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可以喝酒吃肉?看看道教「五葷三厭四不食」的禁忌就知道了

2020-12-19 騰訊網

名為道士者,謂行住坐臥、舉心運意,唯道為務,持齋禮拜,奉誠誦經,燒香散花,然燈懺悔,布施願念,講說大乘,教導眾生,發大道心,造諸功德,普為一切,後己先人,不雜塵勞,唯行道業。

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在世人眼中,道士作為出家人應當是粗茶淡飯,青燈幾盞,過著遠離塵囂的閒雲野鶴生活。喝酒吃肉似乎是有悖於道教戒律的,同為出家人的和尚是嚴禁喝酒吃肉的,那麼古代道士可以喝酒吃肉嗎?

其實在道教的發展初期是不禁酒的,許多仙真也是以喝酒聞名,比如呂洞賓祖師在證道之前,整日迷醉於長安酒肆,得到鍾離權的點化後證道成真;藍採和在酒樓飲酒放歌時,仙鶴從天而降,接引他飛升成仙。隨著全真派的創立,飲酒逐漸被禁止,全真派的《初真戒律》中,初真五戒就有戒酒的戒律,「五戒」即:一、不得殺生;二、不得葷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盜;五、不得邪淫。

王重陽祖師在創立全真道之初就規定:「凡人修道先須依此一十二個字:斷酒色財氣,攀援愛念,憂愁思慮。」相較於全真派的戒律森嚴,道教另一大派系正一道的戒律則是較為寬鬆。正一派的道士可以不忌葷腥,也不需出家修行,還能結婚生子。不過無論是全真派還是正一的道士,都要遵守「五葷三厭四不食」的禁忌。

在古代文化裡,「葷」指的是具有刺激性氣味的香草類植物,《說文解字》有云:「葷,臭菜也」。那麼「五葷」是哪些植物呢?《本草綱目》記載:「五葷即五辛,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鍊形家以小蒜、蒜、韭、蕓薹、胡荽為五葷;道家以韭、薤、蒜、蕓薹、胡荽為五葷;佛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為五葷」。

道教之所以不吃「五葷」乃是由於它們都具有刺激性的氣味,道士在修行時,吐納服氣如果吐出帶有刺激性的氣味濁氣,是不利於修行的。另外道士在上香供神、誦經時如果吃了五葷之物,呼出的濁氣也是對神明的不敬,所以道士不可以服用「五葷」之物。

著名高道孫思邈所著的《孫真人衛生歌》裡寫道:「雁有序兮犬有義,黑鯉朝北知臣禮。人無禮義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戒律裡的「三厭」指的是三種動物,即大雁、狗和烏魚。而張道陵在創立道教時,也有「四不食」的戒律,即牛、狗、大雁和烏魚這四種動物。孫真人的「三厭」和張天師的「四不食」合在一起規定了牛、狗、大雁和烏魚這四種動物對於道教徒來說是不可以食用的。

烏魚在民間又被稱為「孝魚」,據說母魚在產卵以後,身體就會變得虛弱,尤其是眼睛,幾乎處於失眼的狀態,看不清水裡面的食物。這個時候幼魚便會遊到母魚嘴裡充,讓母烏魚食之充飢,這體現了中華文化裡的孝道精神;大雁屬於群居的鳥類,一般是一隻雌雁配一隻雄雁,向來都是從一而終的。如果其中一隻死去,剩下的孤雁至死也不會再找別的伴侶,這是堅貞不渝的象徵。

俗話說「狗不嫌家貧」,《玉篇·犬部》稱:「狗,家畜,以吠守。」狗自古以來都是忠誠的象徵,是人類看家護院的不二之選。牛在古代的農耕社會裡是非常重要的勞動力,朝廷也是禁止宰殺耕牛的。唐玄宗時期就有《禁屠殺馬牛驢詔》:「馬牛驢皆能任重致遠,濟人使用,先有處分,不令宰殺。」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裡說:「殺業至重,牛有功於稼穡,殺之業尤重」。牛的性情溫順,任勞任怨,道教勸善之書《牛圖經》有記載:「勸人聽我說因由,世間最苦是耕牛, 春夏秋冬齊用力,四時辛苦未曾休……勸君食味將牛戒,無牛亦有好珍饈, 人從是處行方便,無量陰功萬古流。」

點這裡,道法自然▼

相關焦點

  • 道教戒律裡的「五葷三厭」指的是什麼,為何道士們都不吃它們?
    在飲食方面道教也對其制訂了戒律,其中就有「五葷三厭」。這裡的「葷」在古代僅僅表示某些具有刺激性氣味的香草類植物,《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葷,臭菜也」。佛教和道教乾脆將它讀作「燻」,葷菜就是燻人的臭菜,可見古人對它們的厭惡。那麼五葷指的是哪些呢?
  • 全真派戒律裡「五葷三厭」指什麼,為何全真道士不吃它們?
    道教,古老又神秘的唯一本土宗教,它承載著玄之又玄的道家思想理論,有著眾多神秘仙真傳說,又與漢民族文化深深融合,可以說,道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一張名片。例如在飲食上,正一因為多入世修行,所以除了四不吃以及在祖師誕辰、朔望等宗教節日外通常並無禁忌,但全真則要求必須茹素,在全真《天仙大戒》、《初真戒》等戒律中,就在飲食方面明確了「五葷三厭」不可食用。
  • 西遊豬八戒戒掉的五葷三厭指的是什麼?和佛門八戒有何不同?
    豬八戒戒掉的五葷三厭指的是什麼?和佛門八戒有何不同?悟能說他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他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動葷。三藏說:「你既是不吃五葷三厭,我再與你起個別名,喚為八戒。」那呆子歡歡喜喜道:「謹遵師命。」因此又叫做豬八戒。在這裡,豬八戒說的五葷三厭是什麼?
  • 揭秘道教:道士可以吃牛肉嗎?道教的禁忌有哪些?
    四不食:牛肉、狗肉、烏魚、鴻雁全真派的戒律森嚴,全真道士在入道門的時候就有「初真五戒」的戒律,五戒指:一、不得殺生;二、不得葷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盜;五、不得邪淫。這裡的葷酒就是約束道士不可以吃葷和喝酒,所以,全真道士所有的葷腥都不可以吃。
  • 五個有趣的道教冷知識,看完長知識了
    道教神仙中真實的天蓬元帥可不是豬八戒,他是道教先天尊神北極紫微大帝座下的四位護佑天際的神真之首,他們被稱為北極四聖,分別是天蓬元帥、天猷元帥、翊聖元帥和真武大帝。天蓬元帥的形象威風凜凜:三頭六臂,手執斧索弓箭劍戟六物,黑衣玄冠,赤發跣足,完全不是扛著耙子,肥頭大耳,好吃懶做的模樣。
  • 道教基礎知識問答(四)
    也可以說,道教裡面有很多的先天神明都只是教理教義的化身。具象化表現是為了更好地讓當時文化低下的社會底層信眾所理解和接受。答:全真派道士按最初規定皆為出家道士,有四點基本要求:第一,不結婚;第二,不食葷;第三,平時也必須著道裝;第四,束髮面須。基本上都住在宮觀裡。
  • 道教知識-學習與道士溝通的方式,進道觀敬香禮拜的禮儀
    這裡說一下,道教兩大派別,正一道士是可以成家的,全真派不能成家。所以一般不要問道長是否可以結婚。3 不問道長修行多久,修了多少年。這個也是忌諱,至於原因就不多說了。對道士認知一些誤解1 不要看見道士吃葷,就說人家是假道士,以訛傳訛。道教兩大派,正一派的道士是可以吃葷的,一般來說是戊日吃,而全真道士不吃葷。
  • 道教入門知識一百八十問(91-120)
    也可以說,道教裡面有很多的先天神明都只是教理教義的化身。具象化表現是為了更好地讓當時文化低下的社會底層信眾所理解和接受。答:全真派道士按最初規定皆為出家道士,有四點基本要求:第一,不結婚;第二,不食葷;第三,平時也必須著道裝;第四,束髮面須。基本上都住在宮觀裡。
  • 道教的禁忌:「戊不朝真」是什麼意思?一般人很少知道
    戊日是道教的一種禁忌,又叫做「戊日不朝真」,這裡的戊日通常指「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戍六日,道教又稱其為「明戊」。在每個月的戊日裡,道教的規定道觀不可以焚香、誦經、朝真,不能使用法器,也不進行齋醮科儀等。這條戒律是對於住觀或者火居道士,以及皈依道門的居士之規定。
  • 道教上香禮儀及道教禁忌——別冒犯了神仙或道人!
    5、上香畢,即行叩拜道教進行宗教活動的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既神聖又莊嚴。因此,道教在舉行迎真祈福道場時,切不可有弔喪、問病、畜產等不潔之物進入道場。親臨醮壇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諸多禁忌,即勿飲酒、勿食五辛、勿與別人同坐、勿視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見血。醮壇中人尤應忌食牛肉。道士本身也應保持清淨之身,在行儀式之前,要齋戒沐浴,潔淨身心。
  • 道教有什麼禁忌?修道之人終其一生不能吃牛肉、狗肉和大雁肉
    原標題:道教有什麼禁忌?修道之人終其一生不能吃牛肉、狗肉和大雁肉 對于禁忌,各派各教都有自己的忌諱點。就拿世界三大宗教來說吧,佛教講究不殺生,伊斯蘭教只吃清真食品,基督教禁食帶血食物。世界三大宗教在我國都有不少信徒,他們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禁忌點,那麼我國本土的道教就沒有什麼禁忌點嗎?
  • 神說,這個東西你不能吃:宗教中的飲食禁忌
    尤其是在傳教早期,當這個宗教信仰從猶太人轉向羅馬人(主要是小亞講希臘文的地區)的時候,飲食上的禁忌也就不得不有所放寬了。《宗徒大事錄》中記錄了宗徒長老們給安提阿教會的信,其中寫道為了不給這些人添加什麼重擔,只要求他們「戒食祭邪神之物、血和窒死之物,並戒避姦淫」,能夠戒絕了這一切就可以了。值得一提的是,這條禁令在天主教中並沒有按照字面意思遵守,甚至還成為中世紀時期和東正教會分裂的「一大罪狀」。
  • 吃葷就是吃肉?持齋就是吃素?其實我們已經誤讀太久了
    如果說戒腥不吃眾生肉表現出佛家的慈悲之心,那麼不吃葷代表什麼意義呢?葷,又叫五葷或者五辛,是指五種有辛味的蔬菜,《本草綱目·菜部》「蒜」:「五葷即五辛,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鍊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為五葷;道家以韭、薤、蒜、蕓薹、胡荽為五葷;佛家以大蒜、蔥、韭菜、洋蔥、興渠為五葷。興渠即阿魏也。」
  • 道士的一天怎麼過?看看道士的生活與修道!
    《功課經》不但要求道士天天念誦、領會經義,而且要依經義行持,以達到修身養性之目的。「功課者,課功也,課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道教的「功課」,是對道士自身修持的考核和檢查。道士熟讀道教經典尤其是《功課經》,有助於理解經義,體道悟道,有益於道眾加強自身修養,純正道風、俱足正信。
  • 道教都有哪些禁忌?遇見道長時,這幾點需要記住
    天地逢戊則遷,出軍逢戊則傷,蛇逢戊不進,燕逢戊不銜泥。」《女青天律》稱:「法官道士焚香誦經,不禁六戊,鐘鼓齊鳴,進表上章關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無量。」因此,道教有「戊不朝真」之禁忌。道教宮觀於「戊」日前天傍晚,主殿外必須懸掛「戊」牌,以告示道眾。道教還有「三不起」的禁忌。即道教徒吃齋、誦經和靜坐時,他人不得打擾,作為道士也不得應聲而起。
  • 為何道士不食牛肉?吃牛肉會下地獄?《牛圖經》圖告訴你真相!
    一直聽說道士不吃牛肉狗肉的傳說,卻不知道為什麼。其實道教有著「四不吃」的戒律,所謂「四不吃」,即不吃牛肉、不吃狗肉、不吃烏魚、不吃鴻雁,這第一位就是不吃牛肉。道教還為此著有一幅圖畫,名為《牛圖經》。「世人聽我說說不食牛肉的原因,這世上最苦的就是耕牛,一年四季不停的勞作耕地,犁耙那麼重都壓在牛的身上,還要被人用鞭子打著,土地太硬了老牛耕不動,肚子裡面沒有草料餓的沒力氣,口渴了就喝一口田邊的雨水,餓了啃一口田中的秧苗就要被打被罵了,我吃的是山上的野草,田裡種出來的糧食都是人類的,供你們吃吃喝喝,等到你們沒有錢了就把老牛賣了換錢,這一輩子都在辛苦勞作,到老了沒有力氣了還要被宰了吃肉,牛皮還要做成皮鼓
  • 揭秘道教:關於日月星三光的「禁忌」,你知道多少?
    一般開光時用的法器是八卦鏡,它可以將外面的光接到神像上,即把自然界的日月星三光引到神像身上,讓神像吸收天地之靈氣。有了光,神像也就變得形神俱妙、神無不應,由此可見日月星三光對於道教的重要性。自上古時期,人類就對日月產生了崇拜,夜晚大地一片漆黑時,月亮給予了大地光明,又因為月亮有陰晴圓缺,這也是萬物循環往復的一種象徵;太陽東升,普照大地,給萬物帶來了無限生機。
  • 道教為什麼禁食牛、狗和大雁?原來這些靈性動物吃了會影響修行
    對于禁忌,各派各教都有自己的忌諱點。就拿世界三大宗教來說吧,佛教講究不殺生,伊斯蘭教只吃清真食品,基督教禁食帶血食物。世界三大宗教在我國都有不少信徒,他們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禁忌點,那麼我國本土的道教就沒有什麼禁忌點嗎?自然是有的,但因為道教的禁食規定範圍很小,所以不怎麼惹人注意。
  •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和尚多道士少
    我們都知道,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可是發展到現代,似乎西風壓倒了東風,應了「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句話,外來的佛教似乎比本土的道教更普及,信眾更多,這個我們可以看以下一組數據:目前,全國共有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約3.3萬處,佛教教職人員(這裡我們可以稱其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