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完孩子就後悔?如何做到理性引導?去情緒化管教很重要

2020-09-10 清瑩媽咪

家裡有孩子的家庭好像時時處處都處在戰爭的邊緣,因為孩子的情緒是不可捉摸的,有的時候前一秒鐘還是非常乖巧的,但是後一秒鐘就開始調皮搗蛋了,家長在面對孩子這樣時除了束手無策就是大發脾氣,但是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好的所有人都知道,可是遇到了那種情況,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不可能說心裏面一點火都沒有,有的時候真的是非理性的,抑制不住就開始朝孩子發脾氣。

但是這往往並不是家長的本意,因為家長們往往在玩完脾氣看到孩子流眼淚之後就開始非常的自責,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自己怎能這樣的兇孩子呢,下次自己一定不會這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在心情平靜的時候這樣反思自己,這樣給自己立下規矩是沒有用的,因為到了那個點自己就根本喪失掉了理性。朋友也曾經問過我該怎樣不帶著情緒去管教自己的孩子呢?其實有一種方法就叫去情緒管教法,用這樣的方法去引導孩子才能達到一個更好的效果。

01、什麼是去情緒化管教?

它最早的來源是美國著名作家西格爾的一本書,他在這本書當中為那些喜歡發脾氣的家長設計了一些控制情緒管教孩子的方法,他將這些方法統稱為去情緒化管教。西格爾一直認為這些家長之所以喜歡發脾氣,就是因為他們把管教孩子的最終目的弄錯了,教會孩子做某些事情才應當是教育的目的,訓斥孩子讓孩子產生愧疚的心理,根本就不是目的。

那些樂於發脾氣的家長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所以他們才需要去情緒化管教的幫助,一方面來說,去情緒化管教能夠極大的減少家長發脾氣的次數,而且還不會讓家長陷入這種發完脾氣又後悔的惡性循環當中去,讓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能夠更加的輕鬆和溫柔。另一方面,他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幫助,他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去糾正錯誤的行為做正確的事情,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具有長遠意義的。

02、為什麼要去情緒化管教?

當孩子做了什麼讓家長覺得不滿意的事情,家長本能的就希望懲罰孩子,讓孩子記住他們所犯的錯誤,那麼下次他們就不會再犯了。

但是西格爾卻認為這樣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懲罰孩子並不能夠起到警示孩子的目的,反而會讓孩子內心覺得非常的不服氣,他們嘴上雖然跟媽媽道了歉,但是內心其實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有了這樣的情緒,他們有的時候甚至會故意的做一些家長不願讓他們做的事情。

而去情緒化管教就不同了,他最主要的是讓家長學會和孩子站在同一立場,這樣家長既能夠理解孩子的行為,也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講道理,這樣孩子才能夠聽明白並且聽話。除此之外,去情緒化管教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對家長的情緒進行管理,有的家長經常會把在其他地方受到的氣轉嫁到孩子身上,這樣的做法就是遷怒於孩子,對孩子並不公平,也會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產生隔閡。

去情緒化管理就能夠避免讓家長去陷入負面情緒當中,當然也就能夠避免對孩子發脾氣了。其次,去情緒化管教能夠將家長的思維從負面情緒轉移到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需求,真正的解決問題上來,這樣就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而且效果還非常的好。

03、家長應該如何去情緒化管教​?

1、建立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連接

很多時候孩子闖了什麼禍並不是他們故意的,只是他們不小心或者是受到什麼其他事情的影響了,孩子知道自己做了錯事其實也是非常委屈,非常不樂意的,家長這個時候不能夠不分青紅皂白的就開始教訓孩子,而應當去理解孩子的內心,他們也正在受傷,他們也正處在情緒的低谷,錯誤的背後其實還有其他的原因,家長最先做的應當是建立情感連結,先安慰孩子,讓他們的情緒得到平靜,然後家長才能夠與孩子一起去彌補錯誤,解決困難,家長才能夠更好的向孩子傳達自己的想法,傳達自己想要讓孩子知道的道理,在這樣平靜的狀態之下,孩子才能夠不被情緒所左右,真的用大腦去思考家長所說的話,他們才能夠用心的去理解,不會再次犯錯。

2、問自己三個問題

很多家長都知道情緒化教育孩子是並不正確的,但是在孩子做錯事的第一時間,家長首先就會發脾氣,這個時候他們沒有辦法保持冷靜,為了解決這樣的衝動,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第一時間就要自己問自己三個問題,這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要做的,一開始的時候可能不熟練,但是慢慢的家長就會形成條件反射,遇到讓自己發火的事情的時候,家長會首先想到這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分別是,孩子為什麼會做這樣的事情?我現在應該讓孩子學會什麼?我應該如何去做?當家長自己問完這三個問題之後,就要開始思考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首先弄清楚孩子做出這樣的事情的原因,這樣家長就不會被情緒左右,然後就會理性的去思考導致孩子做某件事情的因素是什麼,找到了原因之後家長就可以找到更多的解決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大吼大叫,通過理性的講道理或者是打比方的方式,才能讓孩子更加的明白他們錯在哪裡,應該怎樣做,而不會讓孩子產生不服氣的心理,重蹈覆轍。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搞清楚一點孩子也並不是故意想犯錯誤的,任何的錯誤其實都有其他的原因,甚至是意外情況所導致的,對於這一點家長應當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特別是在管教的過程當中讓孩子體會到更多的溫暖。

相關焦點

  • 吼完孩子就後悔?如何做到理性引導?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在知乎搜索「為什麼父母心情不好,孩子就遭殃」等相關話題,提問者回答者成百上千,顯而易見,如今父母教育孩子情緒化現象嚴重。不少孩子不敢直接控訴父母,不少父母也是生氣完就後悔,又好面子不願意主動向孩子低頭。
  • 吼完孩子就後悔?如何做到理性引導?父母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這種哄完孩子就後悔的情況在家長與孩子的教育中屢見不鮮,但很多的父母卻不知道,除了哄孩子之外,還能夠怎麼樣去教育孩子,打又不能打,罵又不能罵。但是用軟處理的方式有點擔心孩子會不聽,所以看見家裡邊這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往往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 去情緒化管教:理性引導的六大策略
    前言:孩子犯了錯,你怒火攻心,在你正要發脾氣大吼大叫的那一刻,你其實應該怎麼做?來自《去情緒化管教》一書中的策略,或許對你有用。然後安娜就可以進行回應,並從情感連接轉向理性引導了。她通過現在這個機會幫助兒子培養重要的人際交往能力,並且使他明白自己的行為違反了「如果計劃有變要知會家長」的家庭共識。這個事件中,安娜做得很出色:在對兒子進行理性引導之前,先遏制了自己的怒火。
  • 《去情緒化管教》:良好的親子關係中培養出孩子的高情商和能力
    小秋教你一種特別的親子教育的方法——去情緒化管教。這種教育方法既可以讓孩子聽話又不傷害親子感情。不僅可以避免矛盾衝突還可以增強親子關係,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改掉缺點和錯誤,還可以幫助他提高自控力、決策力,高情商等各種能力。去情緒化管教能幫助家長不帶任何情緒地化解衝突,在情感連接和理性引導中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 怒火攻心的你,怎麼做到理性管教?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紐約時報》暢銷榜圖書《去情緒化管教》。去情緒化管教能夠幫助爸媽打破 「錯誤行為—嚴厲懲罰—負面情緒」 的惡性循環,解決問題,和孩子共得雙贏。千萬別讓怒火攻心,大吼大叫。請記住:當孩子做錯了事情,需要你通過理性引導來讓他們恢復理性思考,所以你也該先恢復你自己的理性。你的反應也會對整個局面造成重大影響。
  • 去情緒化管教:無須衝突,無須憤怒,教你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這本書為家長指出了一種有效又有愛的管教方式,這種管教方式有別於傳統的教育孩子方法,它去除了傳統管教上的衝突好讓情緒化成分,給家長們提供了一套去情緒化管教,全腦教育的管教策略,讓家長變得輕鬆,教育自然也會更有成效。
  • 讓孩子遠離情緒化,父母需要放下"吼"和"哄"
    事實上,造成孩子情緒化的因素出來除了被父母吼罵之外,長期處於被父母"哄"的孩子也同樣會變得情緒化。當然,作為父母,很多時候,無論是"吼"孩子,還是"哄"孩子,我們都是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讓孩子達到聽話的目的。卻忘了,真正能教育好孩子的方式並不是靠"吼"或是靠"哄"來完成的。因為無論是"吼"還是"哄"都只會養出情緒化的孩子來。
  • 不吼孩子忍不住,吼了又後悔!如何治?
    超過90%以上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出現怒吼、發脾氣、打孩子的現象,就好像他們所說的:在那個氣頭上,不吼忍不住,吼了又後悔!既然控制不住吼孩子,吼了後要注意什麼?1.向孩子承認錯誤,安撫孩子心理不管怎麼樣,每一次對孩子的吼叫傷害是非常大的,雖然事後我們會後悔,但是也不能夠彌補對他們的傷害,所以我們一定要誠懇向孩子道歉,同時安慰孩子。如果每次吼叫的情況都選擇性忽視,只會讓孩子再次重複你的行為模式。
  • 不吼娃忍不了,吼完就後悔?這病得治!
    可讓人最難受的是,每次吼完就後悔,就內疚,覺得自己不是好媽媽/好爸爸,沒有做好的示範,傷害了孩子情感...... 吼孩子後,如何處理,才能不傷害孩子? 如何做,才能儘量不吼孩子?
  • 比吼叫、打罵更有效的教育方式,1個連接8個策略學會去情緒化管教
    孩子一發脾氣,你會怎樣做?是用更大的聲音來壓制孩子;還是選擇輕風細雨的和孩子溝通;面對孩子發脾氣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竟然會影響到孩子大腦的構建。這就是《去情緒化管教》的作者提出的,作為父母要學會去情緒化來管教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起理智的大腦。
  • 父母如何不吼不叫,輕鬆管教孩子
    我對朋友吼叫式的育兒方法一直不贊同,但是也無法立刻給出她短平快的解決方案,這也不是她一個人的問題,也常常有其他的朋友和家長在問我如何不吼不叫才能讓孩子聽話?我記得有一年9月份的時候,我見到這個朋友的小兒子,因為剛開學,就問他新學年怎麼樣?老師怎麼樣?他回答說「糟透了」。我問為什麼?他說老師天天對我們大吼大叫。
  • 吼完孩子就後悔?腦科學教你如何走出"情緒失控"的怪圈
    跟閨蜜聊起這件事兒,她說自己也經常會這樣,吼完孩子就後悔,但下次還是一樣。說是不吼不叫,真的很難做到。那麼今天,我們就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看:身為父母,該如何學習控制情緒。想要明白我們為什麼總忍不住吼孩子,可以先想想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更容易對娃大吼大叫。
  • 吼完孩子就後悔,做父母的該如何及時止損?
    ,吼完就後悔,然後下次又繼續犯錯繼續吼罵繼續後悔。通常只有我在的情況下發生這個事情我都是默默站在他身邊保護他不被受傷,如果在以前我應該也會和我婆婆做出一樣的舉動,但是在我看完一本育兒書之後我就完全改變了這個想法,書中寫到:學步期的孩子喜歡攀爬是天性,爬的越高說明孩子越聰明,而我們大人要做的就是默默在一旁保護他的安全和彌足珍貴天性,等他們過了這個敏感期自然而然就不會爬了。那我還有什麼理由去阻止他呢?
  • 孩子性情暴躁愛發脾氣?當孩子情緒化,家長要自我反省
    小於認為,軒軒性情這麼暴躁,是不是心理出現了問題,便去問了醫生,這一問,讓她後悔不已。所以,當孩子性情暴躁,情緒化表現很極端的時候,家長應當反省自己平時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把目光聚集在孩子發脾氣做了什麼事情上。家庭教育與其說是教育孩子,不如說是一場父母的修行,只有父母不斷進步不斷反思,採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孩子才能夠正面回應所有的情緒,才能夠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出好性格。
  • 為什麼越嚴厲的管教,孩子越不聽?家長做到這4點才能事半功倍!
    張姐吐槽自家孩子特別不聽話,常常拿父母的話當耳旁風。張姐本來想和孩子好好地講道理,但是看到孩子完全不要聽的樣子就難免要發火,最後講道理也變成了指責訓斥或者是胖揍一頓。這讓張姐很苦惱,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一天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張姐收拾完家務發現孩子的作業進展緩慢,於是張姐便催促了孩子幾遍「不許寫作業的時候吃水果!」「不許不專心!」
  • 孩子常大吼大叫、哭鬧不停?利用"情感引導",教會孩子情感表達
    既然大人都無法控制情緒,又如何去要求年幼的孩子呢?正如年幼的孩子餓了會哭,尿了會哭,困了會哭一樣,他們並不懂得如何去很好的表達情緒,只知道用哭引起父母的注意,然後讓父母自己去感受他們的情緒。只是孩子的這種哭鬧行為在他人看來是非常不聽話的表現,所以會對孩子有一些負面評價,最終受委屈的還是孩子。
  • 管教孩子,低層次父母和高層次父母的處理方式,差別一目了然
    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管教孩子的方法,但是當面對不同的孩子時,大部分父母都會採取非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惱羞成怒,同時會用比孩子更壞的脾氣來管教孩子。《好父母不吼不叫》:這本書教會父母用「不吼不叫」、理性溝通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
  • 「學會溫和教育孩子後,我輕鬆多了」,如何才能不情緒化育兒
    寶媽小張很苦惱,她在同事眼中是個溫和、脾氣很好的人,但是,在孩子看來她卻是一個很容易生氣的媽媽。比如說,早上出門上學的時候,距離上課時間還有一個小時,但是小張會一直催促孩子洗漱吃早飯,然後提前半個小時送孩子去學校。
  • 親子教育 | 如何不吼不叫,管教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開始之前,先進行一個小小調查,在你陪伴孩子成長這10年中,你有沒有罵過你的孩子,吼過你的孩子,甚至打過你的孩子。如果有的話,這個頻率是多少呢?一年一次,一年兩次,甚至你自己也記不清楚了。可以看的出,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雖然自己明白了打罵,吼叫,對孩子的管束只是暫時的。但是,確實是我們在當時那種情緒之下,能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
  • 被"吼"大的孩子會怎樣?"超限":正面管教,這4點很重要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天親戚讓幫忙去幼兒園裡接一下小孩,我應允了,提前到了幼兒園發現孩子們在上繪畫興趣課,親戚家的孩子還在完成一幅作品,於是耐心的等待著她完成。但是當下課鈴敲響,很多家長都會按捺不住,上前去查看孩子的完成情況,有的孩子還未完成,也會想辦法的哄勸孩子先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