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千萬人患罕見病 中等收入家庭望藥興嘆

2020-12-24 搜狐網
香港白化病女孩Chiu幸運地成為時尚模特 (資料圖片)

  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據統計,在十萬棵苜蓿草中會出現一株「四葉草」,因為十分罕見,人們將它視作幸運。在我們周圍的人群中也存在「四葉草」,他們身患罕見疾病,因遭遇誤診、漏診而得不到治療,許多人每天忍受著病魔帶來的痛苦。和自然界的四葉草相比,他們是不幸的,也是無奈的。

  中華慈善總會、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清華大學不久前在北京主辦的「2010罕見疾病學術研討會」透露:中國的罕見病患者約有千萬之多,遠高於我國現腫瘤患者的總人數。其中,80%的罕見病由遺傳缺陷引起,50%的罕見病在出生時或兒童期會發病,而僅有1%的罕見病擁有有效的治療藥物。

  這次研討會還邀請了醫學、法律、倫理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討如何讓全社會關注罕見病人,讓他們擁有平等的生命權。

  「瓷娃娃」

  打個噴嚏、提個被子,甚至一個深情的擁抱,都可能讓他們骨折

  ———成骨不全症

  在這次研討會上,中國瓷娃娃協會會長王奕鷗作為病人代表獲邀參加。這個27歲的姑娘有一雙碧藍、清澈的大眼睛,倘若忽略她一米多一點的身高,她絕對是個迷人而可愛的女孩。

  王奕鷗得的病叫脆骨病,醫學名稱為「成骨不全症」,那雙藍色的眼睛,是典型症狀之一———藍色鞏膜。正常人的骨密度為1000左右,而成骨不全嚴重者竟然測不出骨密度。由於先天骨質薄脆,打個噴嚏、提個被子,甚至一個深情的擁抱,都可能讓他們骨折,所以他們又被稱作「瓷娃娃」、「玻璃人」。王奕鷗從1歲到16歲,共經歷了六次骨折。她說:「我還算幸運的,有的病人甚至發生幾十次,甚至上百次骨折。」

  「瓷娃娃關懷協會」在完成16萬字的《中國成骨不全症患者調查報告》時發現:絕大部分成骨不全症患者都屬於殘疾人,在生活、經濟上獨立能力差;個人身體行動能力差,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獨立行走,有29%的人基本不外出,少數人甚至連吃飯都不能自理。

  「月亮孩子」

  被遺棄的男嬰頭髮、眉毛雪白,皮膚有皺褶,好像「白眉大俠」

  ———白化病

  今年3月21日晚,一名頭髮花白的男嬰被遺棄在青島大學公交站的長椅上。這個出生十多天的嬰兒,從外表看身體沒有殘疾,長得很可愛,就是頭髮、眉毛雪白,皮膚有皺褶,好像「白眉大俠」一樣。男嬰一雙小眼炯炯有神,但就是怕光。他後來被送到福利院,工作人員只能把他放在房間內,避免光照。

  這名男嬰患的是白化病,屬先天性遺傳病,是黑色素或黑色素體生物合成缺陷。白化病的發病率在1/10000至1/20000之間。患者俗稱「月亮孩子」,中國約有9萬人,他們無法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白天出門,常伴有先天不足甚至足以致死的心臟病。據了解,我們平均每60人中有一人攜帶白化病基因,但不表現出症狀,如果夫婦雙方同時攜帶有該致病基因,就會遺傳給子女而發病。

  最美麗的一名「月亮孩子」是香港女孩Chiu,父母不想她受到太多關注而特地移民到北歐。後來,她被人們發現在鏡頭裡有一種獨特的美,很幸運地稱為了一名國際時尚模特。

  「蜘蛛人症」

  別的孩子上半身和下半身基本一樣長,可他的下半身很明顯比上半身長一截

  ———馬凡症候群

  小文(化名)上小學的時候,父母發現他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別的孩子上半身和下半身基本一樣長,可是他的下半身很明顯比上半身長一截,胸部還有點向內凹陷,又高又瘦,四肢細長。他看書的時候總喜歡趴在書跟前看,讓他坐直了看,過一會兒又會自己趴下去……

  後來,小文被確診患有馬凡症候群,俗稱「蜘蛛人症」,是一種先天性解體組織異常疾病,除身材特徵外,患者往往深度近視,最嚴重的併發症就是心臟的升主動脈剝離破裂,從而猝死。

  醫學研究建議這類人避免劇烈運動可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可由於他們手長腿長,又易被選入籃球隊。

  相傳古代的劉備雙手過膝,他與高瘦的美國總統林肯均被懷疑是馬凡症候群患者。

  「漸凍人」

  因缺乏某種蛋白,肌細胞會萎縮、變性、原發性壞死,於是人變得無力

  ———神經肌肉病

  大連的李季峰出生時很正常,到了7歲腿腳開始變異,經常摔跤;10歲就不能走路了。醫生診斷他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因缺乏某種蛋白,肌細胞會萎縮、變性、原發性壞死,於是人變得無力。隨著年紀漸長,肌細胞受損的情況會愈加嚴重,患者最終只能眼睜睜地等待著肌營養不良症影響到心肌和呼吸肌,從而過度消耗而亡。國際醫學界將此病患者俗稱為「漸凍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是三十幾種神經肌肉疾病中的一種,發病率約1/100000,無藥可醫。

  最著名的「漸凍人」是物理學家霍金,他患有「肌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症」,即神經發生病變,無法支配肌肉。

  很多罕見病患者

  長期被漏診誤診 醫務界和全社會對罕見病了解有限

  很多藥企因利潤有限不願研發藥品

  世界衛生組織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佔總人口的0.65%。至1%。之間的疾病或病變。目前,已經確認的罕見病有5000至6000種,約佔人類疾病種類的10%。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每種罕見病最少也有數萬名患者,按此比例,罕見病人遠多於腫瘤患者。

  中國:中等收入家庭也望藥興嘆

  目前,醫務界和全社會對很多罕見病的了解都有限,大多數患者長期被漏診、誤診。像「瓷娃娃」可能被誤診為缺鈣、小兒麻痺;「漸凍人」或被誤診為腦癱等。許多罕見病人甚至連什麼病都沒查出來,就早早逝去了。

  我國很多製藥企業或研發機構不願從事罕見病藥品的研發,因為藥品上市後商業利潤有限,往往很難收回巨額的藥品研發費用。不少罕見病患者不得不依賴進口藥,每年藥費動輒十幾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人民幣,比如治療法布雷病的特效藥名為『Fabrazyme』,一年用下來需要15至20萬美元。即使是中等收入的家庭也只能望藥興嘆。

  外國:為兩患者保留一條生產線

  和許多罕見病人相比,丁冉是非常幸運的。他幼年就患上了一種罕見病———戈謝病,先天性的葡萄糖苷脂酶缺乏,造成相關器官病變。肚子越來越大,像個懷胎十月的孕婦,同時伴隨有刀割般的骨痛。

  後來,美國一家罕見藥生產公司為丁冉提供了免費治療藥物,補充他體內缺乏的酶。丁冉的病情奇蹟般緩解了,他開始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學習。如今他已成為一名優秀大學生,並成為中華慈善總會罕見病救助項目的青年志願者,自己現身說法,呼籲社會關注罕見病患者。

  為丁冉提供免費藥物的美國公司透露,最初的戈謝病治療酶是從胎盤中提取而來,現在是通過基因重組合成藥物。不過由於全世界有兩個戈謝病人對基因重組藥物過敏,他們便保留了胎盤提取生產線,因為一停則意味著兩個生命的終結。

  連結

  人大代表呼籲為罕見病立法

  據了解,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歐盟、巴西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早已擁有各自的罕見病救助專項法律法規。許多國家或地區(包括我國臺灣地區)的罕見病患者治療費用均由政府或政府支持的醫療保險支付。一些國家甚至為罕見病藥物研發制定激勵性的法律法規,如賦予藥品研發者以5至12年不等的市場獨佔權等。

  全國人大代表孫兆奇自2006年起就曾連續四年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關於罕見病患者救助的四個《建議》,希望把罕見病納入社會保障系統,並呼籲制定《罕見病防治法》,加強新生兒罕見病篩查。 (陳輝)

相關焦點

  • 2017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數量 中等收入標準計算
    專訪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超3億人,到2050年有望達到9億人以上  文章導讀: 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曾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透露,中國現在有近14億人口,迅速成長的中等收入群體,不完全統計有4億多人口,按國別來算,位居世界第一,而且還在迅速增長中。  《中國經濟周刊》也對此專訪了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他表示,據保守測算,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超過3億人。  超過3億人的中等收入人群是如何測算出來的?
  • 兒子患罕見病 母親背著他去看世界
    兒子患罕見病 母親背著他去看世界 感動!兒子患罕見病 母親背著他去看世界
  • 社科院:中國中等收入家庭人口佔總人口的37.4%
    社科院副院長李培林研究員表示,基於全國社會調查數據測算,當前階段中等收入群體家庭人口佔全國家庭總人口的比例為37.4%。­  李培林表示,關於中等收入群體,國家目前還沒有正式公布的標準,學界也還在不斷的研究,國際上使用的標準有絕對量的標準,也有相對比例的標準。
  • 李培林:中國中等收入達4億人 認定標準略高世界銀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李培林:中國中等收入群體達4億人,認定標準略高於世界銀行12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社會政法學部主任李培林在2020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上說道
  • 世界罕見病日 目前罕見病的現狀、研究進展、臨床狀況如何?
    最近相信大家都觀看了一部讓人非常感動的電影——《奇蹟男孩》,這部電影自去年11月17日在美國上線後,就獲得了「年度最暖心」電影的稱號,劇中男主人公奧吉是一名患有特雷徹-柯林斯症候群(Treacher Collins Syndrome,TCS)的10歲男孩,他天生臉部有殘缺、面目畸形,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對他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旦幸運的是,堅強善良的奧吉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
  • 母親因兒患罕見病割肝救子 河北姑娘與眾病友捐出十餘萬[圖]
    本報訊 記者馮訓太、實習生何花報導:一雙兒女患上罕見的尼曼匹克氏病,讓永修縣艾城鎮小橋村農婦熊邦鳳再也沒有開心過。8年前,女兒醫治無效撒手西去,讓這個善良女人的眼淚都流幹了。她說,一定要用生命來保護唯一的兒子。母親割肝救治兒子。
  • 社科院報告稱46%北京人進入中等收入階層
    本報訊(記者李莉)昨天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藍皮書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已經有46%的市民達到中等階層收入水平,這一比例在全國排第一。
  • 視野|中國到底有多少中等收入人群?
    中國中產收入階層人數龐大,但貧困基數太大,貧富差距過大。我國中等收入群體人數有多少?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美元~100美元,也就是年收入3650美元~36500美元。按照美元兌人民幣1∶7的匯率計算,年收入在2.5萬到25萬元人民幣。
  •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邁過中等收入陷阱
    :要使更多普通勞動者通過自身努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比照國際經驗,處在這一中等收入水平的經濟體,有可能通過持續發展,逐漸成為發達國家;也有可能因為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問題,經濟增長進入長期徘徊。世界銀行針對後一種現象提出了著名的「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並據實指出,「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地躋身為高收入國家」。
  • 打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國樣本
    為深入學習領會五中全會公報精神,10月30日上午,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辦主題為「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與世界」線上金臺沙龍。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表示,中國在「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成就為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奠定了堅實基礎,十九屆五中全會更是為此築起強大「防護網」。應對好兩大挑戰,做好六方面工作,中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我國人均工資,35年內已漲了22倍,現在月收入多少才算高收入?
    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與此同時,房價與物價的水平也是「不甘落後」,面對有些城市數萬元一平的房價時,很多普通人不禁「望而興嘆」,甚至抱怨自己的收入太低。在今年的6月份時,作為美國橋水投資公司的董事長瑞.達利歐曾表示,從35年前他來到中國到現在,中國人的人均工資收入幾乎是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加了22倍,中國的GDP在世界所佔的比重也上漲了20%,從原先的2%上漲到22%。
  • 46%北京人成中等收入階層 比例在全國排第一
    昨天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藍皮書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已經有46%的市民達到中等階層收入水平,這一比例在全國排第一。
  • 2歲男童患罕見粘多糖病 走路像七八十歲「小老頭」(圖)
    粘多糖病讓小俊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樣 新文化記者 王躍 攝  在左健的手機裡存放著一期《中國夢想秀》節目視頻,他對顧若凡的故事印象深刻。12月10日,小俊的病情終於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被確診了:粘多糖病,代謝性骨病。  罕見病治療成難題  粘多糖病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患這種病的孩子被稱為「粘寶寶」,面容扭曲、關節僵硬、身材矮小……他們將承受極大的痛苦。  據了解,這種因缺陷基因引發的病症,慢慢侵蝕心臟、骨骼、關節、神經系統,患者往往在青少年時期死亡。
  • 月入2000工作最拼卻是中等收入群體?不!中等收入群體是這樣的!
    2019年1月25日,月入2000元-5000元的群體是中等收入群體的定義一下子刷爆了朋友圈,仿佛大家一瞬間都是在質疑這個定義,2000-5000元的怎麼就算是中等收入了?都不夠自己花還中等收入?2000元-5000元到底算不算中等收入?
  • 月收入達這個數,就是中等收入?全國有4億人符合,看看有你嗎?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房價和肉價的上漲,人們的收入也發生了變化。在當今社會,個人收入一直是一個相對私密的話題,因此大多數人不知道別人的收入。所以人們想知道,他們的社會收入水平是多少?
  • 母子同患罕見天才病 馬凡氏症候群無法根治
    母子同患天才病  今年35歲的高唐人張恆芝與10歲的兒子牛牛(化名)同時被診斷出「天才病」———馬凡氏症候群。這種相對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已經導致張恆芝體內的主動脈瘤有六七釐米大,如果不及時手術,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據了解,「天才病」會導致各器官出現病變,但手術只能救命不能根治。
  • 46%北京人進中等收入階層
    本報訊(記者 童曙泉)昨天,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報告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較大,分別達到了46%和38%——北京相當於提前10年達到2020年全國水平,形成「橄欖型」社會結構。
  • 張宇: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中等收入陷阱」
    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在2010年達到4240美元,2014年接近8000美元,已處於由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過渡的階段。據此,不少學者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將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矛盾和挑戰,很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目前,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已成為學界和社會上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有鑑於此,有必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得出科學的認識。
  • 4億人!每月掙兩千到五千,就算中等收入群體?工作時間最長
    對於劃分標準,國家統計局指出,低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5000-10000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國家統計局測算,中國中等收入群體人口已經超過4億人。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中等收入群體就業工作時間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