第一:鬥爭性、革命性。
  • 是窮得穿不起衣服還是信仰,甘地為何整天不穿衣服只披白布
    他就是印度最偉大的領袖,有著印度「聖雄」之稱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這位瘦骨嶙峋思想者,終日只著一身白布,象徵受苦、純潔、抵制英貨。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也成了國大黨的指導理念。「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精髓是:以非暴力的方式抵抗、以不合作的方式對抗,最終使敵人接受自己的訴求。這也是甘地餘生的思想理念。
  • [視頻]印度紀念「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誕生百年
    [視頻]印度紀念「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誕生百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6日 19:10 來源:CCTV.com 進入[國際時訊]>>     CCTV.com消息(國際時訊):    印度:紀念「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 神話與謊言:「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所以我們也就不必奇怪,為什麼提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甘地,在一戰的時候堅決認為在戰爭時期服兵役就可以重新打造印度人民的堅強意志,現代軍隊生活的磨鍊將鍛造印度人民的性格力量,也會培養印度人在其他方面的素質以迎接未來的生活。這些素質包括紀律感和團隊意識,當然也包括注重個人衛生以及建造和使用乾淨的公共廁所。不言而喻,當戰爭結束以後。
  • 事業受挫,自卑心理,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卻贏得印度獨立
    事業受挫,醞釀出「非暴力不合作」哲學思想不過甘地留學完回國之後,他最初的職業是律師,由於甘地的自卑心理,讓他輸掉了人生中的第一場官司,因為這場失敗,他辯護的一方不僅輸掉了官司,也輸掉了家當,這件事也成為甘地一生的遺憾。
  • 甘地曾經勸中國放棄抗日,讓中國不抵抗讓日軍肆意屠殺,自己退兵
    英國沒有派大量的軍隊去平叛,或者說英國當時也派不出來了,所以印度比較輕易地贏得了國家獨立。而且印度當年盛行的運動就是甘地推行的,什麼呢?不抵抗運動,非暴力不合作。咱們國家幾千年歷史我們知道,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農民起義也好,地方諸侯割據也好,你要想取得權力,這個天下就得打下來,你不打權力是不可能給你的。而印度這邊甘地推行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什麼意思?我就是要獨立,但是,我不武裝起義,我也不武裝去推翻你殖民政府,我就是跟你不合作。
  • 2019中考:初中歷史難點《如何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聖雄甘地在世界民族解放鬥爭史上,印度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對「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準確、全面理解
  • 「非暴力不合作」是什麼意思?「阿姆利則慘案」後甘地提出的思想
    「非暴力不合作」是什麼意思?「阿姆利則慘案」後甘地提出的思想文/無計讀史說起「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我們總能想到一個名人,他就是印度著名的民族解放領導人甘地。而至於甘地為何會有感而發地提出這個思想,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當時的印度所處的局面,那個局面可謂是十分尷尬。在以前,印度還未曾獨立的時候,印度是受到英國統治的,因為英國率先遠渡重洋用強悍的武力和先進的武器打開了印度的大門,將印度變成了自己的一個殖民地。
  • 當全世界都在反法西斯時,「聖雄」甘地建議中國放棄抗日,憑什麼
    「不管怎麼說,中國不是在實行非暴力。它能英勇對日抗戰,說明中國從來沒有非暴力意願。說它只是自衛,從非暴力原則來說,這不是理由。從非暴力主義者的立場來看,我必須說,以一個擁有四億人口的中國,來對付一個開化了的日本,還是不得不以日本人的同樣手段來抵抗日本侵略,我以為這是不適當的。
  • 非暴力不合作之共彷徨
    硬度領袖甘地領導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帶領硬度人成功擺脫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殖民統治。
  • 好人的非暴力不合作
    一個人關起門來壞,自娛自樂,沒有什麼不對。但是,一個壞人,自己做某樣事情,一定自己認為那樣東西好。如果他們不但自己覺得好,還要用拳頭來強迫別人也認同這東西好。這就有問題了。所以,什麼是壞人?就是那些要強制他人的人。什麼是好人?就是那些安靜過自己日子、不強制他人的人。用歐陸成文法來說明誰是壞人,總會覺得繞口,還是用普通法的案例。
  • 穿布衣的「苦行僧」——甘地
    提到聖雄甘地,有一點兒歷史知識的人都會想起一個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20世紀40年代,甘地憑藉著這一整套思想和行為方式,不費一槍一彈,就把偌大的英帝國給趕跑了,這在人類歷史上也是從來沒有過的,非常了不起。
  • 1940年甘地親校本中文版《甘地自傳》上市 還原一個真實的聖雄
    近日,記者從果麥文化獲悉,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地自傳》上市。《甘地自傳》是印度著名人物「聖雄」甘地於1925年所寫的自傳,副書名為「我體驗真理的故事」。據本書編輯劉碧蓉介紹,翻譯底本採用1940年馬赫德夫·德賽的英譯本,該譯本曾獲得甘地的親自訂正,被視為最權威的版本。為方便讀者閱讀,本書對於印度文化專有術語等做了詳盡註解。
  • 「聖雄」甘地曾勸中國放棄抗日,希望感化日本,猶太學者8字質問
    但是,有這樣一個國家,他們選擇了「非暴力」的方式,這個國度就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理論的創始人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印度「聖雄」——甘地。 因為甘地所學頗多,所以他將印度教、基督教自己伊斯蘭教的部分思想雜糅,並結合了梭倫等人的思想精髓,形成了自己「非暴力不合作」的理論。當甘地回到印度後,他的思想很快被印度國民大會黨所推崇,他也成為了國大黨的領袖。
  • 三位印度大使及甘地後代幫助甘地傳的翻譯和出版
    中國駐印度使館前參贊、《聖雄甘地傳》的譯者 鄧俊秉女士 (攝影:中國網 楊佳)甘地是印度的國父,也是印度最傑出的政治領袖,他「非暴力不合作」的主張,不僅帶領印度脫離了英國的殖民統治鄧俊秉女士在訪談中介紹了甘地傳的翻譯背景,以及有關它出版的一些情況。鄧俊秉表示,作為這本書的譯者,我很高興這本書的中譯版馬上就要出版了。藉此機會,我想向中國網表示感謝,感謝他們邀請印度駐華大使、我以及我的丈夫一起以這本書為主題在這裡接受採訪。我用了三年時間來翻譯這本書,然後又用了三年時間來推動這本書中譯本的出版。
  • 印度英雄甘地看中國抗戰:不要抵抗!讓日本殺2億人,他們會怕你
    甘地  甘地被稱之為印度聖雄,提倡非暴力不合作的政策,反抗英國人的統治。  最終還取得了成功,就此成為印度人的偶像。  什麼叫非暴力不合作?  上面就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本質。  總的來說就是反抗敵人的過程中,不得採取任何武力的措施,只能要溫和,讓敵人最終在道義的力量之下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