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前總做噩夢,這兩大原因不可忽視,教會孩子讀懂夢境很重要

2020-12-27 木蓮媽媽

成年人總是羨慕孩子的世界,天真無邪,每天只要做好一件事學習就可以了,認為孩子不會有任何的壓力。

不像成年人,每天為了生活而奔波,爾虞我詐,人情世故

但作為孩子,其實也會有自己的煩惱和壓力的。

尤其是面對父母的期望,自身的 努力,就希望在最後一次考試中展現成果。

這其實就是一種無形中的壓力,這種壓力也會逼得孩子失眠多夢,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問題。

每次考試前,孩子就開始做噩夢,和內在巨大的壓力密不可分

閆寧是一位六年級的學生,也是家裡的獨生子。

平時父母對於閆寧的期望很高,每一次考試都特別的重視,哪怕是一次小考。

這次是班級統一的期中考試,媽媽千叮嚀,萬囑咐,希望閆寧能考出好的成績,至少要比上次要進步。

在這種壓力之下,閆寧也對自己產生了很高的期望。

但是每次考試之前,閆寧總會做噩夢,期中考試的前一天晚上,閆寧早早的就上床休息了。

希望以最好的面貌來迎接第二天的期中考試,可是睡了不到一個小時,閆寧就開始做噩夢。

為什麼9點了,媽媽還不叫我起床,考試要遲到了,媽媽爸爸去了哪裡?

閆寧顧不了那麼多,出門趕緊騎著自行車,迅速的到了學校。到了學校之後,同學們都已經開始考試了。

第一場考試是數學,已經過了一個小時,閆寧硬著頭皮擠了進去。可是卻發現試卷上的內容一個也不會。

一想到媽媽對自己的失望的表情,閆寧就覺得非常難受,忍著眼淚,隨便填了答案。在收試卷的時候,閆寧不同意。

一直在喊「不要不要」,這麼一喊,閆寧也從夢中驚醒,眼角還留著眼淚,原來是做夢啊。

一看現在的時間才凌晨4點鐘,閆寧也不敢再睡覺了,就這樣蜷縮在床頭。

早上七點鐘,媽媽敲門叫閆寧起床。可是門打開之後發現閆寧蜷縮在床邊。媽媽嚇了一跳,看著閆寧大大的黑眼圈,媽媽知道閆寧晚上肯定沒睡好覺。

閆寧和媽媽講了自己昨天晚上做的那個夢,媽媽笑著對閆寧說:」大傻瓜,夢境和現實都是相反的,媽媽怎麼可能不叫你起床呢,趕緊吃飯去考試吧。」

媽媽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並沒有緩解閆寧的不安以及緊張感,最終這次期中考試的成績也並不是很理想。

孩子之所以會做夢,實際上是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綜合的結果

生理因素

人在進行睡眠的時候,並不是大腦中所有的腦細胞都處於休眠狀態,相反會有一部分的腦細胞處於工作的狀態。

而此時就可能在睡覺的時候產生各種各樣的夢境,這是人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

每個人都會做夢,有些人說自己不做夢,那是因為做的夢含含糊糊,睡醒就忘記了。

心理因素

其實人做夢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頻繁性的做夢說明生活存在壓力,平時有一些難以排洩的心理問題。

做夢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是釋放壓力的一種表現,其表達的是人們的一種潛意識

緩解壓力的夢境大多都是消極的,悲傷的,憤怒的

正因為夢境是熟睡者的幻想,所以幻想即是清醒人的美夢——勃郎特

這就是日常所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一般而言,如果夢境具有完整性,說明睡眠的質量很高。

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夢中的恐懼,這三個方法效果最佳

孩子在考前總是做噩夢,大多都是源於日常壓力太大,父母、老師給自己較大的期望,不想讓他人失望。

一般而言,如果成年人在睡覺的時候做了一些不太好的夢,第二天睡醒起來也會注意日常的一些行為,防止真的出現這樣的事件。

對於孩子而言也是一樣,如果在夢境中做到一些不好的夢,自然會耿耿於懷,影響第二天的考試。

因此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的看待噩夢,以擺脫夢境的恐懼以及焦慮,及時的調整好孩子的心理狀態,應對考試。

教會孩子客觀的看待噩夢

孩子做噩夢是有一定的因果關係的,心理學家曾經研究過在這三種情況下,睡覺的時候最容易出現噩夢。

第一種就是不好的睡姿,有些孩子喜歡趴著睡覺,亦或是睡覺的時候把雙手疊在胸口。

此時就會使心臟受到壓迫,身體各方面處於緊張的狀態。出現的夢境也會是壓抑的,不安全的

第二點原因就是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白天最擔心什麼事情,晚上在做夢的時候,大腦皮層也得不到休息,一直在回想。

比如孩子考試,孩子害怕自己考不出好成績,讓父母失望,所以這個潛意識就存在於腦海中,睡覺之後就會以夢境的形式出現。

這也是人大腦的神奇之處。

第三點原因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睡覺前接觸了一些比較恐懼的事物,或者是意向。

刺激了自身的大腦皮層,從而出現了可怕的噩夢。

根據這三種情況,讓孩子去客觀的去看待自身的噩夢。也能夠緩解孩子對噩夢的一種難以釋懷感

客觀看待「多夢」問題

有些孩子每次到考試之前都會做噩夢,一做噩夢第二天考試都考不出好成績。

所以每到考試前,孩子心理就越是緊張。越不想做夢,可是噩夢總是離不開,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

在心理學中將其定位為精神的交互作用,一般只要認為這一點有問題,繼而就會發現問題越來越大,其實就是一種心理作用。

越敏感,越容易陷入這種夢境。

因此,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合理的調整作息時間,適當的進行運動,讓孩子的生活充實起來。

孩子考前做夢和父母的壓力有關,適當減少期待,讓孩子安心入睡

1)注重考試的功能

現在的父母一味的強調分數,而忽略了孩子的努力過程,也使得孩子學習壓力特別大。

為了緩解這種現象,父母一定要弱化分數的作用,明白考試的真正目的。

這是為了了解到孩子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知識,進一步的去彌補,而不是一味的去比較,弱化分數也能夠緩解孩子的緊張心理。

2)考前不安排過於緊張的複習

有些父母在考試之前,總是喜歡給孩子安排很多緊張的功課。

孩子日夜惡補,從而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以及緊張感,繼而出現了失眠多夢。

作為父母儘量的不要在考前去安排過於緊張的複習,這種突擊形式並不是學習的真正目的,也達不到最終的良好效果。

3)不要設置太高的目標

父母在給孩子設置目標的時候要注意循序漸進,設置太高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

達不到效果,還會使孩子產生一系列的焦慮和不安。

因此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孩子的下一個目標,既能保證孩子在學習上的突破,又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強大的動力。

與此同時父母也要反思自己,在平時生活中是不是給孩子的壓力過大,設置的目標太高,引起了孩子一系列的焦慮和不安感,適當的降低期待,給孩子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

相關焦點

  • 孩子考前總做噩夢?噩夢給出的「自證預言」,家長如何幫孩子擺脫
    而一般我們考前做噩夢,那麼考試的發揮或多或少會受影響,所以是什麼導致了孩子在考前總做噩夢?又是為什麼孩子的噩夢,影響著孩子的發揮。一、孩子總是考前做噩夢,為什麼會影響孩子發揮周考、月考、期末考等等,學生生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考試。
  • 《萬萬不可忽視的7大夢境》:夢見被追趕、考試,意味著什麼?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書《萬萬不可忽視的7大夢境》,讀完之後,也許你會豁然開朗。01夢是什麼?弗洛伊德說,夢不是一種軀體現象,而是一種心理現象。夢是一種願望達成,它是一種清醒狀態精神活動的延續。《萬萬不可忽視的7大夢境》告訴你:夢境就是「夢自我」在使用「夢語」,通過儘可能清楚的方式與「醒自我」交流,希望我們去做一些事情、去理解一些事物、去改變一些境況。夢境,是造物主賜予給我們每個人的寶貴財富。夢,是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的捷徑。
  • 寶寶最近總做噩夢,是什麼原因?孩子做噩夢逃不過這四個因素
    可媽媽發現壯壯最近晚上總醒,有時醒來就哭,得安慰半天才行,有時醒來哭會兒吃點奶就接著睡了。本以為孩子是不適應幼兒園生活所以才總是噩夢,被嚇醒,可身邊也有一些寶媽反映自己的孩子並沒有離開媽媽,也沒有被送去幼兒園,卻也會做噩夢,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導致寶寶晚上總做噩夢的因素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常見的四個因素,媽媽可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來排查。
  • 寶寶做噩夢了怎麼辦?聰明的家長用這兩招安撫
    說到寶寶做噩夢,親貝網小編告訴你,這是要分年齡的。0-3歲,不要擔心他做噩夢,就算他在睡覺的時候張牙舞爪的,那八成也就是在夢裡為了搶到一個玩具或者多喝兩口奶而奮鬥著。你什麼都不需要做,該幹嘛幹嘛就好。3-5歲,孩子做噩夢的情況還是很少見,但可能會發生了。
  • 了解孩子,從了解他們夢境開始
    對孩子也是如此,孩子正在熟睡時會突然開始哭泣或將眉頭緊緊皺起,夢境也是孩子生活經歷的一部分,通過了解孩子的夢,家長可以間接知道孩子白天的經歷及心理變化。白天經歷的事情會儲存在孩子的腦海中,越是他們關注的問題,印象就越深,在夜晚通過夢境將事件進行重演、幻想。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知道孩子做了什麼樣的夢,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
  • 經常做噩夢是怎麼回事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做噩夢是非常害怕的,甚至會嚇得滿頭大汗。有些人很少做噩夢,有些人呢卻經常做噩夢。那麼為什麼會做噩夢呢?下面就為大家說說做噩夢的原因。 夢魘 沒有人願意在熟睡時被弄醒,尤其是被一個攻擊者、床上的蛇,或被火海吞噬而嚇醒。
  • 孩子夜驚做噩夢?可能是這幾種情況引起的,家長一定要注意
    文丨福林媽咪相信大家一定都做過噩夢,對於成年人來說,做噩夢的機率很小,原因也可能是看到了恐怖的電影,生活的壓力等等。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承受壓力還小,所以受到一些外界的刺激,就很容易做噩夢,雖然做噩夢不會產生什麼很嚴重的後果,可在短時間內,還是會給孩子留下很大的陰影,因此家長還是要留意一下,做噩夢發生的幾種原因。每個人都會做噩夢,噩夢也是成長必不可少要經歷的事情,尤其孩子到了2-3歲時,做噩夢的機率會達到最高。噩夢發生的原因也有很多,大致上有下面這三種。
  • 人為什麼會做噩夢? 經常做噩夢意味著什麼?
    這些想法搞得你滿心焦慮,甚至聽取一些旁門歪道理,比如晚上睡覺前給枕頭下塞柳枝啊,或者放把桃木梳子之類的東西。不,真的別做這些事兒,當你明白做噩夢的原因後,你會為自己的這些行為感到可笑。     其實,做噩夢的原因,無非有兩個:外因和內因。
  • 做噩夢的生理原因及對治方法
    我們總不能去重新選擇一遺傳因素吧?實際上,它的意義在於,我們可以改變對於噩夢的認知,也就是可以科學化的、嚴謹的認識惡夢的現象,消除對於噩夢的恐慌,消除對於噩夢的神秘化。這種認知本身對於我們調整和改善噩夢的情況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 75%的孩子曾做噩夢,4個方法科學應對
    有些父母認為做噩夢很正常,不用在意,那是因為大人做了一場噩夢,不管夢到了什麼,至少知道那只是一場夢。可是小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還不能清楚地分辨現實與夢境,所以當從噩夢中驚醒後,他們會依舊沉浸在恐懼、焦慮的情緒中,顯得極度不安。
  • 教會孩子保護自己,是父母的重要責任,這三個方面對孩子很重要
    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和父母最重視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對孩子的未來及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給孩子充足的愛,引導孩子不斷成長,同時也要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對孩子也非常重要。沒有人能夠永遠的順風順水,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難題,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善惡,孩子將來總要獨自行走社會,沒人能永遠陪伴和幫助他,教會孩子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是父母的重要責任,這3個方面,一定要教給孩子。
  • 孕期常做噩夢被嚇醒,晚上睡不好,白天沒精神,多是這三種原因
    而且有時候夢境通常非常荒誕,越擔心的事,越會在夢裡發生,很多時候還可能會被這樣的夢境驚醒,之後心有餘悸,精神緊張,遲遲都不能再次入睡。幾天下來,不僅睡眠受到影響,連食慾都受到影響了。這可不是一件好事,每天睡眠不好,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精神狀況就欠佳,食慾也會受到影響,好擔心長期這樣下去,會影響到肚子裡面寶寶的發育。
  • 四歲孩子經常做噩夢?這也是他成長路上必經的一環
    班級群裡有位媽媽很焦慮不安,因為她四歲左右的小女兒,最近經常做噩夢,有時哭著醒過來,醒來後會顫抖,覺得害怕。其實,這種現象並不罕見。專家認為,做噩夢是四歲孩子的常見現象,不是什麼大問題,媽媽們可以不用太焦慮,有些孩子做噩夢的現象還會延續好幾年。美國耶魯大學,阿諾德格塞爾博士親自帶隊,跟蹤調查了數千名孩子40多年後,堅信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
  • 如果總做噩夢,孕媽就要注意自己身體了
    如果總做噩夢,孕媽就要注意自己身體了小玉是一位年輕媽媽,她說懷自己家姑娘的時候,經常夢見一片片的花海。在夢裡寶寶看到粉色的花,都要掐一朵戴在自己的頭上。小玉認為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夢,她只想寶寶健健康康的。沒想到,生的就是個閨女,長得像花一樣漂亮。還有一位媽媽,頭胎夢見過老鼠蛇,還夢見過特別漂亮的花。
  • 寶寶睡覺總「滿頭大汗」,是熱還是缺鈣?背後的原因不可忽視
    導讀:寶寶睡覺總「滿頭大汗」,是熱還是缺鈣?背後的原因不可忽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睡覺總「滿頭大汗」,是熱還是缺鈣?背後的原因不可忽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經常做噩夢是怎麼回事?主要與這4大因素有關!
    原標題:經常做噩夢是怎麼回事?主要與這4大因素有關!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睡眠中自然出現的過程,也是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頻繁做噩夢會影響睡眠質量,而且導致人們情緒異常低沉和精神萎靡,到底是什麼引起的頻繁做噩夢呢。   引起頻繁做噩夢的因素有哪些?
  • 孩子晚上睡覺老是做噩夢?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建議收藏
    這類噩夢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那麼我們父母在平時的生活當中的時候,怎樣可以減少噩夢對孩子的傷害呢?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家長就有必要這次來做一番研究了。家長們可以根據以上科普的內容來具體分析一下自己家孩子哪天總做噩夢的緣由到底是什麼!如果是由於每天緊張情緒導致的,那麼父母就要注意了,對於孩子的情緒安撫是非常有必要的。
  • 你知道你為什麼會做噩夢嗎?弗洛伊德告訴你答案
    你知道你為什麼會做噩夢嗎?弗洛伊德告訴你答案弗洛伊德是聞名於世界的心理學家,他的理論現在還在廣泛應用在心理學之中。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弗洛伊德的理論幾乎是每年必考的內容。可以說,誰要是不知道弗洛伊德,那麼他肯定白活了。平時,我們都會做噩夢。
  • 人為什麼會做噩夢? 噩夢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人為什麼會做噩夢? 噩夢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時間:2018-02-25 09:41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為什麼會做噩夢? 噩夢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魘,夢驚也。而在《廣韻》裡,解釋得就不這麼文縐縐的了,簡單而直接地解釋為噩夢。
  • 4-7歲的孩子,半夜睡覺哭喊、尖叫,夜驚還是做噩夢?這倆不一樣
    Emmm……神婆我當然不認識,但孩子這狀態是怎麼回事兒我是知道的,找神婆啥的沒必要。這兩者是有區別的:①表現和行為不一樣噩夢:有恐懼的夢境,孩子可能醒來受到驚嚇、大哭;夜驚:睡著的時候尖叫、哭喊(類似於「不要不要」這樣的)、戰慄、激動、緊張、害怕、